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疾病相似性研究对于复杂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诊断、预测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研究人员通过集成多种疾病术语库,构建了描述疾病关系的疾病本体(disease ontology,DO),这为从DO角度研究疾病相似性打下了基础.本文综述了基于DO及其注释信息的疾病相似性计算方法,探讨了疾病相似性计算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疾病相似性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灵长类动物遗传、行为、认知、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人类,具有其他实验动物无法替代的高级脑功能结构及神经活动的优势,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的结果更容易推广应用到人类。常被用来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程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等,为人类神经科学及相关医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以期为神系统经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掀起对胃十二指肠病认识的革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些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的科研活动和出版物大量涌现,形成爆炸之势。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罪魁祸首。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一些胃癌,是由此菌引起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医学界的古老信条:“无酸则无溃疡”,或将由“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无溃疡”所代替。根治胃十二指肠病的诱人前景,即将成为事实。因此可以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认识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4.
酪酸梭菌作为一种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从其发现、研究、开发到今天的广泛应用已经有140年的历史。相关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黏膜、增强宿主免疫力、抗肿瘤、调控基因表达和抑制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酪酸梭菌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和水产等多种行业,尤其在预防与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相关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及肝性脑病、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方面已有深入研究,一直是微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就酪酸梭菌与胃肠道及肝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氧合酶是血红素降解的限速酶,与酶解产物胆红素、CO-道,共同发挥着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组织微循环等作用。血红素氧合酶1是血红素氧合酶的诱导型在脓毒血症、高血压、急性肺损伤等多种疾病中均呈现适应性诱导表达并产生相应的细胞保护作用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硬化、肝衰竭、肝移植、急性肾损伤、移植肾损伤等疾病中也发挥着细胞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血红素氧合酶1在肝肾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治疗方法带来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1溶酶体简介溶酶体(Lysosome)又称溶质体。1955年由克里斯琴(ChristianDeDuve)应用新发展的细胞分级技术,从鼠肝细胞偶然分离出来而发现的。在电镜问世之前,人们把它与线粒体或分泌颗粒等混为一谈。直到50年代,运用超速离心方法和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外科联合进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因妇科疾病合并普外科疾病而需行联合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因单一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例1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也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0 92)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8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0±10)h、(3.7±1.5)d,对照组分别为(19±10)h、(3.5±1.3)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普外科联合进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同工酶的研究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目前对肾脏疾病及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作为某些疾病的标志物正为人们所认识,本文简要综述了在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  相似文献   

9.
寡核苷酸药物近10年发展迅速,已有多款应用于临床治疗。因其设计便捷、序列灵活、特异性高,有望解决许多靶点难成药的困境,并且其临床转化周期和成本较低,目前已成为新兴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前沿领域。脑部疾病包括多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胶质瘤、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其中很多与年龄相关,被认为是衰老相关脑部疾病。因其病因复杂,许多靶点难成以药,同时由于脑部特殊屏障系统“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大部分药物无法实现脑部病灶的有效积累,众多小分子药物遭遇临床转化失败。寡核苷酸类药物的特异性和序列灵活性提供了新的成药可能性,但同样面临脑部递送的挑战。尽管目前已有多款寡核苷酸类药物应用于医疗市场,但脑靶向寡核苷酸药物仍然极为罕见,随着纳米递送和脑靶向基团研究的逐渐成熟,未来5~10年寡核苷酸药物用于脑部疾病治疗将成为可能。本文针对本领域重点话题如寡核苷酸药物临床批准的应用案例、脑靶向寡核苷酸药物的递送瓶颈和当前策略,以及衰老相关脑部疾病的寡核苷酸药物潜在靶点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临床转化中的难点和面临的挑战展开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以来,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日益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生长点,越来越多的与神经疾病有关的基因被克隆分离,涉及神经骨肉疾病,神经退行性变性和与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有关的疾病,本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几种遗传性神经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