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审美的第四个原则是主体间性原则。要真正做到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就需要一个前提:平等而友好地对待自然——人与自然物的关系既不能是主与仆、奴役与被奴役、征服与被制服的关系,又不能是人对神化了的自然敬畏崇拜的关系,而应当是平等友爱的关系。于是,便有学者提出: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应当是两个主体——人主体与自然主体之间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人类与整个大自然或者说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是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人与具体的自然物种或个别自然物的关系,则是主体间性关系。正确确定了这两类关系,也就基本上摆正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节肢动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节肢动物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身体的分部很明显,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胳,有保护作用。头部有触角、眼和口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有分节的附肢和翅,是运动的中心。腹部有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是代谢和生殖的中心。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比环节动物更加复杂而高等,大大加强了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它们能够广泛生活在陆上、水中、空中、地下等各种生活环境中。《节肢动物门》这章教材是动物学课本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正下巴颏儿?地球人都知道!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就是下巴最前端、最靠下的那个突起的疙瘩吗?就大小和所处的位置来看,它只不过是人身体上不起眼儿的小零件而已。然而古代人却十分看重下巴颏儿,认定下巴颏儿是智慧的象征,凭借智慧人才成为万物之灵、世界之主的。把下巴颏儿看作是智慧的象征是民俗说法,有悠久的历史。例如在故事书里,或听评书时,形容一位相公的长相英武很帅,就用"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来形容,坏人则  相似文献   

4.
神经系统一章的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神经系统是调节人体各种功能的主要结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才能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协调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类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而实现的。此外,还要掌握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以指导生活实际。 (一)神经系统一章的知识结构本章教材是全书中内容最多也最复杂的篇章,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应该首先通览教材全貌,依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掌握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有  相似文献   

5.
新书简介     
兽类是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羣,它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一般所熟知的如毛皮、皮革的原料来源,供作药材,以及某些类羣危害农、林、牧业,甚至直接侵害人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林、牧、医各方面的工作人員,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所担負的建设任务,迫切要求获得我国经济兽类的系统知识,《中国經济动物志——兽类》一书,无疑地担負着这一使命。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部分综述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系统是 1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庞大开放的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与自然系统相比 ,有许多不同的特征。1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通过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人工控制对该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为主体 ,城市居民无论从数量上 ,还是从分布密度上都远远多于自然生态系统。目前 ,全球城市的占地面积约为地球总面积的0 .3% ,但其中却聚集了世界总人口的 4 0 %。人口高度集中 ,在城市中人类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 ,而其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  相似文献   

7.
发现于广西柳江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除1具完整的头骨外,还包含有右侧髋骨、骶骨、两段股骨及若干件椎骨。根据各方面的特征分析,初步认定这些化石属于同一个体。这一有利条件为我们比较准确地获取与该个体身体大小和形状有关的指标数据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柳江人头骨及复原骨盆的测量,计算了柳江人的身高、体重、身体比例、相对脑量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柳江人的身体大小和形状。本研究发现:柳江人化石所代表的个体具有适应温暖气候环境的纤细型身体比例,代表相对脑量的EQ指数5.602大于金牛山、山顶洞等中国更新世中、晚期化石人类,而与包括港川人在内的更新世末期及现代人类的EQ指数接近。柳江人体重52.0kg小于金牛山、山顶洞、尼安德特人等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化石人类,而与港川、非洲的KNM-ER3883、KNM-ER3733等生活在温暖环境的古人类接近。作者认为这些发现除说明柳江人生活的气候环境外,还提示柳江人身体大小、比例及相对脑量与更新世末期及现代人类接近。  相似文献   

8.
九顶山蛇类动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蛇类是有鳞目蛇亚目 ( Serpentes)的爬行动物 ,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生存灭绝直接关系到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长期以来人们过度地捕捉野生蛇类 ,使自然界中的野生蛇类数量急剧减少 ,甚至有些蛇类已濒临灭绝 ,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失调 ,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繁衍。为了有效地保护蛇类资源 ,我们于 1 997年 4月至 1 999年6月组织部分专家和科研人员对九顶山区的蛇类资源进行调查 ,基本摸清该区蛇类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栖息环境状况 ,现报道如下。1 九顶山自然概况  九顶山地处四川省德阳市西北山区 ,西北与阿坝州的茂汶羌族自治…  相似文献   

