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围绕入境台湾果蔬涉及的重要有害生物,在收集文献资料基础上,从传入和扩散、传入后的危害以及在中国大陆的适生区预测等3个方面阐述了橘小实蝇、三叶草斑潜蝇和螺旋粉虱在中国大陆的灾变过程。橘小实蝇、三叶草斑潜蝇和螺旋粉虱等3种有害生物相继传入台湾之后,分别经历了22年、17年和8年时间又相继传入中国大陆,且两者相距时间有缩短的趋势。橘小实蝇和三叶草斑潜蝇传入大陆后,得到迅速扩散蔓延,给大陆果蔬生产和贸易造成重大影响;而螺旋粉虱目前分布局限在海南,并在局部地区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台湾发生的有害生物在中国大陆均有较大范围的适生区,即便是已传入数十年的橘小实蝇,因气候等条件的变化,其在中国适生区也在扩大之中。根据分析结果,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口岸查验和检疫、入侵害虫的监测与防控等方面提出有效管控入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背景]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动植物和人类安全的重要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我国大陆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多个省份。[方法]通过分析该虫进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危害影响和危害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红火蚁在云南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入侵云南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5。[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在云南属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需在云南各口岸进境检疫中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省开展红火蚁的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树莓疫霉根腐病是全球树莓种植业的最主要病害,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检疫性病害之一。随着我国树莓引种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其入侵和发生的风险也在不断升高,有必要对该病传入我国风险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树莓疫霉根腐病菌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综合风险值后再确定其入侵的风险等级。[结果] 树莓疫霉根腐病菌是对中国树莓产业具有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综合风险值(R)为2.22。[结论] 树莓疫霉根腐病菌属于高风险的有害生物,建议我国各个种苗进境口岸的检疫部门加强对该病的检疫力度,严防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甜菜孢囊线虫是世界性的重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甜菜是新疆重要的优势经济作物,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对新疆开展甜菜孢囊线虫适生性分析及风险评估,旨在为我区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科学预警及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BIOCLIM模型对甜菜孢囊线虫在新疆的具体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采用多指标赋值运算,对其入侵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甜菜孢囊线虫在新疆荒漠绿洲区的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市、塔城、博乐市、伊犁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库尔勒市、阿克苏乌什县和拜城县和哈密市的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甜菜孢囊线虫的危险性综合评估风险值R为2.397,属于高度危险等级。[结论] 新疆主要甜菜种植区为甜菜孢囊线虫的高度适生区,需要高度重视,其预测结果为建立甜菜孢囊线虫长效预警与防控机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北美刺龙葵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恶性杂草,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北美刺龙葵不断随进口货物传入我国,明确其传入途径和适生区对控制其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空间统计学、Maxent生态位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北美刺龙葵的传入途径与潜在分布区,并通过ROC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跨区域农产品贸易是北美刺龙葵全球扩散的驱动力与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生态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具有广阔的适生区,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北部以外的区域都是其在我国的适生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南边境和新疆的部分地区。AUC值为0.789,表明本研究建立的Maxent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拟合物种已知分布的环境生态位。【结论与意义】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传入风险极高。基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主要传入途径与潜在扩散媒介的时空分布,划定了重点监测的区域,建议对适生区内极易传入的高风险区如港口、机场、物流中转站、加工厂等开展早期监测预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与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6.
