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地层古生物学者对南郑组的时代归属意见分歧较大,有人主张归属晚奥陶世,而不少人则主张归属早志留世.李跃西等(1975)认为:"大巴山西段的达尔曼虫层是在沉积间断面之上,与下志留统为连续沉积.因此,不论欧洲或我国其他各地怎样划法,大巴山西段的达尔曼虫层应该归属下志留统较为合适."近年来,扬子区和江南区含 Dalmanitina 的观音桥层和偃口组均划归上奥陶统,那么,汉中梁山南郑组究竟归属早志留世,还是归属晚奥陶世,自然成为广大地层古生物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于1985年夏前往汉中梁山实地测制了南郑组的剖面,并详细采集化石,共发现笔石8属25种.这些笔石(除新种和 Di-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志留纪彗星虫科三叶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点:1)西南地区至今为止已发现的志留纪三叶虫大致有30多个属,80多个种。2)较集中产出于两个层位,一是下志留统的香树园组至雷家屯组或与其相当的层位。另一是中志留统的秀山组。前者以翼斜视虫Ptilillaenus 为代表,后者则是以王冠虫Coronocephalus 为主的三叶虫组合。3)这两个三叶虫动物群组合除个别属种外,多数为我国特有,和其共生的笔石、腕足类等有的可与国际对比。4)区别王冠虫属和似彗星虫属在本区及邻近地区志留纪地层对比有一定意义。前者仅见于中志留统的秀山组,后者在我国自晚奥陶世至晚志留世的地层中都有发现。5)滇东关底组的东方棘尾虫Acanthopyge orientalis Wu及玉龙寺组的Warburgella rugulosa (Alth) sinensis Wu 的发现为滇东志留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三叶虫化石依据。6)系统描述彗星虫科的一些新属种。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中部二道沟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吉林省中部二道沟组地层时代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在时代归属上众说不一,主要是中志留世、晚志留世或早泥盆世之争。据刘发、黄柱熙(1977)的研究,吉林省中部的张家屯组产腕足类Aegiria grayi, Leptostrophia guizhouensis, Farden? laura, Striispirifer cf. acuminiplicatum,S.eudora;三叶虫Encrinuroides sp., Coronocephalus sp.,可以肯定张家屯组为中志留世。二道沟组下段产腕足类Isorthis clivosa,I.  相似文献   

4.
从层孔虫化石论述鄂西南、黔东北早志留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一般都认为以页岩为主的龙马溪组属早志留世与兰多维列期相当;罗惹坪组(或石牛栏组)以灰岩为主,代表中志留世与温洛克期对比;纱帽组以砂岩、页岩为主,属晚志留世,相当于罗德洛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本区无晚志留世的沉积,中志留世的地层也发育不全;而且岩相变化很大,以碳酸盐岩的出现就作为中志留世沉积的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是不合适的。本区介壳相沉积与笔石相沉积,在横向上是互相变换互为消长的。标准地点的罗惹坪组和石牛栏组的全部以及纱帽组,韩家店组的大部均为早志留世的沉积。本区的分层系统自下而上:下志留统为龙马溪组、香树园组、雷家屯组、马脚冲组、溶溪组;中志留统为秀山组、回星哨组。  相似文献   

5.
贵州东北部早志留世层孔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东北部志留纪地层发育良好,特别是下志留统中层孔虫化石比较丰富。本文共描述35种,分属于11属,其中新种22个,新亚种1个。主要分布在雷家屯组和香树园组及石牛栏组。从层孔虫生物群的面貌看,其时代应为早志留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6.
根据采自贵州剑河辣子寨杷榔组的张氏虫Changaspis 296块标本,采用传统形态测量方法,对头部及躯干特征进行度量;结合散点图、简化主轴回归分析及线性拟合对比分析后,确认这些标本均为长形张氏虫Chang-aspis elongata的标本,厘定出从分节6期至成虫期共计12个连续个体发育序列,揭示其形态变化特点。从分节6期至10期,背壳长、头鞍长、头盖长和宽的增长幅度相对小;随着体节的增多,头盖长度与背壳长度的比值从50%减少至34%;随着头鞍长度的增长,头鞍前部及后部宽均呈线性关系的连续增长趋势;个体发育序列确认该种成虫期有17节胸节,不同以往认为的16节胸节。对比分析及线性拟合的数据比较论证,确认原为C.micropyge和C.placenta 2个种的特征应为C.elongata在个体发育变化中的种内差异,确认先前命名的这2种应为C.elongata的晚出同义名。  相似文献   

