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登革热病毒基因组末端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磁性分离技术从登革热病毒(D2-04株)感染的C6/36细胞中分离了D2-04病毒RNA.以该RNA为模板进行RT-PCR,分别扩增了D2-04 RNA 5′和3′端cDNA片段,该c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3Z质粒多聚接头的HincⅡ位点得到含有5′端284 bp及3′端525 bp cDNA的重组质粒.通过荧光标记引物及双脱氧核苷酸PCR方法测定了上述cDNA插入片段的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证明D2-04株与其他不同株间的同源性较高,可达93%~98%;不同型间的同源性较差, 仅80%左右; 属间的同源性更低.  相似文献   

2.
根据靶核酸序列设计的具有一定长度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与靶核酸特异结合,从而发挥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本文涉及反义寡核苷酸及其类似物的抗病特性、抗病毒机理、反义寡核苷酸的毒性和药物动力学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反义寡核苷酸可作为基因表达的抑制剂和潜在的治疗药物,但多种类型的寡核苷酸为聚阴离子化合物,难以跨过细胞膜.已知包括融合肽、信号肽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多肽具有跨膜与核定位能力.讨论了反义寡核苷酸-肽缀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反义寡核苷酸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反义寡核苷酸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与靶基因结合或反应的特性.通过特定的化学修饰可以改变这些物理、化学特性,从而增加其抗病毒、抗肿瘤及对其他特定基因的表达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植物反义寡核苷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植物中反义寡核苷酸的研究现状,它包括反义DNA、反应RNA和Ribozyme。反义寡核苷酸能特异地拮抗内源或外源基因表达,这为研究某特定基因功能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此外也为培育抗病植株,建立植物反向筛选系统,次生代谢调控及农艺性状改良提供了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的抗SRS病毒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合成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片段,包括修饰的和非修饰的,同聚的和异聚的脱氧寡核苷酸对SRS病毒感染细胞的增殖,细胞群落形成,xc融合细胞产生和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上述寡聚物对病毒都有抑制活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在高剂量下未见毒性。各种寡聚物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植物中反义寡核苷酸的研究现状,它包括反义DNA、反义RNA和Ribozyme。反义寡核苷酸能特异地桔抗内源或外源基因的表达,这为研究某特定基因功能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此外也为培育抗病植株、建立植物反向筛选系统,次生代谢调控及农艺性状改良提供了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反义寡核苷酸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反义寡核苷酸,针对A型流感病毒基因组3′和5′端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多条硫代寡核苷酸(ODN):3′端反义ODN(IV3#)与3′端正义ODN(IV3S);5′端反义ODN(IV4#)与5′端正义ODN(IV4S)以及由5′和3′端正义/反义保守序列组成的复合序列ODN(IV6#和IV7#)。测定了PSODN的体外细胞毒性和在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PSODN浓度高达50μmol/L时对MDCK细胞末表现有毒性作用;(2)与流感病毒基因组5′端互补的ODN IV4#以及由5′和3′端保守序列构成的IV6#ODN和IV7#ODN均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如IV4#ODN浓度为1μmol/L时对流感病毒A/京防/861(H1N1)抑制率近50%,浓度为10μmol/L或更高时抑制率超过70%,且IV4#抑制病毒活性呈现明显的序列和剂量依赖性;(3)IV4#ODN不仅对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有抑制作用,对H3N2亚型也表现较高的抑制活性;(4)病毒感染复数(MOI)对IV4#ODN抗病毒活性有一定影响,当MOI较低时,IV4#ODN表现的剂量效应关系更加明显。抗流感病毒反义寡核苷核IV4#ODN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流感新型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HTH〗关键词〖HTSS〗:流感病毒, 反义寡核苷酸, 体外细胞毒性, 抗病毒活性, 感染复数  相似文献   

9.
王小红  王升启 《病毒学报》1999,15(3):224-230
为探讨反义寡核苷酸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活性,研究和开发新型抗HCV药物。采用HCV5’NCR调控荧光素酶基因的稳定表达细胞株HepG2.9706,评价了3条针对HCV调控基因的ASODN,即HCV363,HCV349及HCV279。将Lipofectin包封的ASODN与HepG2.9706细胞株每天作用5小时,连续3天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反义寡核苷酸递送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何将反义寡核苷酸 (AS ODNs)有效递送进入细胞是反义核酸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 ,出现了多种寡核苷酸 (ODNs)的递送方法。在培养细胞中 ,使用的递送方法包括阳离子载体包裹、特异受体的配体导向、ODNs偶联修饰、细胞膜辅助穿透以及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等 ,其应用有效增强了AS ODNs的作用效果 ,大幅度降低了AS ODNs的使用浓度 ;在体内 ,由于临床使用裸露AS ODNs连续给药能达到一定的反义效果 ,而使递送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步尝试和探索之中 ,迄今报道的递送方法有脂类和非脂类两类。  相似文献   

11.
FPLC分离鉴定寡脱氧核苷酸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合成的反义核酸药物需要有效的鉴定纯度方法,用MONO-Q柱在pH12时以NaCl浓度度洗脱,可以将19-21个碱基的小片段寡核苷到很好地分开,因此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FPLC)可以用来分离鉴定反义核酸药物。  相似文献   

