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型梨木虱是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的越冬虫态。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有、无水分条件下对冬型梨木虱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5℃范围内,冬型梨木虱成虫的存活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各温度间差异显著。5℃时,成虫存活时间最长,达157.8±3.59 d(无外源水分)和209.8±1.47 d(有外源水分)。25℃时,分别为7.8±0.36 d(无外源水分)和12.3±0.98 d(有外源水分)。有外源水分条件下成虫存活时间明显高于无外源水分条件,水分和温度对冬型梨木虱的存活有明显交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温度和缺水环境不利于冬型梨木虱生存。本研究对了解中国梨木虱的生态适应能力和防控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宁夏地区苹果冻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水分条件在苹果受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枝条内的水分含量,束缚水及保水力的大小与苹果抗冻力有密切关系。枝条的水分状况又与角质层、拟脂层及木质部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工落叶有促进枝条提前成熟,改善枝条水分状况的功效,因而提高了苹果的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3.
两春小麦品种竞争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盆栽方法测定了2个春小麦品种-地方品种和尚头与现代品种陇春-8275在5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单、混播时的水分消耗、水分利用效率、竞争能力和籽实产量。单播条件下,在极低水分条件下(12%),和尚头有相对较高的产量,在水分条件较好时陇春-8275有较高的产量;在保持各水分处理条件下,地方品种和尚头较之现代品种陇春-8275消耗更多的水分,水分利用效率较低。混播条件下,各尚头有较高生物量、籽实产量及较强的竞争能力,竞争优势不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其表现为高个体生物量品种较之低个体生物量品种消耗更多的水分,陇春-8275受到强烈的抑制,消耗较少的水分及较低的籽实产量。表明进化选择的是竞争能力,而非单播下的产量表现。可以预见,在小麦育种中选育具小根系的对水分弱竞争能力的品种将成为半干旱区今后育种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持续温和的水分胁迫对菜豆叶片在光—CO_2饱和下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显著,抑制程度随水分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与叶片遮阴或照光无关。在此条件下光合作用表观量子产额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叶绿素荧光产额和对照无明显差异。严重的水分胁迫或持续温和的水分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近20a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使得对植物与水分关系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介绍稳定同位素性碳、氢、氧同位素在研究植物水分关系中的应用及进展,以期能为国内植物水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由于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并不发生同位素分馏,对木质部水分同位素分析有助于对植物利用水分来源,生态系统中植物对水分的竞争和利用策略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碳同位素作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间接指标,在不同水分梯度环境中,及植物不同代谢产物与水分关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位素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中的应用,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随着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使用,植物与水分关系的研究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答:根毛区的细胞之所以吸水最活跃,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根毛区有根毛,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有利于水分的大量吸收。第二,根毛区的输导组织发生后生木质部的分化,有利于纵向运输水分。第三,根毛区细胞壁的外部由果胶质组成,粘性强,亲水力大,对于水分的吸收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根毛区的细胞具有与其吸水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所以该处的细胞吸水最活跃。  相似文献   

7.
在磁环境中,当充分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延伸生长速度(LER)均大于对照,且有(1)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对水分敏感型品种的LER较不敏感型大;(2)水分胁迫条件则呈现相反规律;(3)RWC测定值说明磁环境可以改善胁迫小麦的水分状况,因而磁环境对增强小麦旱性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降低了甘薯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在有解偶联剂存在时,水分胁迫对叶肉细胞的光合电子传递没有影响,但在无解偶联剂存在下,水分胁迫促进了甘薯叶肉细胞的光合电子传递,表现出明显的解偶联效应。水分胁迫伤害了甘薯叶绿体偶联因子结构,使ATP合成受阻,叶肉细胞的光合滞后期加长。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降低了甘薯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在有解偶联剂存在时,水分胁迫对叶肉细胞的光合电子传递滑影响,但在无解偶联剂存在下,水分胁迫促进了甘薯叶肉细胞的光合电子传递,表现出明显的解偶联效应。水分胁迫伤害了甘薯叶绿体偶联因子结构,使ATP合成受阻,叶肉细胞的光合滞后期加长。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甘薯叶肉细胞光合电子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分胁迫降低了甘薯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在有解偶联剂存在时,水分胁迫对叶肉细胞的光合电子传递没有影响,但在无解偶联剂存在下,水分胁迫促进了甘薯叶肉细胞的光合电子传递,表现出明显的解偶联效应。水分胁迫伤害了甘薯叶绿体偶联因子结构,使ATP合成受阻,叶肉细胞的光合滞后期加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酥木梨研究了果实对梨树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的存在可以改善枝叶的水分条件。当枝叶失水过快发生水分亏缺时,果实内的水分可以转移到枝叶中进行补充。因此,有果短枝在空气中的失水速率与失水数量都超过无果短枝;有果短枝上的叶片的扩散阻力的倒数与蒸腾速率也高于无果短枝。对这种水分内部转移现象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果园灌溉中应用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三北防护林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喜全  关继义 《植物研究》1994,14(2):186-190
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是水分。水分在这一地区变化规律是5~6月春旱阶段,7.8、9三个月是土壤水分丰盛期,各层次水分相差不大,10月至来年2月是土壤储水期。农田防护林的建立减少了蒸发,提高了土壤水分。但距林带不同距离调节水分幅度不同,明显出现水分最佳区和水分低谷区。根据这一规律可以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壤水分,为推广节水型农业提供了途径。防护林带的种类、树高、树种及林带间的距离对林网内水分的分配都有较大影响,这一结论为防护林体系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再分配是根-土界面根系对水分在垂直或水平方向的输导过程,对水分再分配的研究最早是在实验室盆栽条件下进行的,而盆栽测定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分根法。实验室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测定包括γ射线密度法、称量法、烘干法和时域反射仪(TDR)等。野外条件下,对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研究基本上有4种方法,利用热电隅干湿球温度计测定土壤水势的昼夜及季节波动、氢同位素示踪法、根木质部液流的测量和TDR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影响水分再分配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水分、土壤质地、植物种类及蒸腾作用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加强对植物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发生条件的研究,明确各影响因素与水分再分配发生的频率和数量的关系,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其水分调节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一株活的植物体中,水分移动的正常途径首先是根,然后通过茎,最后到达叶。植物体中水分的移动是和动力及植物体的结构有联系的。这一研究涉及下列问题: 1.在水分移动中,植物的根、茎、叶哪一部分最重要? 2.植物体中哪些种类的细胞能让水通过? 3.水分到达叶后是全部被利用,还是要损失一部分? 4.来自哪些方面的力能克服重力,使水分  相似文献   

