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以竹黄菌Shiraia sp.S8为出发菌株,当使用混合酶系(5 mg/mL纤维素酶和10 mg/mL蜗牛酶)在30℃处理菌丝2 h,获得菌丝原生质体3.24×106个/mL。以竹黄菌原生质体在距离15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诱导,获得诱变菌株C6。其竹红菌甲素产量达到28.1 mg/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53.7%,且遗传稳定,具有较高的医药与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从短穗竹(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茎秆中分离获得的竹黄菌(Shiraia sp.S8)菌株为出发菌株,以0.5%~2.5%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竹黄菌悬浮孢子10~30 min,结合平板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进行复筛。经诱变筛选得到高产菌株10-5,发现其竹红菌甲素产量达到26.8 mg/L,与原始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46.4%,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医药及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竹红菌甲素并结合其光敏特性进行了动物体内的抑瘤试验。发现患瘤局部表皮涂布竹红菌甲素软膏或局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甲素花生油溶液、并经光照致敏后能使小鼠S-180实体肉瘤生长减缓,甚至有个别消退。同时利用细胞培养法和~3H标记化合物参入法进行了甲素抑瘤作用的定量分析。发现作用时间固定时(光照40分钟后继续培养3小时),大于12.5ng/ml浓度的甲素能明显抑制~3H-TdR、~3H-UR和~3H-Leu对S-180肉瘤细胞的参入速率;剂量与抑制率呈正相关。据此结果求出甲素对S-180肉瘤细胞的有效抑制浓度(LD(50))为40ng/ml。光照组与无光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用Ebrlich腹水癌细胞为研究体系也得到了类似的试验结果。实验结果提示竹红菌甲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光敏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竹红菌甲素与半胱氨酸作用的ES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ESR方法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半胱氨酸在光和暗条件下产生活性氧的过程.我们发现甲素具有氧化还原反应中间载体的作用,即巯基化合物将电子转移给甲素,而甲素在有氧的条件下再将电子转移给氧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光照可以加快这一步骤,使用化学方法定量研究证明激发态甲素与半胱氨酸的反应速率大于基态甲素.除半胱氨酸外,巯基乙醇和还原谷胱甘肽均可以将电子经甲素传给氧,而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不具这一能力,这说明巯基在反应中很重要而硫原子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人红细胞膜乙酰胆碱酯酶力作用对象,研究了甲素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甲素致敏的酶光失活的影响,并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酶失活速率常数.甲素与某些光敏化剂相比,有以下特点:(1)甲素光敏化效率随着pH降低而增加,(2)光强指数α>1,(3)甲素在400nm—600nm波长范围内均有较大的光敏化作用.后性氧清除剂的试验结果表明,乙酰胆碱酯酶的光失活主要是单线态氧的作用,其它活性氧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竹红菌甲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相蒸发技术制备了竹红茵甲素脂质体体系,测定了其光谱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竹红菌甲素的Ⅰ吸收峰、荧光峰均出现红移且有荧光增强效应。竹红菌甲素-脂质体(浓度0.05~0.5mg/ml)在4℃下存放2-3d,光密度下降5%左右。  相似文献   

8.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肌苷高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赤毒素、竹红菌甲素及苯酚量子产率的测定与比较发现,这三种荧光化合物都具有一个相对于激发波长的量子产率的稳定区域。尽管它们具有多个激发峰,但不同激发峰所激发的荧光量子产率差别较小。竹红菌甲素在室温放置一个月,690nm荧光光谱有明显的改变。以上结果提示在测定未知荧光化合物的量子产率时,被测溶液的散射较强,同时荧光物的激发与发射波长彼此相接近。量子产率较弱时,可以在最大激发峰的蓝移方向上选择激发波长来避免散射光的干扰,提高量子产率测定的准确度。竹红菌甲素在690nm的荧光肩峰,可能是分子空间结构上容易发  相似文献   

10.
11.
竹黄的分离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赵丹  梁宗琦 《菌物研究》2005,3(1):53-57
竹黄因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在医药、食品及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日渐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竹黄的生物学性状、无性型的分离、及固体和液体培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人工培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竹黄菌固态发酵竹红菌素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竹黄菌固体发酵培养生成竹红菌素过程中培养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黄菌生长及竹红菌素生成适宜的温度、pH分别为26℃、5.5—6。最佳的培养基物料厚度为5cm左右。固态发酵过程中最适的水份含量为50%。玉米粉是一种适宜的培养基基本组成。在以上发酵条件下竹红菌素产量为4mg/kg。  相似文献   

13.
首次对安徽省三种产地的竹黄菌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和液体发酵,比较了该菌固体生长状况和液体发酵形成的竹红菌素产量。结果显示,广德卢村的菌种平皿生长速度为0.31cm/d,液体发酵产生的竹红菌素吸光度为0.21;宁国板桥菌种平皿生长速度为0.30cm/d,液体发酵产生的竹红菌素吸光度为0.30;休宁武城的竹黄菌平皿生长速度为1.85cm/d,菌株液体发酵产生的竹红菌素吸光度为O.39。结论表明,休宁武城菌种无论是平皿生长速度还是发酵形成的竹红菌素量都明显优于其它两地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利用毛细管分离竹黄单孢菌株的方法。用毛细管吸有孢子液一端的轻印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印迹固定显微视野,快速确定单孢,简易地分离了竹黄单孢菌株。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它种类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先对不同产地采集的竹黄菌进行筛选,得到优产竹红菌素的菌株,然后采用单因子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对竹红菌素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浓度的Cr3+、Fe3+、Cu2+和Ca2+对竹红菌素进行离子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从休宁所采集的菌株不仅生长速度最快,发酵所产的竹红菌素含量也最高;竹红菌素最佳发酵碳源是葡萄糖,最佳发酵氮源是硝酸钠,最佳培养基组合为2%葡萄糖,0.2%硝酸钠,pH7.5;Cr3+和Fe3+浓度为0.005%时竹红菌素含量均最高;0.05%的Ca2+最有利于竹红菌素的分泌;Cu2+为0.03%时竹红菌素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竹黄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在医学、农业、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且前景可观。为深入挖掘竹黄中有药理活性的有效化学成分,了解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了竹黄子座不同发育时期的代谢物,找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从竹黄子座中共检测出612种代谢物,前期和中期特有27种代谢物。黄酮类、奎宁酸、香豆素等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首次在竹黄中被检测到。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是脂质、氨基酸、核苷酸、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物质,其中黄酮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占主要地位。通过对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获得6条具有显著意义的代谢途径。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除竹红菌素外与竹黄药效有重要联系的化合物。本研究为竹黄药用机理及有效成分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竹黄有效成分的代谢途径解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菌物药竹黄与植物药天竺黄的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别竹黄与天竺黄对菌物药竹黄与植物药天竺黄进行了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方法研究。2味药在性状上差异较大;在显微鉴定中,观察了竹黄的显微结构及粉末特征,天竺黄粉末为不规则透明片状物;微量升华试验竹黄粉末随温度升高得到不同形态的结晶,而天竺黄粉末无升华物;竹黄遇KOH变为翠绿色,天竺黄则不变色;用酚酞及甲酚红试剂分别对不同来源的天竺黄进行显色反应,均显2种不同颜色。  相似文献   

18.
竹黄菌发酵天然色素及其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竹黄菌发酵天然色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温度和装液量分别为:木糖、硝酸钠、28℃和60mL/250mL。通过利用化学试剂显色反应、紫外光谱(UV)和液质连用(LCMS)等手段初步确定该天然色素为蒽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