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ya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MajiyaChumvi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2.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06,45(2):175-181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 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 ya 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 Majiya Chumvi 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 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3.
滇西早泥盆世大瓣鱼科(Macropetalichthyidae)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泥盆纪的大瓣鱼化石目前除在南美和非洲尚未发现外,在全球其他各洲分布甚为广泛.它的分布时代可由早泥盆世延续到晚泥盆世.据统计目前发现的该科化石已达12个属.我国目前发现的大瓣鱼科化石共有5个属种,分布于华南的下、中泥盆统,主要发现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4.
1962 年, M. J. Copeland 报道了加拿大北极梅尔维尔岛中–上泥盆统梅尔维尔岛组的叶肢介化石。2014 年秋, 作者对馆藏在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的模式标本进行了观察、照相, 发现了一些新的重要的分类特征, 在此予以补充修订。1、壳瓣具有 3–5 条放射脊的翼李氏叶肢介属(Pteroleaia)是梅尔维尔岛泥盆纪最具特色的类型, 与其保存在同一层面上还发现有另一类个体十分微小的棒叶肢介属(Rhabdostichus), 该属与美国中北部及加拿大艾伯塔地区同时代的叶肢介可以对比, 之前这一类型的标本仅见于该地区中–晚泥盆世地层, 其在北极地区的出现为首次报道。同时对归于棒叶肢介科(Rhabdostichidae)的另外两属(Rhabdostichops 和 Archaeositum)的含义进行了甄别, 认为前者建属特征不成立, 后者不应属于该科。2、产于梅尔维尔岛 Dundas 半岛的叶肢介, 个体数量多且密集堆积, 曾被鉴定为 Asmussia canadensis 的那些个体的壳顶都发育有一个细小的、凸起的卵形瘤状构造, 依据这一重要鉴定特征, 其分类位置应属于锥顶叶肢介亚科(Vertexiinae)的犄叶肢介属(Cornia), 从而使这一属的地质历程从石炭纪追溯到中泥盆世。这些化石的修订, 丰富了我们对加拿大北极地区泥盆纪叶肢介面貌的认识, 为研究相关类群的起源、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文中也讨论了李氏叶肢介亚目(Leaiina)三个早期叶肢介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 Pteroleaia (Rostroleaiidae)代表了形态特殊的一个演化分枝, 早仅见于泥盆纪并很快灭绝。壳瓣具有两条放射脊的叶肢介科(如: Leaiidae)被认为是李氏叶肢介亚目的演化主干, 兴盛于石炭纪和二叠纪。广东中泥盆世早期(Givetian)桂头群中的叶肢介组合以 Hepuleaia (Praeleaiidae)为主, 并包含壳瓣具两条放射脊的种类, 该组合是迄今已知李氏叶肢介亚目的最早代表, 这表明该亚目应起源于中国而非欧洲。  相似文献   

5.
汗吉尕组是新疆中天山温泉小区中泥盆统的一个地层单元,为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过去在灰岩团块和灰岩砾石中发现较为丰富的中泥盆世珊瑚和腕足类化石。这次,我们在该组上部地层硅质岩透镜体中首次发现晚泥盆世弗拉晚期的放射虫Helenifore robustum动物群。对于温泉地区该组地层的时代归属,我们认为:由于已发现的中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化石主要产于灰岩砾石或外来块体中,因此,这些化石的时代并不代表该组形成的时代;而产于硅质岩透镜体中的晚泥盆世弗拉晚期的放射虫化石很可能代表该组的年代。全文共描述放射虫5属11种,归属3目4科。  相似文献   

6.
董洁 《古生物学报》1988,(6):722-728
吉林通化地区三棵榆树晚中生代地层剖面,层序连续,叶肢介化石丰富.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侏罗-白垩系界限,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演化规律是很有意义的.这篇短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陈丕基老师的指导并承悉心修改,特此致谢.三棵榆树剖面的叶肢介化石产于两个层位:下白垩统亨通山组21层产叶肢介 Eosestheria subrotunda Chen, E. sankeyushuensis sp. nov., E. sp., Pseudestherites aff. qinghem-  相似文献   

