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生活在贵州的侗族526人(男280人, 女246人)进行了活体观察和调查(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 三代均为侗族。分析结果表明: 贵州侗族男性属中头型、阔面型, 女性属圆头型、超阔面型; 男女均属中鼻型、宽手型、窄肩型、中间体型、中腿型、矮型身材。与我国南方其他31个少数民族群体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贵州侗族的体质特征与广西瑶族、贵州布依族最为接近, 与湖南瑶族、土家族、贵州台江苗族次之。贵州侗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相似文献   

2.
贵州布依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本文对773名(男379人,女394人)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布依族。分析结果表明:布依族中头型多见;男性多为中面型,女性以阔面型为主;属阔鼻型;亚中等偏矮型身材。布依族与我国南方其他29个民族群体10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布依族的体质特征与广西壮族、海南黎族最为接近,与湖南土家族、瑶族、贵州苗族、广西彝族次之,与湖南侗族、贵州毛南族、白裤瑶较远。布依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3.
贵州仁怀苗族头面部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世居在贵州仁怀后山乡的378名(男196人, 女182人)年龄在21-60岁的苗族进行头面部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6项, 测量项目16项)。结果表明, 仁怀苗族男女眼裂倾斜度水平、上眼睑有皱褶、睫毛长者占多数; 鼻尖类型钩型与直型出现率接近; 舌运动类型非卷型略占优势;前额发际男性尖型多于平型、女性平型稍多于尖型。头型以特圆、高、阔头型多见;面型以超狭面型为主; 属中鼻型。与我国南方其他5个苗族以及贵州其他族群的聚类分析显示, 仁怀后山乡苗族男性与贵州王卡苗族、贵州布依族男性最为接近, 女性与湖南苗族女性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94名(男183人, 女211人)生活在贵州的土家族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 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18-55岁, 三代均为土家族。分析结果表明: 贵州土家族为圆头型, 男性正头型、女性高头型, 阔头型, 男性阔面型、女性中面型, 中鼻型, 窄肩型, 中间体型, 亚短腿型, 宽手型, 亚中等型身材。与我国南方其他20个少数民族群体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 贵州土家族体质特征与湖南瑶族、土家族、广西瑶族、贵州台江苗族最为接近, 与贵州布依族、广西壮族、海南黎族次之, 与湖南侗族、贵州过卯水族、毛南族、白裤瑶较远。  相似文献   

5.
贵州"过卯"水族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过卯”水族462人(男238,女224)进行了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过卯”水族。分析结果表明:“过卯”水族属圆头型;男性狭面型,女性中面型;阔鼻型;宽手型,窄肩型,中腿型;男性瘦长体型,女性中间体型;男性亚中等,女性矮型身材。与我国南方其他24个少数民族群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过卯”水族体质特征与湖南侗族、白裤瑶、贵州毛南族接近。贵州“过卯”水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6.
贵州王卡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374名(男196人,女178人)世居在贵州的王卡苗族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苗族。分析结果表明:王卡苗族圆头型多见;超狭面型为主;属中鼻型;矮型身材。与我国南方其他18个少数民族群体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和身高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王卡苗族的体质特征与白裤瑶最为接近,与贵州毛南族、湖南侗族次之。贵州王卡苗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克木人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调查了我国克木人285例(男为141例,女为144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58项测量项目的均数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分型情况,并与我国31个群体的体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克木人的体质特征为:蒙古褶出现率低,男为31.21%,女为32.64%;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男为90.33%,女为93.75%;鼻根高度中等型出现率最高,男为65.96%,女为47.22%;鼻翼高度多为中等;耳垂多为三角型;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圆头型、高头型、阔头型、狭鼻型、中躯干型、中胸型出现率最高;男性狭面型、亚长腿型、宽肩型、中骨盆型出现率最高;女性的阔面型、中腿型、中肩型、宽骨盆型出现率最高;男性身高均数为160.2cm,女身高均数为151.5cm,属亚中等身材;克木人男性与女性均具有生活在我国南方的人群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广西京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京族成年人305例(男为160例, 女为145例)的59项体质指标, 其中包括52项测量项目和7项观察项目, 计算了31项体质指数值, 统计了部分指数的分型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蒙古褶出现率较高。头发均为直发,多为黄色皮肤, 鼻翼高度多为中等型。耳垂多为圆形。男性鼻根多为中等型, 女性多为低型。按指数分型标准, 男女均以中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中肩型、中骨盆型出现率最高, 男性属长躯干型、女性属中躯干型。男性身高均值为1651.5mm, 女性身高均值为1541.1mm, 男女均为中等身材。体重均数男为57.8kg, 女为51.5kg。与国内外30个人群体质特征进行比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京族与广西的仫佬族, 海南的黎族体质较为接近。京族具有我国南方人群的体质特征, 其可能起源于越南的京族。  相似文献   

