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扭山绿豆(Desmodiumintortum)凝集素的纯化与特性彭建宗,程双奇,陈兆平,莫熙穆(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31)关键词凝集素;旋扭山绿豆;亲和层析;糖蛋白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结瘤固氮关系早有报道。例如大豆只被B.仰。6。...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旋扭山绿豆(Desmodium intortum)对低温的耐受性,以在南方各省广泛种植的优质牧草紫花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ureum)为对照,研究了旋扭山绿豆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4℃)下,旋扭山绿豆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在第2~8天时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紫花大翼豆(P0.05)。低温处理使旋扭山绿豆和紫花大翼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显著降低;旋扭山绿豆的过氧化物酶(POD)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紫花大翼豆下降了47.11%。低温处理下旋扭山绿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紫花大翼豆(P0.05)。回归分析、抵抗力指数和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旋扭山绿豆是一种抗寒性与营养价值均优于紫花大翼豆的优良牧草,其中Yield、ETR、CAT与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可以作为旋扭山绿豆耐寒性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接合作用将携带有转座子 Tn5—Mob 的“自杀”性载体质粒 pSUP5011引入紫云英根瘤菌 SR72,得到卡那霉素抗性(Km~r)菌落的频率为6.99×10~(-6),测得受体菌的 Km~r 自发突变频率<10~(-8)。从对1071个 Km~r 突变体进行的植物砂培结瘤试验中筛选出结瘤不固氮(Nod~ ,Fix~-)突变株17个,不结瘤(Nod~-)突变株4个。另外,还从近3000个 Km~r 突变体中选出腺苷营养缺陷型突变株3个。通过 Tn5探针进行的菌落原位杂交试验证明:这21个共生固氮突变株中均含有 Tn5序列,进一步通过接合作用将协助质粒 RP4—4(Tc~r)引入 Nod~ ,Fix~ 突变株,获得了含有 Tn5—Mob 和 RP4—4的新突变株 SR72ZR(Km~r,Tc~r),但试图通过它们的协同作用将SR72中的大质粒诱动转移到根癌农杆菌 A136的试验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种牧草大翼豆和旋扭山绿豆,以及入侵杂草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化感作用大小表现为:大翼豆〉薇甘菊〉旋扭山绿豆。大翼豆对薇甘菊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茎的抑制作用大于叶,高浓度的抑制作用大于低浓度。旋扭山绿豆对薇甘菊的化感抑制作用显著低于大翼豆。另一方面,薇甘菊对2种牧草的化感作用较弱,远低于2种牧草对薇甘菊的抑制作用。可见,果园间作牧草大翼豆比旋扭山绿豆在防止薇甘菊入侵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营建荔枝 旋扭山绿豆复合种植系统和荔枝单一种植系统的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害虫总数显著减少,仅为单一种植园的61.27%,在果实生长关键期的5月份的数量仅是单一种植园的50.45%.旋扭山绿豆与荔枝树存在相互协调关系:两者具较少共同害虫,其害虫却存在多种共同天敌;旋扭山绿豆冬季开花为天敌昆虫越冬提供庇护场所和替代食物,两者花期基本衔接,利于害虫天敌的生存及繁殖.在荔枝开花和荔果生长期的3~6月份,复合园荔枝树上的天敌数量与害虫数量之比分别为单一园的4.22、2.34、2.28和20.63倍,有效地发挥了对荔枝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紫云英根瘤菌菌株107经转座子Tn5诱变的胞外多糖合成缺陷型变种(Exo~-),在共生性状方面的改变有四种类型。我们选用了仅在宿主根部形成瘤状突起(Calli)的A类(NA-01,NA-02)、形成无效瘤(Nod~ ,Fix~-)的B类(NA-12)及不结瘤的(Nod~-)D类(NA-14)中的四个突变株分别与消除了共生质粒的Exo~ Nod~-变种(热处理变种及ANU-1116)混合接种紫云英幼苗,观察到与D类变种配合的接种组仍不能结瘤,而与A,B两类变种配合的接种组均诱导宿主产生形态正常的无效根瘤,并且该无效瘤全部被Nod~-变种侵占。说明一个表型仍为Exo~ ,但失去共生质粒的Nod~-变种,可在一个含有该质粒的Exo~-变种的帮助下进入根瘤。