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竹蜓)科Boultonia一屬係1927年李四光教授所建立,以Boultonia willsi Lee为其屬型。标本採自遼东半島五湖嘴煤田,時代屬上石炭紀太原統。在同一文中,他又描寫了另一个种Boultonia rawi Lee, B. rawi是中石炭紀本溪統的產物,後來这个种曾被許多(竹蜓)科学者歸入Wedekindella或Fusiellina。其後,陈旭教授在1934年描寫了一个採自廣西馬平石灰岩中的Boultonia新种,名为Boultonia cylindrica Chen。最近Skin-ner及Wilde根据陈旭教授对該种的描述和圖版指出該种以其隔壁褶皺不强烈,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1927年发表的“山西中部古生代植物化石”一书中,Halle 教授描述了若干奇特的叶部印痕化石定名为Pelourdea reflexa Halle。Halle 相信他的新种和Pelourdealongifolia(Salfeld)Seward 最为接近,因为山西中部的化石其叶部也有很狭的叶基,和P.longifolia 是相同的。Halle(1927,第225页)所给的“种的特征”如下:“长的枝部化石具有螺旋地着生的叶,叶彼此相离,也常常彼此距离较近成对地以半对生的形势着生于中轴上。中轴颇直,颇强,其宽度为7—8毫米,表面颇平。叶很强地向中轴的下方弯伸,缐形或剑形至缐形,其长度至少为8厘米,宽度至12毫米,渐渐地向上部狭瘦,其基部是突然地收缩的,基部极狭颇似柄状。”  相似文献   

3.
记述的二叠纪植物群采自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产地和不同层位。早二叠世早期植物主要采自柯坪县四石厂的库普库兹满组及开派兹雷克组下亚组,主要由Autunia conferta,Pecopteris hemitelioides,Annularia stelata等组成,代表了欧美植物群面貌;到早二叠世晚期,开派兹雷克组上亚组产有安加拉植物分子,如CordaitesNoeggerathiopsissubangustaC.(N.)angustifoliaParacalamites decorlatus等,与欧美植物分子共生,成为欧美安加拉混生植物群;晚二叠世植物产于库车河两岸的比尤勒包谷孜组,其中产有安加拉植物分子,如“CalipteriszeileriYavorskyia mungatica等等,成为典型的亚安加拉植物群。植物群的演化、变迁是由于塔里木地块与准噶尔地块逐渐接近而天山海槽最终消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钰 《古生物学报》1956,(3):387-407
贝体的大小近中等,宽度大于长度,铰合线较贝体的最大宽度略短或相等,主端似方形;侧缘与前侧角阔圆。腹(?)高度凸隆,凸起最高处位于脐部的近前方;(?)面自脐区开始,向主缘急峻地倾降,向侧缘及前侧缘的凸度则较缓平,近主端处更轻微地平展或凹陷;中槽自喙部即开始出现,槽底半圆形,初露时极狭,但甚明显,向前方展伸时,渐变深阔,同时槽缘与(?)面亦不易划分;(?)喙小,强烈弯曲。腹(?)内具短厚的齿板,两齿板间的交角与中槽的侧缘完全平行,但位于槽缘的外  相似文献   

5.
腕足类的新种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於中國腕足類化石的系統研究,葛利普、趙亞曾、田奇瑞与黄汲清諸先生,都會做过很重要的工作,但僅包括泥盆紀和石炭二叠紀的材料。關於其他各地質時代的标本,則只有各別著者的零星報道。因此,筆者在編著“中國标準化石”腕足類一章的時候,首先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舊有資料的不足,國內已知的屬太少。同時感到,“中國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在西沙群岛采集的木耳属二新种,命名为西沙木耳和网脉木耳,并附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此外,还讨论了新种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霜霉属(Peronospora)一个新种,寄生于唇形科植物水棘针(Amethysteacaerulea L·)上的水棘针霜霉(Peronospora amethysteae Y.Li et Bai sp.nov.),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讨论了新种与同科植物上的相近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陕西梁山二叠纪的䗴科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梁山是陕西汉中西南两个比较显著的山峰之一,距离汉中县城约三十里。远在1931年,黄汲清教授和已故赵亚曾先生就曾在那里做过调查工作,并且测制了地层剖面。关于二叠纪的地层,在他们合著的“秦领山及四川之地质研究”一书中,曾记述为“块状燧石石灰岩,富产化石,曾在不同的层位中采得下列各种属:Tetrapora hanchun-gensis(n.sp.),Tachylasma magnum Grabau,T.elongatum Grabau.T.alternatum(n.sp.),Caninia liangshanensis(n.sp.),Polythecalis cf.chinensis(Girty),Miche-linia siyangensis Reed,Productus(有数种)”。根据这些化石鉴定结果,赵、黄二先生在当时认为“无疑地,这层石灰岩是属于下二叠纪,并且和宁镇山脉的栖霞石灰岩相当”。  相似文献   

