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控制番茄根际水势和叶片离体的方式设置了水分胁迫处理,测算了光合诱导过程中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CO2补偿点等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1000 μmol·m-2·s-1光诱导下,水分胁迫处理的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缩短为对照的1/3,气孔导度(gs)快速增大为对照的1.5倍.水分胁迫处理的番茄叶片光饱和点(LSP)比对照降低了65%~85%,而光补偿点(LCP)比对照增加了75%~100%,缩小了番茄叶片利用光能的有效范围.水分胁迫处理的番茄叶片最大光合能力(Amax)低于对照40%以上,暗呼吸速率(Rd)增大了约45%.可见,快速水分胁迫处理使番茄叶片气孔迅速开放,光合诱导初始阶段消失.水分胁迫导致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和潜力降低是植物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气孔调节是番茄适应快速水分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对快速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控制番茄根际水势和叶片离体的方式设置了水分胁迫处理,测算了光合诱导过程中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CO2补偿点等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000μmol·m-2·s-1光诱导下,水分胁迫处理的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缩短为对照的1/3,气孔导度(gs)快速增大为对照的1.5倍.水分胁迫处理的番茄叶片光饱和点(LSP)比对照降低了65%~85%,而光补偿点(LCP)比对照增加了75% ~100%,缩小了番茄叶片利用光能的有效范围.水分胁迫处理的番茄叶片最大光合能力(Amax)低于对照40%以上,暗呼吸速率(Rd)增大了约45%.可见,快速水分胁迫处理使番茄叶片气孔迅速开放,光合诱导初始阶段消失.水分胁迫导致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和潜力降低是植物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气孔调节是番茄适应快速水分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 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 在3种供氮形态下(NH4+-N/ NO 3--N为100/0、50/50和0/100), 研究了水稻苗期水分吸收、光合及生长的状况。结果表明, 在非水分胁迫下, 水稻单位干重吸水量以单一供NO3--N处理最高, 加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 单一供NO3--N、NH4+-N和NH4+-N/ NO3--N为50/50处理的水稻水分吸收分别下降了9.6%、20.7%和16.0%; 但在水分胁迫下, 单一供NO3--N的处理水分吸收量显著降低, 低于其它2个处理, 加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 水分吸收量分别降低了1.0%、18.8%和23.5%。在2种水分条件(水分胁迫与非水分胁迫)下, 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细胞间隙CO2浓度等指标均以单一供NH4+-N处理最大,NH4+-N/ NO3--N为50/50处理次之, 单一供NO3--N处理最小。HgCl2处理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能够影响水稻幼苗根系水通道蛋白活性。在2种水分条件下, NH4+-N/ NO3--N为50/50处理的生物量(干重)均最大。本研究为水稻苗期合理施肥以壮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下(NH4^+-N/NO36-N为100/0、50/50和0/100),研究了水稻苗期水分吸收、光合及生长的状况。结果表明,在非水分胁迫下,水稻单位干重吸水量以单一供NO3^--N处理最高,加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单一供NO3^--N、NH4^+-N和NH4^+-N/NO3^--N为50,50处理的水稻水分吸收分别下降了9.6%、20.7%和16.0%;但在水分胁迫下,单一供N03^--N的处理水分吸收量显著降低,低于其它2个处理,加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水分吸收量分别降低了1.0%、18.8%和23.5%。在2种水分条件(水分胁迫与非水分胁迫)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细胞间隙CO2浓度等指标均以单一供NH4^+-N处理最大,NH4^+-N/NO3^--N为50,50处理次之,单一供NO3^--N处理最小。HgCl2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营养能够影响水稻幼苗根系水通道蛋白活性。在2种水分条件下,NH4^+-N/N03^--N为50,50处理的生物量(干重)均最大。本研究为水稻苗期合理施肥以壮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下不同抗旱类型品种对氮素营养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结果表明,小麦受到水分胁迫时,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胁迫缓慢加重时,渗透调节能力增强,适当的氮素营养,可增强渗透调节作用,有助于干旱下维持膨压,提高NR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水地型品种对水分和氮素营养都较敏感,叶片水势、饱和渗透势、NR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都较旱地型品种大,旱地型品种在受旱时水分状况较稳定,生理代谢变化幅度较小,但两类旱地品种对氮素营养的反应不同。旱肥型较旱薄型敏感。水分胁迫下,水地型品种渗透势下降较多,渗透调节幅度较大,是对逆境更敏感或实际受到的胁迫较重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不同耕作方式稻田土壤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油菜双序列复种免耕(NT)、翻耕(CT)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平板计数法计数可培养细菌及放线菌数量,Miseq测序分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分别把3个样点的NT、CT耕作方式土样细菌、放线菌菌落总数之和作为NT、CT可培养细菌数量进行比较,NT可培养菌落总数比CT高10%;土壤未培养样品中共获得224 563条有效序列,其中NT 114 433条、CT 110 220条;指数分析表明CT相对丰度略低于NT、群落多样性略低于NT;样本中的细菌种类覆盖35个门、269个科、373个属。