这提示共生质粒上的结瘤基因(nod)仅与侵染过程的早期有关,瘤的发育尚需根瘤菌的其他基因,其中包括exo基因的参与。 此外,共生质粒缺失的三个异种根瘤菌突变株分别与紫云英根瘤菌Exo~-变种混合接种时,也都在紫云英根部诱导出无效瘤,并且从瘤中能分离到这三个异种菌。表明在最初的识别作用发生后,植物对共生菌的专一性要求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发现,根瘤菌会自发丧失结瘤能力,经吖啶橙处理和热处理后,其结瘤性能更易丧失。本文报道紫云英根瘤菌结瘤性能自发的和经吖啶橙与热处理诱导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紫云英根瘤菌共生质粒的鉴定及结瘤功能的诱动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云英根瘤菌SR72和76531两菌株都有相同的两个质粒,其分子量分别为200 Md和80Md。它们各自的HC Nod~-变株都消失了其中的200 Md质粒,但尚一致地保留着80Md的质粒,紫云英根瘤菌的结瘤功能显然与该200 Md质粒有极为密切的关系。Inc P1组的质粒能以10~(-4)/每个受体细胞的频率转入紫云英根瘤菌,而在紫云英根瘤菌之间的转移频率为10~(-4)—10~(-5)。紫云英根瘤菌的结瘤功能,可以通过P1组的质粒诱动,从野生型Nod~+菌株转移到HC Nod~-受体菌株中,甚至转移到消除了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中,能使紫云英结瘤。这些有结瘤能力的Nod~+接合子,其抗药性标记完全与Nod~-受体菌一样,但其质粒电泳图谱,既不同于供体,也不同于受体,缺供体中对应的200 Md大质粒带,比受体的却又多了一40 Md的质粒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讨论了绿豆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及相关联的结构特征,次氯酸钠常规及真空处理绿豆全豆、表皮及内部消毒效果的评价及机理分析.结果证明,绿豆全豆、表皮及内部的菌落总数分别为8.41×105cfu/g、6.70×103 cfu/g及8.30×105cfu/g,经有效氯浓度为(3 000~33 000)mg/kg的次氯酸钠溶液,1h常规浸种处理后绿豆全豆、表皮及内部菌落总数分别下降(0.93~2.22) log cfu/g、(0.92 ~ 2.20) log cfu/g及(0.94 ~ 2.09) log cfu/g.真空度0.05 MPa下,经有效氯浓度(3 000 ~ 33 000) mg/kg的次氯酸钠溶液1h浸泡后,绿豆全豆、表皮及内部菌落总数分别下降(1.67 ~ 4.15) log cfu/g、(1.15 ~2.38)1og cfu/g及(1.62~4.11) log cfu/g.经分析,真空处理能使次氯酸钠克服绿豆表皮蜡质层及内部空腔结构的影响,有效接触微生物从而提高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亚硝基胍(MNNG)诱变处理大肠杆菌ASI.358,获得蛋氨酸缺陷型(Met-)突变株,从中得到一株B2851菌,能在培养基中积累少量苏氨酸。通过连续诱变,得K1-73菌株(Met-),在5%葡萄糖与DL-蛋氨酸舔加量为75mg/l的条件下,能够积累3.5mg/ml L-苏氨酸。同样以MNNG诱变处理钝齿棒状杆菌C. crtenalum ASI.542,获得抗a一氨基一β一羟基戊酸(AHV)突变株1770林,其中6%菌株能够积累少量苏氨酸。选得LR—1458菌产L一苏氨酸(1mg/ml。 对该菌逐步诱变,得一株抗8mg/ml AHV及蛋氨酸缺陷型双重突变株(AHV,Mer) LRA-96,其L一苏氨酸产率与亲株比较有明显提高,达3.5mg/ml。连续再诱变并结合单菌落分离选育,得一突变株m一85(AHV,Met-),能在培养基中积累13mg/ml L-苏氨酸。试验表明,连续诱变处理是选育L一苏氨酸高产菌株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旋扭山绿豆快生型根瘤菌高度抗碱及共生固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德球 《微生物学报》1989,29(5):354-359
从旋扭山绿豆根瘤中分离得到快生型根瘤菌。该菌株的时/代为3.85h,高度抗碱,略耐盐;能利用供试的所有双糖和单糖,在BTB反应中培养基由乳黄色变黄色;不产生3-酮基乳糖,表明井非根癌农杆菌。快生型菌株抗原性比慢生型菌株强,共生效应的固氮酶活性比慢生型菌株差。  相似文献   

12.
多重抗性突变株L-氨酸发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北京棒状杆菌(Corynebaetarium pakinan.ra)产L-缬氨酸突变株334(Ile-,α-ABR)为亲株,经MNNG一次诱变,获得多重抗性突变株VT-405 (Ile-,α-BR,2-TAR NLR NVR)及其单菌落分离株125,产酸达28mg/ml。VT-405再经紫外线和LiCI复合处理,获Ar菌株。Ar保留其亲株的遗传特性,未再增加新的标记,产酸为30mg/ml1。通过2.6L自控罐发酵试验,证明L-缬氨酸发酵属发酵动力学II型。采用适宜的供氧和pH控制,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平均产酸率高达36.78g/L。  相似文献   

13.
