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产纳豆激酶液态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纳豆杆菌进行液态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确定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为麦芽糖2%,酵母膏4%,CaCl20.03%,pH 7.0。在此基础上,设计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装液量为100mL/500mL挡板瓶,200 r/min的条件下,34℃培养48 h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可达4300U/mL发酵液。在此基础上,通过Luedking-Piret模型来描述纳豆激酶的生成,确定纳豆激酶的液态发酵属于部分生长偶联型。  相似文献   

2.
考察纳豆杆菌在7.5 L发酵罐中分批发酵产纳豆激酶的条件,纳豆激酶酶活采用四肽底物测定。结果表明:纳豆杆菌生长和产酶的适宜条件不一致。发酵过程中发酵罐搅拌转速控制为500 r/min不变,0~12 h时控制pH为8.0、温度为37℃;12~36 h调整pH为7.0、温度为30℃;16 h时补加外源C源,连续发酵36 h。该过程中发酵液中比酶活最高达到3 232 U/mL,与摇瓶发酵相比,比酶活提高了58%。  相似文献   

3.
方法:在对实验室分离的纳豆激酶产生菌进行菌株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菌株固态发酵产酶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培养基碳氮比、料水比、pH对纳豆激酶的产生都有较大影响,而接种量对纳豆激酶影响较小;在优化条件下,纳豆激酶固态发酵酶活可达到8 300U/g,为已知最高纳豆激酶单位酶活.  相似文献   

4.
纳豆激酶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以实验室选育的纳豆菌— 6号 (Bacillusnatto 6)为出发菌株 ,研究其固液两种发酵条件对纳豆激酶溶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 ,纳豆菌适于固体发酵 ,37℃下 2 4h ,其活力可达 1 60 0IU/g以上。  相似文献   

5.
纳豆激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相似文献   

6.
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纳豆是日本的民间传统食品,1987年日本学者须见洋行从纳豆中分离提取和纯化出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激酶,称之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它是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发酵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该酶能显著溶解体内外血栓,明显缩短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并能激活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Sumi H,1987年)。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新型纳豆保健品,从发酵豆制品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利用该菌株以及市售的3种纳豆中的纳豆菌进行纳豆发酵,比较了4株纳豆菌发酵纳豆的特性,并对纳豆激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号菌株发酵生产纳豆周期短,颜色金黄,具有酱香味,拉丝长度最佳。同时,对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发酵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至17 h纳豆激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纳豆激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纳豆激酶 (nattokinase)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 ,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 (Bacillussubtilis/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 1 987年由日本的须见洋行等首先发现[1~ 3] 。研究发现 ,纳豆激酶具有纤溶活性 ,可治疗和预防血栓病 ,它还可激活体内的纤溶酶原 ,从而增加内源性纤溶酶的量与作用[4] 。目前常用的及一些还在开发的治疗心脑血管栓塞疾病的药品 ,如链激酶 (strep tokinase ,SK)、尿激酶 (urokinase ,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可高效生产有活性的纳豆激酶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方法:将纳豆激酶酶原(pro-nattokinase,pro-NK)基因和纳豆激酶(natokinase,NK)基因,并分别克隆到表达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载体pJN上,构建出表达质粒pJNK1和pJNK2,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结果:IPTG诱导下,两个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均达到30%,活性检测显示表达纳豆激酶酶原融合蛋白的菌株pJNK-1(BL)诱导后菌体破碎上清的溶栓活性比表达纳豆激酶融合蛋白的菌株pJNK-2(BL)高2-3倍,结论:纳豆激酶酶原融合蛋白部分自减切产生纳豆激酶成熟肽。  相似文献   

10.
纳豆激酶是一种由纳豆芽孢杆菌产生的具有强溶纤作用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安全性好、半衰期长、口服有效等优点.就纳豆激酶的结构、理化性质、功能、溶栓机制、酶活性测定、分离纯化以及纳豆激酶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低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低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的碱提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SPI提取率的4个关键因素(pH、温度、时间和液料比)进行四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旋转实验设计(CCRD)。通过RSM建立了响应值(SPI提取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得了SPI的最优提取条件:pH 8.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2.8 min,料水比1∶9.7(g/mL),此条件下SPI提取率预测值为37.12%,与实验值(36.69%)的误差为1.16%。将一次碱提后残渣进行二次碱提,二次提取率为10.16%。2次碱提上清液等电点沉淀的蛋白沉淀率分别为84.03%和85.84%。  相似文献   

12.
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出发,进行发酵产酶,确立具有纤溶活力的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工艺,主要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法和Phenyl Sepharose疏水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酶活力,用SDS-PAGE电泳验证为电泳纯,分子量为28kD。其有望开发为新型的口服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以豆粕水解液作为氮源,假丝酵母Candida sp.99—125发酵生产脂肪酶的过程。分析水解时间对于产酶的影响,对比豆粕水解前后作为氮源发酵时的产酶规律。在30L发酵罐中批次发酵酶活最高可达6000IU/mL,采用豆油反馈流加之后,发酵脂肪酶活力可达8500IU/mL。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类球红细菌3757产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结果得到了较优的培养基组成:葡萄糖2%,苹果酸钠0.5%,酵母浸粉1.3%,硫酸铵0.9%,磷酸氢二钾0.09%,磷酸二氢钾0.06%,生长因子溶液1%,p H 8.0;其中,生长因子溶液配方:维生素B1 0.1%,烟酰胺(VPP)0.1%,生物素0.0016%。较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转速200 r/min,种龄24 h,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40 h。优化后类胡萝卜素产率较优化前提高了76.2%。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类球红细菌3757产SOD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结果得到了较优的培养基组成(g/L):苹果酸3,胰蛋白胨4,磷酸氢二钾0.9,磷酸二氢钾O.6,硫酸镁0.2,无水氯化钙0.075,硫酸亚铁0.012,EDATA 0.02,微量元素溶液10 mL,生长因子溶液10 mL,pH 7.5。其中,微量元素溶液配方(g/L):硼酸2.8,硫酸锰1.6,钼酸钠0.76,硫酸锌0.24,硫酸铜0.04;生长因子溶液配方(g/L):维生素B_1 1,烟酰胺(VPP)1,生物素0.016,对氨基苯甲酸1。较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转速150 r/min,种龄24 h,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24 h。优化后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88.0%。  相似文献   

17.
18.
对辅酶Q10生产菌株鞘氨醇单胞菌YZ0803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发酵时间为90 h,250 mL摇瓶装液量为30 mL。培养基组成(质量分数,下同):葡萄糖1.5%,淀粉2.5%,黄豆饼粉2.5%,(NH4)2SO40.5%,NaCl0.03%,K2HPO40.02%,MgSO40.005%。优化后的辅酶Q10产量达到192 mg/L,比采用基础培养基的产量(138mg/L)提高了3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