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矛尾鱼(又叫拉蒂迈鱼)是久已闻名的动物界的活化石。过去只在泥盆纪至白垩纪(约四亿年前至七千万年前)的地层里发现到这一类鱼的化石,可是从1938年首次在非洲东海岸捕到第一条活着的矛尾鱼后(见图),便引起了科研部门的广泛注意。人们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地捕捞这种鱼,甚至派出军用飞机在有关海域上空搜寻它的影踪,组织水下摄影师考察队在海面下捕捞。三十多年来,有经验的渔民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的科摩罗群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1938年,一位南非渔民在印度洋上用拖网无意中捕到一条矛尾鱼(即著名的“拉蒂迈鱼”),立即引起了生物学、古生物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从那以后,人们共捕到约200条矛尾鱼,各种研究手段也不断投入使用,到1987年,  相似文献   

3.
简讯     
举办生物自制教具展览△江西省教育厅于去年十月六日至十四日在南昌市召开了全省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并举办了自制教具展览。会议收到经验材料36篇、自制教具118件。经过会议评选、“膝跳反射”、“青蛙血液循环模拟动作仪”、“人体呼吸运动原理演示器”、“细胞有丝分裂连续过程演示器”等四项被评为一等奖。全省约四千人参观了展览。 (本刊通讯员符小扉) △佳木斯市教育学院、生物学会、生物教学研究会于1983年10月31日至11月9日举办中学自制生物标本教具展览,展出标本、教具1089件。  相似文献   

4.
在泥盆纪早期,距今约四亿年前后,硬骨鱼类已分化为两大类群:一群为肉鳍鱼类——它们的偶鳍为肉质型,可能还有肺,这一类群包括总鳍鱼类和肺鱼类;另一类群为辐鳍鱼类——包括现今还生存的大部分硬骨鱼类。肉鳍鱼类绝大部分已绝灭,仅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保存了三个肺鱼属,在印度洋科摩罗群岛附近的深海中,保存了一个总鳍鱼类分支的后裔——矛尾鱼(拉蒂曼鱼)。鱼类是早期的脊椎动物,陆生脊椎动物是从具有肺及肉质偶鳍的鱼类进化来的,从水中生活的鱼类进化到陆地生活的四足类,涉及复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人类的远祖用双腿刚刚站立起来的时候,矛尾鱼早在六千万年前就已绝灭了。从前,古鱼类学家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到了1938年,南非的捕鱼船船长亨德里克·古森竟然在印度洋捕到一条矛尾鱼。这是一条1.5米多长的大鱼,在外貌上与它的古代前辈化石矛尾鱼几乎一模一样。学者们一般都认为,矛尾鱼是两栖类以至最终产生我们人类的演化分枝处的原始鱼类。这条鱼有8个肉质的鳍,整个形体粗壮,下颌方形,长有牙齿。它如此“长寿”,再加上那惊人的外貌,很快赢得了“活化石”的绰号。南非罗兹大学鱼类学家詹姆斯·史密斯研究了古森的猎获物,并立即登广告出悬偿:谁能再送给他一条矛尾鱼,将得到100镑的奖金。史密斯足足等了14年,才又得到第二件矛尾鱼标  相似文献   

6.
地下河中盲鱼一新种——个旧盲条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8年3月11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接到云南锡业公司地质勘探队四分队地质工作者尹金明、奎有生二同志关于在开拓勘探矿体的坑道中,遇一地下河,从中发现盲鱼(即没有眼睛的鱼)的来信。作者之一于3月30日赶到现场,得到勘探队领导和有关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组织了六个人,深入地下河,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用纱布捞斗捕获7条盲鱼,连同在此以前勘探队的同志固定的一条和养了一个多星期的一条,一共得到9条标本。经室内观察研究,确定它们属于鳅科的条鳅属,为一新种,订名为个旧盲  相似文献   

7.
云南西双版纳发现双带鱼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年5月7日,我们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城郊,采到一条双带鱼螈Ichthyophis glutinosus(Linnaeus)的雌性成体(740001号)。当地海拔600米。标本现保存于云南省动物研究所。 双带鱼螈隶属蚓螈目Gymnophiona、蚓螈科Caeciliidae。1922年梅尔(Mell)曾报道广东有产,但迄今未得证实。这次获得双带鱼螈,则证实我国确有分布。现将其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体呈长圆形,状如蠕虫;背腹略扁平;皮肤裸露,富有粘液;头部以下通身具环状缢纹;无四肢,无鼓膜;营洞穴生活;体长411毫米,尾极短,仅6毫米,体中段最粗处之直径(固定标本)16.4毫米。  相似文献   

8.
一种拟马颈鱼虱在中国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马颈鱼虱(Pseudotracheliastes)为锚足鱼虱科(Lernaeopodidae)的寄生桡足类。该属至今仅记录有三种,我国却未曾有过记载。1964年12月7日,我所李炽华同志在四川省屏山县偏崖子金沙江江面调查鲟鱼时,在鲟鱼鳃耙上发现一种拟马颈鱼虱,承赠予标本,最近查阅文献,经鉴定  相似文献   

9.
鲤科盲鱼一新属新种及其系统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曾于1978年报道我国首次发现盲鱼。当时只有一尾标本,对一些性状的稳定性难以作出判断,同时有一些特征的构造不够清楚,故而未能确定其分类位置,也没有正式命名。直到1981年11月7日再次获得2尾标本,才有可能把这未竟的工作继续下去。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认为是鲤科(钯亚科)一新属新种。现予报道。 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内江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内江市人民公园、内江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1993年春节期间,在内江市人民公园联合举办了内江市野生动物标本展览,共展出标本120多种、130多件。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  相似文献   

