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利用微型计算机图形技术对两种铁氧还蛋白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输入蛋白晶体数据,重构出铁氧还蛋白分子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可使之统X轴、Y轴和Z轴旋转;计算出肽链上原子之间的健长、健角、(?)角:显示微区结构;进一步可使两个铁氧还蛋白的三维结构图叠合,(?)利比较分析.实验表明,微型计算机分子图开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运动及中与功能的关系方面是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在内皮细胞上滚动由选择素分子与其配体分子相互作用所导致,选择素分子有3种,P选择素分子(P—selectin)、E选择素分子(E—selectin)、L选择素分子(L—selectin),选择素分子与其对应的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用等离子共振、流动腔、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能定量分析选择素分子与其配体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在血液流动动力和粘附分子的作用下在血管内皮上的滚动,是白细胞从流动的血液中浸润、迁移到炎症部位整个过程的第一步。白细胞在内皮细胞上滚动由选择素分子与其配体分子相互作用所导致,其中P选择素分子(P-selectin)与其对应的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能定量分析P-seleetin/PSGL-1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破碎,Triton X-100处理,30%丙酮提取,经三次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我们第一次从紫色非硫光合细菌Rps.capsulata N-3菌株中,获得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及其结晶。吸收光谱的峰值位于275舳,375nm;在450 nm、480 nm处各有较小的吸收峰。特征吸收峰比A375nm/A275nm=0.74。凝胶过滤测定它的分子量为9,000道尔顿;每分子含有8个非血红素铁和等数量的酸性不稳定硫。铁氧还蛋白能被连二亚硫酸钠化学还原,氢气和氢酶构成的酶体系还原,亦能作为电子传递载体参与菠菜叶绿体催化的DCPIPH_2→铁氧还蛋白→NADP~ 光还原。  相似文献   

5.
110ke V Fe^ 离子注入原卟啉IX二钠盐薄膜亲品后的一些谱学分析结果表明,低能铁离子束辐照可以导致生物分子的损伤和化学改性,并且初步证实注入铁离子在样品分子中慢化沉积后形成含铁的金属络合物,即注入铁离子的质量沉积。  相似文献   

6.
郭鑫  王福俤 《生命科学》2012,(8):917-926
铁代谢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机体铁代谢紊乱会导致贫血和人类遗传性血色病等诸多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铁代谢研究领域,小鼠模型具有人群及细胞模型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最准确的表现相应基因及通路在铁代谢调控中的生理作用。利用基因敲除及转基因小鼠模型,许多铁代谢相关的基因及调控通路被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铁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这些小鼠模型为治疗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潜在药物的开发和评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铁介导的羟自由基对生物分子的损伤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活性氧在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及脂质等氧化性损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弱反应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转主为高反应活性的中间体如羟自由基时,过渡金属特别是铁的参与。本文综述了铁介导下羟自由基对生物化学及有关病理学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铁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铁储存蛋白,在不同的微生物体中普遍存在.通过对典型的微生物铁蛋白分子(FTN)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归纳分析发现,铁蛋白依赖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在铁的补充、转运、氧化、成核和储存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也对生物体内的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影响显著.同时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铁蛋白进行相应的分子改造,增加了其作为纳米载体的应...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经典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之一,药效团方法在药物发现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主要基于这样一个概念:在生物靶点对配体的分子识别中观察特定的分子相互作用。通常情况下,药理模型被定义为化学相互作用(如氢键、电荷和疏水接触)及其空间排列的组合,它能使目标蛋白或一组化学性质不同的活性配体的相互作用模式被合理化,并能随后应用于虚拟筛选、从头设计和先导化合物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有机配体对稀土元素在小麦体内积累和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士明  梁涛  闫军才  张自立  孙琴 《生态学报》2005,25(11):2888-2894
采用营养液培养和添加外源混合稀土等方法,研究了有机配体柠檬酸、EDTA和DTPA对稀土元素在小麦的根和叶中积累与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有机配体对小麦根和叶中的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元素的积累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则表现出显著的降低作用。有机配体对重稀土的作用比轻稀土强,使根和叶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曲线向重稀土相对亏缺的方向发展。3种配体对轻、重稀土分异的作用强度为:EDTA>DTPA>柠檬酸。通过VM INTEQ计算表明,在EDTA和DTPA作用下小麦叶中稀土元素的积累与轻、重稀土的分异主要由溶液中呈自由离子态稀土元素的含量和组成控制;柠檬酸作用下小麦叶中稀土元素的变化与自由离子态稀土的含量和组成关系较弱,推测REE-柠檬酸络合物可被小麦直接吸收并运转到小麦的叶中。  相似文献   

11.
脂质过氧化作用和缺血性心肌细胞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血性心肌细胞损伤,应称为缺血后或缺血/再灌流损伤,因为大多数损伤不是发生在缺血期间,主要是发生在血供恢复,分子氧重新进入组织时。缺血组织出现一种新的酶活性(黄嘌呤氧化酶)和此酶作用的底物之一(次黄嘌呤)。当分子氧重新进入组织时,又提供了另一底物(O_2),于是大量自由基生成,引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而损伤细胞。  相似文献   