15.
很多早生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上分布着密生的表皮毛,使在其下面的气孔被遮盖着。所以长时期以来人们认为这种密生的表皮毛有阻碍叶表面空气的流通和阻止水分从气孔蒸发的功能。但是有些试验却证明某些生有密生表皮毛的植物的水分蒸发量反而比具有较少表皮毛的更高些(Johnson HB.BotRev1975,41:222),刚好与人们的习惯看法相反。实际上,水分可以通过质外(apoplast)或共质(symplast)的扩散途径从密生的表皮毛扩散出去。蒸发表面很大的表皮毛所蒸发的水分量可能会比由于气孔的被遮盖所减少的水分蒸发量要大,因此某些生有密生表  相似文献   

16.
以辐射和日长作为自变量,首先建立了一个春小麦碳同化作用和生物量累积过程的简单机理模型;再以叶片水势作为小麦受水分限制的指标,考虑了水分限制下光能利用率、碳同化导度等均受抑制的设定,完成了水分限制下小麦碳同化作用和生物量累积过程简化机理模型的构建。通过分析和田;司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该简单机理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小麦在有水分限制和无水分限制条件下的碳同化作用和生物量的累积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对小时杨小老树光合速率、蒸腾速度、单叶面积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水分利用率则表现出明显差异,随施磷肥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加明显而蒸腾作用基本一致,水分利用率则上升明显,N肥处理则水分利用率下降。N、P混施叶面积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甘薯苗期离体叶片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苗期离体叶片在水分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水平与抗旱能力呈明显的负相关。6个品种对水分胁迫适应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渝薯20、南薯88、宁180、徐薯18、农大红、南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各品种中游离脯氨酸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积累量与品种适应水分胁迫能力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南部旱作水分产量潜势计算模型及其参数修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了旱作水分产量潜势计算模型 ,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参数 (光能利用率、作物产量反应系数和作物系数等 )进行了修正 ,同时提出作物耗水量和水分订正系数等的估算方法 .冬小麦水分产量潜势为 530 0~ 630 0 kg· hm- 2 ,春玉米为 770 0~ 90 0 0 kg·hm- 2 .此外 ,本文还对农田水分条件进行了评价 ,指出黄土高原南部的东部地区水分条件较差 ,有较大的灌溉增产潜力 .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岩溶区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其对气象要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利用效率(WUE,Water use efficiency)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对气候变化有明显响应,中国西南岩溶区生态缺水严重,水资源利用问题亟需解决,但该区域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要素的响应仍不明晰。利用MODIS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数据集计算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分利用效率,结合气象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西南岩溶区年水分利用效率与植被生长期水分利用效率(AGS-WUE)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相近,春、秋季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夏季呈下降趋势;年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与降水呈负相关,喀斯特地区与气温呈正相关,非喀斯特地区呈负相关,NDVI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年水分利用效率和AGS-WUE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非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大部分喀斯特地区;总体上高海拔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高于低海拔地区。气温、海拔及喀斯特发育程度综合影响喀斯特地区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能为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