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龙类翼的结构如何?本刊上期提到不同的翼龙类其飞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飞行能力相当不错,它们之所以有如此好的飞行能力,在其飞行中,除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具有很好的协调之外,与其两翼本身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翼龙类的两翼由坚固的翼前缘所支撑,而其翼前缘是...  相似文献   

2.
吕君昌  李春生 《化石》1999,(1):9-11
翼龙类以何为食?目前知道的大多数翼龙都生活在水边,如海洋,岛屿和湖泊,以水生生物为食。它们可能居住在中生代的湖边及海岸边。从其齿列上判断,他们当中的一些可能是非常特殊的食客。象侏罗纪的Ctenochas-ma,中国的环河翼龙等,它们长的颌上长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3.
吕君昌  李春平 《化石》1999,(3):13-14
翼龙会游泳吗?既然许多证据证明翼龙类是生活在湖边和海岸边,那么,它们是不是象鸭子一样会游泳呢?答案是肯定的。西利(SeeleyH.G)是第一个提出翼龙会游泳的人,在德国佐伦霍芬(Solnhofen)的一些标本上,可以看到保存在长趾之间蹼的印痕。这些印...  相似文献   

4.
吕群昌 《化石》2000,(1):15-16
上几期我们谈了翼龙类的起源、适应空中飞行的骨骼构造特征、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最后一个问题,即翼龙类的绝灭问题。任何一个生命体都要经过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翼龙类也不例外。在白垩纪的末期(6500万年前),翼龙类与它们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以及水中霸王———鱼龙类、蛇颈龙类以及沧龙类等同时在地球上绝灭了。在地球的历史上,虽然发生过多次明显的大的生物绝灭事件,但是,惟独在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事件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在这次事件中,当时曾经横行一世的陆地霸王———恐龙类…  相似文献   

5.
这里首先谈谈翼龙中一块非常特殊的骨———飞指骨(又称翼状骨、翼小骨)的形态和功能。翼龙类是绝灭的一组双孔爬行动物,它们演化出强有力的振翅飞翔的运动模式,这种复杂的模式对于它们的形态、神经和生理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翼龙类的翼由前后肢支撑和控制的复杂的多层翼膜组成。在前肢中,大小臂和第四指形成一基本的翼棒,构成飞行翼的前缘。手上除了3个正常发育的指的末端长有强有力的、弯曲的爪子,指向翼前方的手指,以及4个指节均极度加长,占整个翼棒的60%或者更多的第四指外,还有一块非常有意义的骨,这块骨呈圆棒状,称…  相似文献   

6.
一、人的体重新生儿平均体重3公斤,1—3个月内每月增加0.7公斤,4—6个月内每月增加0.6公斤,7—12个月内每月增加0.5公斤,1岁后每年约增加2公斤左右。成年人的标准体重可这样计算: 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 实际体重±10%都属正常范围,理想的体重,男子应比标准体重低10%,女子应比标准体重低15%。二、人体的比例人体的比例是以头长为单位,在我国成人的高度通常为7—7.5个头长,比例大致是两肩之间为2个头长,手臂3个头长,从股骨大转子至脚后跟为4个头长。1—2岁的幼儿头部与体长的比例为1:4,儿童约为1:5,少年为1:6。  相似文献   

7.
8.
一、物种与人种在首都北京的大街上,你可以经常见到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国际友人。他们有的是碧眼金发,白净的脸上长着高而挺直的鼻子,身材高大;有的皮肤黝黑发亮,黑黑的像小螺丝卷样的头发紧紧地贴在头皮上,配上厚厚的嘴唇,使得洁白的牙齿更引人注目。这些异乡来客虽与我们长相不同,衣着别具风格,但他们与我们却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即智人种(Homo sapiens)。这是分类学之父——林奈所赋予人类的一个生物种名,地球上所有现生的人都包括在这个物种内。地球上各种各样外貌的人,都属于这个物种下的各个地方变种,也就是所谓人种。人种亦称种族,是具有遗传上共同的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  相似文献   

9.
蒙古人种的眼裂狭长,发达的内眦褶皱与他们起源于中亚地区有关,可保护眼睛免受风沙侵袭及多雪地带强光对眼的刺伤。近年来,有人作了许多生理实验,来观察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生理机能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不同人种对热和冷的反应不相同,表现在身体氧的消耗量上。对寒冷所产生的生理上的第一种适应性变化,是通过增加基础代谢来补偿热量的损耗。阿拉斯加的  相似文献   

10.
七、人的营养人体需要的营养中,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它占人体总干重的50%,肌肉、骨骼、软骨、血液、淋巴液都含蛋白质,所有的酶和许多激素也都是蛋白质。人体需要蛋白质的量,普通平均体重每公斤需蛋白质1—1.5克。老年人以一克为宜。因为人体的皮肤、肌肉等的蛋白质150天左右就要更新一半,而肝脏和血浆的蛋白质10天中就要更新一半。  相似文献   

11.
记述内蒙古杨树湾子下白垩统义县组鞘翅目化石一新属新种Mesoceratocanthus tuberculifrons gen.etsp.nov.。该标本隶属于驼金龟科Ceratocanthinae亚科Ivieolini族。这是Ceratocanthinae亚科在中生代的首次发现。化石表明Ivieolini族曾经广布全球,尽管现在只局限于南美地区。  相似文献   

