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峻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8,7(1):48-53
实验室恒温条件下,研究了园蛛属3种园蛛——角园蛛(Araneus cornutus),叶斑园蛛(A.sta),大腹园蛛(A.ventricosus)的各龄幼蛛。描述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指出它们之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2.
狼蛛、蟹蛛和跳蛛分别是蜘蛛目中三个科的蜘蛛的通称。这三类蜘蛛包括了我们日常见到的游猎型蜘蛛的大部分种类,它们在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中所起作用也较大,所以作为动物学教学中的例子加以介绍。 (一)狼蛛狼蛛在地面或植物上疾驰,凶狠如狼,故名。体长3-25毫米,但多数种类在5-8毫米间。体色多黄褐色,不鲜艳。8眼,排成三列。前列4个小眼,中、后两列各2个眼,较大;后列两眼的间距稍大于中列两眼的间距(图1左)。卵袋扁球形,由两片半圆形丝膜缝合而成。卵袋挂在母蛛腹部后端的纺器上,由母蛛随身携带。幼蛛孵出后不分散,而是爬伏在母蛛腹部  相似文献   

3.
星豹蛛和沟渠豹蛛为我国农林的重要天敌。两种豹蛛成蛛外形较易区别,但各龄幼蛛的特征前人没有描述,本工作将这两种豹蛛幼蛛各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1一龄幼蛛(1.驼背额角蛛2.隆背微蛛)图2二龄幼蛛(1.驼背额角蛛2.隆背微蛛)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和隆背微蛛(Erigone prominens)是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由于发生量大,分布较广,对控制飞虱、叶蝉等水稻害虫有一定作用。在野外采集以及农田统计害虫天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时,往往对幼蛛的鉴定和计数有一定困难,而国内外关于蜘蛛各龄期特征的描述和研究报道较少。为此,对该二种蜘蛛作了饲养观察,并对其幼蛛各龄期特征描述如下。方法从田间采回成蛛,待产卵、孵化后从卵袋中剥出一龄幼蛛及经蜕一次皮后爬出卵袋的二龄幼蛛。以后各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对角园蛛的生活习性、各龄幼蛛的形态特征、卵袋形态、护卵习性和交配行为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是我国常见蜘蛛,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害虫控制中起重要作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弄清机敏异漏斗蛛的生活史及各龄虫态特征。机敏异漏斗蛛一年1代,蜕6次皮,以成蛛、卵和1龄幼蛛越冬,翌年4月上旬在蛛网上可以见到活动的2龄幼蛛,8月中旬发育为成蛛,由卵到成蛛平均历时265 d。卵椭球形,黄色;1-3龄幼蛛体光亮,枣红或红褐色;3龄幼蛛腹部背面隐约可见四对"八字形"灰白斑纹;4-6龄幼蛛体表光泽不明显,"八字形"灰白斑纹明显;6龄雄蛛触肢开始膨大而透明,雄性成蛛触肢膨大且色深。各龄虫态步足足式均为:ⅣⅠⅡⅢ。  相似文献   

7.
彭宇  赵敬钊  胡萃 《蛛形学报》2001,10(1):22-25
幼蛛在蜘蛛的种群中占有很大比例。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了不同龄期的真水狼蛛幼蛛。其体重、体长、背甲宽、步足长、眼域宽以及中斑下的条形纵斑长度都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加。背甲宽和中斑下的条形斑纹长度可用来判断真水幼蛛的龄期。雌蛛的取食量大于雄蛛,高龄幼蛛大于低龄幼蛛。幼蛛在蜕皮时不取食,蜕皮后,取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化学通讯是蜘蛛类群普遍使用的种内和种间信息交流方式,极可能是蜘蛛进化过程中最初用来进行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途径。本研究利用双向选择系统,测试了阴暗拟隙蛛(Pireneitega luctuosa)对同种其他个体的蛛网和蛛体挥发物的选择行为,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9.0和Origin Pro 8等软件对所测蜘蛛的选择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阴暗拟隙蛛雄蛛和雌蛛对来自同种异性的蛛网(P 0.001)和蛛体挥发物(P 0.05)均具有显著的趋向性,雌、雄蛛在异性蛛网或蛛体挥发物所在的选择盒表现更长时间的停留、探索、织网等行为;②雄蛛和雌蛛对幼蛛蛛体释放出来的挥发物均表现出显著的回避行为(P 0.05),倾向于远离具有幼蛛挥发物的选择盒;③幼蛛对同种幼蛛和雄蛛的蛛网(P 0.001)以及同种幼蛛的蛛体挥发物(P 0.05)均具有选择偏好性,说明幼蛛倾向于与同种个体接近。我们的研究表明,阴暗拟隙蛛雄蛛、雌蛛及幼蛛的蛛网和蛛体挥发物能诱导种内其他个体的趋向或回避行为,阴暗拟隙蛛幼蛛对同种幼蛛的选择偏好性可能是该种个体在同一地域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从行为学角度证实,阴暗拟隙蛛的蛛网及体表均携带有能够标识其性别和龄期的相关信息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9.
黄褐新园蛛(Neoscon,doenitzi)和茶色新园蛛(N.theisi)为我国农田常见害虫天敌。其幼蛛特征尚未见报道。鉴于在调查和统计种群数量时常易混淆。为此将两种蜘蛛通过室内饲养获得各龄期标本,进行描述。其各部位的量度统一以蜕皮后三天的幼蛛进行测量,比较如下:一龄幼蛛均在卵囊内。体淡黄色。附肢半透明状。头胸部的放射沟及颈沟均不显。眼列较为相似。但茶色新园蛛各眼显著大且黑于黄褐新园蛛。身体及附肢上具短毛。黄褐新园蛛腹部较茶色新园蛛圆。茶色新园蛛腹部背面隐约可见淡黄色的斑块。二龄幼蛛两种园蛛腹背均具淡黄色斑块,但黄褐新园…  相似文献   

