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子穗分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品种冀谷11号的穗分化进行了系统观察,比较了夏谷和春谷穗分化的异同。提出了谷子穗分化划分为穗分化前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和刚毛分化期以及小花分化期共5个时期,就谷子刚毛起源穗分化与栽培育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动物病毒的结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科 《病毒学报》1990,6(4):336-340
  相似文献   

3.
中国麝科动物分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麝科动物分类的研究现状李明,盛和林(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市200062)关键词麝科动物,分类席科动物能分泌房香,席香是特效中药材,又是世界四大名贵香料之王,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是廉科动物最丰富的国家,已知所有膀种在我国都有分布,有些种是我国...  相似文献   

4.
黑斑蛙光感受器计数和分类—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俊凤  吴奇久 《动物学报》1989,35(2):113-117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黑斑蛙视网膜光感受器的类型、直径和密度。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光感受器进行了计数。六个视网膜的光感受器计数平均为2,120,000±230,000(P<0.05)。可以见到两类视锥细胞和两类视杆细胞:单视锥,外段为锥形,最粗处直径约6微米;双视锥,由一主锥和一附锥构成,外段直径最粗处约7微米;红视杆,外段圆柱形,直径约6微米,其内段短粗,数目比绿视杆多;绿视杆,外段与红视杆极相似,但内段细长。视锥和视杆的外段上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同工酶电泳技术在动物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同工酶电泳技术应用于动物分类的理论基础和形式。与传统的分类方法相比较,同工酶电泳技术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弥补了传统方法在种下亚分类方面的缺陷,并且能成功地区分形态上十分接近的近缘种;电泳技术应用于分类学还能精确地阐明种以下各类群间、种间、甚至属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遗传距离是用基因频率的函数表示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而固定指数则是表示某基因位点等基因频率在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程度的测度。  相似文献   

6.
扫描电镜下真蕨目孢子表面纹饰的分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基于大量的扫描电镜观察的基础上,将我国产真蕨目孢子的表面纹饰进行分类,对每种类型进行了特征描述并附有照片,为孢粉学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最新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次预告又几经推延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 分类委员会(ICTV)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 报告),终于在2005年9月面世。虽然之前在网上 已陆续发布了一些内容,但翻阅此书,仍有一睹为快 之感,某些内容与事先网上发布的不尽相同,科属的 分类有所增添或改动。与2000年出版的第7次分 类报告相比,也有较大变化。该书的首席主编换成 了植物病毒学家Fauquct,出版社成了Elsevler Ac- ademic Press。而第7次报告首席主编为动物病毒 学家Van Regenmortel,出版社为Academic Press。 1995年出版的第6次报告仅586页,第7次报告 1162页。第8次更厚,达1259页,而且配有彩色图 文。不仅用丰富的色彩显示病毒的立体结构,如经 深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e)电子成象 的 蓝舌病毒(BTV)构象彩照,还对各科属内的正式 成员、暂定成员等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印刷,比黑白两 色的第7次报告自然更加悦目和清晰。  相似文献   

8.
最新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承平 《中国病毒学》2005,20(6):682-688
多次预告又几经推延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报告),终于在2005年9月面世.虽然之前在网上已陆续发布了一些内容,但翻阅此书,仍有一睹为快之感,某些内容与事先网上发布的不尽相同,科属的分类有所增添或改动.  相似文献   

9.
检索表在生物分类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动物分类实验教学中 ,除了根据实验指导提供的分目检索表鉴定动物外 ,对学生自采、自制的一些标本 ,可让学生学会自编简单的分科检索表或由教师编制一些分种检索表进行分类鉴定。这样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全面的辨认动物。自编检索表能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教学 ,应用简单 ,灵活 ,效果好。1 学生自编分科检索表在昆虫分类上的应用在昆虫分类实验中 ,课前要求学生到野外或校园内采集 10个目 (不同种类 )以上的昆虫进行分类检索。对观赏园艺专业开设的“园林植物病虫害 (虫害部分 )防治”的昆虫分…  相似文献   

10.
山茶属山茶组植物的分类,分化和分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山茶组Sect.Camelia植物迄今已合格发表的名称有72种,1亚种和7变种,其中Sect.Paracamelia中的威宁短柱茶C.weiningensis和Sect.Coralina中的连山离蕊茶C.lienshanensis应归属本组。经研究订正,确认该组共12种和6变种,其余名称均作为相应种、变种和变型的同物异名,文中讨论了物种的形态变异与分化,分布与替代,自然杂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Sect.Camellia植物迄今已合格发表的名称有 72种,l亚种和7变种,其中 Sect.Paracamellia中的威宁短柱茶 C.weiningensis和 Sect.Corallina中的连山离蕊茶 C.lienshanensis应归属本组。经研究订正,确认该组共12种和6变种,其余名称均作为相应种、变种和变型的同物异名,文中讨论了物种的形态变异与分化,分布与替代,自然杂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2,41(3):464-468
国际最新研究表明,刺丝胞动物门包括水螅,钵水母和珊瑚3个纲,古生代的床板珊瑚和皱纹珊瑚以及中,新生代的石珊瑚是珊瑚纲中最主要的3个月,分别出现于早奥陶世,中奥陶世和中三叠世,它们在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古地理环境的解释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寒武纪发现的所谓“珊瑚”化石,大部分不是珊瑚,而应归属于藻类,海绵和苔藓虫,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是珊瑚或刺丝胞,但它们并不属于真正的皱纹珊瑚或床板珊瑚,皱纹珊瑚不是起源于寒武纪的这些所谓的“珊瑚化石”,而可能是起源于一种具有骨骼的单体海葵,奥陶纪和二叠纪都曾先后出现类似于石珊瑚的化石,但它们并不是中三叠世石珊瑚直接的祖先,石珊瑚也不是起源于皱纹珊瑚而可能是起源于一种或多种带骨骼的海葵,古生代的珊瑚化石是研究生物灭绝,复苏事件最理想的生物门类之一,奥陶纪末的O/S和晚泥盆地的F/F这两次灭绝事件使许多珊瑚分类单元惨遭浩劫,而二叠纪末的P/T灭绝事件则使全部古生代的皱纹珊瑚和床板珊瑚消亡。  相似文献   