尽管从不同分类水平上,CT、NT样本物种相对丰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NT中细菌门最大的变形菌门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酸杆菌门物种的序列多于CT,厌氧绳菌科、未分类的硝化螺旋菌科和亚硝化单胞菌科序列多于CT,另外,未知和未培养的科、属水平上物种多于CT,根据物种特性,认为它们可能对固氮、降解纤维素等改变土壤理化特性,维持免耕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17个自交系和10个杂交种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强、不同叶位、不同生育期、不同源库比例和株间差异状态下的气孔阻力及其与光合(PH)、蒸腾(TR)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之间RS具有显著的差异,相差最大可达2.3倍以上;光照条件变弱、穗叶位差增加、生育期推延和源/库比例改变等均可引起RS值的增加;在各种情况下导致RS变化的同时也引起TR和PH产生相应的变化,RS与TR、PH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且相关系数rRS-TR>rRS-PH;RS与WUE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 1 7个自交系和 1 0个杂交种为试材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强、不同叶位、不同生育期、不同源库比例和株间差异状态下的气孔阻力及其与光合 (PH)、蒸腾(TR)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自交系之间RS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差最大可达 2 .3倍以上 ;光照条件变弱、穗叶位差增加、生育期推延和源 /库比例改变等均可引起RS值的增加 ;在各种情况下导致RS变化的同时也引起TR和PH产生相应的变化 ,RS与TR、PH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 ,且相关系数rRS TR>rRS PH;RS与WUE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下不同抗旱类型品种对氮素营养反应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以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小麦的水分临界期开花期进行缓慢脱水处理,分别在脱水的不同阶段取样测定叶片及根系的渗透调节能力及渗透调节物质。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叶片与根系的饱和渗透势同步下降,表现出叶片与根系对水分胁迫反应的一致性,但根系的渗透调节能力低于叶片。根系与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一方面在物质总含量方面,表现出与渗透调节能力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又有一定差异,叶片中可溶性糖与K+的含量及增加量都高于根系,而根系中的游离氨基酸与Ca2+的相对增加量则大于叶片。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的渗透特性和优先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染料示踪法和双环法相结合,对连续6年的免耕与秋翻中层黑土进行水分入渗与优先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免耕土壤的渗透率都大于秋翻土壤,达到稳渗时,免耕土壤的稳渗率是秋翻土壤的1.35倍,累积渗透量是秋翻土壤的1.44倍.从亚甲基蓝溶液的渗透深度来看,免耕土壤的渗透深度(43 cm)明显大于秋翻土壤(27 cm).与秋翻土壤相比,免耕土壤具有更好的孔隙发育和更多的生物孔隙,具有良好的优先流特征,这对水分入渗和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质量的数值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SR)、免耕(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TT)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质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环境条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除秸秆覆盖免耕处理的玉米和小麦产量低于传统耕作外,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中小麦增产13%~28%,玉米增产3%~12%.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9.8%~44.0%.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隔年深松、秸秆粉碎联合旋耕作业以及秸秆覆盖联合深松作业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土壤质量,可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免耕高留茬抛秧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免耕+秸秆还田、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常耕)对稻田不同层次土壤肥力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土壤中,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和常耕处理高5.33、2.79和5.37 g·kg-1;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均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最高,免耕和常耕+秸秆还田处理次之,常耕处理最低.下层土壤中,各肥力指标以常耕+秸秆还田处理较高.秸秆还田各处理微生物类群数量较高,上层土壤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高,成熟期其纤维分解强度分别比常耕+秸秆还田、免耕和常耕处理高26.44%、79.01%和98.15%;下层土壤以常耕+秸秆还田处理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高.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呈表层富集特征.细菌、放线菌和纤维分解强度与土壤肥力各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耕作方式、覆盖和轮作3个因素系统地对莜麦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动态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单纯的免耕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上作用不太明显,尤其是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免耕只有在覆盖下,才能真正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而对于深松处理,无论是覆盖还是不覆盖,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土壤水分均明显提高;同种耕作措施覆盖与无覆盖相比,覆盖处理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无覆盖处理;说明保护性耕作之所以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关键因素在于残茬覆盖;同种耕作方式下轮作种植土壤水分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连作。