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田鼠的生物能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侯建军 《四川动物》1996,15(2):65-68
根田鼠的生物能学研究侯建军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根田鼠(Rootvole,Microt。。co。m。)比较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等地(门。世居高寒地区草甸带,在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生态...  相似文献   

2.
1980—1982年在青海省海北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地区,用标志重捕法(CMR)对自然栖息地中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根田鼠种群数量变动特点和繁殖、存活及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的关系,并试图探讨根田鼠种群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3.
局部环境增温对根田鼠冬季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建立开顶式增温小室模拟全球变暖的实验, 对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实验增温样地及其对照样地内根田鼠的冬季种群进行调查, 旨在研究局部增温对根田鼠冬季种群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在冬季, 实验增温草甸样地和灌丛样地内根田鼠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其对照( P < 0.05) ; 实验增温灌丛样地与对照间性比的差异不显著( P > 0.05) ; 增温样地和对照之间、不同植被类型的增温样地之间、对照样地之间, 根田鼠留存率、平均体重及年龄结构的差异均不显著( P > 0.05) ; 有从对照样地向增温样地单方向迁移的记录。总之, 局部环境增温导致实验样地内根田鼠的冬季种群密度明显上升, 而其性比、存活率、种群平均体重以及年龄结构无明显变化; 在冬季, 根田鼠有从对照样地向增温样地扩散或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田鼠平均每日代谢率及每日能量需要的估计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结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工作,我们于1983年5-10月,对海北定位站地区的小型啮齿动物--根田鼠的能量代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爱羚: 第一只家养成功的藏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藏羚 (Pantholopshodgson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 ,隶属于偶蹄目牛科山羊亚科藏羚属[1~ 4 ] ,主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交界处的高寒荒漠化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地区 ,海拔一般在 4 10 0~ 5 5 0 0m之间 ,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国际社会对藏羚羊的保护高度关注 ,但由于缺乏对该物种的科学认识 ,保护措施只能以反盗猎和打击藏羚羊绒及其制品的走私贸易为主[4 ] 。我们在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下 ,开展了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的研究 ,并…  相似文献   

6.
李良成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8,18(3):238-239
根田鼠(M。ot。s。co。o。;。s)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环境金露梅(Pote。tzlaf,。t。o。)灌丛中的优势小啮齿动物,梁杰荣等(198.高原生物学集刊,第1集.科学出版社,195~207)从生态学角度对根田鼠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而从生理学,尤其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对其生长发育及对低氧的应答规律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根田鼠出生后发育过程中下丘脑乙酸胆碱(Acetyl-。holineAch)的发育规律及对低氧的应答规律。1.材料和方法根田鼠捕自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海拔3250m),运至西宁实验…  相似文献   

7.
索有瑞  李天才 《兽类学报》2003,23(1):89-91,38
铅、镉、砷、汞、锑和铋等元素是人与动物生命活动非必需且有害的微量元素[1] 。哺乳类动物体内的这些微量元素主要由食物链传递所产生[2 ,3] 。本文对高原鼢鼠 (Myospalax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骨骼中非必需微量元素砷、锑、汞、铋、铅、镉的分布、种间含量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小哺乳动物的营养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 ,5] 等提供基础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预处理1994年 5~ 6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免疫功能不仅与外部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且可能在种群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青藏高原地区根田鼠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从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逐月捕获根田鼠,测定其脾脏重量及二硝基氟苯诱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冷季1(2006年9~10月)个体的脾脏指数及迟发性超敏反应与暖季(2006年4~8月)个体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冷季2(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和冷季3(2007月2~4月)个体脾脏指数、以及冷季3个体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均显著低于冷季1和暖季个体,表明根田鼠免疫功能随冷季而显著降低.此外,冷季2不同年龄个体间的脾脏指数呈显著差异.我们认为,青藏高原冷季低温是影响根田鼠免疫功能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且冷季2不同年龄个体免疫功能的差异对根田鼠种群自动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根田鼠种群的生产力。野外工作采用标志重捕法(CMR),利用个体周转率(θN)、繁殖—生长生产量(P=P_r+P_g)和生长—存活曲线估算了两块样地上根田鼠种群1980—1982年3年间的生产量。根田鼠种群生产量的年间动态和重要的生态效应有:3种方法算得的各年生产量与个体日、平均密度及新生个体数成正比例;比值P_g/p与生态寿命、密度等有关;可捕年龄前动物的生产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大(达81%);繁殖生产量P_r的季节动态表观为5月低、6月高、7月下降的倒"V"字型。  相似文献   

10.
人工繁殖的东方田鼠G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华南 17个省区 ,在韩国及俄罗斯也见报道。国内对该鼠的 5个亚种 ,即指名亚种 (M .f.for tis) (西北 )、东北亚种 (M .f .pelliecus)、辽宁亚种 (M .f.dolichocephalus)、长江亚种 (M .f .calamorum)和福建亚种 (M .f .fujianensis) (华南 ) ,作过一般生物学描述[1] ,对于东方田鼠研究得较多的是长江亚种 ,6 0年代有人对该种动物的生态学特点进行了报道 ,近期对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种群动态、繁殖特性、迁…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