9.
青海土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戴玉景 《人类学学报》1997,16(4):274-284
1995年7—8月对青海土族251人(男131、女120)进行了53项活体测量和13项活体观察,结果表明,青海土族的体质特征是:男性眼裂开度中等者较多、女性宽者过半。蒙古褶出现率男性过半,女性占40.8%。94%有上眼睑皱褶。鼻型属中鼻型,头型属中头型。面型,男性以过狭面、狭面和中面型为主,女性以狭面和中面型为主。男身高为1634mm,女为1543mm。通过与西北及其它少数民族比较发现:青海土族与东乡族、保安族、羌族体质相近。  相似文献   

10.
仫佬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本文调查了仫佬族成年人465例(男为232例,女为233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数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的29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得出仫佬族的体质特征。仫佬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男为90.1%,女为91.4%。蒙古褶出现率,男为53.9%,女为53.2%。鼻根高度男低型率与中等型率接近、女多为低型。鼻翼高度多为中等。男以方型耳垂多见,女以圆型耳垂多见。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黑褐色。男性多为黄色肤色,女性多为浅黄色肤色。仫佬族男女均为中头型、高头型、狭头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肩型、中骨盆型。男为狭面型、长躯干型、窄胸型。女为中面型、中躯干型、中胸型。男身高均数为1629.8mm,女身高均数为1514.3mm。仫佬族具有南方人群体质特征,其体质与阿昌、畲、回(海南)、黎族接近。  相似文献   

