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天冬酰胺酶及PEG_2-天冬酰胺酶对废物L-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亲和性的研究,结果表明:PEG_2-天冬酰胺酶对谷氨酰胺的亲和性明显强于天冬酰胺酶(Km值分别为7.35×10~(-3)mol/L和7.14×10~(-2)mol/L),对天冬酰胺的亲和性略强于天冬酰胺酶(Km值分别为2.9×10~(-5)mol/L和4.0×10~(-5)mol/L)。天冬酰胺酶和PEG_2-天冬酰胺酶的CD光谱表明: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对天冬酰胺酶和PEG_2-天冬酰胺酶的构象影响较大,但天冬酰胺酶和PEG_2-天冬酰胺酶的构象变化趋势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美国Webley等为了解决儿茶酚胺是否与灵长类卵巢孕酮生成有关,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从进行体外授精病人的卵泡中抽吸颗粒细胞,在补充血清的培养介质中进行离体培养3~4天,结果发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促进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其程度与所用剂量(10~(-7)~10~(-4)mol/L)相关,在浓度为10~(-5)mol/L时,促进作用最强,而且此反应可被β-拮抗剂心得安(10~(-5)mol/L)所阻止。肾上腺素(10~(-5)mol/L)和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和100ng/ml,培养6天)促进孕酮分泌的特点相似,但两者无协同作用。褪黑激素(200kg/ml)也促进孕酮分泌,与肾上腺素相似,此促进作用也可被心得安(10~(-(?))mol/L)所阻止。肾上腺素和褪黑  相似文献   

3.
探讨生物肽P物质(substance P,SP)对NK92-MI细胞迁移力和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能更好地解释SP调控NK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为NK细胞的功能研究及潜在的免疫疗法提供补充依据。Transwell法检测SP对NK92-MI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SP对趋化因子CCL21和CXCL12对NK92-MI细胞趋化作用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SP对CCR7和CXCR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P对CCR7和CXCR4膜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①SP促进NK92-MI细胞的迁移,是在低浓度范围(10~(-12)~10~(-10)mol/L)随SP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高浓度范围(10~(-8)~10~(-6) mol/L)随SP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又有所减弱,SP浓度在10~(-10) mol/L时,趋化指数达峰值;SP增强趋化因子CCL21和CXCL12对NK92-MI细胞的趋化作用,这种增强作用在10~(-10) mol/L浓度最显著。②SP在10~(-12)~10~(-6) 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明显促进CCR7 mRNA的表达,且CCR7 mRNA表达水平随着SP浓度增加而增高;SP在10~(-10 )~10~(-6 ) mol/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促进CXCR4 mRNA的表达。③CCR7的膜表达水平随着SP浓度的增加具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10~(-8) mol/L和10~(-6) mol/L浓度组,CCR7的表达有明显增加;而CXCR4的膜表达则随SP浓度的增加,具有先增高后回降的趋势,在10~(-10) mol/L和10~(-8) mol/L浓度组,CXCR4的表达有明显增加。SP能直接促进NK92-MI细胞的迁移,说明SP对NK细胞具有直接趋化作用;SP通过上调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的表达水平,协同趋化因子,间接发挥对NK-92MI细胞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仔鼠双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髓,以不含血清的α-MEM培养液洗涤并收集骨髓细胞,再将细胞重悬于含10%胎牛血清及10~(-8)mol/L1,25-(OH)_2D_3的α-MEM培养液中,细胞计数后配成1.5×10~7/ml的细胞悬液,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和不同浓度的环孢素A(10~((-8)mol/L、10~(-7)mol/L、10~(-6) mol/L)于24孔培养板进行培养,并设置阳性对照组(只加PMMA颗粒)和阴性对照组(PMMA颗粒和CsA均不加),每组均有4孔放置骨磨片1片进行培养。培养2周后,行抗酒石酸(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骨磨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PM- MA颗粒能够诱导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骨磨片有吸收陷窝形成;用环孢素A(10~(-8)mol/L、10~(-7)mol/L)和PMMA颗粒共同培养下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减少,环孢素A浓度达到10~(-6)mol/L时无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环孢素A浓度在(10~(-8)mol/L、10~(-7)mol/L)时骨磨片有吸收陷窝形成,但少于阳性对照组,在10~(-6)mol/L时骨磨片则无吸收陷窝的形成。结论:环孢素A对PMMA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制备的兔抗鼠表皮生长因子(EGF)抗血清放免效价为1:10~6,抗体的特异性强,亲和常数K为8.29×10~(-10)mol/L,最大结合容量B_(max)为2.61×10~(-10)mol/L。在固相二抗放射免疫法测定中,0.1~100ng的EGF可以竞争性抑制~(125)I-EGF的结合,Logit分析相关系数为-0.993,低限检出量为0.5ng/ml。本方法的回收率及变异系数分别为92%~102%和5.7%~7.0%。应用此方法测定小鼠颌下腺中EGF的含量约为0.66mg/g腺体。  相似文献   

6.