12.
免疫毒素的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毒素是由具有导向能力的载体(抗体或细胞因子)和具有细胞毒性的分子(毒素)偶联而成的具有特异性细胞杀伤能力的杂合分子,是一种靶向药物。免疫毒素首先利用肿瘤细胞上导向分子的受体与细胞结合,然后进入细胞,再由毒素发挥蛋白质合成抑制作用,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与其他抗肿瘤药物相比,免疫毒素具有毒性强和特异性高的优点,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简要概述了免疫毒素的作用机理、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蛋白质分子格合物的电子能谱及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本文的结果表明:当蛋白质分子和辅酶或其它有机分子形成电荷迁移络合物时,在蛋白质分子导带下面将出现一系列定域化的电子-空穴束缚态能级。络合物受激发时,首先由基态跃迁到束缚态最低能级,出现电荷迁移吸收光谱。再激发时,才能由束缚态最低能级跃迁到其它束缚态能级或导带,从而出现非定域化的电子和产生电子顺磁共振信号。极性介质的影响和化学反应有助于电子转移。而络合物中的电子转移又会导致电子施主分子被氧化,电子受主分子被还原。通过对辅酶等分子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合势的计算,说明辅酶和蛋白质分子可能以电荷迁移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一些半定量的计算和定性的结论能初步解释氧化还原酶在光激发和酶促反应中所产生的电荷迁移吸收光谱及电子顺磁其振信号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4.
以琼脂糖胶为载体的DNA分子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基纤维素滤膜或二偶氮苄氧甲基纸(diazobenzyloxymethyl paper,简称 DBM 纸)为载体转移核酸分子,并以此载体进行分子杂交是广为应用的生化技术之一。由于现在使用的各种载体吸附核酸分子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核酸分子转移杂交技术仍在不断改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Purrello 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从紫色非硫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分离纯化的铁氧还蛋白,经固体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和透析进一步纯化的样品,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其对温度的敏感性,所引起的蛋白变性;然后应用定电位电量法和电位阶跃电量法,研究它的电量-电位关系,根据Nernst公式进而计算铁氧还蛋白的中点电位分别为-378mV和-375mV,在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每分子铁氧还蛋白传递电子数目≈2。并对不同菌种来源的铁氧还蛋白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及其传递电子数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铁依赖性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与各种病理状态有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癌症等,脂质过氧化驱动的铁死亡可能促进或抑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细胞中抗氧化系统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在抵抗铁死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死亡的关键通路有以SLC7A11-GPX4为关键分子的氨基酸代谢通路、以铁蛋白或转铁蛋白为主的铁代谢通路,以及脂质代谢通路。铁死亡的发生受到细胞内蛋白质的调节,这些蛋白质会发生各种翻译后修饰,包括泛素化修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细胞内主要降解系统之一,通过酶促级联反应催化泛素分子标记待降解蛋白,随后由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目标蛋白质。UPS根据其降解底物的不同在调节铁死亡的反应中发挥双重作用。UPS通过促进铁死亡关键分子(如SLC7A11、GPX4、GSH)以及抗氧化系统成分(如NRF2)的泛素化降解从而促进铁死亡,也可以通过促进脂质代谢通路中相关分子(如ACSL4、ALOX15)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抑制铁死亡。本综述介绍泛素化修饰在调控铁死亡进程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已发表的关于E3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酶调控铁死亡的研究,归纳了泛素连接酶、去泛素酶调控铁死亡的作用靶点,有助于确定人类疾病中新的预后指标,为这些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从紫色非硫光合细菌Rhodopseudomanas capsulata 分离纯化的铁氧还蛋白,经固体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和透析进一步纯化的样品,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其对温度的敏感性,所引起的蛋白变性;然后应用定电位电量法和电位阶跃电量法,研究它的电量-电位关系,根据Nernst 公式进而计算铁氧还蛋白的中点电位分别为-378mV 和-375mV,在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每分子铁氧还蛋白传递电子数目≈2。并对不同菌种来源的铁氧还蛋白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及其传递电子数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适配体(aptamer)是一种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技术获得的寡聚核苷酸序列,在药物递送、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适配体的性质、制备等方面出发,简要综述了其作为载体、靶向因子和分子探针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由铁积累和脂质过氧化驱动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对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利用铁死亡进行疾病的治疗也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一大方向。泛素–蛋白酶体系统(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真核生物蛋白的主要降解途径之一,是由泛素(ubiquitin, Ub)先标记要降解的蛋白质,进而由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的过程。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功能失调会导致多种病理过程发生,因此,它对维持生物体机能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蛋白质稳定性的调节是铁死亡复杂的分子机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作为真核生物中大分子稳态的关键调节系统,它可以通过调节铁死亡相关分子或相关信号通路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铁死亡,在铁死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该文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调节铁死亡的相关分子或信号通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以铁死亡为靶点的疾病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光合放氧中心外围配体如何与Mn簇结合目前很不明确. 选择放氧中心Mn2O2单元作为理论研究对象, 对组氨酸、水和Cl等配体与Mn簇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 得到如下结论: (1) 组氨酸和H2O分子应与Mn2O2平面垂直, 彼此保持较大的距离, 且结合于不同Mn离子上; (2) 两个H2O分子不可能结合在同一个Mn2O2单元上. 结合目前放氧中心Mn簇骨架结构, 从理论上阐明了在S0状态下, 两个水分子与放氧中心"C"形结构开口端的两个Mn离子结合, 两个组氨酸分别与"C"形结构闭口端的两个Mn离子结合; Cl结合位点只可能在"C"形结构的开口端. 在此基础上, 对当前争议较大的Mn价态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