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注生命预防自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清晰地认识到自杀是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唤醒全社会来重视自杀行为.及时建立自杀干预机制,预防和减少人类的自杀。进入高自杀率的中国,更应重视自杀原因的分析.干预机制的探索,广泛宣传,让全社会来关注生命,预防自杀,从而持续降低自杀行为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自杀死亡者对自杀方式和自杀环境的选择是否因性别、年龄和社会经济阶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调查了昆明市公安局及其四个分区(五华区、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公安局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备案登记的180例自杀案例,将这些案例分为三组:性别组、年龄组和社会经济阶层组,分组后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和不同社会经济阶层对自杀方式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对自杀方式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对自杀环境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社会经济阶层对自杀环境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杀事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虽然它的发生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不同的自杀人群对自杀方式和自杀环境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法医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自杀死亡事件的鉴定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及多导睡眠图参数的关系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从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存在自杀意念分作自杀意念组83例和无自杀意念组71例。比较分析两组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及多导睡眠图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并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及多导睡眠图参数的关系。结果:自杀意念组正性事件、负性事件评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均P<0.05)。自杀意念组各项家庭功能评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均P<0.05)。自杀意念组N3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以及N3期非快速眼动睡眠占比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各项生活事件评分、家庭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而与N3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以及N3期非快速眼动睡眠占比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及多导睡眠图参数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观测来评估老年抑郁症的病情,以预防和减少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MDD)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C趋化因子11(CCL11)水平与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MDD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XCL1、CCL11水平、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定结果,采用Pearson法分析LES评定结果与CXCL1、CCL11水平的相关性。100例MDD患者根据有无自杀意念,分为自杀意念组(n=45)和无自杀意念组(n=55),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D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CXCL1、CCL11水平,负性事件刺激量、生活事件应激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正性事件刺激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XCL1、CCL11水平与负性事件刺激量呈正相关(P<0.05);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MDD患者调查期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5.00%,自杀意念组患者性别、自杀未遂史、病程、合并焦虑症状、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掩饰性、CXCL1、CCL11、负性事件刺激量、生活事件应激总分与无自杀意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精神质、神经质,血清CXCL1、CCL11水平,负性事件刺激量是MDD患者自杀意念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MDD患者血清CXCL1、CCL11水平升高,血清CXCL1、CCL11水平与负性事件刺激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DD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概率较高,且血清CXCL1、CCL11水平及负性事件刺激量等均是其自杀意念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杀基因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杀基因的作用及其机制郑仲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基因治疗,自杀基因,作用机制基因治疗是一种高技术含量很多的新兴医疗技术,它一出现,就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这个技术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他性的细胞死亡──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一个普遍的特型郑仲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细胞死亡,利他性,基因调节生与死是一对矛盾,有生必有死;生命需要死亡。为了个体的生存,细胞自杀死亡;为了群体的生存,个体自杀身亡。这...  相似文献   

7.
<正>距今约5.3亿年前,一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最为壮观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骤然"上演,几乎所有门类现生动物的祖先分子在很短的时间里涌现了出来,其复杂而多样的生命形态与之前漫长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原始生命体截然不同。达尔文的困惑——谜题的产生其实,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这一奇特而重大的生物进化事件就引起了达尔文的高度关注。那时,科学界还没有发现寒武纪之前的化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以及其自杀意念的水平,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Beck抑郁问卷,对上海市1 69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由学生自评后统一回收问卷并进行评分.结果 41.18%的学生轻度抑郁,19.17%的学生中度抑郁,13.75%的学生重度抑郁,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母亲的惩罚严厉、父亲的过度保护均为危险因素,0R值分别为1.10,1.08,1.12;而家庭的情感温暖,学习成绩好是保护因素,0R值分别为0.94和1.38.结论 应采用综合性措施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冯伟民 《化石》2020,(2):16-19
正当今地球鸟语花香、万紫千红,人类社会迈入了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生活,很难想象过去漫长的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惊天动地、凄惨无比的生物大灭绝。据有关方面统计,地球上曾存活过10亿至40亿种动、植物和菌类,而现在的物种观察估计仅有2000万种,所以绝大多数物种在地质历史长河中灭绝了,它们除部分是自然灭绝外,绝大部分是在生物大灭绝中消失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物大灭绝事件?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灭绝是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许多读者都知道,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证据,表明地质史上曾发生过某些短期的不寻常事件,并推测它们是由庞大的地外天体撞击地球引起的。这一碰撞似乎产生了某些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的异常现象,而这些异常恰好发生在生物地层界级上。例如,这些事件中距现代最近的事件大多数似乎发生在约6500万年以前,靠近白垩纪和第三纪两时期之间,与恐龙的灭绝时间差不多一致。1980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几位专家对这一“中生代大灭绝”现象产生了兴趣。他们考察了白垩纪——第三纪  相似文献   

