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工作者研究了肽激素对细胞和组织电过程的影响,包括胰岛素对可兴奋细胞和上皮组织静息电位的效应。例如Zierler发现胰岛素能提高鼠骨骼肌的静息膜电位。Lantz等人发现胰岛素对心肌亦有类似作用。deMello和Moore观察到胰岛素引起蛙缝匠肌细胞的超极化,而Rehm等人则检测了蛙的胃粘膜对胰岛素作用的电反应。本文作者以蟾蜍离体皮肤为对象,试图查明胰岛素对上皮细胞的作用,以进一步探究细胞静息电位的变化和膜透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微电极记录了蟾蜍卵母细胞的膜电位。当用含hCG的溶液培灌时,蟾蜍卵母细胞膜电位呈去极化变化;当用含酪氨酸溶液培灌时膜电位呈超极化变化,并能抑制hCG的去极化作用。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膜电位变化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酪氨酸可能在蟾蜍卵母细胞有对抗hCG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普通玻璃微电极和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对正常及经过胰岛素处理的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膜电位、细胞内Na~+、K~+、Cl~-、H~+等活度及膜对Na~+、K~+的转运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胰岛素在促进蟾蜍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同时,具有使膜电位降低、细胞内Na~+、Cl~-活度增加、K~+、H~+活度减少及K~+转运系数降低等作用。胰岛素的上述作用可能与膜的通透性改变及膜上钠泵活性和Na~+/H~+交换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5.
氨基酸对蟾蜍卵母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羽峰  成军 《生理学报》1990,42(6):515-522
本文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观察了23种氨基酸处理后蟾蜍卵母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可致膜电位去极化和膜K~+通透性降低,而色氨酸可致膜电位超极化和膜K~+通透性增加。其他19个氨基酸未见对膜电位有何作用。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于引起去极化同时,还使卵母细胞孕酮含量成倍增加和卵母细胞趋于成熟。这些作用可被1mmol/L 丁酰 cAMP(db-cAMP)或 50μmol/L 雌二醇完全阻断。另一方面,色氨酸能阻断孕酮(10μmol/L)所致的去极化,但对 db-cAMP 所致的超极化无作用。本文讨论了氨基酸和甾类激素对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高渗任氏液(以下简称盐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干C纤维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C纤维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与高渗液作用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2)C纤维动作电位的消失时间随盐液渗透压增加而明显提前,但C纤维动作电位的消失是可逆的;(3)A和C类纤维比较,C纤维动作电位幅度较低,传导速度较慢,但高渗盐液作用后动作电位消失时间却明显短于A纤维。以上结  相似文献   

7.
细胞的静息电位是指存在于安静的、未进入兴奋状态的细胞内部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一种微弱的和在时间上变化比较缓慢的电位差。实验确凿证明,大多数活细胞,不论它是多细胞有机体的一部分或者是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有机体,在其内部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50—100毫伏的电位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细胞的内部对于周围环境来讲,是带负电。细胞的这种电位差同生命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随着生命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生命的死亡而消失。由此可见,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能力是一切生物机体都具备的一种普遍特性。除此,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作为生命活动基本过程的一个方面,反映着生物组织和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和变化,同生命活动中不断进行的许多重要的物理、物理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西藏蟾蜍Bufo tibetanus与其高海拔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对西藏蟾蜍雌雄性头部、躯干和四肢的背、腹侧皮肤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已报道的无尾两栖类相似,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较薄,由5~8层细胞构成,由外到内分为角质层、中间层和基底层。