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踏步自动作用”(stepping automatism)用电刺激和踏车(treadmill)相结合的方法在中脑或脊髓猫上引起。本文发现4-R-2,2,5,5-四(三氟甲基)-氢化咪唑化合物能在整体豚鼠引起规律的“踏步自动作用”。用上述化合物引起的豚鼠踏步运动仅见“对角肢”(diago-hal limbs)和“同侧肢”(homolateral limb-)两种踏步模式,并且前肢较后肢规律,前肢的踏步幅度铰后肢高数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部分冷冻或切除小脑蚓部(vermis)对整体豚鼠“踏步自动作用”(steppingautomatism)的影响。“踏步自动作用”由我们近年来发现的诱发踏步物质(SIS)(4-R-2,2,5,5-四(三氟甲基)-咪唑啉)所引起。结果表明部分冷冻或切除小脑蚓部的山顶(culmen,Ⅴ和Ⅳ叶)和中央叶(Centralis,Ⅲa,b)明显增强豚鼠的“踏步自动作用”。冷冻小脑不能触发,但仅能调控“踏步自动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对自动化程度差的弱“踏步自动作用”特别显著。蚓部山顶(Ⅴ叶为主)同时调控左右前肢踏步,而一侧蚓部山顶及其半球则主要调控同侧前肢踏步。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介面温度(冷冻头和小脑幕间)致冷至5℃—0℃左右,冷冻小脑便可基本模拟部分切除小脑效应。  相似文献   

3.
用电刺激和踏车相结合的方法对“踏步自动作用”的研究,曾在去大脑猫上证明有一个位于下丘下面的楔状核的“中脑运动区域”的存在。但未见关于前后肢踏步运动控制差别的报道。豚鼠脑内是否存在中脑运动区域也未有过研究。本研究利用我们发现的“踏步诱发物质”(SIS)诱发的豚鼠踏步模型,在整体豚鼠上实验,观察电刺激 A_(9.0—3.0),R_(0.5—3.5),H_(8—0)(Tindal,1965)间对踏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豚鼠上丘下面的 A_(6.0—5.0),R_(1.0),H_(4.0)区域存在一个主要兴奋前肢踏步的“中脑踏步易化区域”。同时也观察到下丘下面的网状结构中有一个明显增强后肢踏步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人的精神活动高级而又复杂,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目前研究认为多巴胺作为脑内重要神经递质,参与调节人的精神活动和运动功能,尤其在睡眠的主动性神经调节过程,以及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中,多巴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多巴胺神经系统,睡眠,认知功能的概述,以及通过对多巴胺神经系统与睡眠-觉醒系统和认知功能的解剖学联系的简述,结合多巴胺神经元、多巴胺受体及多巴胺转运体等不同角度分别阐述其对睡眠-觉醒和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以期揭开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生机制的一层面纱,以及对多巴胺药物对神经退行性变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GDNF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an J  Chen SD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3):247-25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神经保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越来越多的在体和离体实验研究显示GDNF是中脑多巴胺(dopaminergic neuron,DA)能神经元的有效存活因子。GDNF受体是由结合在细胞质膜外的糖基化磷酯酰基(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和GDNF功能性孤儿受体酪氨酸激酶Ret蛋白质组成。特异性的GDNF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其胞内部分c-Ret,经由不同的第二信使来传递信号发挥作用。主要可能的机制有顺式作用和反式作用。而探索GDNF促进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再生修复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DNF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Meng JL  Ma YY  Luo HY  Kong SZ  He YW  Dong BC  Wu SH  He M 《生理学报》2008,60(3):369-374
本研究以P50听觉诱发电位(P50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P50)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阳性细胞计数作为黑质功能和形态学指标,动态追踪研究雌激素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损伤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作用.将大鼠分为4组:(1)正常雌性大鼠对照组;(2)单纯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组;(3)双侧去卵巢PD模型组;(4)去卵巢回补3d雌激素的PD模型组.在大鼠清醒和安静的生理状态下连续14d记录黑质的P50,并检测黑质TH 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显示:单纯PD模型大鼠黑质P50的T/C值较正常雌鼠降低40.60%(P<0.01),其损伤侧黑质TH 细胞数目减少64.74%(P<0.01);去卵巢PD模型大鼠黑质P50的T/C值较单纯PD模型大鼠进一步降低45.88%(P<0.01),同时其黑质TH 细胞数目值也进一步减少57.26%(P<0.01),表明急性缺乏生理水平性腺雌激素将增大6-OHDA损伤黑质DA能神经元的程度,同时使黑质的感觉门控(sensory gating, SG)功能明显受损;去卵巢后回补3d生理剂量雌激素,可明显改善大鼠黑质的SG功能,提高TH 细胞数量(与去卵巢PD模型大鼠比较,P<0.01),其黑质损伤程度与单纯PD模型大鼠相当.以上结果提示,生理水平的雌激素具有提高黑质DA能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耐受性的神经保护作用.缺乏性腺源性的雌激素时,及时给予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可以减轻神经毒素6-OHDA对黑质DA能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脂多糖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新的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动物模型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在大鼠脑黑质(substantianigra ,SN)内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后 ,按大鼠不同存活期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来测定脑内多巴胺 (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阳性神经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在LPS注射侧随时间不同有不同程度下降 ,于第 14天达到最低 (P <0 0 1) ;注射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可以达到全部消失 ,该处可见大量被激活并有形态改变的小胶质细胞。结论 LPS可导致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mpyridine,MPTP)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观察尼古丁预处理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的影响。结果:尼古丁预处理可以明显缩短PD小鼠的爬杆时间,提高悬挂的得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尼古丁显著减少多巴胺(doparnine,DA)能神经元变性(P〈0.01)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的脱失(P〈0.05),并可减轻尾核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尼古丁可减轻MPTP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在体注射实验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了多巴胺能药物对性腺处于再发育期虎纹蛙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促黄体激素(LH)分泌活动的影响。