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比较3种粪便标本保存方法对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影响,为采集粪便标本后短期保存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收集10名志愿者的新鲜粪便标本,对每份标本分别采用4℃、室温(25℃)、无水乙醇保存4 h,然后统一放入-80℃低温冰箱冻存。随后进行细菌DNA提取,并对16S rRNA V4区基因进行扩增,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3种保存方法下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差异。结果表明,3种保存方法下,肠道菌群在Alpha多样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菌群属水平比较,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在无水乙醇组中相对丰度高于4℃组和室温组(P0.05),萨特菌属(Sutterella)在无水乙醇组中相对丰度高于4℃组(P0.05),而真杆菌属(Eubacterium)在无水乙醇组中相对丰度低于室温组(P0.05)。PCoA分析发现,当UniFrac距离加权后,4℃和无水乙醇保存同一受试者粪便标本,菌群结果较为接近,而室温保存会导致个别受试者菌群出现离散现象。无水乙醇短期保存粪便标本,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以及结构保持稳定,能满足不同研究的需要。此外,无水乙醇具备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等优点。因此,在新鲜粪便标本不能立即低温冻存时,无水乙醇保存可以作为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粪便样本的不同保存条件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结果的影响。方法设计相关实验,比较7种不同的保存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比对不同时间、不同贮存温度对粪便样本DNA质量、菌群多样性及病原菌检出等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证实了对于粪便样本采集仍建议采取即刻提取核酸或-20℃保存的方法。同时比较多种保存方法后发现,采用不同样本保存方法受到影响的菌属集中在低丰度菌属(≤0.01%),对应较高丰度的病原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影响较小,样本中丰度超过千分之一的病原菌检测率超过95%。结论对于肠道微生态研究建议对粪便样本采取即刻提取核酸或-20℃保存的方法。对于由于其他原因未能妥善保存的粪便样本(如常温保存48 h),仍可对丰度超过千分之一的病原菌进行检测。以上结果对于肠道菌群研究中异地所采集的粪便样本运输和贮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母乳和混合喂养方式对西安地区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24例0~2月龄西安地区健康婴儿粪便样本,根据婴儿的喂养方式,将样本分为母乳喂养组(17例)和以奶粉为主的混合喂养组(7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肠道菌群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差异的影响。结果 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t=4.886, P<0.05; t=6.855, P<0.05), 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t=2.126,P<0.05)。门水平上,2组样本均以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但比例存在差异。相比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升高(U=6,P<0.05;U=0,P<0.05),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降低(U=24,P<0.05;U=16,P<0.05)。属水平上,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双歧杆菌相对丰度(72.04%)显著升高,同时发现罗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也高于混合喂养组(U=17,P<...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16S rRNA和非靶向代谢组测序分析的方法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和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 新鲜粪便为实验样品,收集10个结直肠癌患者组样本和6个正常对照组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和物种差异,并对预测差异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取8个结直肠癌组样本和6个正常对照组样本进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序,分析代谢产物变化情况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 结直肠癌组的菌群多样性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的优势菌群为疣微菌门,结直肠癌组葡萄球菌、嗜冷杆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梭状芽孢杆菌vadinBB60和CAG-56相对丰度增加(P<0.05),CAG-352、瘤胃球菌属、粪球菌属和挑剔真杆菌相对丰度降低(P<0.05)。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菌群在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等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序检测出两组样本有367种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功能预测发现与咖啡因、嘌呤、氨基糖和核苷酸糖和生物素等的代谢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与健康个体存在差异,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癫痫和伴腹泻癫痫婴幼儿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就诊的0到1岁婴儿10例,其中癫痫病例5例,伴腹泻癫痫病例5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健康婴儿作为正常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对样本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对扩增子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癫痫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正常婴儿(P<0.05),腹泻对肠道菌群均匀度分布无显著影响(P>0.05)。癫痫、伴腹泻癫痫患儿及正常婴儿肠道菌群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0.05)。优势菌群主要由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等组成。