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里红恙虫蚴叮咬鼠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里红恙虫 Trombicula akamushi var.deliensis(Walch,1923)是广州及国内许多地区已经证实的主要的恙虫病的媒介。因此本恙虫的生态研究从恙虫病流行病学的角度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们自己培养的地里红恙虫蚴进行鼠类的叮咬试验。试验的目的,一方面想获得有关恙虫蚴叮咬鼠类的一些更具休的科学资料,这在恙虫病流行病学上  相似文献   

2.
地里红恙虫蚴攀登鼠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恙虫蚴对鼠类宿主之向性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恙虫蚴活动的规律;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重要的生态学问题之一,在恙虫病的流行病学上也有实践的意义。 在检查各种鼠类携带恙虫蚴时,发觉某种恙虫蚴常常集中寄生在某种鼠类身体上某些部位。其中有的时候在一只耳壳里面可以找到1,500个以上同种的恙虫蚴,而鼠体的  相似文献   

3.
地里红恙虫孳生场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恙虫孳生场所的调查研究在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上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研究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明瞭恙虫的孳生环境,作为消灭恙虫的根据,另一方面可以找出恙虫病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原因。根据国内外的文献看来,地里红恙虫(Trombiculaakamushi var.deliensis)和另外一个非常相近的种类——红恙虫(T.akamushi)是世界  相似文献   

4.
5.
地里红恙虫产卵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本文首次用配对的地里红恙虫成虫,在相对湿度100%和温度28±1℃时,在规定的营养状况下,比较长期地观察成虫的产卵。根据每天记录的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说明: 1.高营养组大部分的成虫被认为具有正常的或旺盛的生殖能力。这种生殖力在一年中一直保持稳定,没有周期性的变化,因此,每对成虫每一季的产卵数量差别不大。 2.高营养组中还有少数的成虫被认为生殖能力不正常或很不正常。作者认为在自然界这样的成虫也是有的,但由于数量不多,当考虑一个地区恙虫卵数量的消长时,恙虫本身的生殖力问题,可以被忽视而不至于影响统计结果。 3.在相同的生活条件下,高营养组一对成虫一年的平均产卵数大约等于低营养组的66倍,但高营养组供应的食物量只等于低营养组的6倍。说明在某一限度之内,产卵数量的增长可能大大地超过食物数量的增长。 (二)在几种恒温及室温的环境中,采用多成虫混合饲养的方法,比较大批和长期地观察地里红恙虫的幼虫孵出并计算产卵数量,显示: 1.如果成虫羽化后就生活在恒温和相对湿度100%的恒湿环境中,在一定的营养状况下,35℃与13℃左右可能是地里红恙虫产卵的上下限临界温度;而在18—28℃之间,似乎温度愈高产卵数量愈少。在18±1℃,23±1℃和28±1℃三种温度时,恙虫成虫的产卵数量似乎都是相当稳定。 2.在广州室温的环境中,冬季12-2月份,成虫虽然继续产卵,但幼虫的孵出很少,春季以后,3-5月是全年产卵最多的季节,加上越冬的卵许多在这时孵化,因此出现幼虫数量的高峰。 3.地里红恙虫的成虫,看来,只有连续两年生殖力旺盛时期。 4.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象13℃这样的比较低的温度对雌虫卵巢早期发育的影响可能大于对卵巢发育成熟后卵细胞的成熟的影响。在室温中,每100成虫第一年产卵数却接近于23±1℃恒温环境每100成虫第一年产卵数,而广州年平均温度恰恰是22℃左右。 5.在恒温环境中,当温度为23±1℃时地里红恙虫成虫的寿命可能最长。在室温环境中成虫的死亡率和季节有关,经过一个夏季成虫死亡比经过一个冬季多。 (三)综合本文几个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根据某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一般指湿季)气温及其变化情况有可能推算这种恙虫产卵数量的消长,并且通过已经掌握的地里红恙虫卵在各种温度(相对湿度为100%时)的孵化率和孵化所需时间的资料,推算这地区这时期地面幼虫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地里红恙虫卵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完成了地里红恙虫从幼虫至成虫生活史发育各阶段和温度之关系的研究(徐秉锟、陈心陶,1960)之后,继续进行了受精卵的发育和温度之关系的研究。这样就凑成了地里红恙虫整个生活史各个发育阶段和温度关系的研究。本文是受精卵发育和温度之关系方面试验材料的小结。  相似文献   

7.
地里红恙虫幼虫孵出的数量出现季节性的变化,而且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徐秉锟等,1959),除了卵的发育孵化受季节性的气候影响外,也决定于恙虫成虫的产卵数量,而产卵数量除和气候条件可能有关外,和恙虫成虫的年龄以及生理状况可能也有关系。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媒介恙虫蚴出现数量变化的规律,我们试图从地里红恙虫幼虫孵出的数量和成虫年龄之关系方面找出一点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几种蝙蝠恙虫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Audy氏(1952)不完全的统计,世界各地从蝙蝠身上发现的恙虫种类经过鉴定的不下39种,其中在亚洲和澳洲地区发现的就有16种。1957年Womersley氏在马来亚报告一种果蝠滑顿(恙虫)Whartonia penthetor Womersley,1957,最近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9)在广东发现两个新种,它们是反曲滑顿(恙虫)W.recurvata Chen & Hsu,1959和马坝滑顿(恙虫)W.mapaensis Chen & Hsu,1959。这是中国首次报告的蝙蝠  相似文献   

