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分布特征和寄生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和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比例相似性。结果表明,白蜡虫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的时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空间生态位宽度:白蜡虫>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3种优势寄生蜂与白蜡虫的生态位重叠度: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比例相似性: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说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相似性最大,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同域性较强,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在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空间生态位上均有较大的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白蜡虫种群数量大,生长周期长、为多种寄生蜂的繁育提供了丰富、稳定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花翅跳小蜂属(Microterys Thomson,1876)是蜡蚧科昆虫的重要天敌,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ericeri Ishii)因寄生于经济益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而对人类有害,但绝大多数为益虫。本属是个大属,已描述了150多种,东洋区记载了20种。廖定熹教授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四册,小蜂总科(一)]中记述了中国的花翅跳小蜂3种,即: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ericeri Ishii)、球蚧花翅跳小蜂(M.clauseniCompere)和蜡蚧花翅跳小蜂(M.speciosus Ishii),黄春梅报道了采自福建的二带花翅跳小蜂(M.ditaeniatus Huang),姜德全描记了从白蜡虫雌虫卵囊中羽化的中华花翅跳小蜂  相似文献   

3.
焦懿  赵苹 《生态学报》2001,21(7):1148-1152
白蜡虫雌虫产卵期是白蜡种虫生产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白蜡主产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种虫产地,2个白蜡产地和4个虫蜡混产地,调查群落中白蜡虫天敌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在10个白蜡主产地内,共收集到各种天敌15种,分属于6科11属,各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小,优势种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白蜡蚧长角象Anthribus la-jievorus Chao和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群落的优势集中指数较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达97.46%,最低为75.92%。影响群落相似性的主要因子为白蜡产区不同、生态环境差异和优势种天敌的数量变化,根据聚类分析和排序,将10个不同产地白蜡虫天敌群落分为3类;第1类为种虫产地,优势种天敌发生和危害较轻;第2类为白蜡产地,白蜡虫天敌发生和危害极为严重,其种群数量为第1类的3.36倍,第3类虫蜡皆产,其天敌数量介于第1、2类之间,中华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在第1、3类群落中大致相等,第2类发生较较重,白蜡虫天敌的严重危害是造成蜡区不产种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1):86-90
在15、18、21、24、27和30℃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1℃和499.4日·度。27℃时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最高。24℃时雌虫怀卵量最多,3~5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最高。6种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5%、25.2%、50.3%、68.2%、49.8%和38.1%。24℃时世代存活率、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力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4℃和27℃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12天。18℃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5℃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不产卵,不能繁殖下一代。  相似文献   