13.
猪尾鼠的分类,分布与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猪尾鼠(Typhlompscinereus)的亚种分化、分布和亚种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研究。它被划分为5个亚种.其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上游一带的猪尾鼠为一新亚种(大娄山亚种,T.c.daloushanensis),以脑颅较隆突、眶间较窄、鼻骨后缘止于颌额缝之前为其特征;广西珠江以南的猪尾鼠为另一新亚种(广西亚种,T.c.guangxiensis),以腹面污黄色,脑颅高隆而宽阔为其特征。通过对22个可数性状和测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亚种可分为两组,其中,越南北部的沙巴亚种和广西南部的广西亚种为一组,性状相对特化;长江流域的大娄山亚种、云南的景东亚种和华东地区的指名亚种为另一组,性状相对原始。后一亚种组小,大娄山亚种和景东亚种有较多的相似性,关系比较密切,指名亚种保有较多的原始特征。猪尾鼠起源于更新世早期,起源地可能是华南大陆。现今的猪尾鼠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分布几乎是连续的,向北可分布到秦岭南坡和甘肃南部,向酉到滇中哀牢山。江河的阻隔和地带性环境气候的差异和变化可能是导致猪尾鼠亚种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叶万辉  匡海学 《植物研究》1996,16(4):471-476
通过对采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和完达山地区的龙牙Song木的主要分类学特征珠数量分析,发现此区域的该物种具有明显化为两个类群的趋势,一类属于原变种A;elata var.elata,另一类新组合变种A.elata var.mandshuricaW.H.Ye,初步说明了本区域龙牙Song木种群分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蜱类染色体的分带研究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蜱螨亚纲(Acari)中,首先开展染色体分带研究及组型分析,发现了3种蜱的内多倍体,C分带证明,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微小牛蜱的全套染色体国端丝粒,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日本血蜱,微小牛蜱染色体的亚微结构,发现日本血蜱的染色体呈凹凸相同弹簧样螺旋结构,螺旋凹陷处相当于光镜下G带深带,螺旋隆起部相当于G带浅带,凹凸程度似乎不加入人类染色体的明显,还报告了草原革蜱,银盾革蜱,缺角血蜱及雌性森林革蜱,雌性日本  相似文献   

17.
参照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共性描述规范”的数据分类原则,以实验动物所包含的基本信息、遗传数据、生理数据、生化数据、解剖数据等五大生物学特性数据种类进行划分,采用层级结构探索了一套灵活性、可扩展的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数据动态分类编码方法,该方法对实验动物数据资源的科学保存、有效共享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藉<动物分类学报>创刊40周年之际,通过近10年期刊发表论文的变化,对<动物分类学报>近10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进行分类统计,对不同类型论文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动物分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家鸽小肠绒告发同血管构筑情况。家鸽小肠绒毛血管丛由输入沁动脉、毛细血管网和输出小静脉组成,小肠绒毛血管丰富,并相到吻合成单层密集网;办入小动脉既可从肠腺周围血管丛发出,也可直接由粘膜下去一发出,绒毛下部血管表现为微直血管形态,可能部分具有门静脉性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少足动物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近10年才渐有起色。目前,国际上对少足动物的研究仍集中于形态分类学,不过,随着物种描述和系统分类研究成果的积累,也陆续有区域性少足动物区系和分布的报道。本实验室自2006年起开展少足动物形态分类学研究,已报道少足动物1新属、19个新种和16个中国新纪录种。迄今,已记录和描述分布于我国的少足动物共计36种(包括3个未定名种),隶属于1目4科11属,即四少足目(Tetramerocerata),少足科(Pauropodidae)、广少足科(Eurypauropodidae)、短少足科(Brachypauropodidae)和球少足科(Sphaeropauropodidae),少足属(Pauropus)、别少足属(Allopauropus)、十别少足属(Decapauropus)、东泽络少足属(Donzelotauropus)、针少足属(Stylopauropus)、宋氏少足属(Songius)、广少足属(Eurypauropus)、三宝垄少足属(Samarangopus)、婆罗洲少足属(Borneopauropus)、短少足属(Brachypauropus)以及球少足属(Sphaeropauropus)。本文对我国现有少足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分布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我国少足动物新种和新类群的发现,普及我国少足纲的系统分类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