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宏  左仰贤 《动物学报》1992,38(4):440-441
左仰贤(1988)曾报道一种寄生于水牛的肉孢子虫未定种(Sarcocystis sp.)包囊,其光学形态和梭形肉孢子虫(S.fusiformis)、莱氏肉孢子虫(S.levinei)、枯氏肉孢子虫(S.cruzi)、毛肉孢子虫(S.hirsuta)的包囊均不同。本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对这五种肉孢子虫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材料和方法 将包囊分别用0.85%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2.5%戊二醛固定,(1)经脱水、干燥、喷金,用 Jsm 3.5 型扫描电镜观察;(2)用 0.1mol/L、pH7.2 磷酸盐缓冲液洗两次,1% 锇酸固定,经脱  相似文献   

2.
羚牛住肉孢子虫在中国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羚牛(Budorcas taxicolor)作为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的中间宿主,至今国内外尚无报道。1989年4月,在成都市动物园自然死亡的一头羚牛的食道和舌肌上发现有大量形似纺锤形肉孢子虫Sarcocystis fusiformis(同种异名有S.blanchardi,S.siamensis,S.bubali,Balbiania fusiformis)寄生。现将其外观形态和组织切片(H.E染色)的显微观察记述如下:寄生于羚牛的住肉孢子虫(包囊)位于肌原纤维间,其长轴方向与肌纤维方向一致。外观为乳白色的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为4.7×2.25(3.0—6.5×1.5—3.0)mm。囊壁由两层构成,外壁厚呈海绵样,H·E染色为粉…  相似文献   

3.
1.本文报告了1955年在北京屠宰场内一只黄牛的皮下组织里发现的孢子虫—贝氏贝诺孢子虫。 2.在本例所见的贝氏贝诺孢子虫,孢子囊为白色,直径为0.13—0.23毫米,成群的分布在皮下的结缔组织里。它们与血管有密切的关系。囊壁厚(18.25—36.50微米),分为三层,囊内含有一团孢子。孢子呈椭圆形或梭形。新鲜的孢子可以缓慢活动。孢子对大白鼠或小白鼠无感染力。 3.本文详述了贝诺孢子虫、住肉孢子虫和球形体三属的特点和三属的区别。贝诺孢子虫在形态上、寄生部位上和动物的自然感染率上,都和住肉孢子虫不同;在寄生部位上和繁殖方法上又和球形体不同,所以贝诺孢子虫应自成一属。文中并将过去文献中,与贝诺孢子虫形态相同的种类,加以比较确定后,均归於贝诺属内。  相似文献   

4.
1956年中德合作生物调查团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蒐集了大批标本,我从皮晓基博士所得到一只马氏田鼠(Microtus maximowicz(?))的身上,发现一种寄生的鼠肉孢子虫。 依据参考文献,约计有50种的肉孢子虫寄生在各种各样的寄主身上。寄主的数量以反刍兽类占第一位,此外还有有袋兽类、爬行类、鸟类、啮齿兽类、猿猴类和人类。  相似文献   

