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广东乌龟的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心肌纤维束状排列,可见闰盘结构.肝脏分3叶,肝内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分界不清.肝血窦内含色素细胞.脾脏分被膜和实质两部分.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包括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未发现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肺为一对长形扁平囊.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细支气管的黏膜为单层柱状纤毛上皮.肺泡囊状.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收集管等部分构成.颈段和中间段均由单层纤毛立方上皮细胞构成.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收集管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2.
白鱀豚气管和肺的解剖和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鱀豚的肺分左右2叶,不分小叶,肺门位置高。气管分叉成左右主支气管和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分叉点的位置较高,情形与拉河豚相近。3条主支气管进入肺以后便成为肺内支气管树的主干,其分支的分布区可暗示假定肺叶的存在(共5叶,左2右3)。从气管起一直到呼吸性支气管都存在软骨组织。气管的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主支气管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又变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少。细支气管以下逐步改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各级支气管均未见腺体存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管的通道口,有括约肌存在。各级支气管一直到肺泡壁均有平滑肌存在,从断续出现到连续的环层。弹性纤维在整个气管均很丰富。  相似文献   

3.
白鱀豚的肺分左右2叶,不分小叶,肺门位置高。气管分叉成左右主支气管和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分叉点的位置较高,情形与拉河豚相近。3条主支气管进入肺以后便成为肺内支气管树的主干,其分支的分布区可暗示假定肺叶的存在(共5叶,左2右3)。从气管起一直到呼吸性支气管都存在软骨组织。气管的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主支气管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又变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少。细支气管以下逐步改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各级支气管均未见腺体存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管的通道口,有括约肌存在。各级支气管一直到肺泡壁均有平滑肌存在,从断续出现到连续的环层。弹性纤维在整个气管均很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气道上皮鳞状化生时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βcat与气道上皮鳞化及癌变的关系。方法采取缺乏VitA饲料饲养(12周)联合被动吸烟(4周)的方法建立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βcat、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βcat mR-NA在气道上皮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其中4只大鼠支气管上皮出现明显的复层鳞状上皮化生。实验组支气管上皮-βcat在胞膜的表达减少(P<0.01),其中有6例在细胞质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胞质中β-cat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支气管上皮细胞核c-myc表达增加(P<0.01),PCNA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βcat、c-myc的表达异常参与了VitA缺乏与吸烟所致的大鼠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气道上皮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支气管上皮细胞是气道结构细胞,它是抵抗外界损伤因素的第一道防线,当吸人性刺激物质时,首先激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并破坏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在应激状态下的上皮细胞通过分泌炎性介质与自身细胞或其他气道结构细胞、炎性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等相互作用,积极参与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发生与发展进程.因此气道上皮损伤是影响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阐明维持气道上皮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分子机制是目前防治哮喘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感觉神经肽与支气管对肺动脉缺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豚鼠离体肺动脉用辣椒素(Capsaicin)耗竭感觉神经肽(SNP)后,缺氧性收缩反应(HPV)显著增高(P<0.01)。套有带完整上皮支气管的肺动脉的HPV显著弱于不套或套有去上皮支气管肺动脉的HPV(P<0.05);支气管与肺动脉同时用Cap处理后,此差异消失;只有外套的支气管先用Cap预处理时,肺动脉HPV仍显著强于溶剂预处理的对照组(P<0.05);套有去上皮支气管的肺动脉缺氧反应显著强于不套支气管的肺动脉。结果提示:肺动脉C-感觉神经所释放的SNP在肺动脉缺氧反应中具调节作用;支气管上皮层可释放舒血管物质调节HPV,此物质与SNP密切相关;支气管还可能释放缩血管物质,介导HPV。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在胚胎肺、正常肺组织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不同周龄的胚胎肺组织、正常成人肺组织、肺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M的存在。结果8、15、18、21、24、27、29周人胎肺组织中,TM在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I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软骨、结缔组织均呈阴性表达,围绕肺泡上皮细胞团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正常成人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不表达,但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TM在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细胞膜和细胞问桥表达,在肺鳞癌表达,阳性率为97.3%(34/35),在癌细胞膜和细胞问桥阳性表达,但腺癌、小细胞癌癌细胞不表达。结论TM在胚胎肺以及成人肺仅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不表达。与其它的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不同,TM的表达在肺鳞癌与腺癌表扶明显不同.右助于鉴别肺鳞癌与肺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脂多糖(LPS)造模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LPS造模方法制备COPD模型大鼠,设置正常对照组、造模14d组和造模28 d组,分别测定其呼吸功能;以酚红外排水平评价大鼠肺支气管上皮MRP1的功能;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大鼠肺支气管上皮MR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处理组造模进程中随时间的延长大鼠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下降;静脉给予酚红后其BALF中酚红浓度与血浆酚红浓度的比值降低;其肺支气管上皮MRP1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结论 LPS造模方法制备COPD模型大鼠,随着造模的进程,其肺支气管上皮细胞MRP1蛋白的功能随之下调。