5.
白蜡虫啮小蜂的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害虫的天敌防制害虫,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天敌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发掘并充分利用这类资源仍是当前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四川省峨眉县研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lshu)对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的危害及其防制时,发现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sp.)是一种抑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极为有效的重寄生蜂,其重寄生率可达70—90%以上,值得引起注意并加以保护利用。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分类、分布及形态特征白蜡虫啮小蜂属于寡节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的啮小蜂属…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的跳小蜂六新种 ,即瘤毡蚧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metaceronemaeXu、露尾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nuticaudatusXu、后缘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postmarginisXu、拟聂特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pseudonietneriXu、匀色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unicolorisXu、赵氏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zhaoiXu。除露尾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nuticaudatusXu ,sp .n .寄主尚不明确外 ,其余种类均为林木上各种介壳虫的寄生蜂。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附特征图。标本存放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7.
焦懿  赵苹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892-896
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18℃、21℃、24℃、27℃、30℃和33℃6种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的世代存活率为24℃>27℃>30℃>21℃>33℃>18℃>15℃,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的存活和繁殖不利,24℃和27℃雄虫的怀卵量、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都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以抛物线方程y=a bx cx^2拟合世代存活率(S)、种群趋势指数(I)、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为(rm),在24℃、27℃和30℃温度下,白蜡门阔柄跳小蜂的种群趋势指数I>1,内禀增长力rm>0,种群数量逐代增加,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为15、16和23d,21℃时I≈1,rm≈0,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18℃和33℃时I<1,rm<0,种群数量出现负增长,15℃雌蜂不产卵,不能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8.
黄俊  智伏英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9,62(12):1427-1434
【目的】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伴迁性天敌,迄今已知该寄生蜂只能寄生扶桑绵粉蚧,但是我们发现该寄生蜂还能成功寄生另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石蒜绵粉蚧P. solani。本研究旨在明确班氏跳小蜂对该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为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该寄生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作为粉蚧的寄主植物,测定了班氏跳小蜂对不同龄期石蒜绵粉蚧的寄生适合度,并在非选择条件下测定了上述两种寄主上僵蚧形成时间以及该寄生蜂羽化时间、寿命、后足胫节长度、寄生率、羽化率及子代性比。【结果】班氏跳小蜂可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成虫及2龄和3龄若虫,但只有寄生雌成虫才能正常羽化出蜂。分别以石蒜绵粉蚧与扶桑绵粉蚧为寄主时,最适合的蜂蚧比分别为2∶15和2∶20。不同寄主对僵蚧形成时间及班氏跳小蜂的羽化时间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的寿命以及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尤其是扶桑绵粉蚧上羽化的寄生蜂的寿命比以石蒜绵粉蚧上的长约20 d。而且,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54.0%)显著高于对石蒜绵粉蚧的(25.3%),但班氏跳小蜂在这两种寄主上的羽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寄生扶桑绵粉蚧的雌蜂比例高于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蜂比例。【结论】班氏跳小蜂能寄生石蒜绵粉蚧,且只在雌成虫上完成世代发育;与在更适寄主扶桑绵粉蚧上比较,石蒜绵粉蚧上羽化的班氏跳小蜂在寿命及雌蜂个体大小上有劣势。  相似文献   

9.
缨小蜂对颜色的选择性和粘卡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7种颜色的粘卡,在茭白田中对飞虱天敌缨小蜂(Anagrus spp.)的诱捕能力,结果表明,黄色粘卡对缨小蜂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它颜色的粘卡。缨小蜂对颜色的嗜好顺序为黄色>蓝色>蓝绿色>绿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粘卡在离地面40cm、70cm、100cm、130cm和160cm5个高度上,以70cm和100cm高度捕获的缨小蜂最多。黄色粘卡对缨小蜂的诱捕量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差异不显著。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里,黄色粘卡所诱捕到的缨小蜂量以上午6:00至9:00最多。  相似文献   

10.
焦懿  赵苹 《动物学研究》2000,21(4):291-29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kodaikanalensis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Ishii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1 8、 2 1、2 4、 2 7、 30和 33℃ 6个温度处理下 ,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 1 84%、 31 83%、 80 39%、 72 75 %、48 0 8%和 2 2 81 %。 30℃时每雌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最高 ,分别为 1 3 2 1粒和 84 84%。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 3个羽化高峰期 ,分别为 6月下旬、 8月上~中旬和 9月中~下旬 ;雌蜡虫体内白蜡虫啮小蜂的 3个羽化高峰期为 8月上~中旬、 9月中~下旬和 1 0月下旬~ 1 1月上旬。白蜡虫啮小蜂的第 3个高峰种群数量最大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最高。第 3、 4代啮小蜂对寄生于雌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别为雌蜡虫体内 :48 78%和 5 4 6 6 % ,雄蜡虫体内 :5 6 6 6 %和 6 4 71 % ;第 5代的重寄生率达76 0 0 % ;各代的重寄生率均为 4龄幼虫 >5龄幼虫 >蛹。人工释放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每株女贞树放 30头白蜡虫啮小蜂蛹 1次或 2次 ,白蜡产量分别为 1 1 1 3g和 1 37 6g ,为对照的3 0 6倍和 3 78倍。种虫产量分别为 1 49  相似文献   

