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94,37(1):44-50
本文对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侵袭与离开宿主的习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1)蚤攻击宿主距离平均在2cm以内,最大攻击距离不超过10cm。在有效侵袭范围内,蚤与宿主距离近时较距离远时吸血蚤数增多。(2)蚤对宿主的侵袭程度雌蚤大于雄蚤,繁殖蚤大于新羽化蚤,二齿新蚤大于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对小白鼠大于对达乌尔黄鼠。(3)宿主死后一定时间内,仍有部份蚤侵袭其尸体。 死亡时间越长侵袭蚤数越少,呈logY=a-blogX型曲线。(4)蚤离开宿主时间呈偏态分布,温度越高偏态分布越明显。蚤离开死鼠和离开活鼠所需时间很接近。 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离开宿主时间几乎相同。二种蚤离开宿主平均时间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且呈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两种未吸血幼蚤的耐饥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立名 《四川动物》1991,10(4):12-14
1990年在实验室内观察了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末吸血幼蚤的耐饥力。证明新羽化蚤在不供给血液条件下也能存活很长或较长时间。共存活时间的长短,与环境温度、湿度有明显关系,而雌雄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5,32(4):225-227
1991~1992年在实验室内观察了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无宿主条件下的活动习性。二种蚤在黑暗处纸片下的蚤数多于纸片上;在光亮处纸片上下蚤数变化无常。二齿新蚤在20和30±1℃下,黑半面蚤数均多于白半面。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20±1℃下,多数组黑半面蚤数多于白半面;在30±1℃下,多数组白半面蚤数多于黑半面。蚤在直立纸片上。绝大多数向上爬。培养基质凹坑内蚤数多于凹坑外。  相似文献   

4.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0,27(6):358-359
<正> 研究蚤的寿命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于1985~1987年研究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iformis(Wagner)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Jordan)在不同条件下的寿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饲养蚤的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有很多蚤类畸形的报道,多采自自然界。本记述的畸形均为实验室饲养,标本有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garis(Jordan,1929)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Wagner,1893)。  相似文献   

6.
马立名 《生态学报》1987,7(2):154-160
本文研究了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对寄主的侵袭活动,包括活寄主与死寄主被侵袭情况比较,寄主体表蚤数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以及与蚤同寄主接触时间的关系。还研究了达乌尔黄鼠和达乌尔鼠兔寄生蚤在一日不同时间里的数量变化。并观察了斧形盖蚤叮人情况。  相似文献   

7.
1984~1985年研究了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消化过程。根据消化道内血液的变化,将二种蚤的消化过程分为5期,并记述了各期出现时间。结果,温度越高各期出现时间越短,消化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8.
在8种温度下,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和二齿新蚤在鼠体上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呈两端高,中间低。当温度在17~20℃时,聚集度发生改变。蚤数量在约100只时,两种蚤的聚集度的相关极为显著(r=0.9885,P=0.0001)。对4种聚集度指数,建议只需考虑某一种即可。  相似文献   

9.
李仲来  杨岩  陈曙光 《昆虫学报》2001,44(4):507-511
1982~1999年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郊区人为鼠疫疫源地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巢蚤、体蚤、洞干蚤指数和染蚤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共获蚤9种,其中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us tesquorum sungaris是优势种(89.39%),其次为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 (10.37%)。3类蚤指数、染蚤率的均值差异均显著(P<0.01)。巢蚤与体蚤指数相关显著(P<0.05)。巢蚤指数∶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650∶140∶1; 巢染蚤率∶体染蚤率∶洞干染蚤率≈165∶88∶1。  相似文献   

10.
黄鼠体蚤和宿主密度的年间动态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仲来  张耀星 《昆虫学报》1997,40(2):166-17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1981-1993年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密度和体蚤指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共检体蚤10种,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telloilus tesquorum mongoJicus(72.38%)和光亮额蚤Fronto Psylla luculenta(18.03%)分别为优势和次优势蚤种,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为常见种,余为少见种。宿主密度与蚤指数均呈指数增长,鼠密度与蚤指数的关系是极为显著的(P<0.0001),关系为鼠密度=exp(-0.6206十0.1989t),蚤指数=1.6109+0.8997(鼠密度)。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比例的高低显著地影响体蚤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宿主 密度与染蚤率呈正相关关系(P相似文献   

11.
蚤类在宿主体表的分布及温度和蚤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9,32(1):68-73
本文研究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在小白鼠体表的分布及环境温度和体表蚤数的关系.结果证明,在各种温度下,鼠背部蚤数均多于腹部.5℃时,鼠前部蚤数多于后部;10—20℃时,前部与后部蚤数相近;25—40℃时,后部蚤数多于前部.鼠后背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前腹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温度越高二者之差越大,说明温度越高蚤越向后背部集中.鼠体蚤数较少时,背部与腹部,前部与后部,蚤数差别明显;鼠体蚤数过多时,各部位蚤数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印鼠客蚤侵袭与离开宿主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8,35(1):37-38
印鼠客蚤的跳跃高度,攻击宿主距离,侵袭宿主蚤数,吸血率和离开宿主时间均远超过二齿新蚤。印鼠客蚤滞留于活宿主时间明显长于死宿主。  相似文献   

