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系统肿瘤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部肿瘤的50%左右,研发高效安全的抗肿瘤药物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基础。植物提取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紫草素(Shikonin)是一种存在于紫草科植物根茎中的药物成分,它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本文通过检索最近10年紫草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发挥抗癌作用的相关文献,对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癌机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分析了今后紫草素应用于临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紫草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癌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统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食管、胃肠、肝胆、胰或消化系统的其他组织或器官,该文对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消化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具有病因繁杂、病种多样和发病率高等特征,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方法存在安全性较低和副作用大等缺陷,因此采用高效安全的措施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双歧杆菌是一类革兰阳性厌氧益生菌,存在于人体消化系统内,其作用主要包括维持正常的微生物群落、抵抗致病菌入侵和增强宿主的免疫调节等。本文对双歧杆菌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包括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其对不同类型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临床应用以及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扬子鳄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超微结构、内分泌细胞种类与密度分布等,得出3个方面的结论:①从消化系统组织和细胞的演化程度看,扬子鳄尚属较原始的类群;⑦扬子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内分泌细胞的种类与分布有较大的特异性;②扬子鳄消化系统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间其取食习性是适应的。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体外仿生模拟消化系统是对人或动物的消化道及其消化环境、消化道内的流体动态行为等进行模拟的装置。在功能性食品功效性评估、药物缓释、婴幼儿奶粉配方优化、肠道益生菌的存活率等科学研究中,它具有连续取样和监测、成本低、效率高、重复性好且无体内试验涉及到的伦理限制等优点,但现有的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尚不能实现对于体内消化过程的高度还原,距离食品消化研究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基于现有研究基础,本文简要阐述了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过程,综述了文献报道的主要静态和动态体外消化系统的结构、优缺点和应用,重点介绍了作者研究团队主导开发的动态鼠胃和人胃消化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指出了现有体外仿生消化系统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消化道的形态和解剖学特征、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和生物学因素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以期构建出能高度还原体内消化过程的仿生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消化系统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扬子鳄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超微结构、内分泌细胞种类与密度分布等,得出3个方面的结论①从消化系统组织和细胞的演化程度看,扬子鳄尚属较原始的类群;②扬子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内分泌细胞的种类与分布有较大的特异性;③扬子鳄消化系统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同其取食习性是适应的.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东北战区军人常见消化系统症状及其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为掌握部队消化系统疾病流行情况和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对7345名军人进行自然状况、症状严重程度和加重季节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整群抽取357名军人进行胃镜精查,汇总调查结果,运用SPSS13.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军人消化性溃疡(PU)的患病率为17.4%。常见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Sc≥5)为8.4%,冬季发生率最高(45.2%),其次为夏季(28.9%),春季(15.9%)和秋季(10.1%)。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务、兵种、士兵专业、士兵级别与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军人消化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队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三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俊梅  金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1420-1421,1419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过去不同年代的流行病学和发病学特点,以期为本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通过对烟台毓璜顶医院1971年-2000年经病理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了每十年为一个时间段内的主要发病部位的所有原发性恶性肿瘤,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各器官恶性肿瘤的构成百分比、发病年龄、男女比例等流行病学特点,并将结果与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个年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共检出恶性肿瘤8295例。胃癌及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两种恶性肿瘤。结论:消化系统肿瘤高发提示胶东地区居民的食物种类、饮食习惯中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菁  姜爱民 《生物磁学》2014,(4):789-791
消化系统肿瘤与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Gankyrin是一种癌基因,于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并通过依赖泛素的蛋白酶解系统介导多种转录因子、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以及抑癌蛋白如p53、Rb等的降解。研究表明,Gankyrin在消化系统肿瘤形成及细胞的生长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能成为消化系统肿瘤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统肿瘤与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Gankyrin 是一种癌基因,于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 瘤中高表达,并通过依赖泛素的蛋白酶解系统介导多种转录因子、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以及抑癌蛋白如p53、Rb 等的降解。研究表 明,Gankyrin 在消化系统肿瘤形成及细胞的生长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 定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能成为消化系统肿瘤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均为我国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两者的消化系统结构一直未被报道。本研究对野外死亡的6只普氏原羚和2只藏羚羊进行了大体解剖,对二者消化系统进行描述。其消化系统均由口腔、食道、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组成。普氏原羚和藏羚羊的胃属于复胃,瘤胃体积最大。本文将普氏原羚和藏羚羊的消化系统解剖结构特征与牦牛(Bos grunniens)、蒙古绵羊(Ovis arie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欧拉型藏绵羊(O.aries)、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以及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等反刍动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了其适应生活环境的消化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进展研究,分别从消化系肿瘤,小肠疾病和慢性肝病三个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阐述,旨在推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为消化领域的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患者全面主观营养评估(PG-SG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680例,分别用NRS 2002和PG-SGA评价患者营养状况,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8.2%和36.2%;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和TNM分期的肿瘤患者NRS 2002/PG-SGA评分及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随年龄和TNM分期增加而增高,胃癌和结直肠癌高于其他类型消化系统肿瘤(P<0.05);以白蛋白(ALB)为“金标准”判断营养不良,NRS 2002和PG-SGA与ALB判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667和0.751;NRS 2002与PG-SGA判断结果一致性高,列联系数r为0.49。结论:消化系统肿瘤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随年龄和TNM分期增加而增高,NRS 2002和PG-SGA均可用于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14.
消化系统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在我国的肿瘤谱中,消化系统肿瘤占一半以上。对于消化系统肿瘤,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手术,但是一旦缺乏手术指征,就几乎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亟需发展新型的治疗手段。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多个针对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最近,个别方案已经取得了令人兴奋的临床研究结果。将对最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癌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第三大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虽然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肝癌,但是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肝癌治疗靶点和靶向抗癌药物的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2,CB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家族,主要分布于免疫系统。近年来的研究揭示消化系统有CB2的存在,参与调节多种信号通路,而且发挥抗炎作用。本文综述有关CB2在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进展,以望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巨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庞启平  温业棠 《四川动物》1996,15(2):71-72,85
巨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庞启平,温业棠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南宁530021巨*(varan。s(l’zxzl’,)属wm亚目巨渐科,是珍稀动物,列人国家一级保护。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目前,国内未见有关巨蜘解剖的报导,现将巨螨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鲵消化系统13种器官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活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水解对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Vassali et al., 1994),蛋白质的酶解修饰(Xu et al.,1999)、细胞的迁移、组织再生与修复、消化系统对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等均与蛋白水解酶有关(Baimbridge et al.,1992),许多病理过程也与蛋白水解酶功能失调有关(Teichert et al., 1989; Monard, 1988).因此开展大鲵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性质的研究,对了解大鲵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演化及大鲵的营养需求、食性、消化生理等是必要的.本文对大鲵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蛋白水解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承担重要角色,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浆细胞瘤变异易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 PVT1)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调控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细胞自噬、血管生成、多药耐药及肿瘤代谢等过程,从而发挥致癌作用。本文主要就PV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PVT1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致癌作用机制和多药耐药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DNA羟甲基化修饰是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的重要调控方式,指5-甲基胞嘧啶(5-m C)在TET蛋白家族的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 C),完成DNA胞嘧啶的去甲基化过程。基因组甲基化异常导致了多种肿瘤的发生,羟甲基化修饰作为去甲基化的一种,同样与肿瘤发生密不可分。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5-hm C含量的变化,其原因可能与TET蛋白家族、IDH突变等密切相关,提示DNA羟甲基化修饰参与了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围绕DNA羟甲基化修饰与消化系统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消化系统肿瘤羟甲基化修饰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