9.
10.
五种中国恙虫蚴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5)曾经报告在中国发现的羔虫科(Family Trombiculidae)动虫12种,加上过去台湾省报告的6种,则我国已知的羔虫蚴共18种。本文再报告恙虫蚴5种,其中2种及一变种系文献上未曾有过记载的种类。这样到现在为止,我国发现的羔虫种类共23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恙虫蚴的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2,(3):269-276
最近整理出四种恙虫蚴,其中三种系新种,一种是在我国的首次报告。这四种恙虫蚴分属于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 Oudemans,1912),真棒属(Genus Euschongastia Ewing,1938),棒属(Genus Schongastia Oudemans,1910)和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 Berlese,1912)。其寄主均为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 A.B.Howell)。这样,根据已发表的材料和我们的现有资料,从罗赛鼠体上已采到恙虫蚴共有23种。  相似文献   

12.
从广东发现的恙虫蚴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文报告从广东发现的新种恙虫蚴8种,属于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的有6种,属于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的有2种,学名如下:(1)母鸡顶恙虫,新种Trombicula(Leptotrombidium)mugidi n.sp.;(2)矩板恙虫,新种 T.(L.)rectanguloscuta n.sp.;(3)通什恙虫,新种 T.(?T.)tungshihensis n.sp.;(4)心毛叶怯,新种 Trombiculindus cardiosetosus n.sp.;(5)赛圩赫列(恙虫),新种 Helenicula saihsuensis n.sp.;(6)合浦珠恙虫,新种 Doloisia hopuensis n.sp.;(7)五指背展(恙虫),新种 Gahrliepia(Walchia)wuchihensis n. sp.;(8)山牛背展(恙虫),新种 G.(W.)shanniui n. sp.。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家们在恙虫方面的研究工作巳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这对于拥有辽阔疆土的我国来说,实在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做得很少,虽然从1953年开始收集标本,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制,未能及时整理,以致大量标本散失或霉烂,十分可惜。本文内容,仅仅是将我站恙虫病调研工作组1957年在本省各地所采集的材料中的三种恙虫蚴加以描述,该三种恙虫蚴均系文献上未曾记载过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过去(见陈心陶,徐秉锟,1958)曾经描述了五甲属恙虫蚴2种和恙虫属恙虫蚴10种,本文再报告五甲属恙虫蚴2种和恙虫属恙虫蚴3种。这5种中,有一个新亚种,3个系在我国第一次报告的种类。  相似文献   

15.
淮河以北平原是我国砂姜黑土最主要的分布区,这个地区过去有四大作物,小麦、山芋、大豆和高粱,近年来因水利条件改善,逐步推广了玉米种植,并且有人认为这个地区应规划为我国的玉米带。但在该地的玉米大田生产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玉米幼苗个体变红的现象,凡瘠薄地、砂姜裸露地、碱化土上红苗出现必多,但在靠近村庄的肥沃土壤上,从未发现红苗,可见红苗现象和土壤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寄生於哺乳类和鸟类的恙虫蚴的研究包括三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内容包括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 二种,叶怯属Genus Trombiculindus一种,奇棒属Genus Neoschongastia一种,恙虫属Genus Trombicula一种及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二种。这七种除了一种外,在我国都是首次报告,其中三种还是科学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恙虫种类丰富,但已鉴定及已报告的却不多。我们为了总结国内已知的种类,前后共报告了两次(陈心陶、徐秉锟,1955;陈心陶、徐秉锟、王敦清,1956)。茲再将手上的一部分材料,加以整理,藉此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恙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本文内容包括球棒属的两新种及恙虫属的2种,共计4种。  相似文献   

18.
两型地里恙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螨的种型分化问题,目前尚未见到有专题的报导。Womersley(1952)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恙螨”一书中,对红恙螨 Trombicula(Leptotrombidium)akamushi(Brumpt,1910)和地里恙螨Trombicula (L.)deliensis(Walch,1923)等在东南亚地区分布较广的恙螨做了不同地区标本体上各部分标准测量数差别的比较记录;对具有地区性形态差异的 T.hirsti Sambon,1927 则分为 f.(型)nissanensis Womersley,1952和 f.hakei Radford,1946等两型(form);对同一地区形态上有差异的Schongastia(Ascoschongastia)cairnsen-sis(Womersley et Heaslip,1943)则定为 var.gateri(Womersley et Heaslip,1943)(变种)。佐佐学(1956)报告了日本的 T.(L.)miyazakii Sasa et al,1951;T.(L.)pallidaNagayo et al,1919;T.(L.)palpalis Nagayo et al,1919; T.(N.)mitamurai Sasa etal.,1950和 Gahrliepia(G.)saduski Womersley,1952等5种恙螨存在有地区性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地里恙螨幼虫形态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研究甲乙两型地里恙螨子代的形态和两型地里恙螨的杂交实验中,发现这两者子代幼虫中有出现形态变异的现象。 1.后侧毛基的移位:从沿海某县采回的甲型地里恙螨(以下简称“C甲”)在实验室饲养繁殖的F_1标本中,出现一只左边后侧毛位置正常而右边后侧毛向上移位至感毛基的前侧(见图1)。左边A-P为27.6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在实验室中用集体饲养和单个饲养法所观察的地里恙螨第四代至第五代的生活史。对于卵、次卵、幼虫、若蛹、若虫和成蛹等各期的发育过程与发育时间作了记述;观察了雌雄成虫间接交配的过程, 记录了雄螨产置精胞和受精雌螨产生卵的数量、雌雄螨的不同寿命、以及摄食蚤卵的数量。 文内讨论了各发育期的淘汰率及其因素、卵与次卵、若蛹、成蛹等静止阶段的发育场所及其出现角突和足芽的规律性。 本文还分析了文献上关于恙螨卵壳破裂方式的描述有错误的可能性。 文中附有地里恙螨卵、次卵和卵壳的详图, 并拟就一个较完整的地里恙螨生活史的图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