7.
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早、晚志留世产有丰富的四射珊瑚,尤其Ashgill期中、晚期和Llandovery世的Aero-nian—Telychian期产出珊瑚最盛。据已报道统计,该地区共有四射珊瑚124属,包括中、晚奥陶世31属,早志留世(Llandovery世)87属,晚志留世6属。其中有一些属的分类位置以及属征各家仍存在分歧。对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群已发表和笔者手中尚存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之后,提出该区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的分类意见并加以讨论,共分3个目:即扭心珊瑚目(Streptelasmatida),柱珊瑚目(Columnariida)和泡沫珊瑚目(Cystiphyllida)。其中扭心珊瑚目含有46属,分属7个科,柱珊瑚目包含37属,分属14个科,而泡沫珊瑚目包含41属,分属9个科。此外,文中提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某些科、属的演化趋向并加以适当讨论。  相似文献   

8.
论十字珊瑚科(Stauriidae)的分类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前言十字珊瑚科(Stauriidae)是我国志留系最常见的珊瑚群之一,种类很多,分布广泛。除东北、内蒙古地区尚未发现外,其它各大区均有产出。主要产于华中西南区早志留世晚期,石牛栏组下段及其相当层位,中志留世秀山组(或宁强组)只有少数属种,晚志留世的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9.
恙螨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法分析了五种恙螨成虫及微红纤恙螨各虫期酯酶同工酶的变化.在酶谱上,五种恙螨成虫均有区别,酶带数和酶活性强弱均有不同,其差异的大小符合它们现有的种属关系的远近,即与它们所处的分类地位相符.因此在以幼虫为主的恙螨分类中,成虫的同工酶分析可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在微红纤恙螨各虫期的酶谱中亦存在差异,酶带数的趋势是从卵至成虫由少渐多.此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与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体内变化有关,可成为指示恙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湘西早志留世溶溪组无颌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记述了在湖南西部早志留世 Llandovery 期溶溪组发现的多鳃鱼目—新科——大庸鱼科 (Dayongaspidae fam. nov), 其标本代表了中国迄今为止地质时代最早的海生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并进而论证了中国的盔甲鱼类发生在近岸浅海地区,而不是大陆淡水盆地,其时代为前早志留世.扬子区是这类无颌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
负子蝽交配、产卵及孵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负子蝽Diplonychus sp.能捕食蚊类的幼虫、蛹,但也捕食鱼苗,对养鱼业有一定的为害。我们在室内对该虫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有关生物学将性介绍如下。 负子蝽其成虫体呈扁平、椭圆形,淡黄褐色。长约21mm,宽约11mm,雌虫稍大于雄虫。成虫虽有翅,但不能飞翔,大部分时间都生活于水中,以捕食小型水生动物为生。该虫交配、产  相似文献   

12.
新疆晚奥陶世晚期管状体及其古植物学物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描述了产自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晚期的管状体,包括2属8种,其中一个新种。通过对比研究,本管状体组合与Burgess和Edwards(1991)的下组合相当。根据本组合的研究,对Burgess和Edwards的组合进行了补充,其组合由不同类型的光壁管、低分异度的内壁加厚管组成、未见外壁加厚管和丝状体,组合的时代从中奥陶世到早志留世(晚Llandovery)。根据植物学的对比研究,管状体主要产自Nematophytales Lang.  相似文献   

