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基因分离一直是当今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分离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利于对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进行研究,并可以经转基因技术进行分子育种。根据中心法则,介绍了从DNA、RNA到蛋白质的三个层次进行植物基因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DNA分析与基因组序列和植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DNA杂交、RFLP分析、DNA的限制酶图谱分析等方面描述DNA分析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DNA分析技术与植物系统学的关系及分子数据的分析方法。并以高等植物为对象,从核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三方面对植物分子系统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SSCP和HMA两种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马MHC-Ⅰ类分子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应用SSCP法进行分析时,尽管经过实验条件优化,仍未得到对MHC-Ⅰ基因理想的分离效果,提示该方法对分离多态性较高的基因有一定局限性.在对HMA法用参考标准DNA对影响DNA分子构象的温度和变性剂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后,获得了对马MHC-Ⅰ类分子基因较好的分离效果.6、7、8、9和10号马的样本在相对应泳道上分别出现了6、5、6、5和7个条带.从凝胶中进行DNA条带回收后克隆测序的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高度多态性的MHC-Ⅰ类分子基因.  相似文献   

4.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单元是以基因的形式包含在 DNA序列内。要想从分子基础上来理解遗传的本质 ,基因的分离是最基本的前提。现在分离和克隆植物基因的方法很多 ,如传统的功能克隆及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表型克隆。但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并不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 ,在未知基因的功能信息又无适宜的相对表型用于表型克隆时 ,最常用的基因克隆技术有转座子示踪法、随机实变体筛选法和图位克隆法。其中 ,转座子示踪法中的转座子受其种类、活性和数量的制约 ,随机突变体筛选法随机性较大且不能控制其失活基因的种类和数量 ,也限制了…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建萍 《生物学通报》2003,38(12):15-16
DNA分子标记技术从基因水平进行标记,不受环境因素、个体发育阶段及组织部位影响,多态性强,已成为生物学主要遗传标记手段之一。综述了几种主要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着重阐述了其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eneticCharacterofForeignGenesinTransgenePlantsWangGuanlinFangHongJunNaJie(BiotechnologyInstitute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1外源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遗传传递规律关于外源基因在转化植株世代过程中的遗传传递规体已有较多的研究,一般从表型传达、标记基因的表达及分子杂交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Braun等问‘早在1959年已证明,nopaline型Ti质粒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产生的冠瘿瘤细胞中带有T-DNA,并保留一些形态发生潜力、但只能形成异常穿,亦称畸形痛。通过嫁接到正常烟草植株上可使这些异常穿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讨论了分子进化研究上的一些重大问题.阐述了基因的基本结构及DNA分子的进化方式:净化选择、中性进化和分化选择。探讨了利用DNA分子进化数据构建系统树的原理,评价了NJ、UPGMAM、MP和ML4种算法在构建进化树时的合理性与不足,以及进化树可靠性检验的方法,并对未来分子进化生物学的发展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植物基因转移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基因转移及其应用前景刘金元(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济南)自从1974年Vanlarebeket[12]等人在根癌农杆菌中发现一种与双子叶植物肿瘤诱导有关的质粒,随后Chilton[7]等人又从分子水平证实了该质粒中的一个DNA片段(T-D...  相似文献   