7.
斜方薄皮木茎干内部构造在新疆上泥盆统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前言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是加拿大地质古植物学者Dawson于1862年根据产自美国缅因州佩里(Perry)盆地上泥盆统的鳞木类茎干印痕所建立。它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晚泥盆世地层的重要植物化石(李星学等,1986)。其中以我国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几乎晚泥盆世陆相地层出露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昭乌达盟上二叠统陶海营子组的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1-1972年,张立君等与昭盟区测二队,在阿鲁科尔沁旗白音塔拉公社陶海营子西南5公里,上二叠统陶海营子组,采到一批动、植物化石。其中的叶肢介经笔者研究,主要有7属、12种,包括有2新属和8新种。迄今,我国晚二叠世的叶肢介发现尚少,本  相似文献   

9.
湖南湘乡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介形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南湘乡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介形类化石,共有18属35种及未定种,其中包括11新种。通过与国内外泥盆纪和早石炭世介形类进行比较表明,它们与下伏的中泥盆统棋梓桥组介形类组合和上覆的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介形类组合均有明显的差别,该介形类动物群的发现,为佘田桥组的地质时代的确定及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依据,并对研究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化增加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沈炎彬  朱彤 《古生物学报》1990,29(3):309-314
中国古生代的叶肢介知之甚少,南方早二叠世的叶肢介迄今尚无正式文献记载。1974年4月,福建地质一团在该省进行煤田勘探时,曾于钻孔中发现叶肢介化石,标注层位为龙潭组。只因化石数量太少,壳瓣保存不完整,产地又不详尽,因此,一直未作报道。之后,福建196煤田地质勘探队王信,在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也找到了这一类型的叶肢介。1982年11月,  相似文献   

11.
叶肢介化石是我国北方中生代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古环境恢复和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西下白垩统芦尚坟组含丰富的昆虫、介形虫、植物、孢粉等化石,还发现了鱼和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但叶肢介化石以前并无正式报道。芦尚坟组及其上覆夏庄组的昆虫化石组合被称为"芦尚坟昆虫群",对京西地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产自北京市丰台区贺照云村附近芦尚坟组第四段的Eosestheria(东方叶肢介)1新种,认为芦尚坟组的叶肢介群落为衰落型Eosestheria群,与上覆夏庄组的Yanjiestheria(延吉叶肢介)群差异较大,与辽西阜新组的叶肢介群落联系紧密。我们认为芦尚坟组和阜新组时代接近,约为Aptian晚期。  相似文献   

12.
安徽侏罗纪叶肢介,曾发现于舒城晓天附近,层位为上侏罗统毛坦厂组,计有2属、7种(陈丕基等,1982,第24—26页)。中、下侏罗统的叶肢介,一直未见报道。本文所描述的叶肢介是安徽区测队三分队陆伍云等同志于1980年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巢湖东约10公里的含山县彭庄村边发现的,1981年5月,我所曹正尧、林启彬、黎文本及笔者与陆伍云等同志一起,观察了侏罗系剖面,重新采集化石。化石产于中侏罗统含山组下部厚约9米的灰黑色(风化后呈灰白色)泥岩。该地含山组假整合覆于中下侏罗统象山群之上。与叶肢介共生的尚有植物Equisetites sp. (cf. E.  相似文献   

13.
叶肢介化石是我国北方中生代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古环境恢复和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西下白垩统芦尚坟组含丰富的昆虫、介形虫、植物、孢粉等化石,还发现了鱼和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但叶肢介化石以前并无正式报道。芦尚坟组及其上覆夏庄组的昆虫化石组合被称为"芦尚坟昆虫群",对京西地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产自北京市丰台区贺照云村附近芦尚坟组第四段的Eosestheria(东方叶肢介)1新种,认为芦尚坟组的叶肢介群落为衰落型Eosestheria群,与上覆夏庄组的Yanjiestheria(延吉叶肢介)群差异较大,与辽西阜新组的叶肢介群落联系紧密。我们认为芦尚坟组和阜新组时代接近,约为Aptian晚期。  相似文献   

