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神经再生(Neurogenesi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过迁移、增殖,最终分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细胞的过程。以往人们认为,神经再生只存在于胚胎期或外周神经系统,近几年发现,在成年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神经再生,研究发现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是神经再生发生的主要区域之一,产生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通过RMS通路运输至嗅球进而对嗅觉损伤部分进行修复。本文主要从成年神经再生的发展、神经再生与疾病的关系、神经再生的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老年医学中最棘手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AD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探索AD神经再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诱导神经再生可以有效地改善AD的症状.研究表明,运用药物、物理刺激或干细胞移植方法,可以提高大脑成体神经再生,是延缓AD的病理症状和认知障碍的有效治疗策略.本文综述诱导神经再生的方法及其治疗AD的作用机制,为神经再生治疗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范明 《生理科学进展》1990,21(3):264-266
神经再生是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原因之一是对再生的规律和调控缺乏足够的认识。近代神经生物学的进展表明,神经再生的特点之一是轴突缺乏合成蛋白的能力,其再生所需的  相似文献   

4.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胶质细胞 ,对神经元具有绝缘、营养、保护和支持作用。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星形胶质细胞可合成神经营养因子 ,促进神经再生[1~ 3] ,另一方面合成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如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等 [4 ] ,抑制神经再生 ,尤其是损伤恢复后期形成星胶瘢痕被认为是神经再生的机械性障碍。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精密方法、仪器的发展 ,离体研究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主要成分 ,深入研究星形胶质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小鼠与青年小鼠海马区中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神经再生相关分子的表达,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对老年鼠海马区神经再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8月龄雄性ICR小鼠与2月龄雄性ICR小鼠各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d组和缺血再灌注7d组,采用二血管加低血压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caspase9,神经再生相关分子nestin、doublecortin的表达。结果全缺血再灌注后,老年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caspase9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青年鼠,而神经再生相关分子nestin、doublecortin的表达均较青年组低。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老年鼠海马区细胞凋亡,并影响海马区神经再生能力,削弱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神经损伤及其修复是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关注如何改善神经元再生的局部微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成年后的神经元本身再生能力低下是神经再生困难的核心原因。现已知神经元内部有多个信号通路对神经再生具有抑制作用,充分理解这些信号通路对于今后通过提高神经元自身的再生能力,从而促进神经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文献复习,对神经元内部与抑制神经再生有关的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成年神经再生在各种脑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修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脑中,其主要发生在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LV)的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增殖与分化之间的平衡调控是成年神经再生的重要机制。成年神经再生过程包含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受到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调节。Notch信号通路在成年NSCs的维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对Notch信号通路在脑生发区NSCs的维持与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评价化合物的促神经再生活性.用(MTT)、分化计数、图象处理等方法,借助FK506、GPI1046阳性化合物,建立了一个基于PC12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化合物筛选系统.结果表明,无论在细胞存活实验还是在分化实验中,FK506、GPI1046都可以明显增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效应,即促神经再生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一系统将有助于从组合化学方法合成的化合物文库中,筛选出具有促神经再生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再生神经中微管,神经丝与轴突截面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镜及图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再生轴突中微管、神经丝与轴突截面积的变化,发现神经再生过程中微管及神经丝的密度增加,并与轴突截面积呈相关关系,而且微管的变化更早,更明显。由于微管参与了轴浆转运的机制,微管的增加提示其在神经再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评价化合物的促神经再生活性.用溴化四唑蓝(MTT)、分化计数、图象处理等方法,借助FK506、GPI1046阳性化合物,建立了一个基于PC12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化合物筛选系统.结果表明,无论在细胞存活实验还是在分化实验中,FK506、GPI1046都可以明显增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效应,即有促神经再生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一系统将有助于从组合化学方法合成的化合物文库中,筛选出具有促神经再生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SCI收录期刊,NRR杂志以面向国际、立足国际为宗旨,以创办好学科界专家公认的学术期刊为不懈的工作目标。NRR杂志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中国科学出版社及《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社编辑出版,主要发表神经再生领域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研究》2007,11(1):43-43
《中国神经再生(英文版)》(Nerve Regeneration Research)杂志,是一本令神经再生研究与专业人员感兴趣的,有特色、有品位、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全英文版的学术期刊。2006年创刊,CN 11-5422/R,ISSN1673-5374,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A4开本,96页/期。  相似文献   

13.
朱道立 《动物学研究》2001,22(6):437-441
以细胞培养技术与自然凝胶电泳系统方法证明,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损伤的坐骨神经远侧端,即起衍生的靶器官诱导神经突起的定向生长。分析探讨与神经诱向性再生相关的活性因子,其结果提示在远侧端神经组织中出现的90kDa蛋白组分具有很强的诱向性作用,诱导神经突起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到达靶器官。由此说明雪旺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神经再生调控机制、调控因素、神经与神经组织移植以及外源性促进条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Neuritin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神经细胞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和分支,以及调节神经元回路的形成,在神经再生和可塑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由一条编码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糖蛋白基因编码,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中,其中以齿状回最高,其次为海马,大脑皮层和小脑.Neuritin作为神经活动和神经营养素发挥作用的共同下游因子,在促进突触成热、防止神经细胞凋亡和保护运动神经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Neuriti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神经再生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神经干细胞自1992年被发现以来,已成为治疗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新希望。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而倍受关注。损伤后的大脑自我修复能力有限,因此只能适度改善神经功能,而加快神经再生才能从根本上阻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患者在发病数月后可表现出脑修复能力,提示可能存在内源性的神经修复。本文对近年来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再生及相关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后在局部形成抑制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使得神经再生尤为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年,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等支持下,我国在脊髓损伤后再生微环境的重建、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机制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支架材料,建立了支架材料与再生因子或干细胞特异结合的功能生物材料制备技术;并通过移植重建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建立了大段缺损的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提出神经桥接是功能生物材料促进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运动恢复的主要机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支架材料结合细胞引导完全性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的临床研究,使得我国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的临床转化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系列产品必将填补市场空白,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8.
再生医学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组织损伤所致的不可逆性功能损害,多种类型的干细胞可促进神经再生,发挥治疗作用。近来,在骨髓和其他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数量极少的极小胚胎样干细胞(VSELs),其分子标志为Oct-4+CXCR4+SSEA-1+Sca-1+lin-CD45-,它们可动员到外周血中。在给予动员剂或组织损伤等应激情况下可向损伤区迁移,现在认为它是高度迁移的外胚层/生殖系源性的干细胞群,具有多能干细胞特征,能分化为三个胚层细胞,综上所述,极小胚胎样干细胞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再生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往往导致患者下肢活动功能受限,甚至瘫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治愈率低。髓磷脂相关抑制因子(myelin associated inhibitors,MAIs)是抑制受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再生修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MAIs及其信号通路的干扰能有效逆转CNS神经再生抑制信号,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MAIs抑制轴突再生信号通路的发现及其深入研究为损伤脊髓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研究靶点。将对抑制神经再生信号通路中MAIs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新进展以及以此为治疗靶点设计的脊髓损伤免疫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在调节胚胎发育、组织损伤后修复、组织再生等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异常激活参与多种肿瘤与癌症的发生过程;除此之外该通路也与神经系统相关,促进神经再生、调控轴突导向,并在多种应激损伤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Sonic 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应激损伤,如激素应激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缺血缺氧应激损伤等中的重要作用,其可能是通过调节与这些应激损伤相关的通路或者凋亡相关通路以及发挥其促进神经再生、损伤修复功能而起作用的,因此在治疗多种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