9.
绪言古杯类具有石灰质多孔的并且常常是很精致的薄板状构造。在已知的各类生物化石中,古杯类显然是正处于精细研究阶段的最新的一类。它们的骨骼对于世界各国的寒武纪沉积来说,几乎都可作为非常重要的鉴定标志。在苏联境内古杯类的产地特别丰富。就所产古杯类的生物分类单位如种、属及科的数量而言不算特别多的产地数以百计。由于古杯类幼年时代漂浮生活,因而每个幼虫阶段的个体,一边随着海水自由地移动一边发育,长出骨骼以后,受到增长着的身体比重的影响便沉落到海底,有的在海  相似文献   

10.
腕足类的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钰 《古生物学报》1955,(2):83-114
本文所述计包括11个腕足类化石的新属,系过去二十年内,前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工作同志,在各地所采集的材料。标本产出岩层的时代,由下奥陶纪至中三叠纪。这许多新属,在野外都是个体众多,保存良好,随时可以遇到的化石;并且形态特殊,异征显著,非常容易鉴定和识别;所以著者在编辑中国标准化石时,全部列入,以备野外工作同志们应用。本文现更对各新属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并讨论在解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的鱼化石,是1951年石油管理总局第六地质队在陕北所采集的脊椎动物化石的一部分。除鱼化石外,在鄜县葫芦河黑水寺的同一层中还采有鱼粪化石,已由笔者撰文记述。本文所记述的鱼化石采自陕北子长县、安定、李家岔兎儿沟?捕  相似文献   

12.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02,21(3):448-451
Puccinia abrupta Dietel & Holway var. partheniicola (H.S. Jackson) Parmelee Can. J. Bot. 45: 2293, 1967. Puccinia partheniicola H.S. Jackson, Mycologia 24:166, 1932. Uredinia amphigenous or caulicolous, scattered or gregarious, rounded, 0.5~1mm diam., cinnamon-brown or chestnut-brown, pulverulent; urediniospores obovoid or nearly triangular, (20~)23~27?18~)20~25m, wall 1~1.5m thick, cinnamon-brown, echinulate, pores mostly 2 subequatorial and 1 apical. Telia not seen in the specimen exami…  相似文献   

13.
柱隔孢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隔孢属二新种:决明柱隔孢Ramularia cassiae,寄生在豆科(Leguminosae)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望江南决明(Cassia occidentalis)上; 莲子草柱隔孢 (Ramularia alternantherae), 寄生在苋科(Amaranthaceae)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上。柱隔孢属在云实亚科和苋科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4.
15.
疫病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作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和胶园土共分离出57株疫霉菌种。通过分类研究,共鉴定出4个种: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rum(Leb.& Cohn)Schroeter,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man,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Sm.& Sm.)Leonian,和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Butler。其中辣椒疫霉是首次在橡胶树上发现。我国橡胶树疫霉的种群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有所不同,除棕榈疫霉外,其余3种在东南亚和南亚均未发现。而东南亚常见种:簇囊疫霉(P.botryosa)、橡胶疫霉(P.heveae)和蜜色疫霉(P.meadii),在我国却迄今尚未发现或有待证实。以前报道分离自胶园土壤中的芋疫霉(P.colocasiae),可能系柑桔褐腐疫霉之误。绝大多数分离物经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辣椒疫霉的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大致相等;柑桔褐腐疫霉和棕榈疫霉的A~2交配型则明显多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的上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为赵家骧、董南庭、高存礼、张有正、申庆荣等同志在安徽北部滁县的西南约十里的琅玡山所发现的,经笔者鉴定有下列4种: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基因体外诱变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将其分为不依赖于PCR体外诱变和依赖于PCR体外诱变两大类。着重介绍了基因体外诱变最新突破即DNA Shuffling技术。  相似文献   

18.
荧光素酶 (Luciferase)可以分为萤火虫荧光素酶和细菌荧光素酶两大类。萤火虫荧光素酶是分子量为 60~ 64kD的多肽链 ,在Mg2+、ATP、O2 存在时 ,催化D 荧光素 (D Luciferin)氧化脱羧 ,发出光 (λ =550~580nm)。细菌荧光素酶是含α、β两个多肽亚基的加单氧酶 ,它催化长链脂肪醛、FMNH2 和O2 的氧化反应 ,发出绿蓝光 (λ =490nm)。萤火虫荧光素酶和细菌荧光素酶  相似文献   

19.
生孢噬纤维菌的一个新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滤纸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好氧性纤维素降解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该菌株被鉴定为生孢噬纤维菌(Sporocytophaga)的一个新菌株。  相似文献   

20.
徐阿生  刘波 《菌物学报》2003,22(1):16-18
描述了产自中国藏东南林区、生于高山栎林落叶层下的辐片包属的一个新种——宽肢辐片包Hysterangium1atiappendiculatumsp.nov.。新种以较宽的担孢子及其基部具宽的附肢等特征区别于属内的其它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HX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