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西南甘薯天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天蛾在鲁西南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7-15cm深处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第1代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2代于7月上旬至下旬,第3代8月上旬至9月上旬,而第4代则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育起点温度15.6±1.3℃,有效积温370.6±13日度。温度、天敌、降水是影响此虫发生的重要因素。采用高效低毒农药、点灯诱杀、保护利用天敌等措施综合防治甘薯天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夜鹭繁殖习性与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1994~1998年对夜鹭繁殖习性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夜鹭于4月中下旬迁到浙江,9月下旬、10月初迁离,居留期165天。巢距地高8.51m。平均窝卵3.49枚,孵卵期22~26天,育雏期30~35天。年繁殖力3.50只。雏鸟体重生长模型为:Wt=5601+e^-0.231(t-12)(R^2=0.99);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0.000246L^2.5029。雏鸟体温发育分为3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1993年10月-1995年5月室内饲养东方田鼠的结果显示:幼鼠3日龄耳壳安全直立,4日龄能辨雌雄,8日龄披毛长全,8-10日龄睁眠,10日龄左右牙齿长全,15-20日龄可独立生活。冬季出生的约2个月性成熟,春季出生珠约50天性成熟。其体重生长曲线珂用Logistic曲线方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4.
链霉菌Z94-2碱性脂肪酶产生条件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2 株脂肪酶产生菌中,链霉菌Z942 产脂肪酶活力为596u/ mL,其最适培养基(g/L) 为:糊精10 、黄豆饼粉30 、尿素10 、K2HPO4 0-5 、MgSO4 0-5 、NaCl 1 和AEO9 0 .5 ,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9 .5 ~10-0 ,在26 ℃培养48h 。用PVA 橄榄油乳化系统测定该酶的最适pH9 .8 ,最适温度37 ℃,在pH8-6 ~10-2 于5 ℃存放24 h ,酶活力不变。0-14mol/L 的氯化钙有较大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
舟山虾塘纹藤壶生态及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塘纹藤壶的繁殖、附着和生长的研究表明,其繁殖期在4月中旬至10月间,附着期在5至10月间,水温18.9—20.5℃.附着量除与水温有关外,还与虾塘位置、附着基的粗糙度、颜色和角度有关,最大附着量为330137个·m-2,最大湿重为13868.33g·m-2.纹藤壶底径达10.5mm前生长快,其后生长变缓.纹藤壶在舟山海域分布的限制因子,是波浪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大小孢子叶球的分化及其分布规律.获得如下结果:(1)6月下旬芽鳞形成期终止,7月初进入小孢子叶分化期,7月未至8月上旬小孢子叶分化期结束.8月上旬进入小孢子囊分化期,8月下旬出现造孢细胞,9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0月底小孢子母细胞保持在细线期阶段,小孢子叶球进入冬季休眠期.(2)9月初苞片原基开始形成,9月中旬珠鳞原基形成;10月上旬出现胚珠原始体,10月下旬大孢子母细胞形成,10月底大孢子叶球芽进入冬季休眠.(3)小孢子叶球芽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下部.数量上远远大于大孢子叶球芽的数量,约为大孢子叶球芽的19倍。大孢子叶球芽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冠中部,而且树冠下部多于树冠上部。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壳聚糖为载体对单宁酶(TA)固定化,TA与壳聚糖配比1:2.5,30℃固定2h,活力回收达23.6%~33.1%;偶联效率为84.9%~88.0%。固定化单宁酶(ITA)的表观Km值(以没食子酸丙酯为底物)为22.2×10-6mol/L,TA的Km值(以没食子酸丙酯为底物)为10×10-6mol/L,TA和ITA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和50℃;60℃处理15min,残存活性分别为13.6%和60.3%。TA和ITA的最适pH值分别为5.8和6.4;TA在pH4.8~7.8活力稳定,而ITA活力稳定范围在pH4.8~6.8.ITA作用于EGCG的半衰期为78.7h,EGCG水解率达90.3%。对茶多酚提取物进行水解,其所含的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水解率分别为96.4%和96.8%,非酯型儿茶素EGC和EC的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 Prain)主干、思茅黄檀(D.szem aoensisPrain)枝条形成层活动的周期,次生韧皮部的季节变化和筛管寿命。结果表明:1.形成层均为叠生型。2. 南岭黄檀形成层于4 月末开始分裂,11月初停止活动。韧皮部于11 月初完成分化,木质部到12月才完成分化。思茅黄檀形成层于4 月中旬到10 月下旬活动,11 月下旬韧皮部和木质部都已完成分化。3. 具功能韧皮部区在秋季最宽,达400—600 μm ;2—4 月最窄,仅为200—370μm ,此时筛管分子仍具P-蛋白质,筛板孔开放。4. 南岭黄檀、思茅黄檀的筛管寿命分别为8—12 个月和9—11 个月。5. 形成层休眠时韧皮薄壁组织细胞中有淀粉与草酸钙结晶积累,形成层活动时量渐减少,夏季很少或无  相似文献   