12.
提要本文重新描述华南和新疆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20枚甲虫模式标本,共识别出Cupedidae科3属5种,Elateridae科4属4种,Permosynidae科4属5种,Schizocoleidae科2属3种,未定科3属3种。将Notocupoides fasciatus Ponomarenko,1966归入Notocupes,建立一新种Notocupes lini sp.nov.;基于Ademosynoides chinaticus Lin,1992建立一新属Toksunius gen.nov.,形成一新组合Toksunius chinaticus(Lin,1922)comb.nov.。  相似文献   

13.
197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交界处的大湾国立公园,德克萨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劳森在晚白垩世地层发现了一些巨大的翼龙翅骨残片。之后,劳森经过4年的连续工作,挖掘出大量破碎的化石,确认这是三只同种翼龙的骨骼碎片。在研究这些化石时,这位古生物学家灵光一现,想起了墨西哥原住土著,哥阿兹特克人与托尔特克人崇奉的重要神祗——风神科沙寇克阿特(Quetzalcoatl),一位长着羽毛的蛇神,于是将其命名为  相似文献   

14.
李兵 《生命世界》2007,(8):92-95
著名的法国海洋学家雅克—伊·库斯托曾率领150名船员乘轮船由马赛港出发作为期5年的航行,去探索并拍摄海洋中他们认为是奇迹的事物。他们用了一年多时间,手持摄影机,在红海和印度洋的鲨鱼群中潜水。本文由雅克—伊·库斯托和他的儿子菲利普·库斯托共同写成,其中以第一人称描写的有关水下遭遇鲨鱼的情节主要是儿子写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集群绝灭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它的起因是什么?这方面的观点实在太多了。总的来说,一些人认为,所有集群绝灭都是由一个单一的因素导致的,而另一些人坚信每一事件都有其各自的独特原因。1984年劳普和塞普科斯基发现,在过去的2.5亿年中,集群绝灭存在明显的周...  相似文献   

16.
漫谈集群绝灭(中)——集群绝灭的模式徐星王原邵颖编译科学家们在研究集群绝灭的模式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地质方面的问题,如地层和化石的保存。定义集群绝灭的第一个特征是有很多物种消失(图1)。这涉及到化石的保存和采集的问题。好的化石记录表明了绝灭模式的多样...  相似文献   

17.
张氏格格翼龙正型标本(IVPPV 11981)是产自辽西北票四合屯义县组下部的一件保存不完整的梳颌翼龙类化石材料。本文记述的新材料IVPP V 11972与正型标本产出于同一地点的相同层位,具有正型标本的3个独有特征,即泪骨前突位于鼻骨之上,额骨前部和侧部边缘处有广泛蚀痕以及颈椎具有高的神经脊且背部有瘤状膨胀,据此将其归入张氏格格翼龙。通过对新材料V 11972和进一步修理的正型标本的形态观察,对张氏格格翼龙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增加一个属征:鼻骨背腹向具有两个小孔。这一特征在正型标本中同样被观察到,但在其他翼龙中都没有出现,仅在飞龙中观察到一个孔和一个凹陷。同时补充了张氏格格翼龙的椎体和肩带等的一些特征,如背椎没有完全愈合,荐椎数量为3~4枚,尾椎约9枚;肱骨三角嵴不是十分发育,三角嵴颈及其与肩胛乌喙骨相关联的关节窝不发育;具有前端呈扇形的前耻骨,耻骨闭孔有小骨片覆盖等。依据格格翼龙新的特征,将其与我国发现的归于梳颌翼龙科(Ctenochasmatidae)的华夏翼龙(Cathaypterus)、环河翼龙(Huanhepterus)及鸢翼龙(Elanodactylus)进行了对比。依据齿槽处的纵向沟、牙齿分布密度以及吻端的长度比例等,认为格格翼龙和华夏翼龙有一定区别,但亲缘关系较近,同属梳颌翼龙亚科(Ctenochasmaniae),并建议将华夏翼龙的鼻眶前孔较小的属征修订为其吻端较长。格格翼龙的个体远小于环河翼龙,依据牙齿数量和排列的差异推测它们的捕食方式和食物类型存在明显的区别,应不属于同一亚科。新材料与鸢翼龙的明显区别主要在肱骨上,前者肱骨的肩胛骨关节窝不发育,而后者的这一结构明显。由于鸢翼龙没有保存头骨,它的分类位置不是十分确定,同时鸢翼龙具有许多梳颌翼龙类所不具有的特征,如第一翼指骨短于第二和第三翼指骨,掌骨较短等。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新宁县崀山风景区的石峰峡谷之中,藤本植物十分”发达,但居“统治地位”的“霸王植物”要算湖北羊蹄甲了。在紫霞峒景区的红瓦山有一株湖北羊蹄甲古藤,直径达16厘米,约800多年,像一条巨蟒(见下图),其枝叶盖地约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开始,我们试图通过莲属种间杂交,达到增加荷花品种花色之目的。经5年多的努力,我们选用“美国黄莲”(Nelumbo penta-petala)作母本,用中国莲(Nelumbo nucipera)的优良品种“玉楼台”作父本,在其杂交的后代中,筛选出了花色黄橙、重瓣的品种“霸王袍”。该品种1993年在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通过技术鉴定,1994年在全国第八届荷花展览中获优秀新品种特等奖。适宜盆植或池植,长势健壮,花色鲜丽。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临海晚白垩世一翼龙新属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记述了发现于浙江临海晚白垩世一翼龙新属种,命名为临海浙江翼龙Zhejiango-pterus linhaiensis gen.et sp.nov.。其形态特征与美国堪萨斯州上白垩统Santonian阶产出的Nyctosaurus相接近,本将其归于夜翼龙科Nyctosauridae,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