商陆种子抗病毒蛋白的制备及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从商陆属两种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和美州商陆(P. americana)种子中分别制备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 from seeds,简称PAP-s)。研究证明,两种植物中的PAP-s性质完全相同。经SDS-PAGE和凝胶过滤层析测得该蛋白质为单一肽链,分子量约30kD;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测得等电点为8.4;经Edman降解,测得N-末端氨基酸为Ile.PAP-s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中抑制蛋白质合成ID_(50)为2.6ng/ml(8.6×10~(-11)mol/1);将该蛋白质与脊髓灰质炎(?)型病毒混合接种于猴肾细胞培养液,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浓度为4.17×10~(-8)mol/1时能抑制98%的病毒增殖。将PAP-s通过异型双功能连接剂SPDP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Wu71偶联制备免疫毒素,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显示特异杀伤作用,在10~(-9)mol/1时可杀灭76.4%的靶细胞,~(14)C-亮氨酸掺入蛋白质合成抑制试验显示ID_(50)为10~(-10)—10~(-9)mol/l。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脊髓局部应用多巴胺对大鼠背角WDR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实验在43只SD大鼠上共记录到54个WDR神经元。多巴胺的剂量从0.26×10~(-6)mol/kg-1.58×10~(-6)mol/kg逐步增加,其对伤害性经皮电刺激诱发的背角神经元后串放电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加强;0.52×10~(-6)mol/kg多巴胺的作用在给药后5min即出现,15min达高峰并在此后的25min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这个作用可被静注多巴胺能受体拮抗剂氟哌啶(0.66×10~(-6)mol/kg)完全翻转,而不受静注酚妥拉明(2.65×10~(-6)mol/kg)和纳洛酮(1.37×10~(-6)mol/kg)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多巴胺可能是参与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传递调控的另一单胺类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和苯巴比妥钠对小鼠全脑切片积聚~3H-GAB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脑片离体培育和侧脑室注射的方法,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了惊厥剂青霉素和抗惊厥剂苯巴比妥钠对小白鼠全脑切片积聚~3H-GABA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含6.70—13.40×10~(-4)mol/L的苄青霉素钾(PG)100μl或19.60—39.20×10~(-4)mol/L的苯巴比妥钠(PhB)50μl的培育液(2ml)中,小鼠全脑切片对~3H-GABA的积聚作用明显降低(P<0.05)。6.70×10~(-4)mol/L的PG100μl和39.20×10~(-4)mol/L的PhB50μl同时注入培育液(2ml)时,脑片对~3H-GABA的积聚比PG单独试验时稍有升高。(2 )小鼠侧脑室注射20μl的 3.35×10~(-2)mol/L的PG可引起强烈的惊厥,脑片上的~3H-GABA积聚减少(P>0.05);脑室内注射10μl的3.88×10~(-2)mol/L的PhB能抗惊厥,也使~3H-GABA在脑片上的积聚减少(P>0.05);脑室内同时注射PG和PhB,使~3H-GABA在脑片上的积聚恢复正常。以上结果提示:青霉素可通过竞争突触后膜和神经末梢上的GABA受体,阻断GA-BA的突触后抑制效应及抑制GABA释放,显示惊厥作用;苯巴比妥钠也可和突触后膜上的GABA受体结合,产生GABA样作用或激活GABA受体,起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虫荧光素酶法检验了四株丝状真菌在葡萄糖—无机盐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胞内ATP含量。结果表明,只有当胞内ATP浓度低于10~(-S)mg/ml时,真菌才开始合成胞外纤维素酶(FPA)。以不同浓度的各种碳源培养时,菌体胞内ATP含量只要超过10~(-1)mg/ml,FPA的合成即发生阻遏。菌体胞内ATP含量与FPA合成呈显著负相关。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了菌体培养液中的cAMP含量。在非阻遏条件下,外源cAMP可以提高FPA的合成水平。但外源cAMP不能解除已经发生的酶合成阻遏。菌体ATP和cAMP水平是调节真菌纤维素酶合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氮源对谷氨酰胺转胺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立刚  江波  王璋 《生物技术》2002,12(2):11-13
研究不同氮源及培养条件对轮枝链霉菌 (Streptoverticillium)SK - 1合成谷氨酰胺转胺酶 (TGase)的影响 ,结果当以 5 0g/L玉米浆为主要氮源时发酵酶活水平可达 3 0 1μmol/ (min·ml) ;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 ,以 5 0g/L玉米浆为主要氮源 ,起始pH值为 7 0~ 7 5 ,培养温度为 30℃ ,接种量范围为 5 % - 10 % ,培养时间为 38h时 ,酶活最高可达 4 5 2 μmol/ (min·ml) ,酶活提高了5 0 17%。玉米浆作为氮源时发酵酶活比较高 ,发酵时间也较短 ,酶的生产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1.