9.
张文辉  祖元刚 《植物研究》1998,18(1):118-118
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固定样地内,观察分析了裂叶沙参种群的地上部分在一个生长季的生长过程和物侯特点。生长于灌木群落下,裂叶沙参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y,g)与时间(x、d)的关系可以用公式:y=0.2872-0.0187x+0.0009x^2表示;地上各器官茎、叶、花枝、花芽、花和果的生物量(y,克)与生长时间(x,天)的关系可以用公式:y=b0+b1x+b2x^2表示。从4月10日到8月15日的速生期  相似文献   

10.
张永毅  吴仕源 《昆虫知识》1999,36(5):283-285
本文探讨了橘全爪螨高峰发生程度与气象因素及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高峰由2次连续的高峰组成,且第二次高峰大于第一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发生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其发生程度主要受 3月 20日~ 4月 30日气象因子和天气过程的影响,即日均温度≥ 12℃,降雨≤ 2mm、相对湿度(RH)≤85%,持续时间越长发生程度越重;第二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主要受5月11日~6月 10日气象因子和天气过程的影响,即日均温度 20~ 30℃、降雨≤ 10mm的持续时间越长该螨的发生程度越严重。说明重庆地区橘全爪螨春季高峰严重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在相应的时间内降雨少、气温变幅低,积温多和特定气象因子组合的天气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11.
荒漠沙蜥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逎发  陈强  解雪梅 《生态学报》1996,16(3):276-282
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1年繁殖1次,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4月初出蛰时雄性精巢已相当发育,5月其重量和体积最大,6月变小,进入精子发生的晚期,7月降到最小,8月开始回升,10月中旬入蛰时已接近春季出蛰时水平。1年内仅7月精巢中无精子。雌性出蛰后卵细胞开始发育,4月下旬进入成熟期,6月达高峰,7月下降,8月进入休止期。每雌年产卵1~3枚或1~4枚,平均1.83(n=48,1987)和2.17(n=48,1993)。特定体长组的生殖率是影响种群年平均生殖率的主要因素。生殖周期与光周期相符,光周期是影响荒漠沙蜥生殖周期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冷应激对牦牛乳腺上皮细胞 HSP70 mRNA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急性冷应激对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热休克蛋白70 (Heat stress protein,HSP70) 表达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以急性冷刺激10℃ 为典型研究环境,分析了HSP70 mRNA 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乳腺上皮细胞在10℃分别冷处理2 h、4 h、6 h 和8 h,其HSP70 mRNA 的表达量变化均不显著(P >0. 05);分别在10℃冷处理2 h、4 h、6 h 和8 h,再复温培养4 h,HSP70 mRNA 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 <0. 01),于6 h 达到峰值;在10℃先冷处理4 h,然后分别复温2 h、4 h、6 h 和8 h,HSP70 mRNA 的表达量亦均显著增加( <0. 01),并于4 h 达到峰值。结论:急性冷应激诱导牦牛乳腺上皮细胞HSP70 表达量的增加不是发生在冷处理过程中,而是发生在复温过程中,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冷处理时间的增长表达量增高。  相似文献   