11.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4):482-486
中华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sinicus Jiang是白蜡虫成虫产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成虫喜在自然光下活动,取食和交配都在寄主树上进行。中华花翅跳小蜂每雌平均怀卵量34.39粒,产卵前期2~3天。产卵量、产卵率和产卵天数与温度密切相关,27℃时产卵量和产卵率最高。30℃时产卵天数最少。21~27℃卵孵化率达80%以上。幼虫共5龄。每头跳小蜂幼虫平均取食蜡虫卵数分别为:1龄14.6粒,2龄29.8粒,3龄69.4粒,4龄126.9粒。5龄幼虫不取食。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84℃和574.32日·度。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成虫寿命和产卵天数,提高雌虫产卵量。中华花翅跳小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每粒虫囊内跳小蜂幼虫数与白蜡虫健卵百分率呈负指数关系,拟合方程为:Y=96.0829Exp(-0.1872x)。  相似文献   

12.
白蜡虫体内杀雄菌属(Arsenophonus)共生菌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蜡虫体内杀雄菌属(Arsenophonus)共生菌的含量与白蜡虫性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文库的方法对白蜡虫雄虫体内的共生菌进行分析,利用杀雄菌属特异的2条16S rDNA引物以及23S rDNA引物进行PCR检测.对昭通、昆明、金口河、杭州、长春、江华6个不同地理种群白蜡虫体内的杀雄菌属共生菌进行半定量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昭通、昆明、金口河白蜡虫体内的杀雄菌属共生菌进行绝对定量分析.[结果]在白蜡虫体内首次发现杀雄菌属共生菌.在白蜡虫雌雄虫体内均扩增出杀雄菌属的两条不同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别为445bp和1462bp,并扩增得到长度为582bp的23S rDNA序列.杭州和江华地理种群白蜡虫的一些个体不含杀雄菌属共生菌.昭通地理群的杀雄菌属共生菌含量显著高于金口河和昆明,而昆明和金口河白蜡虫的杀雄菌属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白蜡虫体内杀雄菌属共生菌的含量与白蜡虫性比无关.  相似文献   

13.
The color of lepidopteran eggs often varies by species or egg condition, and parasitoids that attack lepidopteran eggs could therefore potentially use color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host identity or quality.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females of the egg parasitoid 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 Chen (Hymenoptera: Trichogrammatidae) showed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egg color when searching for hosts over short distances and when evalu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encountered eggs. We examined the wasps’ host‐selection behavior in a Petri dish arena using white, yellow, green, and black clay beads as egg models presented against a green background (to mimic leaf color). In no‐choice tests, bead colo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portion of tested wasps that accepted a bead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on the time it took wasps to find and begin examining a bead, and on the time that wasps spent examining the beads. However, bead color had only a margin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portion of wasps attempting to drill into a bead with their ovipositors, an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mount of time they spent drilling. The wasp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color preferences when given a choice between two adjacent beads of different colors. The results of the no‐choice and choice trials taken together indicated a color preference ranking of yellow > white > green > black. The wasps’ higher preference for the yellow and white egg models generally corresponds to the white or yellowish‐white egg color of T. ostriniae's target host, the European corn borer moth, Ostrinia nubilalis Hübner (Lepidoptera: Crambidae). The wasps’ strong rejection of black egg models is likely to be an adaptive response that reflects the fact that eggs that are wholly or partially black are often unsuitable for parasitization due to advanced caterpillar development, damage to the egg, or previous parasitization.  相似文献   

14.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1999,42(2):166-171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3、4、5龄幼虫和蛹在白蜡虫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45℃和552.93日度。18 ℃、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 66.87天、42.27天、35.56天 、30.84天和27.81天。成虫需取食蜜露或白蜡虫雌虫体液作补充营养。性比为1.75~2.88:1(平均2.25:1)。产卵前期2~3天。开始产卵后的2~5天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62.21%。 27℃的产卵量和产卵率分别为19.31粒和89.81%。18℃时仅4.37粒和18.56%。15℃时不产卵。补充营养、性别和产卵与否对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幼虫共5龄。1~4龄以寄主体液和组织为食。5龄幼虫不取食,3~4天后化蛹。  相似文献   