其中癫痫患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伴腹泻癫痫患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为最优势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属水平中,癫痫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伴腹泻癫痫患儿大肠埃希志贺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对婴儿肠道菌群组间显著性差异物种分析显示,乳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在健康婴儿肠道中丰度较高;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在癫痫患儿肠道中相对丰度较高;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在伴腹泻癫痫患儿肠道中相对丰度较高。结论肠道菌群的失调与癫痫症状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其中双歧杆菌属和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可能与癫痫症状存在相关性,而埃希志贺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可能与伴腹泻癫痫患儿症状存在相关性。癫痫与菌群失衡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福州地区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特征。方法 纳入60例STC患者和健康志愿者20例,留取新鲜粪便样本,冰块运送至实验室并存放于-80度冰箱,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与结构组成。结果 测序后共得到1 702 004 524条有效序列,样本序列平均有效长度为414.1 bp,总样本平均序列条数为2 127 505.7条。与对照组比较,STC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指数Ace指数、Chao指数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下降(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在门水平上,STC组以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为主,正常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STC组以拟杆菌属(Bacteroid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丹毒杆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为主,正常对照组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布劳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规范统一的饮食在不受饮食因素干扰前提下不同性别和年龄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将38只恒河猴按性别和年龄分为6组,规定饮食喂养3个月,收集粪便标本,应用16S r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雄性和雌性恒河猴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雌性群体中Epsilonproteobacteria和Helicobacter macacae的丰度显著增加。成年和老年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幼年,Rikenell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和Prevotella的丰度在老年群体中显著增加。结论 恒河猴的肠道菌群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尤其是与代谢和精神疾病相关的Rikenell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和Prevotella在老龄恒河猴肠道菌群丰度更高。这些特定肠道菌群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生命阶段调节机体生理或行为过程中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段云峰  律娜  蔡峰  朱宝利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2):2525-2540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通过检测肠道菌群可以获得有关健康的信息。新鲜粪便不易获得,很难做到快速低温冷冻,在进行标准化和大规模人群采样时,可用于常温条件下采集和保存样本的保存液可以弥补采集样本数量多、地域分布广、现场采样条件多样、工作量大、运输条件差等条件不足。本研究招募了5名健康志愿者,采集他们的粪便样本后,通过对比不同市售微生物样本采集常温保存液对新鲜粪便样本的影响,评估了各类保存液的保存效果。在室温下把粪便放置于5种保存液,在第0、1、3、7、15、30天提取元基因组DNA,进行16S rR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来分析不同保存液,在不同时间段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保存液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不同保存液对样本中的OUT数量影响不大;保存液A、B和C在菌群构成上更接近对照组,保存液D会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使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和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增加;随着时间延长,各类保存液都有降低菌群多样性趋势,保存液E降低菌群多样性更明显;第30天时,5种保存液都会改变肠道菌群构成;肠道菌群组成存在个体差异,是影响各样本相似性的主要因素,来自不同志愿者的粪便样本,无论何种保存液和保存时间,彼此之间更接近。不同保存液对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含量存在不同影响,保存液C、E会降低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丰度,而保存液D则相对升高;除保存液E相对降低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丰度之外,保存液A、B、C、D与对照都相当。各类保存液对链球菌 (Streptococcus) 的影响,除保存液D差异较大之外,保存液C与对照组最接近;保存液D比对照组降低瘤胃球菌科UCG 003 (Ruminococcaceae UCG 003),其他各类保存液与对照组差异不大;不同保存液都比对照组增加大肠-志贺氏杆菌 (Escherichia-Shigella) 丰度,保存液A、B会增加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丰度,而保存液C、D和E与对照组相当。整体来看,保存液C在稳定肠道菌群的组成上表现较好。文中通过对比国内外常用保存液在不同时间点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行大规模微生物样本采集、保存提供了参考,也为标准化的微生物组项目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后续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的保存液和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强化玉米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可提高宿主糖代谢相关菌群功能基因的分析。