结果是:多巴胺(DA)及其激素剂阿扑吗啡(APO)可显著降低血浆LH水平;而多巴胺的拮抗剂-地欧酮(DOM)可显著增加垂体LH含量。DA对脑中cGnRH-Ⅱ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而OM对其mGnRH的释放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结果表明:DA可在脑及垂体水平分别抑制虎纹蛙GnRH和LH的释放,DA对LH释放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是通过D2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慢病毒介导GDNF对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神经营养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慢病毒介导GDNF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将gdnf片段替代pNL lacZ CMV质粒中的LacZ编码区 ,构建pNL gdnf质粒。采用磷酸钙转染方法 ,将慢病毒系统中三个质粒瞬时共转染 2 93T细胞 ,并收集病毒粒子。用立体定位仪将高滴度病毒注射入PD大鼠的纹状体中。分别在治疗后 14 ,30 ,6 0天检测阿朴吗啡 (APO)诱导旋转反应的变化 ;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蛋白质的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acZ和TH的表达 ;移植治疗后PD鼠的行为学逐渐有了改善 ,尤以治疗后14天明显。GDNF蛋白在大鼠脑内至少表达了 6 0天 ,对多巴胺神经有一定的神经营养作用。因此 ,慢病毒介导GDNF能显著改善PD鼠的行为学表现 ,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诺米芬辛(Nomifensine)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甲基苯丙胺组(MA组)和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三组。每晚8时分别腹腔注射Nacl10mg/kg、MA 10mg/kg和MA 10mg/kg+Nomifensine 2mg/kg,连续四天。通过观察动物的刻板行为和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PP实验),建立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模型。最后一次给药后的24小时处死各组实验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脑内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对神经纤维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1.生理盐水组分别与甲基苯丙胺组、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在刻板行为评分和持续时间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和甲基苯丙胺组在刻板行为评分和持续时间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和甲基苯丙胺组在CPP实验结果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2.通过脑内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元细胞计数、神经纤维灰度值和TH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显示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神经系统损伤轻于阳性对照组。结论:诺米芬辛对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药物及其它因素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4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8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帕金森病组PDSS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HAMD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为失眠。使用多巴胺能药物(OR=5.50,95%CI:1.96-15.81)是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较低的HAMD评分(OR=0.35,95%CI:0.13-0.93)则显著降低其睡眠障碍风险。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多巴胺能药物和抑郁可能促进和加重其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和方法 :选用C5 7BL种系环加氧酶 2 (cyclooxygenase 2 ,COX 2 )缺陷小鼠 ,腹腔注射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OX 2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行为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 ,野生型帕金森病小鼠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OX 2缺陷杂合子帕金森病小鼠 (P <0 .0 1) ,野生型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杂合子帕金森病小鼠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COX 2可能与帕金森病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多巴胺能药物对鲤鱼促性腺激素分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黎  林浩然 《动物学报》1997,43(1):74-79
研究多巴胺(DA)及其激动剂阿扑吗啡(APO)和拮抗剂Domperidone(DOM)对不同性腺发育时期和不同年龄雌鲤促性腺激素(GtH)分泌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基础GtH分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血清GtH含量在性腺发育早期较低,性腺成熟期升高,到性腺退化期又降低。DA和APO对GtH分泌的抑制作用及DOM对GtH分泌的刺激作用在不同性腺发育时期为:性腺发育早期〉性腺成熟期〉性腺退化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对大鼠杏仁核多巴胺能系统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Dong XL  Xie JX 《生理学报》2003,55(5):589-593
用快速周期伏安法(fast cyclic voltammetry,FCV)测定了动情周期各期雌鼠、去卵巢(ovaricectomized,OVX)鼠和正常雄鼠的杏仁核(amygdala,Amy)多巴胺(dopamine,DA)释放,同时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以上各组大鼠腹侧背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的TH阳性神经元数目。并在此基础上,将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侧脑室注射,观察了其对各组大鼠Amy DA释放的作用。结果显示,雌鼠动情前期DA释放量最高,高于其余三期和OVX鼠;AmyDA释放和VTATH阳性神经元数目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雌性高于雄性;大豆异黄酮可快速(5min内)增加雌鼠、OVX鼠的Amy DA释放,提示大鼠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差异对中脑边缘系统DA能神经元存在调节作用,大豆异黄酮可在中枢发挥类雌激素作用,调节杏仁核DA能神经递质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观察了在存在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2μM)的情况下,胆碱能N_1受体激动剂洛贝林(lobeline)对儿茶酚胺耗竭的豚鼠心室乳头肌电活动及收缩力的影响。洛贝林(0.5—8μM)使动作电位时程(APD)显著延长,动作电位0期最大除极速率(V_(max))和动作电位幅值(APA)下降,心肌收缩力(FC)减弱,以及收缩峰值出现时间(time-to-Peak force,TTP)提前。N_1 受体阻断剂六甲双铵(hexamethonium,10μM)使洛贝林对APD的剂量-反应曲线平行右移。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在豚鼠心室肌可能存在胆碱能N受体。  相似文献   

17.