高效分离原生质体是遗传转化、细胞融合和再生培养的基础性工作。该实验以苦荞(Fagopyrum tartaricum)品种‘榆6-21’的叶肉细胞为材料,研究了酶类组合、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以及离心速度对苦荞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R-10+0.5%离析酶R-10+0.5mol/L甘露醇+20mmol/L MES+20mmol/L KCl+10mmol/L CaCl2+0.1%牛血清白蛋白,以第5~7片真叶为材料,用胶带纸撕去叶片下表皮后,25℃黑暗酶解4h,以900r/min离心收集,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产量可达6×106个/g,活力达到90%以上;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检测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以分离纯化的苦荞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受体,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其混合后,在终浓度为20%PEG4000介导下,黑暗转化20min,可以检测到较高活性的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证明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可成功转化到原生质体中。研究结果为苦荞原生质体瞬时转化及遗传操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鼠腺垂体细胞单层培养及其分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大鼠腺垂体细胞单层培养的方法,经胰蛋白酶、DNA酶、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EDTA和神经氨酸酶先后处理的腺垂体细胞在24孔塑料培养板上生长良好,功能反应灵敏、稳定。LH分泌与细胞密度(0.25—2.0×10~6个/孔)呈高度相关。培养的细胞对GnRH(10~(-10)—10~(-6)mol/L)及下丘脑正中隆起提取物的反应良好,LH分泌量与刺激物浓度高度相关,最低确效刺激量分别为10~(-10)mol/L和0.00625“当量”。本法可作为下丘脑释放激素生理活性的检测系统,并可用于腺垂体机能调节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魏酸(ferulic acid,F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缺氧实验条件下,细胞被分为7组,即1个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对照组采用1%酒精处理,实验组用不同浓度(1×10~(-8)、1×10~(-7)、1×10~(-6)、1×10~(-5)、1×10~(-4)及1×10~(-3) mol/L)的阿魏酸处理。分别采用MTS法、划痕法、Matrigel法分析不同浓度阿魏酸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浓度为1×10~(-6)~1×10~(-4)mol/L的阿魏酸处理能明显促进HUVECs的增殖(P0.05),以1×10~(-5) mol/L处理的效果最好(P0.01);与对照组相比,1×10~(-6)mol/L(P0.05)、1×10~(-5) mol/L(P0.01)及1×10~(-4) mol/L(P0.01)阿魏酸处理均能明显促进HUVECs横向迁移,以1×10~(-5) mol/L处理迁移的细胞数量最多;1×10~(-8)~1×10~(-4) mol/L阿魏酸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促进HUVECs管腔样结构的形成,以1×10~(-5) mol/L处理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最多(P0.01)。结论:阿魏酸在缺氧条件下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25、50、100 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培养24小时,观察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SIR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给予不同浓度辛伐他汀(1、5、10 μmol/L)预处理内皮细胞l小时后加入100μg/ml ox-LD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3小时,检测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SIR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ox-LDL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x-LDL(100 μg/mll)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ox-LDL(25 μg/ml)组(P<0.001).而不同浓度ox-LDL处理的细胞内SIRT1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相比逐渐下降,ox-LDL(50、100 μg/ml)组SIRT1的表达显著低于ox-LDL(25 μg/ml)组(P<0.05).10 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能明显降低100μg/ml ox-LDL处理的内皮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0.001),并显著抑制细胞内SIRT1的蛋白表达(P<0.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抵抗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可能与增加内皮细胞内SIRT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孙凤艳  张安中 《生理学报》1989,41(4):354-360