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支气管上皮癌变进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肺鳞癌早期诊断标志物,以人支气管上皮癌变各阶段组织为研究对象,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 纯化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肺鳞癌组织,再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iTRAQ) 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 LC-MS/MS)鉴定支气管上皮癌变进程中各阶段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共鉴定了1036个蛋白质,筛选出102个与人支气管上皮癌变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在这些差异蛋白质中,有的在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中进行性上调,有的在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中进行性下调,有的呈阶段特异性改变;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代谢、细胞凋亡、增殖、分化、信号传导、转录、翻译、细胞粘附、免疫反应与发育等。Western blotting 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验证了其中 2个差异蛋白(S100A9和 CKB) 的表达,证实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与支气管上皮癌变相关,并可成为肺鳞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进一步研究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将有助于阐明支气管上皮的癌变机制,从而为肺鳞癌的早期诊断与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主要器官组织的结构特征,本研究利用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1只因胎衣不下死亡的雌性成年赛加羚羊心、肝、脾、肺、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赛加羚羊心肌纤维发达,呈圆柱状,有分支,其胞核位于细胞边缘,各心肌纤维分支末端相互连接构成肌纤维网,闰盘明显。肝组织致密,间质少,肝小叶分界不清,切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脾的被膜较厚,脾小梁由被膜和脾门的结缔组织伸入脾实质形成,相互连接构成脾的粗支架;实质部分可明显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主要分布在脾内小动脉周围,其内部脾小结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红髓主要分布于白髓区周围,其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肺实质导气部主要可见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其中,细支气管的管腔面富含纵行皱襞,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呼吸部可见大量的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泡结构清晰可见。肾为平滑单乳头肾,由被膜和实质构成,实质可明显分为皮质与髓质,皮质内可见大量肾小体和少量结缔组织。总体而言,与其他同类型反刍动物相比较,赛加羚羊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未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氟尿嘧啶诱发人支气管损伤修复过程及支气管干细胞的定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离体人支气管损伤修复过程,进行支气管干细胞的定位。方法取肺癌手术切除的人支气管的正常部分进行组织培养,应用氟尿嘧啶(5-FU)诱发支气管上皮损伤,动态观察修复过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β1-整合素及CK-19的表达,同时进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结果1.5-FU作用12h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可见少量间隔分布的类似裸核的细胞呈钉状位于基底膜上,PCNA染色阴性,证明为G0期细胞。其中部分细胞Hoechst33342染色阴性。2.将5-FU去除3~6h后,细胞形态变为扁平,PCNA染色见核染色阳性的细胞与阴性细胞(Go期细胞)间隔分布;12h后细胞变为立方,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到48~72h恢复假复层柱状上皮。3.β1-整合素及CK-19在已分化细胞中呈阳性反应。结论在5-FU的打击下,进入增殖期细胞死亡、脱落,仅余Go期细胞,其中含有支气管干细胞。正是这些干细胞增殖分化使支气管上皮修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对成体黑熊肺脏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熊肺脏和其它哺动物肺脏结构基本相似,亦由支气管各级分支,肺小叶及小叶间结缔组织构成,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肺泡是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呈多面囊形泡,肺泡壁有I,II两种类型上皮细胞。气-血屏障由肺泡上皮,上皮基膜,内皮基膜和内皮四层结构组成,厚约0.5μ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SK3在动物肺组织及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GSK3在人、大鼠、小鼠和猪的肺组织及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GSK3α和β广泛表达于人、鼠和猪的肺组织中,定位于胞浆.它们在几种动物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大致相似,主要见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粘膜平滑肌细胞和粘膜下腺体.但GSK3α在软骨细胞中表达明显强于GSK3β;几种哺乳动物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GSK3的磷酸化.免疫荧光检测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有丰富的GSK3α、β的表达,磷酸化的GSK3信号弱.结论 GSK3α、β丰富表达于不同种属哺乳动物肺组织的支气管上皮、腺体以及肺泡上皮,提示其可能在肺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琨  余四九  何俊峰  崔燕 《兽类学报》2012,32(4):346-355
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发育生物学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0~50 d),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进一步分出叶支气管,上皮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 (2)假腺期(50~120 d),支气管树发育明显,末端终蕾结构似腺体,为假复层柱状上皮;(3)小管期(120 ~180 d),呼吸部发育明显,终蕾腺泡样结构消失,可见多处管状分支,上皮为单层柱状或单层立方;(4)囊状期(180 ~220d),终囊管壁由较厚肺泡隔及原始肺泡组成,少数原始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5)肺泡期(220 ~ 260 d),形成肺泡,大部分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胚胎期和假腺期支气管和终蕾上皮的糖原含量丰富,从小管期开始,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开始急剧减少.之后的几个时期,只有导气部个别上皮细胞PAS反应呈阳性.实验结果表明:牦牛胎儿的肺脏发育的特点与普通牛的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点是牦牛的囊状期较短,肺泡期较长,即牦牛胎儿的肺脏更早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支气管上皮鳞状不典型增生进展的分子标志物,采用改良的脱氧胆酸-三氯醋酸(deoxycholate-trichloroaetic acid, DOC-TCA)法提纯支气管上皮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应用ImageMaster 2D分析软件、Student’s t-检验识别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搜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由此获得人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浸润癌组织的2-DE图谱及其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1 273.00±43.31,1 326.00±66.63),且两阶段间平均差异蛋白质点数为 56.00±8.96.取38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PMF分析,鉴定出一些与细胞生长、分化或肿瘤发生等有关的蛋白质,随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差异蛋白质EGFR、c-Jun、Mdm2在两类组织中的表达,其结果也显示了类似的表达差异.