5.
粘孢子虫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孢子虫(Myxosporean)除少数种类寄生在蠕虫、两栖类和爬行类外1,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包括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可以说粘孢子虫是鱼类特有的一类寄生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6.
在种类繁多的原生动物中,有两属的种类寄生在脊椎动物的肌肉及其他器官,并能传染给人,即所谓人畜共患(或动物源性)寄生虫。最典型的是弓形体属(Toxoplasma)的刚地弓形体(T.gondii),血清学检查表明,人群感染该虫相当普遍;另一属就是目前人们仍不太熟悉的宿主特异性很高的肉孢子虫属(Sarcocystis),其中人肉孢子虫(S.hominis)和人猪肉孢子虫(S.suihominis)较为重要。在分类上这些寄生原虫均被列为孢子纲(Class Sporozoa)的艾美球虫亚目(Suborder Eimeriina)。弓形体(Toxoplasma)弓形体是动物界中较典型的人畜共患寄生虫。60年代末至70年代…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长吻鮠、蛇鮈寄生粘孢子虫感染率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寄生长吻鮠上的粘孢子虫有3种:巨囊两极虫和四极虫一种,寄生在胆囊中,碘泡虫一种寄生在肾脏中;寄生蛇鮈上的粘孢子虫有2种:湖北碘泡虫,寄生在脑、鳃、肾、体腔、肠,主要寄生在脑,楚克拉虫一种,寄生在胆囊中。2.粘孢子虫对长吻鮠、蛇鮈的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长吻鮠的感染率最高值出现在6月(95%),最低值出现在2月(43%),年平均值为65%;湖北碘泡虫对蛇鮈的总感染率最高值出现在12—2月(63—67%),其次在8月(58%),春秋两季感染率较低(36—44%),年平均值为51%。3.总感染率(IR)与鱼体全长(TL)的关系:长吻鮠IR=0.956-0.009TL;蛇鮈IR=-2.0678+0.3838(TL)-0.0136(TL)2,8厘米以下的蛇鮈未发现感染。4.粘孢子虫的感染率与长吻鮠、蛇鮈的性别无关。5.感染粘孢子虫的长吻鮠,肥满度下降不大(0.04),感染粘孢子虫的蛇鮈,肥满度下降0.12,体重平均下降12.4%。6.长吻鮠中寄生粘孢子虫的总感染率(IR)与长江中游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关系可用下式描述:IR=0.3129+0.0192(T℃)。蛇鮈寄生粘孢子虫的总感染率(IR)与水温(T℃)之间的关系呈一反抛物线型、两者关系可用下式描述 IR=1.1228-0.073777T+0.001795T2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在华南水牛(Bubalus bubalis)食道肌形成大型包囊(Macroscopic sarcocyst)的一种住肉孢子虫作感染试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与国外有关报道作对比,证实该原虫即梭形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fusiformis)。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在电镜下对一种住肉孢子虫在水牛体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揭示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裂殖生殖和在肌细胞内的包囊发育过程与枯氏住肉孢子虫的一致,裂殖体、裂殖子、包囊壁和囊内母细胞、缓殖子的超微结构亦与枯氏住肉孢子虫的相同。首次通过试验感染的发育史研究证明,流行于我国湖南水牛的一种小包囊属于枯氏住肉孢子虫,水牛是黄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10.
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及Nosema ceranae)是微孢子虫的典型代表之一,由它寄生蜜蜂所产生的疾病,称为蜜蜂微孢子虫病。通过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克隆16srRNA基因(16srDNA)的片段并测序的方法来进行蜜蜂微孢子虫在我国主要养蜂地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我国主要养蜂地区,造成大量西方蜜蜂患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是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至今为止未发现过去我们广泛认定的西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  相似文献   

11.
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的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永继  沈佐锐 《菌物学报》2005,24(3):468-471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营寄生生活、无线粒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分类学上一直归类于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亚界。但最近对微孢子虫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认为微孢子虫与真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2年将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本文予以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自然感染的水牛源的人肉孢子虫以及黄牛源人肉孢子虫DNA的18S 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对所获的863 bp的18S rRNA基因分析比较表明,二者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认为二者可能同是一种肉孢子虫——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hominis Railliet and Lucet,1891)。由此推断,不仅黄牛可作为人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水牛也可作为人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3.
将感染肉孢子虫的牛肉喂给4条犬和4只猫,分别于9—11天和8—9天从粪中检出孢子囊,其感染分别持续28—37天和28—34天。对照犬猫粪中一直未查出孢子囊。感染犬猫粪中的孢子囊均为椭圆形,无色,内有4个子孢子和不规则颗粒性残体,其大小分别为15.44×10.09μm和12.12×7.68μm。用感染犬粪中的新鲜孢子囊接种另2条健犬,粪检未见孢子囊。对感染清除后的2条犬再次接种包囊,发生了与初次接种类似的感染过程。结果表明,感染东北黄牛的肉孢子虫至少2种,牛犬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ovicanis)和牛猫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ovifelis)。  相似文献   