13.
沙蒿大粒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蒿大粒象Adosomus sp.,是近几年在我国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沙蒿灌木林中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宁夏盐池,该虫1年1代,以成虫和老熟幼虫在沙蒿根部越冬。越冬成虫始见于4月中下旬,终见于6月中旬;越冬老熟幼虫5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6月下旬,终见于8月上旬。成虫产卵于沙蒿根茎部至地下2cm之间,外被一层1~2mm厚的沙壳。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12cm以内,主要钻蛀沙蒿根部,在根部作蛹室化蛹;成虫取食沙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4.
报道首次在川南甘洛田坝地区晚奥陶世晚期Hirnantian期观音桥层中发现四射珊瑚Borelasma,Crassilasma和Streptelasma等属,这一珊瑚群可与黔北毕节、仁怀地区同期的四射珊瑚群对比,进一步表明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的四射珊瑚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同期的珊瑚群关系密切。首次报道川南甘洛田坝早志留世的四射珊瑚Brachyelasma,Crassilasma和Entelophyllum3属,这一属群可与上扬子区重庆綦江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或滇东北大关地区早志留世Telychian期早期嘶风崖组四射珊瑚群对比。文中还报道黔北仁怀石场晚奥陶世观音桥层2个四射珊瑚新种,即Brachyelasma concavitabulatum sp.nov.和Crassilasma obliquitabulatum sp.nov.。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保亭县毛感乡南兵至南好公路边南好组以往被确认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并认为与其下的上志留统足赛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著者最近在该剖面南好组中发现兰多维列世特里奇期晚期 (LateTelychian)Xi nanospirifer腕足动物群和三叶虫Latiproetuscf.latilimbatus,证明久归于下石炭统岩关阶南好组的地质时代应改归于早志留世 (Llandoverian) ;海南岛地区在早志留世明显属于扬子地台区的范畴 ;从地质时间上还暗示南好组与其下伏的足赛岭组不可能存在角度不整合接触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实验室饲养的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进行个体发育的形态特征描述。为食蚜瘿蚊的鉴定提供基本信息。【方法】在野外采集幼虫,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照16 L∶8 D的室内条件下饲养获得食蚜瘿蚊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全部虫态。通过数码采集和电子显微镜详细描述了各虫态的发育特征。【结果】食蚜瘿蚊卵的发育历期为2 d,幼虫期有3个龄期,发育历期5-8 d,蛹期7-10 d以及成虫期3-4 d。【结论】食蚜瘿蚊个体发育特征对食蚜瘿蚊的鉴定和分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林二道沟组的床板珊瑚型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道沟组床板珊瑚群含有常见于欧亚地区下泥盆统的一些重要属种,如Favositesmultiplicatus,Squamelfavosites gurjevskiensis和Pachyfavosites rariporosus,同时未发现常见于上志留统的分子。据此,二道沟组珊瑚群时代应是早泥盆世而下是过去所谓的晚志留世。二道沟组与南天山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可能相当,同属于下泥盆统下部。描述床珊瑚和日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采自鄂西地区早志留世Llandovery(Aeronian)的三叶虫Aulacopleura(Aulacopleura)wulongensis Wang的个体发育。运用分支分析研究了深沟肋虫亚科(Aulacopleurinae)各种的最佳聚类,确定该亚科目前仅含Aulacopleura一属,Songkanina属是Aulacopleura(Paraulacopleura)亚属的同物异名。Aulacopleura一属的祖先种为A.szechuanica,在系统演化中存在幼型形成和过型形成两种异时发育现象,Aulacopleura (Paraulacopleura) 各种为该祖先种的幼型形成后裔,而Aulacopleura(Aulacopleura)各种为它的过型形成后熵。  相似文献   

19.
理卡兹,哈特和伯里(R. B. Rickards, J. E.Hutt & W.B. N. Berry, 1977)等,曾将早志留世末期至中志留世早期,源自螺旋奥氏笔石的弓笔石,分为三一四个谱系。第一个谱系是以笔石体始部环绕紧密为特征的。用最早的一个种,作为这个谱系的名称,称之为萨克马尔谱  相似文献   

20.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63,(1):124-137
1958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陕西省山阳县一带进行区域地质测量时,在所谓早志留世地层中采集了许多化石,计有床板珊瑚、腕足类和海百合茎等。据该队资料,该地地层岩性下部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钙质千枚岩,薄层灰岩;上部为石灰岩、千枚岩、砂岩,共厚约400余米。其与下伏早中奥陶世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中、晚志留世地层呈整合接触。床板珊瑚等化石采自上部灰岩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