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1998 年8 月至1999 年8 月, 在湖东种羊场地区开展了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研究。在湖东—克图沙丘和草原交界处沿约30 km的样线开展种群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 共发现582 只普氏原羚。在研究中选择了8 类与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 植被类型、食物丰富度、草原围栏、隐蔽条件、人为干扰、距公路距离、距沙丘距离和距农业用地距离, 研究了普氏原羚的生境选择。在研究中, 将这些生态因子分别分成3 个等级, 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普氏原羚在不同生境中出现的概率的预测性方。通过对生态因子和普氏原羚在不同生境中出现的概率进行方差分析, 判断影响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人为干扰和围栏, 其次为食物丰富度、距沙丘距离和农业用地距离, 植被类型、隐蔽条件和与公路距离对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丙万  蒋志刚 《动物学报》2002,48(3):309-316
从1998年8月到2000年6月,我们在青海省共和县和海晏县利用系统取样法测定了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利用粪样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目标动物记录法研究了约200只普氏原羚的食物组成和采食时间,同时研究了普氏原羚对采食生境的选择。我们发现:(1)采食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活动之一,占其活动时间的40.0%-65.6%。普氏原羚晨昏采食时间超过总采食时间82.9%;(2)普氏原羚在人为干扰小、食物丰富度高的地方采集,人为干扰与食物丰富度对普氏原羚的采食活动影响显著(P<0.01);(3)普氏原羚是广食性物种,共取食16科50种植物,其食物组成季节性差异极为显著(P<0.01);(4)食物资源影响普氏原羚的食物组成。普氏原羚的食物中从11月份到第二年5月会出现替代性食物狼毒和马蔺,食物中狼毒和马蔺的比例随食物资源的下降而上升;在5月份,偶吃性食物沙蒿所占比例最大,为13.8%;(5)普氏原羚选择芨藤草草原以及其它食物丰富度高、隐蔽条件好和人类干扰少的生境作为采食区;几乎不在围栏内采食,但常在距离围栏1km内的生境中采食,对距离围栏1km以上的采食生境的选择为随机选择;普氏原羚不在沙丘中采食,而在沙丘边缘的生态交错带采食。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量对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对普氏原羚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卫星遥感(TM)影像与野外——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的实地考察资料,结合数字化的地形图、植被图与土地利用图、交通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生态信息系统(EIS)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模型,采用生境评价方法HEP就人类活动对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生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影响普氏原羚生境适合度的因素主要为基质类型、坡度、水源远近、植被类型与人类活动。当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普氏原羚活动区的面积为7955km 2,最佳生境为典型草原,其次为灌丛沙地,折合适宜生境面积4664km 2。由于交通、居民点、农业用地等土地利用的影响,普氏原羚仅分布在草地沙地边缘,其适宜分布区迅速减小,生境的适合度等级出现明显变化,最适生境缺损,折合最适生境面积511km 2。只占原来适合生境面积11% 。典型草原围栏与人为放牧影响,普氏原羚实际分布区面积只有350km 2,讨论了普氏原羚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 1986年在青海湖地区仅发现 35 0只普氏原羚 ,分布于鸟岛、湖东 克图和元者 3个种群之中。 1996~ 1998年 7月至 8月 ,我们沿设定的 10条样线对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进行了考察。调查样线总长度为 37 5 5km。观察记录距样线两侧 10 0m以内普氏原羚足迹链和狼足迹链、粪堆和尿迹。同时记录观察样线两侧 6 0 0m以内的普氏原羚个体 ,记录群体大小、性别和年龄 ,然后 ,计算单位样带面积上普氏原羚和狼的密度。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5 0 %和幼羚占 2 1% ;元者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43%和幼羚占 2 7%。狼捕食是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湖东 克图沙漠中 ,1996年普氏原羚群体大小为 9 0± 6 9只 (平均数±方差 ) ,密度为 3 19± 3 5 9只 /km2 ,而 1997年为 4 2± 3 9只 /km2 ,密度为 1 14± 1 0 9只 /km2 。 1997年冬季猎狼后 ,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回升到 2 14± 3 13只 /km2 ,幼羚占群体的2 7%。  相似文献   