15.
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7种寄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叶脉、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解剖结构及数量性状特征在属、种间存在显著差异。7种寄主植物中,华南小蜡(Ligustrum calleryanum Decne.)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表皮被毛,华南小蜡表皮毛浓密,白蜡树表皮毛稀疏,其它寄主植物表皮无毛;女贞树(Ligustrum lucidum Ait.)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的厚度最厚、维管束直径最大,其它寄主植物相对较小。因此,叶片表面光滑、叶脉发达、叶片肥厚是白蜡虫优良寄主植物的重要解剖学特征。7种寄主植物中脉和侧脉发达,近轴面凹陷,远轴面突起,肉脉包埋在叶肉中,推测叶脉突起和凹槽可能是白蜡虫固定位点选择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16.
白蜡虫几个地方种虫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四川省几个地方种虫的虫囊含卵量、性比、虫囊大小分配情况、100粒虫囊重量、泌蜡期及泌蜡量等经济性状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豆和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各分量日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实测大豆和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各分量并计算其反射率、透射率,分析了各分量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PAR)在一天中均接近于常数,特别是在8:00—11:00和14:00—16:00相对稳定;晴天大豆冠层入射光合有效辐射变化曲线较阴天平滑,反射率和透射率曲线没有阴天平滑;由于云层的吸收和散射作用,阴天中光合有效辐射(PAR)最大值的出现时间比晴天晚1h左右;植被冠层空间异质性对光合有效辐射各分量影响较大,不同作物类型的各分量之间有较大差异;大豆冠层空间异质性较玉米小,其光合有效辐射各个分量曲线较平滑;线性光量子传感器与太阳入射方向垂直投影线成30°时,冠层入射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偏离度值最小,为0.657%。  相似文献   

18.
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的颜色偏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 雌蜂的颜色偏好性, 在室内通过在培养皿底部黏贴彩纸的方法测定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对红、 黄、 黑、 紫、 绿、 白、 蓝7种颜色的行为趋性反应。结果表明, 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在红、 黄、 紫、 绿和蓝5种颜色上的滞留时间都极显著地高于对照(P<0.01), 在黑和白2种颜色上的滞留时间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 对黄色的首次选择率极显著高于对照(P< 0.01), 对红、 紫、 绿和蓝色的首次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对黑色和白色的首次选择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当雌蜂分别在黄与红、 紫、 绿和蓝两两颜色之间选择时, 雌蜂在黄色彩纸上的滞留时间显著长于其他4种颜色。当雌蜂对红、 紫、 绿、 蓝和黄色5种颜色一起选择时, 在首次选择率、 滞留次数上5种颜色间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 但在红色和蓝色上的滞留时间显著长于紫色(P<0.05), 在这3种颜色上的滞留时间与在黄色和绿色上的滞留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在7种颜色卵卡上分别与透明纸(对照)上的米蛾卵的选择寄生时, 在黄色卵卡上的寄生卵量极显著多于对照(P<0.01), 黑色卵卡上的寄生卵量极显著少于对照(P<0.01), 其他5种颜色的卵卡上的寄生卵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 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对黄色最为偏好, 其次偏好红、 紫、 绿和蓝色, 较不喜好白色和黑色。  相似文献   

19.
孙绍芳  杨翠莲 《昆虫知识》2002,39(4):289-291
云龟履硕蚧Perissopneumonxyliae (Ayyar)主要分布于云南玉溪、曲靖、楚雄等地 (州 )的板栗产区 ,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云南易门每年发生 1代 ,幼虫有 3龄 ,以 3龄若虫在树皮缝隙或树干基部越冬。高温、雨水冲刷、瓢虫捕食、紫胶白虫Eublemmaamabilis捕食和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寄生是其主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