13.
蚤类的幼虫形态,我国迄今已报告15种,其中蚤科Pulicidae 3种,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iidae 4种,细蚤科Leptopsyllidae 2种,蝠蚤科Ischnopsyllidae 1种,角叶蚤科Oeratophyllidae 5种。而角叶蚤科的黄鼠蚤属Citellophilus目前已报告2种,即方形黄鼠蚤指名亚种C.t.tesquorum(1961)和三鬃黄鼠蚤巴湖亚种C.trispinus balkhaschensis(叶瑞玉等,1982)。我们在探索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tesquorum sungaris的生物学特征中,对它的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并与同属2个亚种的幼虫形态相比较。  相似文献   

14.
达乌尔黄鼠洞内蚤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鼠洞内共发现9种及亚种蚤,其中以黄鼠蚤松江和二齿新蚤数量最多,其余各种蚤均为散见。前两种蚤在洞内各区段染蚤指数不等,但基本都有分布,巢内数量占据首位。松江黄鼠蚤的消长曲线呈双峰型,二齿新蚤的曲线比较平稳。两种蚤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巢内多于洞干,洞干多于洞口。根据巢蚤数量二齿新蚤归属“巢型蚤”是无疑的,但松江黄鼠蚤是否隶属“皮型蚤”应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在数量预测中采用O-MXC的公式较为适宜。根据蚤的空间分布图式,消灭跳蚤时应密切注意巢内的跳蚤。可采用滴滴涕或其他灭蚤有效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粉剂,亦可采用缓释杀虫剂等进行毒杀。  相似文献   

15.
李仲来  张耀星 《昆虫学报》1998,41(4):396-40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1981~1993年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密度和洞干蚤指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共检洞干蚤9种,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 (66.0%)为优势蚤种,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lenta(23.6%)为次优势蚤种,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和二齿新蚤N。Bidentatifor-mis为常见种,余为少见种。鼠密度与洞干蚤指数关系显著(PPP<0.05),关系为洞干蚤指数=0.2709+0.0504体蚤指数。洞干蚤和巢蚤指数的关系是显著的(P<0.07),关系为洞干蚤指数=0.27652+0.00348巢蚤指数。三种蚤指数之间有如下近似 关系:巢蚤指数: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100:10:1。  相似文献   

16.
方形黄鼠蚤4个亚种在脂肪酸组分和百分含量上具有明显不同,其中雌虫在18个组分上有区别雄虫在14个组分上有区别。此外,雌虫在C16:1和C20:0的含量上,雄虫在C16:1的含量上,4个亚种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C12-C22区间内有9个含量较高的主要组分,是4个亚种所共有的。方形黄鼠蚤在我国境内分布有4个亚种即松江亚种、蒙古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饲喂系统上研究了猫蚤的交配习性及雄蚤对雌蚤化学提取物的反应,结果表明,当5雌1雄在饲养盒内时,该雄虫可与其他雌虫进行多次交配,连续8小时内交配达48次,交配时间平均持续6.6分钟,两次交配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5分钟,当1雌5雄时,交配时间平均持续11.1分钟,交配间隔时间为12.1分钟,连续7小时内,该雌虫与雄虫交配27次,新羽化的雌雄虫吸血前不能交配,当把用雌虫提取物处理过的黑色滤纸片放进只有雄虫的饲养盒时,雄虫接触纸片的次数及雄-雄交配企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王志钢  费荣中 《昆虫知识》1991,28(5):288-290
本文报告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各发育期半数致死高温(TD_(50))的测定及经1小时高温处理后各期的生存发育情况。试验测得各发育期的TD_(50)分别为:卵期37.49℃;三龄幼虫期37.69℃;茧蛹期39.32℃;成虫期雌虫40.81℃、雄虫41.03℃。卵鞠、三龄幼虫期、茧蛹期经39~40℃处理1小时,对其孵化、化蛹结茧和羽化过程有显著危害,但对发育期限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齿新蚤的吸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5,(2):188-194
本文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二齿新蚤吸血活动与环境温度、蚤龄、性别的关系。实验证明,幼蚤吸血最适温度为25℃左右,该温度下吸血率最高;成蚤在各种温度下,吸血率均接近100%。成蚤吸血率高于幼蚤。幼蚤雌蚤吸血率高于雄蚤,成蚤吸血率雄雌均接近100%。蚤吸血量与吸血时温度无关,威蚤吸血量大于幼蚤。雌蚤吸血量大于雄蚤。蚤的血液消化速度,高温时较低温时为快。在温度25℃以下时,成蚤消化速度较幼蚤为快;30℃以上时,成蚤与幼蚤消化速度相近。消化速度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张迎春  漆一鸣 《昆虫学报》2008,51(5):504-508
【目的】通过研究苯醚威对印鼠客蚤 Xenopsylla cheopis (Rothschild,1903)的早 3 龄幼虫和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其灭蚤机理,为鼠疫媒介蚤种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微量点滴法将苯醚威施药于印鼠客蚤早3龄幼虫和未吸血新羽化成虫,采用组织学、显微摄影及统计学方法观察组织变化。【结果】经苯醚威作用后,印鼠客蚤的早 3 龄幼虫的表皮增厚、卵巢芽生殖细胞萎缩、睾丸芽精原细胞间质减少;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睾丸塞消失快、唾液腺细胞破坏严重、中肠上皮细胞萎缩。【结论】(1)苯醚威通过干扰印鼠客蚤幼虫的变态,引起幼虫表皮、生殖芽异常改变,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2)苯醚威可加速印鼠客蚤新羽化雄性成虫的睾丸塞吸收;(3)苯醚威可破坏印鼠客蚤新羽化成虫的唾液腺细胞,并引起中肠上皮细胞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