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不仅维持婴儿的发育,也促进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增殖。母乳中的糖复合物,包括游离的低聚糖、糖蛋白和糖脂,因在肠道健康和菌群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些糖类物质不仅能预防传染病,也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不成熟的,复杂的母乳成分确保了肠道微环境成熟。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在出生后会发生连续变化。出生后的细菌定植是肠道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的必要条件。本文将母乳中糖物质及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组在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至关重要,并且在胎儿时期就已开始建立。母体各部位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物通过血液及阴道上行传播至胎儿组织,并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启动。胎儿时期微生物的存在、发展及变化等过程对胎儿发育以及胎儿分娩后的健康状态具有深刻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胎儿时期肠道微生物的初始定植期、来源途径及其对胎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此更好地理解胎儿时期微生物与胎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长期健康的关联,为改善婴儿短期和长期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母乳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液体,为婴儿提供一系列营养及多样化的非营养活性成分,如抗体、细菌和免疫调节蛋白。过去十年的研究已证实母乳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在建立婴儿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肠道菌群以若干种双歧杆菌为主,起决定性作用,被称为母乳源型微生物(MOM)。MOM不但可以降低婴儿的感染风险,而且还能减少成年期某些慢性疾病患病风险。MOM的形成依赖于母乳中复杂的可以帮助婴儿消化的糖结构。本文主要阐述母乳中的多糖、糖基化蛋白以及母体表型对于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从而来了解早期饮食中的各种因素是如何形影响婴儿肠道微生物的。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是婴儿肠道中最丰富的微生物,对婴儿肠道微生物的成熟和稳定有显著影响,与婴儿健康紧密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婴儿肠道中最广泛存在的双歧杆菌有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母婴之间垂直传递可直接影响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各种属的早期定植和相对丰度变化,特别是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会显著影响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此外,胎龄和辅食等因素对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对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种属组成、相对丰度变化以及影响其多样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为婴儿双歧杆菌群落的认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唾液酸成分,大多数唾液酸是以与人乳低聚糖(HMOs)结合的形式存在。已有报道称唾液酸可以促进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但唾液酸的代谢机制和生物功能并不十分清晰。唾液酸作为母乳中的一种有效营养成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可促进有益微生物群的生长和新陈代谢,益于婴幼儿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还具有抗病毒活性,在新生儿肠道的黏膜中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微生物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对细菌、病毒和真菌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唾液酸化的母乳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保护新生儿炎症性疾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唾液酸化母乳聚糖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及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微生物对唾液酸代谢、唾液酸酶和唾液酸转移酶的作用以及唾液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在食品添加剂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在哺乳动物及人类健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仔猪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动态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然而,在猪的生命周期中,从食管到直肠的微生物分布与组成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健康的肠道菌群具有促进猪的营养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应答,抑制病原菌感染等功能。多种因素对猪肠道菌群的形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分娩方式(经过产道或剖宫产)、幼龄时期饮食(母乳或配方饲料)、抗生素或抗生素样分子的使用等。本文主要从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定植、功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仔猪肠道微生物与仔猪肠道健康的关系,从而加深肠道微生物对维护仔猪肠道健康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单胃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与肠道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胃肠道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营养、免疫等方面对宿主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间存在密切的交流和互作机制,尽管肠道共生菌具有定植抑制效应,但肠道微生物也可通过其特定组分刺激免疫细胞如Tregs细胞、Th17细胞的分化,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导致细菌移位、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影响机体健康。宿主免疫系统可通过分泌多种免疫效应因子如MUC、sIgA、ITF、RegIIIγ、α-防御素等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和组成,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本文综述了单胃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动物肠道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是人和动物体内最复杂和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据估计,成人肠道内含有超过500种细菌。新生儿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免疫系统几乎没有发育,但很快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定植。随着细菌的定植,肠道菌群的建立,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促进全身免疫系统和黏膜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并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成熟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2岁之前肠道微生态失调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将影响孩子终身。抗生素在我国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在婴儿及儿童中尤为严重。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存在多种副作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还从多个方面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并与远期多种疾病发生相关。因此,2岁之前的小儿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女性阴道是自然开放的腔道,其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乳杆菌占优势。正常阴道内的微生物对于维持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多种因素能够影响妇女正常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包括妊娠。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同时能够影响子代的健康。