9.
项伟  马建  王雪峰  赵玉军  周建华 《遗传》2008,30(12):1635-1639
摘要: 文章使用SSCP和HMA两种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马MHC-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应用SSCP法进行分析时, 尽管经过实验条件优化, 仍未得到对MHC-I基因理想的分离效果, 提示该方法对分离多态性较高的基因有一定局限性。在对HMA法用参考标准DNA对影响DNA分子构象的温度和变性剂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后, 获得了对马MHC-I类分子基因较好的分离效果。6、7、8、9和10号马的样本在相对应泳道上分别出现了6、5、6、5和7个条带。从凝胶中进行DNA条带回收后克隆测序的结果表明, 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高度多态性的MHC-I类分子基因。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而从富含糖类和次生代谢物且异质性强的植物材料中分离DNA相对困难。本方法在CTAB法和商业DNA提取试剂盒的基础上,在裂解细胞之前,对植物材料进行预处理.去除干扰DNA提取的代谢物,并在后续步骤中进行了一些优化。该方法适于多种不同的植物种类,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较好,能满足下一步基因操作的要求,是一种通用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为了揭示真实本质,必须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蛋白质与酶,二是核酸。酶电泳是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分子遗传学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自然居群中遗传结构、基因流动、变化系统、选择作用和系统发育等问题。植物核酸系统学的研究倍受青睐,因为核酸分子是最基本的进化单元,几乎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相关的核酸分析技术主要有:DNA杂交、DNA限制酶谱分析、RFLP分析、DNA指纹图技术、RAPD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进化研究中,结合各方面的生物学证据,才能显示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植物基因工程是近二十年来随着DNA的重组技术、基因的遗传转化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的检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家P。Berg首次实现了DNA分子的试管内重组,随后几年里。以细菌质粒(Plasmid)为载体与DNA片段的重组试验取得 了很大成功,于是目的墓因的克隆技术逐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DNA重组酶Cre可以识别LoxP位点,使含有LoxP位点的DNA分子发生重组:2个同向LoxP之间的DNA片段被删除,2个环状DNA分子被整合为一个大分子.基于Cre酶的这些作用特性,构建了一套载体间基因的重组转移体系,在Cre酶的作用下,gfp基因被从基因供体pTLG上切除下来,然后转移到基因受体pET-LoxP上,从而快速、简便地完成了gfp基因高效表达载体pET-gfp的构建.gfp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被诱导表达,使菌落产生了可视的绿色荧光.通过对荧光菌落的计数分析,比较了环状基因供体pTLG和线性基因供体pTLG对有效重组率的影响.使繁琐的传统载体构建变为简单的酶促反应,极大地简化了载体构建步骤,为Cre酶在基因克隆和亚克隆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植物DNA甲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甲基化是造成植物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主要原因。从DNA甲基化的发生机理,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以及调控基因转录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DNA生物催化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发现 ,不少结构特殊的DNA分子分别具有剪切RNA分子或DNA分子、T4聚核苷酸激酶样活性、DNA连接酶样活性以及催化卟啉金属离子化等多种生物催化功能 ,这些DNA分子被称为脱氧核酶或酶性DNA .它们在用作RNA和DNA工具酶、基因分析和诊断手段以及基因治疗药物等方面的潜力引人注目 .综述这些DNA分子的种类、结构特征、催化活性及应用现状和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一种以PCR介导的、可对任意长度靶DNA片段上的核蛋白结合位点进行DNA足纹作图分析的新方法.原理是:采用被随机降解靶DNA分子作为模板,用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进行单链扩增.首先,利用某种化学试剂或酶如DNaseⅠ对已与蛋白质结合或未结合的双链靶DNA进行随机降解,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一个DNA分子恰好只有一个位点被切割.然后,这些被随机降解DNA分子即可作为模板,用同位素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正向或反向)进行单链扩增.最后,扩增的单链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形成DNA片段梯队,而被蛋白质保护的位点则在DNA片段梯队中形成位置缺口,从而确定DNA与蛋白质相结合的精确位点.该方法被应用对人干细胞因子基因5′旁侧-1190~-273区域的DNA足纹部分作图.  相似文献   

17.
核基因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类群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DNA序列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规律成为当前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与线粒体DNA相比,核基因由于包含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核基因序列或将核基因序列与线粒体基因序列相结合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系统发育,正成为分子系统学领域的新的发展趋势.Rag-1、Rag-2、tyrosinase、rhodopsin、C-mos等核基因已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目前的技术手段等诸多因素,限制了更多的核基因用于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为此简要介绍了目前核基因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核基因序列在分子系统学应用上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付娟  高才昌 《植物学报》2000,17(5):401-406
本文列出了已发现的高等植物中的线粒体DNA质粒,按分子形状分为线粒体环状DNA质粒和线粒体线状DNA质粒,环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小, 序列中有正向/反向重复序列,ORF一般较小。线状线粒体DNA质粒的特征是分子较大,末端有重复序列,5'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有较长的ORF。还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复制机制、转录和起源。质粒间及质粒与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的同源性也作了介绍。最后,综述了植物线粒体DNA质粒与植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外源基因扦入到一种兰绿藻-Anacystis nidulans,并加以表达,从而可利用该藻作为研究包括光合作用基因表达的模型系统。遗传工程师们试想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效的同时,将高等植物核和叶绿体DNA的功能分开的企图遭到了失败。康奈尔B.Thompson研究所(Ithaca,NY)植物分子遗传实验室主任A.Szalay解释研究关于叶绿体光合作用和膜装配的分子遗传学是极其困难的。  相似文献   

20.
翟启慧 《昆虫学报》1989,32(3):365-375
重组DNA技术即基因工程,亦为人们称做基因克隆或基因操作。重组DNA技术已被应用于昆虫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本文首先对重组DNA技术及基因转移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与重组DNA技术配合应用的重要手段)作一简述,然后着重介绍这些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就是将DNA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切割成片段,与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