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南方晚古生代介形类的某些集群及其生态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古生代介形类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是古生代介形类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由于古生代介形类从非海环境到深水海盆均有分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在"指相"方面更为重要.在国际上,有关的研究工作,近20年来已取得明显进展,并受到普遍重视.在我国,八十年代以前侧重于古生代介形类的分类描述和在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2.
介形类动物从奥陶纪早期开始出现,一直繁盛至今;它们广布于海洋、河流、湖泊、池塘,甚至陆上森林地区。个体微小(0.15—2mm)的介形类动物已有两百多年的研究历史(1776—),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1776—1960)、全面发展阶段(1961—2000)和集成创新阶段(2001—)。介形类是古生代重要的海洋生物门类之一,尤以泥盆纪最为繁盛,在生物地层、生物古地理和古生态等方面应用广泛;其古生态组合可分为三类:丽足介大型组合(Myodocopid Mega-Assemblage)、图灵根大型组合(Thuringian Mega-Assemblage)和艾菲尔大型组合(Eifelian Mega-Assemblage)。古生代介形类在几次生物灭绝事件(如泥盆纪晚期、泥盆纪-石炭纪之交,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有明显的反应。本文系统回顾了介形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在古生代介形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古生代介形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介形类动物从奥陶纪早期开始出现,一直繁盛至今;它们广布于海洋、河流、湖泊、池塘,甚至陆上森林地区。个体微小(0.15—2mm)的介形类动物已有两百多年的研究历史(1776—),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1776—1960)、全面发展阶段(1961—2000)和集成创新阶段(2001—)。介形类是古生代重要的海洋生物门类之一,尤以泥盆纪最为繁盛,在生物地层、生物古地理和古生态等方面应用广泛;其古生态组合可分为三类:丽足介大型组合(Myodocopid Mega-Assemblage)、图灵根大型组合(Thuringian Mega-Assemblage)和艾菲尔大型组合(Eifelian Mega-Assemblage)。古生代介形类在几次生物灭绝事件(如泥盆纪晚期、泥盆纪-石炭纪之交,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有明显的反应。本文系统回顾了介形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主要成就,指出在古生代介形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古生代介形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柳桥剖面、贵州晒瓦剖面和安徽平顶山西剖面晚二叠世末期硅泥质岩相地层中产出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共鉴定介形类化石30属86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Denticupachydomella Yuan gen.nov.和2个新种Pseudobythocypris guiqianensis Yuan sp.nov.和Denticupachydomella spinosa Yuan sp.nov..该动物群主要由薄壳和个体较小的介形类组成,呈现出以古生代分子为主,同时含有少量典型中生代先驱分子(如:Abrobairdia,Lobobairdia)的混合动物群面貌.通过这些剖面之间的对比以及与前人研究资料对比,发现各剖面产出的介形类动物群具有强烈的地方性,三个剖面之间无相同分子,亦仅有20种曾报道于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晚石炭世-晚二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5.
介形虫秘史     
在古生代地层中,各门类大化石十分发育,因而很少有人去研究微小的介形虫化石。然而在中、新生代地层中,特别是陆相地层和钻井取不到大化石的情况下,介形虫化石已上升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门类了。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硫、磷、钾、天然碱等有用矿床的普查、勘探的不断深入,介形虫化石的身价亦与日俱增。什么是介形虫呢?介形虫在古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中,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介形虫目。从距今约五亿七千万年的寒武纪开始出现,有的属种一直繁衍至今。介形虫是双壳动物,动物体包隐在左、右两瓣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外壳里。一般壳长0.4—4毫米,最大者可达30毫米,属于微体古生物。它们的体形不一,侧视有圆形、半圆形、纺锤形、椭圆形、肾形及菱形等。壳面饰以各种花纹,有的光滑如镜。  相似文献   

6.
古生代有孔虫大部分是通过切片进行研究的,但是普通的切片法很难得到非常好的定向标本,这就产生了很多同物异名,限制了有孔虫在古生代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和古海洋学中的应用。另外由于口孔的内部和外部特征在分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通过实体化石来研究古生代有孔虫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论证了在古生代地层中获得实体化石的可能性,对化石提取的实验步骤进行了系统总结,细述了对实体化石进行扫描电镜和切片研究的全过程,并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一些技术细节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最后建议,古生代的有孔虫研究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实体化石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继第四纪及古生代介形类和地层讨论会后,中生代介形类工作会议于1987年10月28日至31日在石城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5人,分别来自地质、石油、煤炭、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系统的十七  相似文献   

8.
新疆柯坪地区早二叠世箭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7年夏,张日东、俞昌民、陆麟黄、张遴信等与新疆第十三地质大队在新疆柯坪一带进行古生代地层研究,在晚古生代剖面一层中采得丰富的早二叠世箭石,共有70余块标本.1980年,梁希洛将这批标本转赠给笔者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最早的箭鞘类化石.国际上亦很少报道过三叠纪之前的如此丰富的箭石材料.因而研究这批化石,不仅填补了我国箭石研究领域中的空白,对探讨箭鞘亚纲的起源及早期演化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ya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MajiyaChumvi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0.
彭以莉 《化石》1996,(4):27-29
古生代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彭以莉编译在研究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发生的变化时,我们不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无脊椎动物的每一个门上。而是要考察此时期内海洋无脊椎动物整个群落的进化过程,特别是考察进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变化。为此,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现存海洋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二叠纪的一个Cladophlebis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ladophlebis一属植物一般视为中生代最丰盛的标准植物化石。但它也偶而发现于上部古生代的沉积中。其出现于上部古生代的种通常是当作它的“先驱(forerunner)”来解释的。东亚上部古生代地层中,已发现属于此属的植物化石,计有Cladophlebisnystroemii Halle,C.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C.ozakiiYabe and Oishi,C.aff.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 等,这些化石都是出现于中、下二叠纪的石盒子统,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共同期沉积之中的。本文  相似文献   