【方法】分别给予两组小鼠(各10只)常规饮食和强化玉米饮食(1/4的玉米粉加3/4的常规饮食成分),喂养10周,之后采集小鼠粪便样本,提取DNA,使用高通量测序仪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比较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和功能基因的差异。【结果】两组小鼠的终末体重没有明显差异。各样本DNA的测序有效率足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属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les)-B.pseudolongum分支和Coriobacteriia-Collinsella/Enterorhabdus分支的丰度在强化玉米饮食组的小鼠中显著升高,相应的宏基因组中涉及糖酵解和胆汁酸合成的一些酶和功能单元的含量也在强化玉米饮食组显著升高。【结论】强化玉米饮食可以提高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丰度,增加宏基因组糖脂代谢相关基因和通路的含量,从而可能促进宿主的糖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肠道菌群是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其组成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例如,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基于PacBio SMRT测序技术评估及比较了不同民族(汉族和蒙古族)及是否患GDM的孕妇的肠道菌群。[方法]本研究利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97例患有GDM及健康的汉族和蒙古族孕妇粪便样本进行了全长16S rRNA测序及分析。[结果]总体来说,处于相同孕期的4组孕妇肠道菌群的组成相似,不同核心菌群展现出不同强弱的相关性。本研究在种的水平上共鉴定到了44个种。在汉族人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的相对丰度要显著低于健康孕妇;而在蒙古族人中,健康孕妇与GDM孕妇间差异并不明显。在健康对照中发现汉族孕妇肠道菌群中Bacteroides uniformis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蒙古族孕妇;但在患有GDM组中未找到不同民族分组间的差异。另外,功能预测结果发现四组样本菌群功能组成高度相似,大多数功能基因都与能量代谢有关。汉族GD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但在蒙古族GDM患者中发现无机离子运输等功能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与蒙古族正常孕妇。[结论]在相同的孕期,妊娠期孕妇的核心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是相对稳定的,而民族差异也不会对妊娠期菌群产生显著性影响。但在四组间可以检测到一些低丰度的差异菌群,如Akkermansia muciniphila,其丰度的变化可能导致了肠道中一些与肠道营养吸收等有关的代谢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究肠道菌群在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对苏卡达陆龟Centrochelys sulcata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7只大小相近苏卡达陆龟在自主取食对叶榕Ficus hispida果实前后,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功能预测结果的变化。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指数和优势菌门及其相对丰度在组间无显著差异,相对丰度>1%的菌属数量和相对丰度的组间差异显著。主坐标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显示菌群存在明显的组间分离现象,LEfSe分析显示2组样本均有各自的标志物种。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取食对叶榕果实期间,粪便菌群表现出抗生素类物质如四环素、聚酮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活性物质甜菜素的合成显著高于非取食期间,而对环境污染物如乙基苯、双酚、阿特拉津和多环芳烃等的降解能力显著高于非取食期间。苏卡达陆龟肠道菌群对食物组分的变化具有积极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甘肃省武威市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肠道菌群的分布,探讨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寻找可能作为该地区胃癌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4例胃癌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人群的粪便样本,提取DNA,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分析2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发现胃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Chao1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7,P=0.364),胃癌患者组的Simpson指数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58,P=0.001),表明武威市胃癌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物种差异分析表明,2组人群在门水平上,Fusobacteria、Patescibacteria、Synergistetes的相对丰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属水平上,Bacteroides(拟杆菌属)、Lachnospiraceae_UCG-008、Lachnoclostridium、Blautia、Roseburia等34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菌属微生物关联网络图发现,在34个差异菌属中,Streptococcus、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3等菌属的节性重要性较高;通过LEfSe分析和组间秩和检验分析发现,Lac_Lachnospira、Lachnospiraceae_UCG-004在健康对照组和胃癌患者组之间是显著差异的菌属。结论与健康对照组人群的肠道菌群比较,胃癌患者组的菌群多样性增加,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主要以Lachnospiraceae等益生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和Alloprevotella、Desulfovibrio等致病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为主。