11.
抑郁的人     
周志远 《生命世界》2005,(12):24-26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全球每秒钟就有1个人自杀,而每20秒则有1个人自杀成功。而我国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两分钟有9人自杀,其中1人成功。自杀似乎是人类才有的行为,虽然媒体上不时出现动物自杀的报道,但科学界对此还无定论。生命的基本特征就在于生生不息,所以自杀这种现象,尤其年轻人的自杀是非常让人难以理解的。我们都经历过人生的失败、挫折和危险的青春期,不可避免几乎所有人均会在某时某地体会过沮丧  相似文献   

12.
王大锐 《化石》2003,(1):32-34
在地球生命发育的数十亿年漫长历程中,曾经历过多次十分惨烈的大灭绝,尤其是在有硬体化石记录的近6亿年中,已经查明的大灭绝事件就发生过6次,其中最惨烈的一次就是距今约2.6亿年前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大灭绝。在那次大灭绝中,海洋中占统治地位的古生代群体不是彻底消失就是大大地减少了,它们中间包括多种珊瑚、有铰腕足动物、多种棘皮动物、三叶虫和菊石、大量陆地植物、昆虫和四足动物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存在的十块古大陆中的九块上都发生了大灭绝,地球上的生命几乎被一扫而光。这一大灭绝改变了地球上生物遗传的次序,为…  相似文献   

13.
正此次注定是一个奇妙而美好的发现之旅。2013年7月14日的凌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面对这个大地构建的生命摇篮,我的心也得以舒展开来,享受自然带来的无尽美妙,和探索生命家园的乐趣与惊喜。回到这个人类失落的世界,我在点点滴滴中发现着自己。穿越热带雨林这是整个考察之行中最令我难忘的一部分。踏入这片没有人类侵占的土地,我发现了大自然更加奇丽与可爱的一面。置身于绿色的海洋,周围是不尽的安宁与勃勃生机,深深的树丛中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组建方案专家论证会在沪举行王先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组建方案,经过半年多时间广泛征集意见和反复酝酿讨论,于1994年4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正式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委员会由包括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35...  相似文献   

15.
刘光尧 《生命世界》2010,(4):99-100
<正>"原本花季少年,却因传染上艾滋病而身亡……"这令人震惊的消息让人为之痛心。究其原因,如今青少年缺乏对生命的珍爱与尊重,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会做出极端行为,甚至不计后果。改革开放,席卷全球的  相似文献   

16.
许多生命现象,如配子和合子的形成,都具随机性。遗传学的三大规律,用概率统计的语言来说,就是有关随机事件的遗传规律。 1.随机事件某事物发生的一种情况或实验中得到的一种结果,称为一个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分别称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如同型合子自交的后代为同型合子是必然事件,为杂型合子是不可能事件。这两类统称确定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随机事件。如杂型合子Aa自交,自交一代中个体基因组合的可能结果是AA、  相似文献   

17.
金文驰 《化石》2022,(4):24-32
<正>提到古生物,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恐龙。恐龙出现在中生代的三叠纪,在此之前的古生代二叠纪,生活着大量外形奇特的生物,如牙齿如盘的旋齿鲨和背上具帆的异齿龙等。不过在二叠纪末,出现了地球历史上已知规模最大的灭绝事件。据估计,在这一灭绝事件中,约70%的陆生脊椎动物和高达96%的海洋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乙脑病毒在空间播散的分布及分化机制,利用PhyML v3.0软件对359株具有详细信息的乙脑病毒(基因1型)E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使用PAUP v4.0软件和MigraPhyla软件包进行迁徙事件推演分析。结果显示乙脑病毒在亚洲的播散存在频繁的迁徙事件,共计发生迁徙事件95次,其中在我国境内发生54次。分析结果还显示泰国以及中国上海、山东、四川和云南等地是乙脑病毒重要的迁徙源泉地区,泰国作为源泉地区主要播散至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柬埔寨、印度以及中国西藏;上海作为源泉地区乙脑病毒主要播散至亚洲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国云南;山东主要播散至韩国以及中国的浙江、湖北、山西和辽宁等省份;四川主要迁徙至中国内陆省份以及越南和日本;云南作为源泉地区主要迁徙至浙江。本研究首次证实乙脑病毒在亚洲的播散存在频繁的迁徙事件,泰国以及中国上海、山东、四川和云南等省份是乙脑病毒在亚洲播散的重要源泉地区。  相似文献   

19.
徐星  王原 《化石》1998,(2):14-15
漫谈集群绝灭(上)——什么是集群绝灭徐星王原邵颖编译在地球的历史进程中,发生过多次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绝灭事件(见图一)。这些绝灭事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生物演化的进程,也涉及到我们...  相似文献   

20.
<正>在海南毒豇豆事件之后是广西的毒白菜,接着又发生了青岛的"问题韭菜",一时间,由农药残留而引发的伤人事件接踵而至,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顽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