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用超声是将雷达技术与声学原理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医学的一种诊断方法。三十多年来,医用超声诊断装置发展极为迅速,已与X线技术和同位素诊断装置鼎足而立,构成三大医用图象成象技术。医用超声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诊断技术领域。日本医用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可说是整个世界医用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的缩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了解日本医用超声诊断技术,实际上对这一新的诊断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进展情况,也就有了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1960年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翌年立即用于医疗。激光技术在4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医学领域内,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及基础理论研究。由于激光器具有切割、凝固、气化、打孔、截骨等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和肿瘤科等。医用激光器作为手术治疗的器械,已充分显示了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近年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更是举世瞩目,下面介绍几种激光技术最新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激光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新应用及我国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医学领域中的新应用1 960年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翌年立即用于临床治疗。激光技术在 40余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医学领域内 ,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及基础理论研究。由于激光器具有切割、凝固、气化、打孔、截骨等功能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和肿瘤科等。医用激光器作为手术治疗的器械 ,已充分显示了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近年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更是举世瞩目 ,拓展了临床应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范围中。1 .激光葡萄糖测定 美国 Spect Rt公司用激光无痛地在皮肤…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中期红外辐射成象技术开始发展,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种成象技术无法在军事上运用,但却在医学领域中首获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热象仪于1957年在美国研制成功,此后各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光声成像是一种新兴的无损生物医学成像方法,因其兼具高灵敏的光学对比度和超声能够对深层组织进行高分辨成像的优点,已经成为当前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的光吸收对比度能够反映生物组织微小的组织病变,与血氧饱和度等多种功能和生理信息紧密相关,目前已被证明在肿瘤血管新生研究、早期癌症检测和心血管疾病诊断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基于超声阵列探测的常规光声计算层析成像系统,数据采集量大,由此导致的较低数据采集和成像速度成为制约该技术临床应用和转化的重要因素。压缩感知理论可以在远低于Nyquist采样定理的欠采样方式下,高质量重建信号,已被广泛用于信号处理和传统的医学图像重建领域。自2009年压缩感知理论被应用于光声成像以来,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为解决目前大区域光声成像的数据采集和成像速度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将重点介绍压缩感知理论用于光声成像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 Tissue Characterization)已成为超声生物物理学研究中一项前沿课题.其明显的应用背景是寻求新的超声诊断参量,以开拓定量超声诊断的新途径.所谓超声组织定征,系指研究组织的各种声学参数(如声速、频散、声阻抗、声衰减、散射及非减性参量B/A等)的量值与组织状态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测试方法.近年来我们在这一领域已做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础医学、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是三个不同的的领域,因此这些领域的很多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经常无法及时应用于临床实践。转化医学是以疾病为中心,加速将基础研究的成果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旨在有效的将三个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分子影像学(molecularimaging,MI)可在活体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学过程成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为转化医学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分子影像技术采用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使活体状态下组织细胞中的特殊分子生物学特性得以直观揭示,主要用于对疾病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分层)、疗效监测、指导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新药的研发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影像的技术特点、其在转化医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基础医学、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是三个不同的的领域,因此这些领域的很多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经常无法及时应用于临床实 践。转化医学是以疾病为中心,加速将基础研究的成果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旨在有效的将三个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分子影 像学(molecular imaging, MI) 可在活体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学过程成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为转化医学的实现提供 了保证。分子影像技术采用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使活体状态下组织细胞中的特殊分子生物学特性得以直观揭示,主要用于对疾 病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分层)、疗效监测、指导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新药的研发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影像的技术特点、其 在转化医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一、X 线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综合图象诊断技术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 X 线以来,首先用于医学领域的技术手段是摄影(拍片)和荧光透视。后来,造影剂的出现,使 X 线的应用范围扩展到那些自然对比度较差的组织系统(如胃肠道、支气管、血管以及脑室等),成为传统 X 线诊断技术的基本方法,也是世界上最早普及的非创伤性内脏检测手段。但自原子能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核医学的蓬勃兴起和各种同位  相似文献   