正常的肠道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免疫、代谢、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而婴儿期是人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其中分娩方式对婴儿菌群的定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阴道菌群失衡不但可导致妇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还与妊娠结局及婴儿菌群的建立密切相关,改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对提高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和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且易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胎龄、抗生素暴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不仅在新生儿生理发育、免疫系统成熟、抵抗病原体入侵、维护肠道屏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影响神经回路的建立、髓鞘的形成和血脑屏障的形成。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发育落后等。近年来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受到广泛关注,其主要与代谢、免疫、迷走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等途径相关。本文主要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肠道菌群对神经发育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是共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通过保护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来维持肠道内环境平衡,并通过影响肠道免疫细胞的分化调节免疫系统。作为肠道微生物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一类重要代谢物,SCFAs通过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或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调节肠道免疫细胞功能与分化,在宿主的健康和免疫介导的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SCFAs的来源、运输和信号转导,以及SCFAs对免疫细胞、免疫屏障及肠道疾病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展开综述,并重点介绍了SCFAs对免疫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蜜蜂肠道菌群定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道菌群在其宿主健康中发挥着各种各样的重要功能。蜜蜂是高度社会化的昆虫,其肠道菌群与大多数昆虫明显不同,由兼性厌氧和微好氧的细菌组成,具有高度保守性和专门的核心肠道微生物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蜜蜂肠道微生物群在代谢、免疫功能、生长发育以及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已证实肠道微生物在蜜蜂健康和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对蜜蜂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蜜蜂肠道菌群的特征及菌群定殖研究进展,介绍了蜜蜂的日龄、群体、季节等对蜜蜂肠道菌群定殖的影响,探讨了宿主的功能和新陈代谢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在宿主营养吸收、器官发育、抵抗病原菌入侵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儿早期建立的微生物区系与成年人的微生物区系有很大的不同,容易受到母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经历由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和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本文对影响新生儿早期肠道微生物区系建立的因素进行综述,系统阐述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以及抗生素这几种重要因素对微生物区系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肠内和肠外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肠道微生物作为一个新的重要参与者,其群落的改变和紊乱在诱发和加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哺乳动物的肠道中含有多样化的微生物代谢分子,它们都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的可能。这些代谢分子能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导致促炎症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近来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代谢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且机体免疫系统也在不断巡视肠道微环境中微生物群的代谢状态和微生物组成结构。文章着重阐述了微生物及其代谢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发展和活动中的作用,期望能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及其在NAFLD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为新疗法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碧云  杨红玲  汪攀  孙云章 《微生物学报》2021,61(10):3046-3058
鱼类肠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对于维持宿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鱼类免疫系统能够监视并调控肠道微生物组成,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同时,鱼类肠道共生微生物调节鱼类免疫系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过度增殖,保证宿主的健康。本文回顾了鱼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宿主免疫系统识别肠道微生物、塑造肠道菌群以及益生菌对宿主免疫和肠道菌群的调控等,提出了理想的益生菌应该来自动物自身胃肠道,生产中应谨慎选用非宿主来源的益生菌,以期为推动鱼类肠道功能微生物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等方面均密切相关,但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目前无菌动物已成为探索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多项研究使用无菌动物模型探讨肠道菌群在宿主代谢、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等方面的作用,其中包括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之一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然而其因果关系未明。本文将对使用无菌动物探讨肠道微生物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数量可达100万亿,可参与人体的多项生理活动,包括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抵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等,对人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肠道中的定植微生物与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和帕金森病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通过神经、体液、代谢和免疫多种途径双向调节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目前,随着医学技术和医学理论的的提高,抑郁症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受到极大地重视。本文从肠道菌群对抑郁症的影响机制以及益生菌对抑郁症的改善作用两方面来综述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相关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肠道中定居着许多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们在肠道内能与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它们的基因组也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有关。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中病毒、真核生物、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如肥胖和克罗恩病等,以及微生物环境在人体内的成熟过程,期望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失衡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作用,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调控和制约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菌群的组成以及影响肠道菌群变化的因素,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相互作用的机制,总结了肠道菌群在宿主感染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开展肠道菌群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