14.
在整理1982年从湖北省宜都市和1984年从湖北省黄岗市团风镇采集的长江鱼类粘孢子虫标本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寄生于鳜Siniperca chuats(Basilewsky)和蛇(Saurogobio dabrui Bleeker)的两种粘孢子虫,经鉴定是文献中没有报道的新物种1。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病原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流行于我国云南的猪人住肉孢子虫(Sarcoystis suihominis)作了人——猪间的循环感染研究。表明它与流行于欧洲的猪人住肉孢子虫在寄主特异性、排卵囊前期、缓殖子大小、包囊在中间寄主体内的分布和包囊壁的超徽结构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究竟两者是否同属一个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微孢子虫一新种的描述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业的发展, 传播性寄生虫病给水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微孢子虫是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原生物之一, 迄今, 已报道的鱼类寄生微孢子虫多达100 余种。    相似文献   

17.
淡水鱼类寄生粘孢子虫九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3—1984年,调查了湖北省五湖鱼类寄生粘孢子虫区系,所发现的粘孢子虫,经鉴定有9种是新种(其中两极虫Myaldium 2种,粘体虫Myxosoma 1种,碘泡虫Myxobolus 6种)。测量孢子大小,均是经5%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  相似文献   

18.
寄生于玉米螟的微孢子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我国新发现的,寄生于玉米螟的微孢子虫Nosema pyraustae(Paillot)Wciser。本种主要的繁殖方法即一个产孢体产生一个孢子的方法为前人所未报导。  相似文献   

19.
隐孢子虫为原生物动亚界,端复原虫分亚门,孢子虫纲,球虫亚纲,真球虫目,艾美球虫亚目,隐抱子虫科,隐孢子虫属。它是寄生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膜或消化道的肠细胞的微绒毛表面,直径仅有3~4μm的小虫体。  相似文献   

20.
李鹏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水生生物学报》2017,41(6):1251-1256
在洞庭湖岳阳地区开展鱼类寄生虫调查中,发现一种寄生于鲤Cyprinus carpio L.肠道的黏孢子虫。该黏孢子虫的孢囊呈白色,椭圆形,大小为(1.0±0.2) mm (0.8—1.2 mm)。成熟孢子具有壳瓣,壳面观近似圆形,后端有4—6个“V”形褶皱;缝面观呈纺锤形,缝脊直而粗;孢质均匀,含有一个嗜碘泡;孢子长(9.8±0.6) μm (9.6—10.0 μm),孢子宽(8.2±0.3) μm (8.0—8.5μm),孢子厚(7.3±0.1) μm (7.0—7.5 μm);2个极囊梨形,位于孢子顶端,大小相等,呈“八”字形;极囊长(4.4±0.4) μm (3.8—5.1 μm),宽(2.7±0.2) μm (2.2—3.2 μm),极丝4—5圈。该黏孢子虫与肠膜碘泡虫、丑陋圆形碘泡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其极囊/孢子小于1/2;与文献已报道的鲤肠道寄生北京碘泡虫和鲤肠碘泡虫相比较,其在孢子形态、孢子和极囊大小方面分别存在明显差异。基于该黏孢子虫18S rD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Y203795)比对分析,该黏孢子虫与山东碘泡虫相似率最高,仅为96%。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黏孢子虫与山东碘泡虫、倪李碘泡虫、住心碘泡虫、Myxobolus encephalicus、Sphaerospora molnari、多涅茨尾孢虫和Henneguya zikaweiensis聚为独立分支,和其他已报道的黏孢子虫亲缘关系较远。综合形态学和18S rDNA基因序列数据,文章报道的鲤肠道寄生黏孢子虫为碘泡虫属一新物种,将其命名为岳阳碘泡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