Lac_Lachnospira、Lachnospiraceae_UCG-004可能为武威市胃癌患者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的肠道菌群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36例,根据是否发生AGI分为AGI组(n=18)和non-AGI组(n=18),记录入科时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测定患者入科时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第1次粪便样本的乙酸、丙酸、丁酸的水平,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粪便样本的菌群多样性,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差异。结果 AGI组患者肠道乙酸、丙酸、丁酸水平较non-AGI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GI组患者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低于non-AGI组。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比较,AGI组患者肠道菌群中肠球菌属、埃希—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on-AGI组(均P<0.05),non-AGI组中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合并AGI重症患者肠道代谢功能失衡,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为益生菌辅助治疗重症患者提供一定临床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肠道菌群特点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ADHD患儿和健康体检的96例儿童,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儿童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肠道菌群特点。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家长版(PSQ)评估两组儿童的行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分布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肠道菌群α-多样性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属、气味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普氏栖粪杆菌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Conners PSQ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Conners PSQ问卷各因子评分与肠道肠杆菌属、气味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均呈正相关(P<0.05),与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普氏栖粪杆菌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ADHD儿童肠道菌群构成与健康儿童不同,不同肠道菌群与患儿行为问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张璐瑶  吴林玲  毕富玺  闫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385-1390, 1397
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肠道菌群及阴道菌群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其结构、多样性、相关性以及BV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今后治疗BV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BV患者11例(BV组),健康者9例(C组),留存阴道分泌物及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基因检测分析。结果C组阴道菌群以乳杆菌属为主,BV与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Sneathia、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阿托波菌属、Shuttleworthia、巨型球菌属密切相关。BV组肠道、阴道菌群丰富度均高于C组。Alpha多样性分析中C组和BV组肠道菌群、阴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组间比较,χ2值为29.137, P=0.000<0.05,两组阴道菌群Shannon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组高于C组。物种多样性曲线反映本研究样本测序数据量的合理性,表明BV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均高于C组,主坐标分析表明C组肠道与阴道的菌群结构差距较大,BV组肠道与阴道的菌群结构有相似之处,且两组肠道菌群结构接近。BV组阴道菌群中厚壁菌门丰度较C组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较C组高;BV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丰度较C组低;C组肠道中拟杆菌门明显高于阴道,厚壁菌门明显低于阴道; BV组阴道菌群中放线菌门丰度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阴道菌群与肠道菌群具有相关性,BV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结构比例和多样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口服益生菌预防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放疗相关性腹泻(RE)的有效性,并探讨益生菌对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行根治性放化疗宫颈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口服益生菌组(OP组)和非口服益生菌组(NOP组),每组各23例。采集两组放疗前后粪便标本,通过16S rD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间的菌群差异。结果 OP组RE发生率为8.7%,NOP组RE发生率高达47.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口服益生菌能够增加放疗病人肠道菌群丰富度,但不能逆转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下降(P=0.012)。放疗前后肠道菌群β-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物种丰度分析显示放疗后肠道菌群在门、科、属、种水平的组成均发生改变;特别是腹泻患者与非腹泻患者比较:放疗前惰性乳杆菌相对丰度较高,但在放疗后惰性乳杆菌相对丰度较低。结论 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期间口服益生菌可有效预防放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放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别是显著降低肠道厌氧菌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莆田黑猪肠道菌群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探究其对平均日增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集了60头莆田黑猪60日龄和240日龄时的粪便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肠道菌群组成随时间的变化。