Morph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kitten retina, using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immunocytochemistry. TH immunoreactive (TH+) cells are already presented in whole amount and sectioned retina at first postnatal day (P1). According to soma size, shape, dendritic process pattern and immunoreactivity, two classes, type I or large dark staining TH+ cells and type II or small light staining TH+ cells are recognized. The TH I cells which consisting of normal placed DA amacrine cells, displaced DA amacrine cells and DA interplex-form-like cells, gradually mature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while TH II cells decrease quickly and through disappear at P30. After eye opening TH I amacrine cells, especially their dendrites develop quickly. The soma diameters increase from 11.8 microns (P1) to 14.2 microns (P30). The dendritic fields increase in size and complexity. At P1 the thick radiating dendrites emerge from the cell body with small or large "spines" and many growth cones. At P13 the dendritic field is markedly enlarged and only a few growth cones can be seen on some stained dendrites. In addition, the dendritic spines are no longer apparent and they are a part of rudimentary rings. By P30 the dendritic plexus of TH+ dendrites and rings in the out most part of IPL, typical of the adult cells, are complete. The influence of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DA cells after eye opening and the possibility of neurotransmitter chang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猫生后发育期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发育。TH阳性反应的DA能神经元在生后第一天(P_1)的视网膜中已经出现。按形态学特征——胞体大小、形状、突起分层,以及免疫反应强度可分为THⅠ型和THⅡ型两类。THⅠ型是大的强阳性反应的DA能细胞,包括通常DA能无长突细胞、移位DA能无长突细胞和DA能类网间细胞。它们随发育年龄增长逐渐成熟。THⅡ型是小的弱阳性反应的DA能细胞,不随年龄而生长发育,相反在开眼(P_(7-10))后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至P_(30)时完全消失。开眼后,THⅠ细胞除胞体增大外树突发育特别迅速。它们的胞体直径从11.8μm(P_1时)增大至14.2μm(P_(30)时),相应的树突野和分枝交叉也明显增加。P_1时,树突分枝少而直,末端有许多生长锥。在中央网膜的树突有棘状附属物。至P_(13)时生长锥减少,许多分枝交叉形成简单的网状,同时树突“棘”完全消失,可能发展为环的一部份。至P_(30)时,树突分枝在内网从层的外层形成复杂的网络,其间有无数与杆型AⅡ无长突细胞构成突触联系的环形结构,相似于成年者。在生后发育过程中,开眼后适宜光照对THⅠ细胞成熟的影响以及神经递质变化的可能性,我们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肺动脉神经节丛(RPVGP)消融对胆碱能及儿茶酚胺诱发房颤的影响。方法:20只犬麻醉开胸后,暴露RPVGP,分别在消融RPVGP前后,经股静脉静滴乙酰胆碱(ACh)及儿茶酚胺。测量房颤诱发率及两类递质诱发房颤的阈浓度。结果:RPVGP消融前,静滴Ach和异丙基肾上腺素(IPA)及肾上腺素(EPI)(1~100μmol/l)均可诱发AF,诱发率100%。Ach、IPA和EPI的诱发阈浓度分别为2.6±0.3μmol/l,3.3±0.2μmol/l,5.6±0.2μmol/l。RPVGP消融后,Ach及儿茶酚胺的AF诱发率分别降至10%及35%,且三种递质的诱发阈浓度分别提高至2.6±0.3μmol/l、22.5±2.4μmol/l和26.±2.6μmol/(lP〈0.05)。结论:消融RPVGP使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诱发房颤的阈浓度增高,并降低此二类介质的房颤诱发率。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u B  Xie JX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59-26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opamine,DA) 能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性腺类固醇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可在垂体、下丘脑、中脑边缘系统和黑质-纹状体(nigrostriatal,NS)系统等水平影响DA能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而且,雌激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的不同,可影响DA能神经元的活性。本文就雌激素与DA的关系及PD发病具有性别差异方面的新近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