10.
关于超声血流速度的测试定标方法和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 六十年代初,卫村茂大将DOPPLER效应引入医学超声中,开辟了医学翅产的新局面,1982年CDI的出现,又将血流测量以彩色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又将医学超产向前推进了一步。目前,几乎没有一个大医院不配备彩色血流成像装置,它不仅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还用于不少课题的研究,充分显示了它的无损,可重复甚至可连续监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CEUS评价肝脏疾病的临床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UES)成为目前超声领域中前沿的跨学科研究重点,随着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技术发展迅速,超声造影为肝脏疾病的超声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大量研究表明,CEUS在肝脏方面的临床应用最为成功,其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肿瘤非手术治疗中及治疗后疗效的观察等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肯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对于人体细胞组织与血液的检测和研究,SERS光谱技术能够发现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差异性,为医学临床上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鼻咽癌不具有明显的病变特征、病灶的位置难以通过常规医学手段检测。因此利用SERS光谱技术,应用于鼻咽癌细胞组织与血液的研究,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对鼻咽癌细胞组织与血液SERS光谱分析和诊断的探索研究,有助于SERS光谱技术发展成为一种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分析检测手段,在医学临床诊断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林林总总的智能医疗器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应用在一些常规的医学诊断上。但由于研究任务的复杂性,缩小了其研究范围,临床应用也凤毛麟角。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才出现众多的智能医疗器械。  相似文献   

14.
六.相关技术采用超声检测体内的运动信息,人们往往想到Doppler效应。自从里村茂夫在60年代初将超声Doppler效应应用到医学上以来,它已被广泛用来检测血流、胎儿、瓣膜的运动情况。对于医学超声Doppler技术,作者和其他同行已有许多文章论述它的优、缺点,本文不再累述。近年来,超声相关技术被用来检测体内的运动信息。本文介绍相关技术在医学超声中的应用。1、彩色Doppler 伪彩色编码血流速度成像被医生俗称为彩色Doppler,国外称为CFM(Color FlowMapping)。关于它的基本原理,其他文  相似文献   

15.
近10余年来在医学新领域内,医学成像技术异军突起、突飞猛进,连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使临床诊断学面目一新。现将医学成像技木及其新的进展作一概述。传统的X线诊断学自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先发现X线后,X线巳成为目前医学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X线机也成为医学上常用的主要设备。早期的X线机结构简单、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较低。50年代以后,X线机设备发展很快,普遍采用影像增强电视系统,提高了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一直是最可靠的仪器,被广泛用于肺部及骨折的诊断。随着X线造影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脑、心血管、消化道快速动态摄影。在  相似文献   

16.
质量控制在本世纪的二十年代首先应用于工业生产,五十年代开始引进于医学临床化学工作。医用细菌学的质量控制由于在保存菌株和培养过程有变异的可能性;机械化、自动比操作尚未能广泛应用等因素,发展较慢。今年开始,我国部份医院参加了丹麦、比利时的临床细菌学的质量监测;在兰州市和部份地区已有十二个单位参加了我省举办的细菌学质量监测网。 我们认为这一工作对提高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为此特邀省人民医院徐功元同志等人翻译本文,以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学习用。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份以现代物理学理论与技术在医学上应用为內容的全国性综合性期刊。它从1979年9月创刊以来至今年底已出五期。该刊辟有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交流、综述、译文、资料及消息等栏,主要报道用于医学的超声诊断、激光、荧光、红外、液晶、生物磁、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电镜、生物电、心脏起搏以及有  相似文献   

18.
CT精英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发展最快的领域这一。随着CT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广泛应用,这使放射医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的螺旋CT,因其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用光学纤维导光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步成为腹部疾患一种极为有效的诊治手段,在妇科、外科、内科等各领域中均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最近,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在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等单位协作下,试制成我国第一台腹腔镜,已在上海通过鉴定。腹腔镜主要由光学窥镜、纤维导光的照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超声成像方法,可通过分析不同组织间机械组织差异区分组织软硬度,早期主要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结节的区分和定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弹性成像技术可在二维声像图的基础上,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已逐步应用于医学各领域相关研究和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本文介绍了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目前弹性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了前列腺癌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常用的筛查、诊断方法,详细阐述了弹性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和现状,分析总结了弹性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运用弹性成像技术无创、经济便捷、实时动态、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联合前列腺癌相关筛查、诊断检查,可有效帮助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减少前列腺穿刺术的针数,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