9.
前言个人的命运和人类的整体命运今后要由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中所必须的资源的来源,是人类不可替代的生存环境。人类的进化史和文明史证明,人类的发生、生存和发展紧紧地依赖于生物界。生物多样性为当今人类提供食物:粮、油、肉、蛋、奶、蔬菜。据现在所知,地球上食用植物约8万种,其中大规模栽培的约150种,而小麦、水稻、玉米等20多种占世界粮食总量的90%。某些特性基因或基因的变异,有可能形成作物新品种和家畜新品系,使人类得到某  相似文献   

10.
<正>维生素的种类很多,这也决定了维生素的发现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研究小组完成。事实上,人类对于维生素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与智慧。  相似文献   

11.
民族生态学(ethnoecology)是人类生态学(humanecology)的一个分支。人类生态学是探索人口系统与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学科,而民族生态学则侧重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这种矛盾运动的特点和差异。在人类历史上,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风俗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差异,造成了各种具有不同结构与功能的人-环境系统。人与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形成了具有极为复杂的互相依赖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初期阶段,人类为了生存,一直在不断地建立自己的由简单到复杂的有关他们与环境的认识体系。从一开始人类就懂得如何从环境中获取最  相似文献   

12.
唐宁 《生命世界》2008,(8):108-109
对昆虫我们都很熟悉,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头部的口器、触角、单眼和复眼形态各异;胸部的3对足和2对翅(也有的种类只有一对翅或缺翅)体现运动天赋;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坚硬的外骨骼不但对身体起保护作用,还装点了五彩斑斓的昆虫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到今天,人类对自己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已经有一些比较公认的共识。例如,右脑被称为"祖先脑",主管感性思维、视觉图像等。由于大脑左右半球的交叉联系,所以右脑也管左侧身体的感知和运动。而左脑被称为"自身脑",主管语言逻辑、理性思维等。同时左脑也管右侧身体的感知和运动。概括地说,右脑是本能脑、潜  相似文献   

14.
正海边拾贝的情趣无限,除了亲情友情之外,更在于人们对贝类生物的喜爱。贝类是一种软体动物,身体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壳五个部分组成。很多贝类生物都有美丽的外壳,由碳酸钙构建的外壳色彩缤纷,形态万千,每一种类都使人惊叹不已。从远古时代直至现代,贝壳制作的各种首饰都被人们视为时尚的象征。贝壳也曾作为货币被人们视为财富的等价物,奇妙的贝壳在人类的智慧中形成了一种千古流传的贝壳文化。漂亮的贝壳吸引了无数的贝类收藏者,也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对贝壳的科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生存与生产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接“地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运用的二十四节气元素更是惊艳了世界,作为中国人我们非常骄傲!作为一直在进行心理学本土化尝试与探索的工作者,我在研究中发现,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心理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春和 《生物学通报》2004,39(10):24-26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生物学与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此外,生物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相互影响的。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方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并经常不断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更不同于土壤;也不是以土壤或地貌某一单项要素为主,它是全部自然要素长期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它来源于“个体”而高于“个体”。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各部分相加的总和”,土地的性质取决于全部自然要素的综合特点。正是这种各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土地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是为物质流与能量流相贯穿的动态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以盐池县为研究区, 尝试将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景观生态学当中, 为研究景观格局提供了新的思路。结果表明: (1)不同景观要素自然生态位的动态变化不同, 耕地、草地、未利用地的自然生态位呈现下降的趋势, 而林地和水域的自然生态位不断上升。(2)整体景观更加具有多样性、破碎性和离散性。(3)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与景观要素面积及其变化率都呈显著正相关, 体现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的时间效应对景观要素类型时空演变的影响程度。(4)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与形状指数和斑块内聚力指数具有正相关性, 与最大斑块指数和斑块类型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具有强正相关性。总的来说, 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与景观要素类型的关系极其密切, 是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透明海洋     
犹如对浩瀚星空的痴迷,人类对海洋深处的探索也从未止步。深海大洋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里面包含各种不同尺度的运动,承担海洋中能量与物质的输运。几百年来,在世界各国海洋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对海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相关的认知依然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0.
灵长类动物是我们人类的表亲,二者在身体结构、生理、代谢、思维、智慧、行为、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及人类社会很多文化现象和生态行为都能在它们中找到痕迹和印证.此外,它们的嘴唇与我们人类的特别相像,而且它们的口腔形状和牙齿排列看上去也和我们人类的几乎一模一样,连换牙的方式都完全相同.因此,灵长类动物是人们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