外来物种的归化和入侵对全球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已成为当今各国生物多样性管理和生态保护中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管理和治理等方面形势严峻。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研究,该文报道了苋科(广义)入侵植物墙生藜[Chenopodiastrum murale(L.) S. Fuentes, Uotila&Borsch]在中国的新记录。墙生藜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已扩散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同时也是我国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明确规定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现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发现该外来入侵植物。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简要介绍了其分类历史,并提供了可供鉴定比对的野外生态照片;此外,对墙生藜可能的传入途径进行了分析,对其危害和风险作了简要评估。该物种的新发现说明我国外来入侵生物的本底调查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外来物种在入侵地的扩张蔓延是其造成危害的关键。南水北调工程可为已入侵外来物种的进一步扩张蔓延提供通道和驱动力。风险评估可为预防入侵植物通过该途径的扩散蔓延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入侵的发生过程(传入、定殖、扩散、危害)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9个指标的外来物种入侵综合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系统评估了24种入侵植物沿南水北调输水通道向北扩散而入侵京津冀受水区的风险。【结果】紫茎泽兰和互花米草的入侵风险值(R)相对较低(R0.6),其余22种入侵植物的风险值均较高(R0.6),其中,喜旱莲子草、凤眼莲和大薸3种外来水生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最高(R0.8)。【结论】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促进入侵植物向北扩张蔓延并最终入侵京津冀受水区。建议尽早开展监测预警工作,以控制入侵物种随南水北调工程的扩张蔓延,进而阻止或降低其对京津冀尤其是华北最大水源地——白洋淀和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东盟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是全球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国是东盟农产品的主要输入国,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经贸交易和人员来往日益频繁,使来自东盟国家的农业有害生物的传入途径增多,传入风险急剧增大。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是中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地区,相似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种类及气候环境增大了东盟国家有害生物在这些地区成功定殖及  相似文献   

9.
汪兴鉴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05,42(2):185-185,228
红火蚁是世界上 1 0 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著名入侵生物之一。 2 0 0 5年 1~ 2月 ,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吴川等地相继发现入侵红火蚁后 ,立即引起国务院、中央各有关部委以及疫情发生区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农业部紧急将红火蚁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科学地应对红火蚁的入侵 ,2 0 0 5年 3月 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所以及双方共同成立的“外来有害生物鉴定与预警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外来物种研究”项目组在北京联合召…  相似文献   

10.
外来物种风险分析是防止生物入侵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3个阶段,构建了城市绿地外来物种风险分析体系。文中提出了4个层次、26个指标构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此体系囊括了城市绿地外来物种的传入、定殖、扩散、危害等入侵风险形成的基本要素,并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进日本景观苗木可能携带的外来物种为对象,对该体系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高风险物种共7种,涉及害虫4种、植物病原微生物2种、植物线虫1种;中风险物种共10种,涉及害虫3种、植物病原微生物4种、植物线虫3种;低、极低风险物种各1种。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以上物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实践表明,该风险分析体系实用性强,在上海世博会植物引种过程中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起到了较好的预警效果,为管理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有力保障了上海世博会期间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台湾蔬菜有害生物的入境风险,阐明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的对策措施。【方法】对全国口岸2014—2019年6月台湾新鲜蔬菜和蔬菜种子的入境口岸、截获的有害生物及寄主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境台湾新鲜蔬菜仅有3批次,均没有截获疫情。入境台湾蔬菜种子截获各类有害生物48种496种次,其中真菌454种次,病毒2种次,细菌1种次,害虫2种次,杂草37种次,携带土壤1种次。【结论】入境台湾蔬菜种子携带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但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集中,应加强入境台湾蔬菜口岸检验检疫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法规宣传、了解疫情动态、强化检疫工作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并蛎蚧属盾蚧科并蛎蚧属,该虫食性杂,危害植物种类多,极易随水果、苗木、景观花卉植物等寄主传播入境。并蛎蚧分布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见该虫的发生报道。2016年5月山西口岸从来自台北的水果释迦上截获了并蛎蚧,为我国大陆首次截获。【方法】通过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进行种类鉴定,并研究并蛎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相关资料,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并蛎蚧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中臀叶与第二臀叶愈合中间有腺刺,有第三对臀叶,中臀叶有向内延伸的硬化区。通过风险评估认为,来自我国台湾、日本的并蛎蚧入侵我国大陆的风险较大。并蛎蚧在大陆亚热带地区的定殖和扩散风险很大。【结论】我国大陆地区的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可为并蛎蚧的定殖提供可能的适生条件,各口岸应对进境的并蛎蚧寄主植物加强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13.