13.
新疆鹅喉羚的种群结构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1992年8~9月和1993年9月,作者在新疆北部鹅喉羚北疆亚种(GazellasubguttrosaSairensis)分布区(天山以北)设置19条样带,总长818km,观测点至动物的平均垂直距离248.3m,面积405.8km2的调查统计,见鹅喉羚62群次,共221只。样带中动物的平均密度为0.71±0.17只/km2。对能判别性别和成幼的16条样带中的37群次113只统计,雌:雄=1:1.05,成:幼=2.4:1。对8条样带中的16群次50只统计,母:仔=1:1.4。1993年2月和10月,我们还在新疆南部鹅喉羚南疆亚种(G.s.yarkandensis)分布区(天山以南),设置8条样带,长230km,平均垂直距离299m,面积116km2的调查统计,见鹅喉羚17群次51只,平均密度0.57±0.26只/km2。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水热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邓慧平  刘厚风 《生态学报》2000,20(6):958-963
根据4个大氯环流模式CO2倍增试验结果并结合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气候-草原生产力统计模型及逐日气温、降水随机模拟技术评估了未来100a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土壤蒸散、土壤水分、干旱频率、活动积温,草原生产力及极端气象事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土壤蒸散7~8月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旱季(10~4月份有所减少,年蒸散将增加;土壤水分各月均将减少,干旱频率明显增加;≥0℃、≥10℃活动积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生活习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1988 ̄1995年,每天观察扬子鳄的生活行为,并测量气、水温度,经过多年的重复观测,发现扬子鳄的生活习性与环境温度间存在着紧密关系: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底,鳄处于冬眠期,旬平均温度幅度在3 ̄18℃间在至10月下旬为采食期,旬平均温度幅度在20 ̄32℃间;5月下旬至9月下旬鳄处于繁殖期,旬平均温度幅度在24 ̄32℃间。据此总结出扬子鳄年生活周期循环规律图,并认为扬子鳄的生活及生理机能受气候温度  相似文献   

16.
李国范  曹福存 《植物研究》1994,14(3):280-286
本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大小孢子叶球的分化及其分布规律。获得如下结果:(1)6月下旬芽鳞形成期终止,7月初进入小孢子叶分化期,7月未至8月上旬小孢子叶分化期结束。8月上旬进入小孢子囊分化期,8月下旬出现造孢细胞,9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0月底小孢子母细胞保持在细线期阶段,小孢子叶球进入冬季休眠期。(2)9月初苞片原基开始形成,9月中旬珠鳞原基形成;10月上旬出现胚珠原始体,10月下旬大孢子母细胞形  相似文献   

17.
侧柏[Platycladusorienalis(L.)Franco]初生造孢细胞在8月下旬(1992年)形成,11月上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993年2月中旬形成四分体,2月下旬从四分体内释放出来,3月中旬成成熟花粉并开始传粉,4月上旬花粉粒在珠心上萌发,5月上旬生殖细胞分裂,6月上旬精原细胞分理解。  相似文献   

18.
链霉菌Z94-2碱性脂肪酶产生条件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2株脂肪酶产生菌中,链霉菌Z94-2产脂肪酶活力为596u/mL,其最适培养基(g/L)为:糊精10、黄豆饼粉30、尿素10、K2HPO40.5、MgSO40.5、NaCl1和AEO90.5,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9.5~10.0,在26℃培养48h。用PVA橄榄油乳化系统测定该酶的最适pH9.8,最适温度37℃,在pH8.6~10.2于5℃存放24h,酶活力不变。0.14mol/L的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时Hg2+、Pb2+、Cd2+和Cu2+作为人工配制的污水对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与净化PO4-P和NH4-N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Hg2+的浓度达到2×10-6mol·L-1,该菌生长趋势开始减慢;当增至4×10-6mol·L-1时,生长完全被抑制。Cu2+的浓度达到1×10-6mol·L-1,该菌生长趋势也开始减慢;当增至8×10-6mol·L-1时生长完全被抑制。Cd2+的浓度达4×10-6mol·L-1时,其延缓期大大延长;增至16×10-5mol·L-1时生长完全被抑制。培养基中Pb2+的浓度达到8×10-4mol·L-1时,对该菌生长并未产生影响。当培养基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未达到完全抑制其生长时,对其净化PO4-P和NH4-N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的生长、固氮及叶状柄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占相思(Acaica mangium)在厦门地区生长良好,生长速度和地上部重复一均大于肯氏相思(A.cunninghamia)和大叶相思(A.auriculaeformis)。4年生的马占相和大叶相思人工林年凋落物的干重分别为115g m^2、6658.g m^2。马占相思和肯氏相思根瘤氮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8份〉10月分〉5月份〉2月分,马占相思叶状柄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