10.
对5种隙蛛亚科蜘蛛进行了重新描述:梯板隙蛛Coelotes microps Schenkel,1963;回弯隙蛛Coelotes palinitropus Zhu & Wang,1994;螺形龙角蛛Draconarius gyriniformis(Wang&Zbu,1991);三分龙角蛛Draconarius triatus(Zhu&Wang,1994),comb.nov.和西藏龙角蛛Draconarius tibetensis Wang,2003。回弯隙蛛、西藏龙角蛛两种蜘蛛的雌性及梯板隙蛛、螺形龙角蛛、三分龙角蛛三种蜘蛛的雄性均系首次报道。三分龙角蛛是从隙蛛属Coelotes移来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几种微蛛生育力和繁殖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生育力和繁殖力,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蜘蛛的生育力是其产卵量多少的量度。从卵囊出来的存活幼蛛数既不表示生育力,也不表示繁殖力。笔者认为此处的繁殖力系指出卵囊的存活幼蛛数和没出卵囊的处于各发育阶段的个体,而不包括那些没有任何发育迹象的卵。微蛛种群数量大、历期短,繁殖快、能捕食多种农业害虫,因而许多学者对繁殖习性和产卵量等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但是,他们并没有把生育力和繁殖力区别开来加以研究,也没有给获得的数据赋予生态学意义。我们于1987年对四种微蛛的生育力和繁殖力作了比较研究。材料和方法供试蜘蛛:草间小…  相似文献   

12.
拟环纹豹蛛的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智 《昆虫学报》2007,50(9):927-932
运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环纹豹蛛在湘西北1年发生2~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亚成蛛或幼蛛越冬,其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4月下旬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有3次数量高峰; 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在水稻、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等多种目标害虫; 受惊时潜入水中或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最多可产卵5次,实验种群卵囊含卵量76~337粒,平均156粒。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背面,3~5天后开始扩散,6~7天扩散到高峰。幼蛛期47~158天;成蛛期121~236天,雌蛛较雄蛛长21~62天。性比除第2代外的各代均为雄性多于雌性。本文详细记述了拟环纹豹蛛的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与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及耐饥、耐旱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前凹水狼珠Pirata procurvus的幼蛛共蜕皮5次,有6个龄期,对其各个龄期的幼蛛形态特征和身体主要部位的长度作了描述和测量,并对卵袋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横纹金蛛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贵  王翠珍 《蛛形学报》1994,3(2):141-144
横纹金蛛在山东省日照市一年1代,以1龄幼蛛在卵袋内越冬。5月上旬开始出蜇;幼蛛6龄,老熟幼蛛7月中旬羽化。8月上旬产卵,8月下旬孵化。卵期21~45d,幼蛛生活历期311.2d,成蛛寿命52~87d,雌雄比4:1;成蛛日食量0.50609g,日网捕虫30头,每只成蛛期共食虫35.4263g,网捕虫2405头,是一些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发生与气候、海拔、天敌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受惊时,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卵囊含卵量25-130粒,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平均3d;卵期9-15d,平均11.4d;幼蛛期57-133d,平均81.6d;成蛛期128-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平均42.7d。  相似文献   

16.
真水狼蛛的抗逆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宇  胡萃 《蛛形学报》1999,8(2):72-75
研究不同龄期真水狼蛛的抗逆力,并以3龄幼蛛为对象,研究了温度和食物对抗逆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真水狼蛛的耐旱力很差,在无水的情况下,无论有无食物,均在2d之内死亡。其耐饥力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加;雌蛛的耐饥力大于雄蛛。在23~35℃温度范围内,3龄幼蛛的耐饥力与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喂混合食物时,3龄幼蛛的耐饥力最强。温度和食物对耐旱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法希里舞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法希里舞蛛在鲁东南沿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蛛或亚成蛛在洞穴内、杂草丛基部越冬。翌年2月中旬出蜇,幼蛛经8龄后于3月上旬成熟。3月下旬开始卵,卵期38.2d,幼蛛期291d,成蛛期123d,雌雄比为5:3。成蛛日食量0.4386g,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8.
关于蜘蛛幼蛛各龄期特征的描述,在国内外研究和报道较少。因此,当釆到幼蛛时,就无法进行鉴定。但是,在野外釆集以及农田统计天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时,往往又会遇到大量的幼蛛。如何能正确区别幼蛛的种类和计算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采自湖北省利川县的暗蛛科(Amaurobiidae)隙蛛属(Coelotes)一新种和漏斗蛛科(Agelenidae)漏斗蛛属(Agelena)一种蜘蛛:利川隙蛛,新种C.lichuanensissp.nov.和灰色漏斗蛛A.poliosataWang,1991。  相似文献   

20.
我国狼蛛科5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宋大祥 《蛛形学报》1996,5(2):120-126
记述我国蜘蛛目狼蛛科5种,包括1种豹蛛(罩豹蛛Pardosa vulvitecta)雄性新发现,1种豹蛛(意大利豹蛛Pardosa italica)中国新纪录,以及我国已记载的2种豹蛛和1种舞蛛的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