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盘Ju属鱼类口吸盘的形态分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盘Ju属鱼类口吸盘的形态结构入手,探讨它们口吸盘结构分化的进化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具大,小吸盘的两个类群是盘Ju鱼类的演化进程中分化优的两个自然类群,它们为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吸盘的微观结构和须的长短等进一步分化,分化途径在两个类群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3.
以盘鮈属鱼类作为内群,以巴马拟缨鱼作为外群。通过形态比较共筛选出85个稳定的特征,形成形态特征状态矩阵表。以PAUP4.0b软件,采用均权方式,在无序和有序状态下分别按Heuristic、Branch-and-Bound以及Bootstrap等3种方式计算和构树。每种方法计算均得到唯一的1棵树,最大简约树与严格一致树、Bootstrap值检测树呈现微小差异。但仅最大简约树体现了各种之间先后分化的次序以及各姐妹群之间的关系,所以选择最大简约树作为盘鮈鱼类的系统发育树。其结果显示,盘鮈具小吸盘的种类与具大吸盘的种类分别构成了A、B两支。B支又可分为C、D两支。其中,C支的种类以吻端形成1对明显珠星,甚至形成吻突而区别于同属中具大吸盘的其他种类。运用Component(2.0)软件计算,得到盘鮈属种类分布河流的唯一分支树,其结构基本与水系的地理分布成对应关系。盘鮈属鱼类祖先的形成时期应为第4纪中期之初或更早。古云贵高原是盘鮈属鱼类的起源、分布和分化中心。云贵高原面的抬升与河流的袭夺促成了盘鮈属鱼类的多次分化和扩散,由此形成了该属鱼类的现今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云南盘鮈属Discogobio鱼类四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分布于云南的盘鮈属(Discogobio)鱼类进行了整理,发现其中四个是以往文献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新种,定名为多鳞盘鮈Discogobis polylepos,sp.nov.长鳔盘鮈D.macrophysallidos,sp.nov.长体盘鮈D.elongatus,sp.nov.短鳔盘鮈D.brachyphysallidos,sp.nov.现记述如下。新种的全模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6.
7.
8.
云南盘Ju属Discogobio鱼类四新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对分布于云南的盘ju属(Discogobio)鱼类进行了整理,发现其中四个是以往文献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新种,定名为多鳞盘ju Discogobio pplylepis,sp.nov.、长鳔盘ju D.macrophysallidos,sp.nov.、长体盘ju D.elongatus,sp.nov.、短鳔盘juD.brachyphysallidos,sp.nov.现记述如下。新种的金模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云南盘鮈不同地理居群的形态变异及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自中国元江、南盘江和金沙江水系的233尾云南盘鮈和短鳔盘鮈鱼类标本,按采集点地理位置就近的原则归类分为11个组,共测量了21个框架结构性状和22个常规性状。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云南盘鮈各地理居群间的形态差异;并期望补充云南盘鮈与短鳔盘鮈的形态学鉴别特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标本聚集在一起没有分离。差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组内、元江组内及短鳔盘鮈与各水系间标本的差异系数均达不到亚种水平。南盘江组内,仅组7(罗平八大河)和组8(广南大里塘)标本的"腹鳍起点-背鳍起点距/体长"的差异系数大于1.28,但仅凭一个性状不足以用来区分云南盘鮈的不同地理居群;组7(罗平八大河)和组6(罗平多依河)标本的"腹鳍起点-背鳍起点距/体长"这一比例性状的差异系数大于1.28,但这一比例性状亦没有与其他性状构成一定的性状组合,不足以用来从形态上区分云南盘鮈与短鳔盘鮈。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类群,或在不同水系分布的同一物种均会发生分化;另外,利用形态度量学未能找到进一步区分云南盘鮈与短鳔盘鮈的形态学证据,今后需要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寻找二者间新的分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980年6月采自江苏省吴江县的鲤科鱼类一新种,小口小鳔Micrco-physogobiomicrostomussp.nov.新种的口唇和鳔囊结构等性状与凌河小鳔M.linghensisXie相近似,而又以其口唇的发达程度、胸腹部裸露区的大小和位置、尾柄长与高之比以及体色斑纹的差异等与后者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蜱类染色体的分带研究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蜱螨亚纲(Acari)中,首先开展染色体分带研究及组型分析,发现了3种蜱的内多倍体,C分带证明,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微小牛蜱的全套染色体国端丝粒,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日本血蜱,微小牛蜱染色体的亚微结构,发现日本血蜱的染色体呈凹凸相同弹簧样螺旋结构,螺旋凹陷处相当于光镜下G带深带,螺旋隆起部相当于G带浅带,凹凸程度似乎不加入人类染色体的明显,还报告了草原革蜱,银盾革蜱,缺角血蜱及雌性森林革蜱,雌性日本 相似文献
12.
13.
金线鲃属鱼类的起源及其适应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地史和东亚地区鱼类区系演化史,推测了金线属鱼类的起源时代及其与当时古地质和古气候事件的关系,认为该类群的原始祖先可能在第三纪晚期已经存在于云贵高原一带;较系统地研究了金线属鱼类的洞穴适应演化趋势,表明该类群在穴居适应过程中既表现出穴居鱼类的共同演化趋势,也表现出其独特的穴居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日本沼虾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特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日本沼虾消化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食道壁向腔内形成四个纵突,食道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具有放射肌和皮肤腺,环肌层近于连续。食道和胃连结处的管腔背方具食道瓣,胃内具胃磨、滤器和滤沟等结构,胃的组织学结构中除无皮肤腺分布外与食道相似。中肠较长,约占整个消化道的717%,具一对中肠前盲囊。中肠上皮细胞大致有两种类型,基膜着色深,环肌层连续,纵肌成束分散排列。后肠为一短管,管腔呈迷路状,其中部为一球形膨大的直肠。后肠的组织学结构与前肠相似。 相似文献
16.
鲤科鱼类鲈鲤的亚种分化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鲈鲤属过去只记载1种、2亚种;整理后增加一新亚种,命名为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 subsp. nov. 本新亚种主要特征是背鳍后位,吻部及口裂较宽,触须发达,体色和斑纹较淡。健游和肉食是本属分化的主要倾向。性状—功能—适应三位一体,互相联系。其性状分化表现在:背鳍起点位置,体色花纹,触须长短,比例性状的差别,前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等。综合比较结果:不同类群因适应不同环境,而形态产生不同;再从分布图可看出在水系和地域的联合上,牠们各占一方。鲈鲤占领金沙江水系,分布面最大;后背鲈鲤占领澜沧江和怒江部分上游干支流,次于鲈鲤;花鲈鲤见于抚仙湖和南盘江的个别地方,面积最小。物种分化是适应和占领环境的结果,各占一方是物种分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