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过程中存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癌变过程,且EGFR、c-Jun、Mdm2的免疫组化验证结果与质谱结果的一致性表明,比较蛋白质组学是一种筛选癌变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癌前改变是肿瘤演变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许多研究显示维甲类化合物对动物肿瘤及体外恶性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但尚未见其对肺癌前病变作用的实验室研究报道。人类肺癌的绝大部分起源于支气管上皮,为研究维胺酸对体外转化人支气管上皮M细胞系以及在大鼠气管构建后移植到裸鼠体内生长的具有癌前病变特点的人支气管上皮组织的抑制作用,采用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人支气管上皮组织大鼠气管内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生长技术,流式细胞学分析,免疫组化、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以及病理学检查等研究方法发现,维胺酸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使S期细胞比例下降,以及细胞增殖标志Ki-67、mpm-2阳性反应细胞比例下降;明显诱导细胞凋亡。裸鼠腹腔注射给予维胺酸也可使大鼠气管内构建后移植到裸鼠体内生长的癌前期人支气管上皮组织的生长率明显降低,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同样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研究结果提示,维胺酸对体外培养的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及大鼠气管构建/裸鼠体内移植生长的人支气管上皮组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有希望的肺癌化学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止嗽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VPIC的临床疗效、支气管上皮及BALF病理学改变,寻找两者联合对VPIC支气管上皮及气道内细胞学、神经递质等AHR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VPIC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止嗽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对照组仅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分别于第5天、第14天进行随访,根据咳嗽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观察改善率,同时分别于治疗14d通过电子支气管镜行活检术、BAF,收集活组织1块、BALF 25mL。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评分(2.11±0.47)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72),治疗14d镜下支气管上皮病理活检提示较多脱落的基底膜,结构发生改变;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皮细胞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三稀B4、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5含量明显改变,其中白三稀B4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止嗽散联合枸地氯雷他定能够明显改善VPIC的症状,同时止嗽散可促进VPIC的支气管上皮损伤的修复,改变BALF细胞学异常和同时抑制白三稀B4、白介素-5,为今后止嗽散治疗VPI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P34cd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和P34cdc3的表达,探讨survivin和P34cdc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非小细胞肺癌(含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增生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标本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在癌组织与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survivin和P34cdc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癌组织中有过表达,在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增强;癌组织中survivin和P34cdc2表达呈正相关(P<0.01),癌旁细支气管和/或小支气管上皮增生组织中,survivin和P34cdc2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1).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survivin和P34cdc2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其survivin和P34cec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和P34cd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过表达现象,在非小细胞肺癌的G2/M期,P34cdc2可能通过将survivinThr(34)磷酸化而激活或增强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从而将细胞周期进程与凋亡调控有机地联系起来.过表达的survivin和P34cdc2可作为反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裂增殖、凋亡抑制(细胞生存延长)能力和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金雕肺的组织结构及KGF、c-Fos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金雕(Aguila chrysaetos)肺的组织结构特征,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c-Fos蛋白和Bax蛋白在肺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生物显微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金雕肺的组织结构,检测KGF、c-Fos和Bax蛋白在肺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金雕的肺由各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呼吸毛细管组成,肺房呈辐射状开口于三级支气管周围,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KGF、c-Fos和Bax在三级支气管、肺房和呼吸毛细管的上皮细胞中呈免疫反应阳性,三者的表达强度有差异.KGF、c-Fos和Bax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的协同表达可能调控鸟肺细胞的生长、发育及成熟.  相似文献   

20.
人呼吸道禽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布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禽类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受体识别特异性,分别与唾液酸α-2,3Gal和α-2,6Gal受体分子结合而感染各自的宿主细胞.这种受体结合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在禽类和人类之间跨种属传递的主要障碍.应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人呼吸道各解剖学部位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唾液酸α-2,3Gal受体, 即禽类流感受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的呼吸部即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 而在主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仅少量分布.相反,人类流感病毒受体,唾液酸α-2,6Gal受体在气管、支气管呈高密度分布,随着支气管分级逐渐降低分布减少,至肺泡分布最少.但比较人呼吸道发育成熟过程中,唾液酸α-2,3Gal和α-2,6Gal受体的表达,未发现明显差别.禽流感H5N1病毒体外感染人呼吸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肺泡上皮较支气管和气管上皮易感染,与唾液酸α-2,3Gal受体分布特点相符合.结果提示,人呼吸道可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目前H5N1病毒极少发生人传人的特点,可能与个体间上呼吸道唾液酸α-2,3Gal受体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