12.
闽西船山组上部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武军 《古生物学报》1990,29(6):734-744
一、前言福建晚古生代介形类迄今尚无专门报道。近年来,笔者从沙县高地ZK302钻孔岩芯及龙岩中甲剖面的部分样品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共计12属18种,其中2新种,2未定种。所产介形类化石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层位局限于船山组上部,即广义的Pseudoschwagerina带。与介形类共生的(竹蜓)类有Sphaeroschwagerina, Pseudoschwagerina, Eoparafusulina等;珊瑚Anfractophyllum, Pseudocarniaphyllum, Kepingophyllum等。样品的采集工作得到洪祖寅、吴富宝的帮助,扫描电镜照片承袁留平完成。  相似文献   

13.
自林启彬先生1978年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古生代昆虫至今, 中国学者共发表20余篇分类学论著, 描述鉴定我国古生代昆虫共61种, 归属于9目(总目)。这些标本分布于西北、 西南、 华东等9省区, 其中石炭纪47种, 二叠纪14种。本文统计了我国已发现的古生代化石昆虫属种名录以及它们的分布和地质年代, 总结了国内古生代化石昆虫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关于化石昆虫普遍存在的脉序差异问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级阶元的建立应更加慎重。研究表明我国古生代昆虫已经高度分异, 古翅类、 新翅类均已出现, 且代表着有翅昆虫辐射演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
浙江长兴龙潭组孢子花粉组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绪言孢粉分析在我国的普遍开展仅仅是晚近六、七年的事。解放前记载我国孢粉化石的资料极少,几乎没有正式的研究报告,古生代方面亦是如此。1926年,日人赤石(Y.Akasegwa)报导我国山东、河北及吉林三省少数煤样的显微结构时,曾略为提到其中的孢粉化石,并认为我国古生代煤样中所含孢子颇少。稍后,中国地质学家谢家荣(1931)在“中国煤的植物细胞组织与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一文中却指出,我国各时代的煤样都合有大量的小孢子。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晚古生代合煤地层确合有大量孢粉化石,值得我国孢粉工作者从多方面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云南西部的志留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一、引言云南西部志留纪地层,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即北部丽江、宁浪一带,西部保山、潞西一带和南部墨江、绿春一带.60多年前,印度学者 Brown(1913)和 Reed(1917)曾对施甸盆地进行过地质考察,描述了一些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化石.1937年我国学者尹赞勋和路兆洽教授首次在施甸详测了古生代地层剖面,比较系统采集了化石.将志留纪含笔石地层取名为人和桥系(Jenhochiao series).四十年代孙云铸教授等又对保山、施甸一带古生代地层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解放后广大地质工作者在云南西部广泛地开展了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尤其是云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生物学会介形类专业委员会和甘肃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古生代介形类、地层讨论会”于1986年8月29日至9月2日在兰州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地质、煤炭、科研、石油、高等院校五大系统28个单位,共60人,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杨敬之应邀出席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论文摘要30篇,其中大部.分文章除广泛而深入地论证了石炭系上、下及其内部界线外,还结合介形类等化石的特征探讨了沉积  相似文献   

17.
沈炎彬  朱彤 《古生物学报》1990,29(3):309-314
中国古生代的叶肢介知之甚少,南方早二叠世的叶肢介迄今尚无正式文献记载。1974年4月,福建地质一团在该省进行煤田勘探时,曾于钻孔中发现叶肢介化石,标注层位为龙潭组。只因化石数量太少,壳瓣保存不完整,产地又不详尽,因此,一直未作报道。之后,福建196煤田地质勘探队王信,在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也找到了这一类型的叶肢介。1982年11月,  相似文献   

18.
生命经历了前寒武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后,从六亿年前开始,终于跨进了继往开来的古生代。地质学家们根据生物的演化进程,把古生代(距今6亿至2.2亿年)自老而新划分为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六个纪。前三个纪合称为早古生代,后三个纪叫做晚古生代。因为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又把它叫做“无脊椎动物时代”。早古生代的大地,依然和前寒武纪一样,到处是不毛之地,荒凉寂寞。土黄色的童山秃岭、火山喷逸出的浓烟、地表的涓涓流水、划破太空寂静的雷鸣电闪,便是此时大地的主要景色。早古生代的海洋,光照充足、食物丰富、温度适宜,成了各类生物滋生繁衍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在奥陶系地层分区上属华南区,崖县位于该区的最南端,对研究华南区奥陶系是重要地区之一.1963年广东省区测队南颐等,在崖县大茅首次发现下奥陶统及中奥陶统下部的笔石,但未描述.1977年华南早古生代地层组调查崖县早古生代地层时,在大茅尖岭、荔枝沟农场及红花干沟等地的中奥陶统尖岭组发现笔石,但岩石轻微变质,笔石保存较差.在海南岛发现这一笔石新层位,相当重要,不但对奥陶系的笔石分布增添新的资料,而  相似文献   

20.
大羽羊齿煤系为我国古生代的主要产煤层位,储煤量占全国40%以上。大羽羊齿植物群又称华夏植物群,是我国特有的古生代植物群,早已为世界古植物学界所瞩目和涉足。前几年,我们研究了山西某些化石点的华夏植物群,并有新发现,其中以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最有意义,它证明了苏铁植物不是肇始于中生代的晚三叠世,而是古生代的晚二叠世。为研究苏铁植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1988年以来,又对湖南来阳地区大羽羊齿煤系进行了研究。该项工作由煤炭部湖南煤勘公司一队资助、合作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