【背景】褐纹甘蔗象原产于菲律宾,严重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目前该虫已传入我国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尚未在海南省发生。【方法】为尽早预防该虫传入,本文简要描述了褐纹甘蔗象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RA)方法,从国内分布情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该虫入侵海南的可能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褐纹甘蔗象在海南省的风险评估值R=2.08,属于高风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将其列入海南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同时提出了该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建议。【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尽早制定褐纹甘蔗象防范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背景】热带拂粉蚧属于粉蚧类昆虫,食性杂,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2014年5月,在我国云南与缅甸边境发现该虫危害草本植物马松子。【方法】在收集整理热带拂粉蚧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其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热带拂粉蚧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8节,体长2.5~3.0 mm,宽1.5~2.0 mm,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形态特征与双条拂粉蚧非常相似。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和危害,一旦入侵我国会对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结论与意义】热带拂粉蚧在我国有传播扩散的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Bactrocera synnephes, a fruit fly species common in Taiwan, was first detected in Japan in 2006, when several male adults were trapped at Kanokawa, an uninhabited coastal area of Iriomote Island, Okinawa (200 km from Taiwan). To examine potential colonization by B. synnephes, we collected fruit of the wild gourd Diplocyclos palmatus (Cucurbitaceae), a host of the fruit fly, as well as other cucurbitaceous species, in Kanokawa and other areas of Iriomote Island. No B. synnephes infestation was found on any cucurbitaceous plant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B. synnephes had very recently invaded Iriomote Island, possibly from Taiwan, but had failed to colonize. Bactrocera synnephes may have entered Iriomote Island by natural or human‐induced means, but a human‐induced invasion pathway is less likely in light of the non‐pest status of the species in Taiwan. The disappearance of B. synnephes from Iriomote Island may be related to the loss of host fruit as a result of tropical cyclones. Although B. synnephes is not regarded as a pest elsewhere, the pest status of the species is unclear in Okinawa, where no fruit fly pests currently attack commercial cucurbitaceous fruit. We must remain alert for possible re‐invasion by B. synneph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国际航行船舶可携带多种植物疫情,造成有害生物入侵。分析进境近海小型国际航行船舶携带有害生物疫情,能够为对该类船舶开展针对性检疫查验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州口岸进境小型国际航行船舶的概况、食品舱卫生状况和携带有害生物种类、来源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2015—2016年调查了3193艘次船舶,共截获有害生物686种次,其中87.5%是昆虫类,截获比例最高时期为6—8月,55.9%的有害生物在干货类食品中截获,食品舱卫生差的船舶中有害生物检出比率为36.1%。【结论】进境近海小型国际航行携带有害生物情况严重,有害生物的发生具明显的季节性,食品舱卫生状况与有害生物携带风险密切相关,应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芒果蛎蚧属于盾蚧类昆虫,食性杂,分布广,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该虫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惠州口岸于2014年12月从芬兰进境的货物中截获该虫,属于我国口岸首次截获。【方法】在收集整理芒果蛎蚧的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芒果蛎蚧的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和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结果】芒果蛎蚧雌成虫为椭圆形,长约1.2 mm,触角每侧有1根长毛,每侧前气门有3个盘状腺,形态特征与近似种Lepidosaphes camelliae和Lepidosaphes pallida非常相似。风险分析表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以及四川等省非常适合芒果蛎蚧生存和危害。芒果蛎蚧入侵我国会给芒果等果树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还影响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结论与意义】芒果蛎蚧有入侵我国的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北京口岸从泰国进口的红毛丹果实表皮中检出活体粉蚧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分布、潜在入侵危害性等情况。【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粉蚧为多孔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multipori(Takahashi,1951),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蔓粉蚧属Maconellicoccus。同时详细介绍了该粉蚧的形态特征,以及我国口岸对曼粉蚧属的截获情况,讨论了多孔曼粉蚧的检疫意义。【结论】口岸应对该虫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针对该虫的检疫措施,严防该虫入侵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