14.
晚泥盆世是植物叶片形态复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前裸子、种子、似真蕨和楔叶这四类植物都独立演化出了片化的大型叶。本文研究浙江长兴上泥盆统(法门阶)五通组的几种羽状复叶植物(3属4种),包括Sphenopteris(楔羊齿),Rhodea(须羊齿)和Triphyllopteris(三裂羊齿)。它们大多具二次羽状复叶,小羽片具有不同程度、数目和形状的裂片。这里明确Rhodea的晚泥盆世起源,并给出Triphyllopteris的最早化石记录。这些植物的分类尚不清楚,但为大型叶尤其是复叶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5.
晚泥盆世是植物叶片形态复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前裸子、种子、似真蕨和楔叶这四类植物都独立演化出了片化的大型叶。本文研究浙江长兴上泥盆统(法门阶)五通组的几种羽状复叶植物(3属4种),包括Sphenopteris(楔羊齿),Rhodea(须羊齿)和Triphyllopteris(三裂羊齿)。它们大多具二次羽状复叶,小羽片具有不同程度、数目和形状的裂片。这里明确Rhodea的晚泥盆世起源,并给出Triphyllopteris的最早化石记录。这些植物的分类尚不清楚,但为大型叶尤其是复叶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6.
桂中南下泥盆统的胴甲鱼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广西横县六景采集的下泥盆统胴甲鱼类化石的描述,同时对以往记述或报道过的该地的胴甲鱼类化石作了简要的评说,在此基础上,列出了广西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的胴甲鱼类化石.根据这些胴甲鱼类化石内容,讨论了桂中南的莲花山组与滇东曲靖有关地层的对比,重申了桂中南莲花山组的地质时代应和曲靖西屯组的相当.由于直伏于西屯组之下,尚有一含多鳃鱼类化石为其特色的西山村组,该组又公认是早泥盆世早期的沉积,因此,桂中南的莲花山组之下,缺失了相当于西山村组的沉积.很显然,以莲花山组的地层内容所建立的莲花山阶,用来代表我国早泥盆世早期的沉积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陕西岐山后周公庙剖面的“孙家沟组”是一套厚524m的早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地层,最近首次发现了叶肢介化石,并发现叶肢介与海相双壳类密切共存。这一新发现充分证明了在地质历史中确实存在海相叶肢介。叶肢介与海相双壳类出现在“孙家沟组”上段的上部,海相双壳类定名为“Bakevellia sp.,共生的叶肢介化石为Palaeolimnadia cf.machaolingensis,Palaeolimnadia  相似文献   

18.
一、上湖组叶肢介化石发现的意义近十年来,中国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不断发现和报道(王思恩,1974;陈丕基,1975;张文堂等,1976;沈炎彬、陈丕基,1979;沈炎彬、张显球,1979;陈丕基、沈炎彬,1980),从世界范围来讲,是叶肢介化石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因为在此以前不久,第三纪还被认为是叶肢介演化史上的一个空白锁链(Kobayashi,1972)。中国早第三纪的叶肢介化石,曾被划分为三个叶肢介群(张文堂等,1976;陈丕基、沈炎彬,1979),出现最早的一个原称做Perilimna  相似文献   

19.
叶肢介化石在河西走廊赤金堡组、新民堡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走廊西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是生油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是有意义的。1974年5—7月,笔者与甘肃区测二队中生代专题研究队同志一起,在玉门、酒泉一带测制地层剖面,采获大量化石标本。关于叶肢介化石属、种的记述,大多已编入陕甘宁地区古生物化石图册(在印刷中)。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层的含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冀北侏罗纪叶肢介软体化石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好的软体化石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起源及分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使研究工作引向深邃的领域。叶肢介软体化石十分罕见,过去报道过的几例大多保存较差,或残缺不全。冀北滦平周营子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发现了罕见的、完美而又十分丰富的叶肢介软体化石,尤其是软体从壳瓣中脱离,单独保存为化石,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