5.
普氏原羚的历史分布与现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蒋志刚  蔡平 《兽类学报》1995,15(4):241-245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和青海,现仅生存于青海湖北东北部及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数量不足300只,由于人类稠密地区的阻隔,位于青海湖西的种群与湖东北种群已无可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种群小、易被偷猎、生境破碎和无采食场所等原因。它们已是我国,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否则,普氏原羚有可能在近期内灭绝。  相似文献   

6.
普氏原羚昼夜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立伟  蔡平 《兽类学报》1997,17(3):172-183
在春(3-4月0、夏(6-7月0、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D=0.1967〉D0.05及D=0.2556〉D0.05);移动时间夏季与秋季间的差异极显著(D=0.05686〉D0.01);在春秋、夏秋间的站立凝视时间比例的差异极显著(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3 年8 ~9 月,对青海省境内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普氏原羚现存7 个种群,累计数量为602 只;其中塔勒旋果种群属首次报道。与以往报道相比,目前元者和鸟岛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海晏—刚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湖东—克图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仍没有达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时的种群数量。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变化与栖息地质量及人为干扰程度有密切相关。本次调查显示,普氏原羚现存栖息地呈不连续的间断分布,随着区域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大,其栖息地在不断缩减、生存环境质量仍在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8.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均为我国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两者的消化系统结构一直未被报道。本研究对野外死亡的6只普氏原羚和2只藏羚羊进行了大体解剖,对二者消化系统进行描述。其消化系统均由口腔、食道、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组成。普氏原羚和藏羚羊的胃属于复胃,瘤胃体积最大。本文将普氏原羚和藏羚羊的消化系统解剖结构特征与牦牛(Bos grunniens)、蒙古绵羊(Ovis arie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欧拉型藏绵羊(O.aries)、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以及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等反刍动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了其适应生活环境的消化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9.
普氏原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D=0.1967>D0.05及D=0.2556>D0.05);移动时间比例在夏季与秋季间的差异极显著(D=0.05686>D0.01);在春秋、夏秋间的站立凝视时间比例的差异极显著(分别为D=0.10784>D0.01及D=0.07882>D0.01);卧息时间比例在3个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普氏原羚种群大小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万经  蒋志刚 《兽类学报》1998,18(3):232-234
普氏原羚(P,ocar,a卯。ewal枕扣)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历史分布区为内蒙、甘肃和青海,而现只分布于青海省的青海湖周围;其种群数量由1986年的350只(蔡桂全等.1992.高原生物学集刊,11:63~90)降为1994年的300/q左右(蒋志刚等.1995.兽类学报,15(4):241~245),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因此对其种群动态、行为的胁迫适应及g!起种群数量下降原因的研究迫在眉睫。在对青海湖周围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繁殖后期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提出引起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1.研究地点和方…  相似文献   

11.
12.
青海湖裸鲤mtDNA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赵凯  李军祥  张亚平  罗静  李太平  吴华  田海宁 《遗传》2001,23(5):445-448
本用Bcl、AvaⅠ,BamHⅠ,PstⅠ,KpnⅠ,PvuⅡ共6种限制性内切核酶,分析了15尾青海湖裸鲤mtDNA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共检测出20个酶切位点,发现BclⅠ,BamHⅠ和PvuⅡ三种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根据不同个体mtDNA的酶切类,青海湖裸鲤存在4种mtDNA单位型,计算mtDNA多态度π值为0.0043,初步认为青海湖裸鲤在线粒体DNA上存在较丰富的群体内变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BclⅠ、AvaⅠ、BamHⅠ、PstⅠ、KpnⅠ、PvuⅡ共6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了15尾青海湖裸鲤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共检测出20个酶切位点,发现BclⅠ、BamHⅠ和PvuⅡ三种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根据不同个体mtDNA的酶切类型,青海湖裸鲤存在4种mtDNA单倍型,计算mtDNA多态度π值为0.0043,初步认为青海湖裸鲤在线粒体DNA上存在较丰富的群体内变异、 Abstract:An analysis of patterns of cleavage of mtDNA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was performed for 15 Gy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Mitochondrial DNA polymorphisms were detected in the restriction patterns generated by the following 5 enzymes,BclI,AvaI,BamH],PstI,KpnI,PvuII.Only 3 of them (BclI,BantHI,PvuII) were found to be polymorphisms.Our results shorted that there were 4 mtDNA haplotypes in Gyrn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 and the genetic divergenec(π)was 0.0043,which indicated that mtDNA genetic diversity in Gy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 is higher.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