随后,通过关联分析鉴别了与平均日增重显著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和功能途径。结果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莆田黑猪肠道菌群α-多样性随着日龄增大而显著升高。相反,β-多样性则显著降低。随日龄增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圣诞岛盐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此外,普雷沃菌NK3B31、螺旋菌属、罗氏菌属、乳酸杆菌属和普雷沃菌UCG-003在60日龄组肠道菌群中显著富集,密螺旋体属2则在240日龄组肠道菌群中具有更高的丰度。关联分析结果显示,8个OTUs和19条功能途径与平均日增重显著相关,与平均日增重相关的细菌可能通过参与复杂性多糖降解、短链脂肪酸代谢、免疫功能调控和炎症反应等过程影响莆田黑猪的生长。结论 本研究发现莆田黑猪肠道菌群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发生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的变化对平均日增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患者粪便菌群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STC组)及1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留取粪便标本后,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标本进行测序,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 STC组与对照组人群肠道在菌群物种种类(Chao1指数和Sobs指数)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771,P=0.006;Z=-2.425,P=0.015),对照组人群肠道菌群物种种类明显高于STC组;两组在物种均一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0,P=0.603;Z=-0.348,P=0.728)。在门水平,两组人群粪便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属水平,Phascolarctobacterium(Z=-2.194,P=0.028)、Streptococcus(Z=-4.157,P0.001)、Eggerthella(Z=-2.427,P=0.015)和Actinomyces(Z=-2.310,P=0.021)在STC组人群肠道中相对丰度增加,而Faecalibacterium(Z=-2.887,P=0.004)、Roseburia(Z=-3.118,P=0.002)、Sphingomonas(Z=-4.157,P0.001)、Variovorax(Z=-2.732,P=0.006)、Holdemania(Z=-1.970,P=0.049)、Phyllobacterium(Z=-2.732,P=0.006)、Pseudomonas(Z=-2.439,P=0.015)、Acinetobacter(Z=-2.732,P=0.006)、Aquabacterium(Z=-2.134,P=0.033)和Novosphingobium(Z=-2.134,P=0.033)在STC组中相对丰度减少。结论 STC组与对照组人群肠道在菌群物种种类丰富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菌群分布均一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菌属水平,两组人群的粪便菌群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海南地区征集的29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青年人肠道菌群多样性,并探究益生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Zhang (LCZ)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9名健康青年志愿者每日补充2 g益生菌LCZ (0.5×10~(10)CFU/g),为期14 d。采集摄入益生菌LCZ第0、14、28天的志愿者粪便样品,采用Pac Bio SMRT测序技术基于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分析志愿者粪便微生物组成和结构,评估益生菌LCZ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 (54.46%)和Bacteroidetes (33.79%)在志愿者粪便微生物中含量最高;在属水平上,Bacteroides (23.13%)的相对含量最高;在种水平上,优势菌种为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9.72%)、Eubacterium rectale (7.00%)和Prevotella copri (6.07%)等。摄入益生菌LCZ 14 d后,肠道中的优势菌属变化不显著,低丰度菌属如Oscillospira和Parabacteroides等显著增加,Aeromonas和Fusicatenibacter等显著减少(P0.05)。此外根据志愿者粪便中Lactobacillus含量的变化情况,将所有志愿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志愿者在摄入LCZ后粪便中Lactobacillus菌属相对含量显著增加,同时该组志愿者肠道中其他菌种如Butyricicoccus pullicaecorum、Lactococcus raffinolactis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亦显著增加;而另一组志愿者,Lactobacillus及上述菌种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连续2周摄入益生菌LCZ对志愿者肠道菌群中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影响不显著,但对低丰度菌属的相对丰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唾液样本和粪便样本,其中观察组患者需收集化疗前及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菌群构成,分析两组对象组间及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结果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粪便样本菌群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及粪便样本中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变形菌门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富度显著上升(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上升,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韦荣球菌属、罗氏菌属、普氏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粪梭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链球菌属、肠志贺菌属、乳杆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粪梭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化疗对胃癌患者口腔菌群及肠道菌群构成有一定程度影响,患者口腔菌群中韦荣球菌属丰度上升,而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