真皮较厚,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各部位大多表现为背侧皮肤厚度大于腹侧,相应部位大多为雌性大于雄性。皮肤厚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西藏蟾蜍运动方式和繁殖期间抱对行为相适应。皮肤腺体分粘液腺和颗粒腺2种。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疏松层近表皮处,但在表皮和腺体周围也可见色素细胞的不连续分布。皮肤中毛细血管极其丰富,不仅在表皮下几乎成连续分布,而且在腺体周围也有密集分布。西藏蟾蜍皮肤结构明显表现出与生活环境中强紫外辐射和缺氧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皮肤电位測定器因其輸入阻抗較高,所測得的皮肤电位值,比由皮肤間两点直接連接至一高灵敏反光鏡检流計按光点偏轉讀数所表示的电位值更为可靠与准确。要制成一只灵敏度較高,工作很稳定用来測定皮肤电位的电子管直流毫伏計,不論在設計的結构上和使用元件的选择上都必須具备一定的条件与要求,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本文所設制的皮肤电位測定器全部元件都是国产的,使用材料較少,同时工作上能滿足一般实驗需要。在設計上采用了阴极平衡电路和負反馈的原理,以保証获得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一)蟾蜍的脑电图有快慢两种波型,快波的頻率为每秒12—18次,振幅为10—20微伏,慢波的頻率为每秒3—6次,振幅在30微伏以上,通常以快波为主。 (二)用輸出功率250瓦、頻率24千赫茲的超声波透射3分钟,可使蟾蜍脑电图受到阻抑,表現为快波減弱或完全消失,仅殘存不規則的慢波,但在超声停止作用后45分钟之內即行恢复。延长超声波透射的时間,則可使脑电图出現不可逆的变化。 (三)上述剂量的超声波,仅使蟾蜍脑温增高1—2℃,脑表层血管的血流状态和口径无任何可見的变化。 (四)用外部加温法使蟾蜍脑温自24℃增至35℃时,脑电图无显著变动。 (五)超声波对脑电图的阻抑性影响,不能以其热作用加以解释,可能是其机械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紀末,已有人发現把人体皮肤上二点用乏极化电极联結到灵敏的电表上即可讀出电位差,如通以外电流則可看到皮肤有一定电阻;在視、听、痛等感觉刺激及情緒激动时,人体皮肤电位差增大或电阻降低,这称之为皮肤电反射或心理电反射。Wechsler等研究了各种生理状态下的皮肤电反射,认为皮肤电阻与电位变化均与汗腺活动有关,以手掌及脚掌处变化最大,前臂最小,口腔粘膜等无汗腺处无皮肤电反射。Richter等报告切除交感节后皮肤电阻升高,汗腺活动消失。Goadby和Goadby也观察到切除交感节  相似文献   

12.
徐爱丽  王华  周岩  刘红霞 《生物磁学》2009,(14):2649-2651
目的:观察七叶莲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及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其对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将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干分为4组,分别在任氏液和浓度为10%,20%,40%的七叶莲水煎液中浸泡,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引导神经干复合双相动作电位,并分别测定各组不同浸泡时间的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两项电生理指标。记录不同浓度的七叶莲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10%,20%,40%3种浓度的七叶莲水煎液均使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小(P〈0.01),传导速度变慢(P〈0.01)并最终使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消失,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均能恢复。结论:七叶莲能可逆地阻滞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乙草胺胁迫条件下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心率和心电活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乙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大,蟾蜍的心率减慢,心电图中P波、R波和T波的电压峰值降低,而P-R间期、QRS期和Q-T间期的时值延长.乙草胺胁迫条件下,蟾蜍心率与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乙草胺的喷施对蟾蜍心电活动周期和机械活动周期均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实验结果表明,在0.05mNaCl水溶液中,胆酸钠,NaC(或脱氧胆酸钠,NaDOC)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形成了混合胶束。对这两种混合体系,最强的胶束化作用均发生在αBile=0.3。水溶液介质中的NaCl降低了胆酸盐分子甾环上羟基的亲水性,从而破坏了亲水面结构,NaCl还同时促进了两亲分子碳氢组份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因而在0.05mNaCl水溶液中胆酸盐分子以垂直于胶束表面,将羧基朝向水溶液的方式与CTAB组成混合胶束。由于胆酸盐分子的体积位阻,在它与CTAB的1:1体相溶液中未能生成等比例混合胶束。  相似文献   

15.