以谷氨酸产生菌Corynebactelium SP·Hu7251为出发菌株,经NTG多次诱变,获得一株多标记突变株Am142—302(AHV~r,AHC~r、2-TA~r、Mef~-),可产9.6mg/mlL异亮氨酸。复将Am142-302经紫外线诱变和单菌落分离筛选,选得突变株Am1423—56。该菌在比较合适的摇瓶发酵条件下,可积累L-异亮氨酸达15.1mg/ml。发酵产物经提纯鉴定,确证是L-异亮氨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黑皮蛇、山白菜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凝胶法对黑皮蛇、山白菜抗细菌内毒素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在灵敏度为0.5EU/ml鲎试剂试验中,黑皮蛇、山白菜药液浓度1g/ml,均有抗细菌内毒素作用;不同药液浓度试验,抗细菌内毒素最低药液浓度:黑皮蛇为0.1g/ml,山白菜为0.05g/ml。结论黑皮蛇、山白菜均有较强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粉被虫草无性型单孢子株间和单孢子株内的营养亲和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梁宗琦福.  RTV 《菌物系统》1997,16(3):216-223
在含5%氯酸钾的KMM和KPS培养基上,粉被虫草无性型以3种途径产生不利用硝酸盐的突变株(nit突变株)。(1)由菌落基质菌丝形成的快速生长气生菌丝角变;(2)菌落表面快速生长的气生菌丝;(3)菌落基质菌丝缓慢生长形成的基质菌丝角变。来自18个单孢子株的94个nit突变株中,64.8%的突变株是稳定的。配对试验结果表明:在全部19个配对中,单孢子株内配对率为57.9%,单孢子株间配对率为42.1%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氨苄青霉素1—10μg/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枯芽孢杆菌BF7658菌悬液,在37℃下振荡培养3—5天,经平板分离单菌落以及摇瓶发酵试验,初筛获得2213、2104和2120等α-淀粉酶高产菌株。将2213菌株的菌悬液涂布于含有4-6μg/ml氨苄青霉素的2%淀粉培养基上,复筛得到4213、4218、4237等α-淀粉酶高产菌株。4213菌株再经4次亚硝基胍诱变,未能得到蛋白酶活性低、α-淀粉酶活性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7.
在含有氨苄青霉素1—10μg/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接入枯芽孢杆菌BF7658菌悬液,在37℃下振荡培养3—5天,经平板分离单菌落以及摇瓶发酵试验,初筛获得2213、2104和2120等α-淀粉酶高产菌株。将2213菌株的菌悬液涂布于含有4-6μg/ml氨苄青霉素的2%淀粉培养基上,复筛得到4213、4218、4237等α-淀粉酶高产菌株。4213菌株再经4次亚硝基胍诱变,未能得到蛋白酶活性低、α-淀粉酶活性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8.
白色假丝酵母氟康唑耐药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从保藏的50多株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均分离自临床病人)中挑选出两株氟康唑(FCZ)敏感株:编号为BMU8945(MIC值为0.125μg/ml)和BMU8977(MIC值为0.25μg/ml)。同时选择一株白色假丝酵母ATCC14053(MIC值为0.5μg/ml)作为实验原始菌株。经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后,获得近千个FCZ耐药突变菌落(MIC值在64μg/ml以上)。经传代培养,突变茵落的耐药特性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9.
链霉菌菌株x-435是从北京郊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维吉霉素产生菌。为了提高维吉霉素的产量,采用紫外线对出发菌株x-435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后在高氏培养基上产生3种菌落形态,确定草帽型的菌落为阳性突变株的菌落形态,经过筛选获得效价高于出发菌株近20倍的突变株F5-25-u-28,且传代5代后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一种多聚羟基烷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野生型自养黄杆菌为出发菌株,经亚硝酸、紫外线、60Coγ射线诱变处理选得三株性状优良的突变株(Uγ-、Uγ-17、Uγ-20)。Uγ-1突变株的菌落形态为菊花形,白色。Uγ-17和Uγ-20突变株的菌落形态均为圆凸光滑型,微黄色。40h的摇瓶发酵结果表明,Uγ-1、Uγ-17、Uγ-20突变株的干细胞产量分别为8.1g/1、11.2g/1、10.5g/1,其产物对干细胞的得率系数(yp/x)分别为0.74、0.75、0.79。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这些突变株的干细胞产量yp/x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