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轮作深松覆盖处理是当地应采用的最佳耕作方式,然而,由于当地缺乏覆盖材料,因此,轮作深松是目前当地最适合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北方稻田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采用田测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稻田需水规律.试验采用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3种灌水处理.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由田测法测得的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3种处理的蒸散量分别为889.1、635.9和775.9mm.蒸散速率分别为6.9、4.9和6.0mm·d^-1.与淹灌处理相比.湿润灌和间歇灌处理分别节水28.5%和12.7%.在充分供水的情况下,由Penman法计算的潜在蒸散值分别比田测法小29.30%.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3种处理的生物产量分别为16438.22、15887.94和15757.88kg·hm^-2.经济产量分别为8014.01、7828.91和7853.93kg·hm^-2.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种处理间的产量差别不显著.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3种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9.01、12.31和10.12kg·hm^-2·mm^-1.淹灌的WUE分别比湿润灌和间歇灌减少26.8%和11.0%.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湿润灌的节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珙桐苗木叶片光合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2年生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幼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讨珙桐光合作用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珙桐叶片失水脱落,各干旱胁迫处理叶面积比对照显著降低23%~98%,但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却无显著变化;干旱处理的珙桐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低于对照(P<0.05);干旱胁迫对珙桐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产量(F0)及最大荧光产量(Fm)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升高(P<0.05).研究发现,土壤水分亏缺对珙桐叶片的光合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严重抑制了其正常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珙桐幼苗对土壤干旱胁迫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Ashraf  M.  Ashraf  M.Y.  Khaliq  Abdul  Rha  Eui Shik 《Photosynthetica》2004,42(1):157-160
Forty two-month-old plants of Dalbergia sissoo and D. latifolia were subjected for 56 d to water deficit induced by withholding water. Drought stress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 N), transpiration rate (E),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g s) in both species, but the reduction was greater in D. sissoo than in D. latifolia. Water use efficiency (P N/E) was adversely affected due to water stress only in D. latifolia, and intrinsic water use efficiency (P N/g s) was increased in both species. There was a slight 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variable to maximum fluorescence (Fv/Fm)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stem 2) in both species, but the speci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is attribute.  相似文献   

18.
以‘辽园多丽’番茄幼苗为试材,在高温胁迫下喷施氯化钙(CaCl2)、纳米钙(Nano-Ca)和糖醇钙(Manntiol-Ca),研究不同形态钙处理对高温逆境下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的钙处理均可抑制高温逆境下叶片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不同程度提高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低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和由于受体侧限制引起的PSI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A)\],提高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和由于供体侧限制引起的PSI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D)\];提高叶片中钙含量;Manntiol-Ca和Nano-Ca处理的总体效果优于CaCl2处理.与CaCl2相比,Manntiol-Ca和Nano-Ca是提高高温逆境下番茄叶片光合作用更有效的钙制剂.  相似文献   

19.
间歇降雨和多场次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毅  邵明安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7):1511-1516
基于可控的坡面间歇降雨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歇降雨条件下,两次降雨期间的累积径流量均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近似线性增加,湿润锋也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两次降雨的间歇期,湿润锋增加缓慢.入渗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第2次降雨的入渗率随时间而减小的趋势更明显;15°坡面的累积入渗量比25°大,分别为178和88 mm.多场次降雨条件下,各场次降雨的初始入渗率均较高,其中第1场降雨的土壤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其他场次,后3场降雨的入渗率差异不大;降雨场次越多,湿润锋越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