收集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经Sephadex G-25去除大分子蛋白后,利用微量测定法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发现: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嗜水气单细胞菌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大肠杆菌的抑制相对较弱。利用胰蛋白酶对黑眶蟾蜍皮肤抗菌肽水解后,其抗菌活性消失。将黑眶蟾蜍皮肤抗菌肽在37~95℃和pH 2.5~5.0下保温,发现其抗菌活性成分对热及酸耐受性较强。黑眶蟾蜍皮肤分泌物在低浓度无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盐敏感性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因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海蟾蜍毒素是一种内源性洋地黄类物质,是人类和动物体内广泛分布的Na+/K+-ATP酶的单一性配体;海蟾蜍毒素通过阻断钠钾ATP酶及多种信号途径介导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心肌和血管纤维化等多种病理机制,在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就海蟾蜍毒素与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作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变态发育期皮肤的显微结构特点,选取G19、G22、G26、G36、G41、G43和G46共7个发育期蝌蚪的连续石蜡切片及成体的背部皮肤切片,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观察了皮肤各层结构的发育时序并进行了相应的测量.结果表明,在G19、G22和G26蝌蚪表皮均为1层细胞;G36蝌蚪皮肤细胞形态和层数在背腹部出现了显著的区别;在G41基本完成了表皮2层细胞的构建;G43期完成完整的真皮构建,其中分布有毛细血管和2种皮肤腺.G46皮肤在厚度、腺体和毛细血管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与成体皮肤结构有明显的差别,显示出蝌蚪在发育过程中皮肤结构的变化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对于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产生一般都叙述得比较详细而准确,对于动作电位的产生虽然也作了叙述,但是重点只讲了膜两侧电荷分布的去极化和反极化的原因,而对于复极化和超极化则往往一笔带过。但是在许多练习资料中,常常出现有关这方面的习题,如果按照中学课本的内容就无法解答,或得出错误解答。  相似文献   

19.
吴文英  李丕鹏  陆宇燕 《蛇志》2011,23(1):20-25
目的了解花背蟾蜍和中华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的显微结构特点。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耳后腺的外部形态及皮肤分泌物特征,采用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技术、HE和PAS染色方法观察皮肤腺和耳后腺的结构。结果花背蟾蜍和中华蟾蜍相比,皮肤黏液腺和耳后腺的显微结构差异有显著性,皮肤颗粒腺结构相似,推测当颗粒腺中的分泌物排出后,腺体外的上皮肌细胞变厚,细胞界限明显。花背蟾蜍皮肤黏液腺有两类分泌细胞相间排列成花环型。根据黏液腺分泌细胞的高矮(即中等高柱状、矮柱状和极矮柱状),中华蟾蜍皮肤黏液腺相应地可见到三种形态,第三种黏液腺的分泌细胞极矮腺腔较大,数量极少,基本上只在前后肢皮肤中观察到。花背蟾蜍和中华蟾蜍的耳后腺也有差别:一是,中华蟾蜍耳后腺中大瓶状腺体内含物明显不同;二是,中华蟾蜍耳后腺中大瓶状腺体的大导管外侧有不同腺体存在,花背蟾蜍则无;三是,中华蟾蜍耳后腺表皮下大瓶状腺体上有钙化层存在,花背蟾蜍则无。结论两种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形态结构的差异与其生活习性和防御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蟾蜍随机分为室温干燥、室温保湿、低温保湿和低温冬眠组,观察禁食蟾蜍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存时间、体重变化、心脏活动、腓肠肌收缩功能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探寻能够延长禁食蟾蜍生存时间和机体生理功能维持时间的途径。结果显示,室温干燥组蟾蜍体重自实验第1 d起显著性下降(P<0.01),其它组无显著性变化。室温干燥、室温保湿、低温保湿和低温冬眠组蟾蜍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第6 d)、45.83%(第26 d)、16.67%(第36 d)、0%。除室温保湿组蟾蜍的心脏舒缩幅度自实验第20 d起下降之外(P<0.05),其它组的心肌舒缩幅度和心率无显著性变化。室温干燥组蟾蜍的腓肠肌收缩幅度自实验第1 d开始下降,第4 d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温保湿组在第27 d也显著性下降(P<0.05),其他组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各组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充足的湿度和适当降温,尤其保持冬眠,能够延长禁食蟾蜍的生存时间和机体生理功能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