11.
棘背带鱼(新称)Assurger anzac (Alexander, 1916)(图1)隶属带鱼科Trichiuridae,棘背带鱼属(新称)Assurger Whitley,1933.标本1尾,全长2 172 mm,体长2 115 mm,于1996年10月采自舟山群岛海域.棘背带鱼属和棘背带鱼在我国均为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1965年9月1日,山东省烟台地区水产研究所在山东省惠民地区湾湾沟采到数十尾小公鱼标本,曾赠送我馆十余尾。其中有7尾与我馆原来保存的1930年采自烟台市的标本相同。经比较鉴定后,认为同属一个新种。现报告于后。 山东小公鱼,新种Anchoviella shantungensis sp,nov.(图1) 鉴别特征:山东小公鱼有别于已知种的最大不同之点,在于胸鳍条较多,为17—20;而各已知种的胸鳍条为12—15。就臀鳍起点位置(在背鳍终点之后)与臀鳍条数目(少于19)而言,紫鳞小公鱼Anchoviella purpurea(Fowler)与山东小公鱼相近,但是,前者在胸  相似文献   

13.
(鱼匽)(鱼兆)鱼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 是一群适合于急流生活的(鱼兆)科鱼类. 在独龙江流域7个点共采集271号(鱼匽)(鱼兆)鱼类标本(隶属(鱼兆)属、(鱼匽)属和异齿(鱼匽)属), 结合各采集点数据绘制大鳍异齿(鱼匽)、藏(鱼匽)和扁头(鱼兆)的分布直方图, 结果显示, 藏(鱼匽)(E. labiatum)在流速较快的独龙江下游各采集点的种群数量较上游高, 更适应急流生境. 同时研究了这3种(鱼匽)(鱼兆)鱼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参数b(W=aLb)的范围在2.8201和3.0131之间, 均为异速生长;藏(鱼匽)的生长类型最接近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14.
王原  刘庆国 《化石》2010,(2):45-49
物种名称:楚鲁纳拉蒂迈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1939 展品描述:完整的拉蒂迈鱼活体标本 生活时代:现生 展品产地:科摩罗海域 保存位置: 中国古动物馆一层展厅,保存在装有福尔马林溶剂的玻璃缸中。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发现圆唇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看云南大学生物系收藏的鱼类标本时,发现1号圆唇鱼标本,1984年4月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经鉴定系短须圆唇鱼Cyclocheilichthys repasson(Bleeker),现将其主要性状简记如下:短须圆唇鱼Cyclocheilichthys repasson(Bleeker)全长86毫米,体长70毫米,体长为体高的3.2倍,为头长的3.7倍。尾柄长与其高约相等。背鳍条3,8;臀鳍条3,6;胸鳍条1,16;腹鳍条1,9。鳃耙7。侧线鳞(数至最末1枚具孔鳞片)37,侧线上鳞6.5,侧线下鳞(至腹鳍起点)4.5;背鳍前鳞12;围尾柄鳞18。口端位,上颌略突出。缺上颌须,一对口角须极微小。唇后沟在颏部相通,但较浅。头背…  相似文献   

16.
1986年4月中、下旬,我们调查了丹江口水库鱼类寄生虫。经研究鉴定,发现寄生于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歺又鱼)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黑鳍(鱼泉)(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长蛇(鱼句)(saurogobio dumerili)的粘孢子虫中有4种是新种,现描述于后。文中所用量度的单位为微米(μm)。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三室。  相似文献   

17.
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于4.1日至4.10日在山东潍坊召开,国际盛会期间,山东省山旺化石博物馆在潍坊市十笏园举办“山旺化石展览”。山旺化石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1800万年。山旺化石门类齐全,属种繁多,精美完好,清晰完整。截止目前在山旺共发现收集化石10000余件,已研究鉴定的有12个门类,400余属种。这次在潍坊展出的有犀牛,昆虫、鱼、鸟、蛙、龟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9月24日在四川省大竹县乌木滩水库进行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时,在乌木滩水库(30°44.269′N, 107°17.029′E)采集到9尾鱼类标本,形态疑似太阳鱼。实验室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设计线粒体COⅠ(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 COⅠ)基因通用引物(引物信息如表1所示),通过PCR扩增并测序,拼接得到长度为581 bp的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发现与数据库中蓝太阳鱼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99%,因此将此物种鉴定为蓝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棘臀鱼科(Centrarchidae)、太阳鱼属(Lepomis)。蓝太阳鱼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于北美中部,包括墨西哥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我国于1997年从北美引进,目前是我国引进的重要淡水经济鱼类,并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得到了推广养殖。标本现存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由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恐龙展览》,已于今年7月6日至8月30日在东京上野公园展出;目前正在大阪展出;年底将移到日本西部重镇福冈市。全部展览历时半年。《中国恐龙展览》在东京展出期间,自始至终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观众竟超过76万。  相似文献   

20.
尖嘴鱼属(Gomphosus)是一群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珊瑚礁海域鱼类,共有2种,以往在中国海域记录有1种杂色尖嘴鱼(G.varius)。我们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采自中国南海大陆坡的鱼类标本时,发现了该属的另一种雀尖嘴鱼(Gomphosus caeruleus Lacepède,1801),为中国新纪录种。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体呈浅黄褐色(雌)或深黑色(雄);吻部特别延长呈管状;体长为体高的4.2倍,为头长的2.6倍;背鳍Ⅷ-13,臀鳍Ⅲ-11,胸鳍i(不分支)+14(分支);脊椎骨25;鳃盖条7;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在背鳍条的后部下方急剧向下弯折,侧线有孔鳞片27;头部仅鳃盖上部有9枚呈三角状排列的小鳞;背鳍起点前方有鳞8行;背鳍第一至第三鳍棘间的鳍膜具1黑斑;尾鳍截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