12.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核酸酶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C基因和葡萄球菌核酸酶S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从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LEX D2C SN中扩增获得编码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和葡萄球菌核酸酶的融合基因D2C SN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6 V5 His中 ,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cDNA D2C SN .电穿孔转染BHK细胞后 ,5mg Lblasticidin压力筛选 ,通过RT PCR、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的蛋白 ,体外DNA消化试验检测核酸酶活性 .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D2C SN在BHK细胞中获得了稳定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抗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 ,并具有良好的核酸酶活性 ,能够对DNA进行切割 .同时 ,BHK细胞中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D2C SN能够有效抑制登革病毒的增殖 ,使其感染性降低 10 3 ~ 10 4倍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策略应用于人类抗登革病毒感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country with dengue has been long and intense. The first recorded epidemic of clinically dengue-like illness occurred at Madras in 1780 and the dengue virus was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lmost simultaneously in Japan and Calcutta in 1943–1944. After the first virologically proved epidemic of dengue fever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in 1963–1964, it spread to allover the country. The first full-blown epidemic of the severe form of the illness, the 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 occurred in North India in 1996. Aedes aegypti is the vector for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Vaccines or antiviral drugs are not available for dengue viruses; the only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epidemic degure fever/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 (DF/DHF) is to control the mosquito vector, Aedes aegypti and prevent its bite. This country has few virus laboratories and some of them have done excellent work in the area of molecular epidemiology, immunopathology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Selected work done in this country on the problems of dengue is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14.
pH敏脂质体对反义寡核苷酸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 A S O D N 脂质体转运系统,以临床药用大豆磷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p H 敏脂质体,并测定了脂质体体外转染活性、p H 敏特性、细胞毒性和对 A S O D N 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批号为 98051903,98051102 和 98051202 的脂质体具有较高转染活性,但只有lipofectin 转染活性的 1/50~1/100当质粒/脂质体( W / W )为 1∶4~1∶8,转染时间为 3~5 h,质粒量为 05 μg,转染后 24~48 h 内检测时转染活性最高 脂质体 98051202 表现明显 p H值依赖溶解红细胞膜特性,而脂质体 98051102 和 98051903 的 p H 敏特性不明显 脂质体细胞毒性明显降低,如 98051903、98051102 和 98051202 的毒性分别是 lipofectin 毒性的 1/16、1/8 和 1/4p H 敏脂质体 98051202 具有促进 A S O D N 抗流感病毒作用,当 A S O D N 浓度为 02 μm ol/ L 时,p H 敏脂质体 98051202 使其抗病毒活性提高 5 倍,但 A S O D N 浓度较高时p H 敏脂质体对 A S O D N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mRNA为靶点的反义硫代脱氧寡核苷酸(S-ODNs)HA6722单用及与赫赛汀合用时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探索乳腺癌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选择HER2过表达的MDA-MB-453乳腺癌细胞,用噻唑蓝(MTT)法观察HA6722单用及与赫赛汀合用时对该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A6722及赫赛汀单用均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DA-MB-453细胞的体外增殖,IC50值分别为(79.41±11.51)及(60.66±17.63)nmol/L(n=3,x±s)。联合应用的顺序直接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如先用HA6722再用赫赛汀,则在50及200nmol/L的浓度下联合应用对MDA-MB-45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但在800nmol/L的浓度下抗增殖作用并无进一步增强。结论:在适宜的浓度下,反义寡核苷酸HA6722与单克隆抗体赫赛汀序贯应用,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登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病毒可导致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准确快速的早期诊断对其预后非常关键,因此登革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在此,我们简要综述目前的登革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靶向ASGPR的反义核酸与抗HBV药物联合用药的体外抗HBV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宿主基因ASGPR为靶的反义核酸与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药物联合应用的抗-HBV作用,为HBV感染的联合治疗和用药提供新的思路。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脂质体为载体将靶向ASGPR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至HepG2.2.15细胞中,6h后加入抗病毒药拉米夫定(3TC)或阿地福韦(ADV),72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测定ASODN与抗-HBV药物联合应用后对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及细胞分泌HBV DNA的抑制作用。采用金正均Q值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拉米夫定(3TC)和阿地福韦(ADV)分别与ASODN联用对HBsAg的抑制呈相加或协同作用。随着ADV浓度的增加,两药的协同作用下降。3TC与ASODN联用对HBeAg的抑制呈拮抗、相加和协同作用,其拮抗作用随着3TC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ADV与ASODN联用对HBeAg的抑制只呈相加作用。3TC和ADV分别与ASODN联用对HBV DNA的抑制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取ADV0.5μmol/L与取ASODN0.2μmol/L联用时对HBV DNA的抑制率可提高到72.6%。ASODN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3TC及ADV联用有相加或协同抗HBsAg、HBeAg及HBV DNA的表达,尤以抗HBsAg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登革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位点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登革病毒,鉴定流行株的血清型及其毒力。对其中两分离株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可能的毒力位点变异。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91份,接种于C6/36细胞分离病毒,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及分型。并通过乳鼠脑内接种和空斑试验,测定分离株的毒力。扩增2株分离株E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变异位点。结果:在91份血清中经2~3次传代分离出8株病毒,鉴定为登革1型病毒。在E蛋白影响毒力的3个区段中,两分离株有3处存在变异。结论:推测此次广州地区流行登革热可能由DEN 1型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株的毒力较弱。毒力减弱可能和其基因位点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