用离体血管电场刺激收缩模型观察到强啡肽明显抑制电场刺激引起的兔耳中心动脉及兔肠系膜上动脉的收缩效应,且呈剂量反应关系,而对股动脉的电场刺激收缩反应无明显影响,强啡肽抑制血管收缩达50%时的用量(IC_(50)值)分别为8.5±1.2×10~(-6)mol/L、5.02±1.3×10~(-7)mol/L及>10~(-6)mol/L。 用药物分析法看到,酚妥拉明(10~(-6)mol/L)可取消电场刺激及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而强啡肽仅抑制电场刺激致血管收缩作用。 用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变化时看到,应用强啡肽(5×10~(-7)mol/L)后孵育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从对照组的340.56±73.13pg/ml下降至67.91±10.26pg/ml,两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纳洛酮(10~(-6)mol/L)可完全拮抗强啡肽的这一抑制效应。 以上结果提示强啡肽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产生抑制血管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量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丹酚酸A(salvinolic acid A,Sal.A)对慢性缺氧(5000m,10d)大鼠(200~300g)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慢性缺氧可明显减弱大鼠肺内动脉ACh(10~(-8)~10~(-4)mol/L)舒张反应(P<0.01~0.001),在浴槽内先加入Sal.A(10~(-4)mol/L),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明显增强(P<0.01),而在浴槽内同时加入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灭活剂phenidon(5×10~(-5)mol/L),则Sal.A上述增强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作用消失。此外,本实验还发现,在以黄嘌呤(X,10~(-4)mol/ L)-黄嘌呤氧化酶(XO,0.01U/ml)系统产生氧自由基损伤正常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基础上,Sal.A(10~(-4)mol/L)同样可明显减弱氧自由基对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al.A可消除氧自由基对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EDRF的破坏作用而具有保护慢性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esfatin-1对卡巴胆碱诱导的离体大鼠胃粘膜细胞胃酸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酶解法分离原代SD大鼠胃粘膜细胞。Nesfatin-1(10-1μmol/L)作用大鼠胃粘膜细胞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浓度Nesfatin-1(10-1、10-2、10-3、10-4μmol/L)作用大鼠胃粘膜细胞0.5 h后,通过14C-氨基比林(14C-Aminopyrine,14C-AP)法检测其对卡巴胆碱(100μmol/L)诱导的大鼠胃粘膜细胞胃酸分泌的影响。将Nesfatin-1(10-1μmol/L)与卡巴胆碱(100μmol/L)共孵育大鼠胃粘膜细胞0.5 h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胃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Nesfatin-1(10-1μmol/L)作用于大鼠胃粘膜细胞0.5 h、1.0 h及10-1、10-2、10-3μmol/L Nesfatin-1作用于大鼠胃粘膜细胞0.5 h均可明显降低卡巴胆碱诱导的14C-AP摄取量,与卡巴胆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sfatin-1可影响卡巴胆碱诱导的大鼠胃壁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其从静息态向分泌态转化。结论:Nesfatin-1可能通过影响胃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抑制卡巴胆碱诱导的SD大鼠胃粘膜细胞的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18.
外源Ca^2+对烟草花粉管生长和生殖核分裂的调节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用细胞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外源Ca~(2 )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离体花粉管生长和生殖核分裂的影响。正常培养条件下,花粉管群体内的生殖核分裂率大致呈对数增长,10~18h为其分裂高峰期。所用Ca~(2 )浓度中以10~(-3)mol/L最适于花粉管生长,与之相比,其它浓度随时间延长愈益明显地表现出抑制效应。生殖核分裂则以10~(-2)与10~(-3)mol/L较为适宜,且10~(-2)mol/L可相对提前分裂高峰。在含10~(-3)mol/L Ca~(2 )培养基中培养10h后用不同方法处理,发现高钙抑制花粉管生长,尤以10~(-1)mol/L Ca~(2 )抑制最强烈,导致花粉管顶端壁加厚及生殖核的无丝分裂。而10~(-2)mol/L Ca~(2 )在处理早期(10~12h)促进生殖核分裂。EGTA处理则同时抑制花粉管生长和生殖核分裂。  相似文献   

19.
水稻原生质体产生细胞团的冰冻保存和冻后再生植株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 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 激动素和10~(-6)mol/l 2 IP 及8%的蔗糖的 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20.
大黄蒽醌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黄素对酪氨酸酶有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K_i值为1.51×10~(-4)mol,50%抑制的药物浓度为36.6μg/ml;大黄酸的抑制作用较弱,芦荟大黄素几乎无抑制作用。氯化铜(3.3×10~(-7)mol/L)、半胱氨酸(3.3×10~(-7)mol/L)和牛血清白蛋白(1.0mg/ml)对大黄素抑制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恢复率分别为60.0%、45.7%和61.1%。大黄素能与牛血清白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引起吸收光谱红移55毫微米。大黄蒽醌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大黄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