11.
白裤瑶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本文对953名(男605人,女348人)生活在贵州和广西接境地带的白裤瑶民族进行了活体调查(观察28个项目,测量63个项目)。调查对象年龄为22—55岁,三代均系白裤瑶。分析结果表明:白裤瑶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典型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多为圆头型,以超狭面型多见,属中鼻型,矮型身材。白裤瑶与南方16个少数民族群体10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白裤瑶人群的体质特征与贵州毛南族、湖南侗族、云南苗族最为接近,与广西苗族、彝族、侗族、瑶族次之,与贵州苗族、水族以及湖南土家族、瑶族等民族较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独龙族与莽人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调查了200例(男为97例,女为103例)独龙族人的体质,在金平县金水河镇调查了56例(男33例,女23例)莽人的体质,计算了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独龙族、莽人体质特征接近,并与侗、拉祜、彝、德昂族较为一致。2)在蒙古人种南亚类型诸人群中,独龙族、莽人眼内角间宽值较大,而其他多数指标值偏小。3)独龙族男女均以高头型、狭头型、中胸型、中骨盆型率最高。男性还以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宽肩型率最高。女性还以圆头型、阔面型、狭鼻型、中躯干型、亚短腿型、窄肩型率最高。4)莽人男女均以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中骨盆型率最高。男性还以中头型(头宽高指数)、阔面型、长躯干型率最高。女性还以狭头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女性超阔面型率与阔面型率相等。5)独龙族与莽人蒙古褶率低,鼻根高度较低、鼻宽值多大于我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诸人群。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族体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地区336名俄罗斯族成年人(男186,女150)的体质特征,包括9项形态观察项目,58项测量项目,38项指数及其分型,并与国内外一些群体的体质特征进行了比较。俄罗斯族的主要特征是:绝大多数人具上眼睑褶皱,约1/3的人有蒙古褶。头圆、高、阔,鼻根高,鼻翼中等,鼻狭长,黑发与浅黄肤色较多,眼色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平均身高167.7cm,女性平均身高155.9cm。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中躯干型、中腿型出现率较高,指距长,体型多属矮胖型,女性更明显。俄罗斯族体质特征与乌孜别克族较接近,其体格健壮程度相对接近俄罗斯北部地区人群。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9,他引:27  
本文调查了布依族成年人494例(男为259例,女为235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布依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男为95 .4%,女为97. 0%。蒙古褶出现率低,男为30. 5%,女为35. 3%。鼻根男多为中等型,女多为低型。鼻翼高度多为中等。多为圆形耳垂。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男性多为黄色肤色,女性多为浅黄色肤色。圆头型、高头型、阔头型、阔面型、中鼻型、中躯干型、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出现率最高。男身高均值为158. 6cm,女身高均值为149. 4cm。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在贵州黄平县调查的311例(男性为159例,女性为152例)(革)家人的体质数据,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革)家人上眼睑有皱褶率较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狭窄率与中等型率较高,且多呈眼外角高,鼻根高度中等,直鼻背,男性颧骨体不突出,女性颧骨体较突出,鼻基部多上翘,鼻翼高度中等,鼻孔最大径男性多为倾斜,女性水平率最高,鼻翼宽男性中等型率和宽阔型率较高,女性多为中等型,耳垂圆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男性以中等型率最高,女性以低型率最高,红唇厚度中唇率最高;发黑,眼褐、肤黄.2)(革)家人男性头长、形态面高值小;头宽、面宽、鼻高、唇高、眼内角间宽值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口裂宽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额最小宽、鼻宽值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女性形态面高、鼻高值小,头长、头宽、额最小宽、面宽、鼻宽、唇高值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口裂宽、眼内角间宽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3)(革)家人男性与女性身高均属于矮身材.(革)家人男性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阔面型、中鼻型,女性为中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革)家人男女性均为中躯干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胸型、亚长腿型,女性还为宽胸型、中腿型.4)(革)家人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族群,与周围苗族体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满族青少年头面部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居住在吉林省永吉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的1011名满族青少年的头面测量性和非测量性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满族青少年的头型以过短过型为多见。面型多数为中面型及阔面型。鼻型以中鼻型及狭鼻型多见,与汉族儿童以阔鼻型多见有差异。从非测量性特征看,多数有发育不等的蒙古褶,眼裂上斜,鼻梁较直、鼻翼发育不明显,鼻根高度中等偏低。主要特征与满族成人头面部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佤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调查了442例(男258例,女184例)佤族人的67项(观察项目9项,测量项目58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计算了31项体质指数值,统计了部分指数的分型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佤族人内眦褶率低(16.1%),上眼睑皱褶率高(96.8%),鼻根高度、鼻翼高度与上唇皮肤部高度均为中等型,耳垂多为圆型(58.1%),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身高均数男为160.4cm,女为150.7cm,男女均为亚中等身材。体重均数男为54.9kg女为49.1kg。按指数分型标准,男女均以圆头型、高头型、阔头型、狭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中胸型出现率最高。此外,男性以宽肩型、中骨盆型出现率最高;女性的中肩型、窄骨盆型出现率最高。对包括佤族在内的我国32个人群(南、北方各16个人群)13项体质指标值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佤族人身材矮小、纤瘦,面部及五官高度值较大,头长值较小,头面部及五官宽度值较大。佤族人具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体质特征。本文对佤族人体质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白马人是我国的未识别族群之一。我们在四川省平武县调查了白马人233例(男为93例,女为140例)的69项体质测量指标与228例(男为93例,女为135例)的观察指标15项。初步分析了白马人的体质特征。结果如下:1)白马人男性上眼睑皱褶出现率为80.65%,女性上眼睑皱褶出现率则为85.93%。白马人蒙古褶率男性为33.33%,女性则为39.26%。白马人男女眼裂高度以窄型为主。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白马人的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男女均以直型鼻梁为主。白马人男女颧骨扁平,颧骨体突出。鼻基部多为水平方向。鼻翼高度约占鼻高的1/4,以中等为主。白马人男女多为圆形耳垂。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厚度以薄唇为主,眼色多为黑褐色。2)按头面部、体部指数分型,白马人男女均以高头型、阔头型、中鼻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率最高。白马人男性还以中头型、中面型率最高,女性还以圆头型、阔面型率最高。根据男女身高均数,白马人男女均为中等型身材。3)白马人体质特征属于北方族群类型,与赫哲族、俄罗斯族比较接近,与安多藏族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9.
乌孜别克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调查了乌孜别克族成年人194例(男106例,女88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6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总结出乌孜别克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乌孜别克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男为99.06%,女为100%。蒙古褶出现率男为82.08%,女为72.73%。鼻根高,鼻翼中等,多为圆形耳垂。特圆头型、高头型、阔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宽胸型、窄肩型出现率较高。男阔头型率,女中头型率,男宽骨盆型率,女中骨盆型率较高。男身高1685mm,女身高1555mm。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南京地区771名汉族儿童的头面部16项指标及有关指数进行了测定。小儿面部容貌有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虽然小儿头型与成人一样,以短头型(包括过短头型)为主,但面型、鼻型与成人有显著区别,即面型以超阔面型和阔面型为主,中面型少见,狭面型更少;鼻型也多为阔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