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作者1984-1985年在广东北部山区所采集有关伞菌类中的13个种, 其中新种2个, 即粗糙孢湿星伞Hygroa ter trachyspocus Bi sp.nov.和糊精质孢矮菇Chanacota detiioidespora Bi sp.nov.以及11个国内新记录。其中矮菇属Chamaeota(W.G.Smith)Earle, 微菇属Mycenella(Lange)Sing.与翼孢菌属Pterospora Metrod均为国内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2.
卞晓萌  郭佳佳  赵勇  李长林  李伟 《菌物学报》2016,35(10):1273-1279
报道了分离自渤海沉积物的4个中国真菌新记录种:黄褐隐囊菌Aphanoascus fulvescens、小翅孢壳Emericellopsis minima、弗氏光黑壳Preussia flanaganii和湿生假散囊菌Pseudeurotium hygrophila。其中,隐囊菌属Aphanoascus为中国新记录属研究菌株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标本室(OUCMB)。  相似文献   

3.
毛黎娟  冯佳威  章初龙 《菌物学报》2021,40(10):2854-2862
根据ITS、LSU、rpb2tef1tu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云南禾本科植物格孢腔菌目的7株内生真菌鉴定归属于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四绺孢球腔菌科Tetraplosphaeriaceae的四绺孢属Tetraploa和假四绺孢属Pseudotetraploa以及该目下的一个未定属genera incertae sedis。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愈创木酚培养基筛选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的2个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而这个未定属的菌株仅具有较弱的纤维素酶活性、无漆酶活性,表明格孢腔菌目的2个内生真菌类群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能力不同。多重对应分析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真菌的属与寄主、分离来源和地理位置有关联,其中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可在活的健康植物作为内生真菌存活,并在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中分离得到,推测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两属为内生和腐生双生态位真菌。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四绺孢球腔菌科内生真菌参与的禾本科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将深化我们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生态学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琪  刘祖晨  贺伟  张英 《菌物学报》2019,38(2):159-170
卫矛科Celastraceae植物上已报道尾孢类真菌10种,其中包括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真菌7种。在对中国尾孢类真菌的调查研究中,采集到寄生在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上的3种假尾孢菌,其中2个为新种,即冬青卫矛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uonymi-japonici和北京假尾孢P. beijingensis。本文对这2个新种和Pseudocercospora cf. destructiva提供了形态描述、图及与近似种区别的讨论。采用ITS、tef1-αactrpb2 4个片段的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5.
单夏男  徐可心  阮永明  王龙 《菌物学报》2021,40(5):1216-1231
在系统调查我国篮状菌属Talaromyces物种资源的工作中,分离得到了10株篮状菌。基于形态学和BenACaM及rDNA ITS1-5.8S-ITS2序列的分子种系学分析确定它们分属于6个种,即艾米斯托克篮状菌T. amestolkiae、暗玫瑰篮状菌T. atroroseus、暗绿篮状菌T. fuscoviridis、肯德里克篮状菌T. kendrickii、斯托尔篮状菌T. stollii和多样篮状菌T. versatilis,其中后4种为篮状菌组section Talaromyces的我国新记录种。T. fuscoviridis生长适中,在MEA培养基背面呈特征性的暗绿色,形成绒兼短絮状菌落,产生稀疏的灰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双轮生兼单轮生,瓶梗为安瓿形;T. kendrickii生长适中,产生典型绒状菌落和大量深绿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双轮生兼不规则生,排列紧密,瓶梗为安瓿形;T. stollii生长迅速,形成绒状兼絮状菌落并产生大量灰绿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双轮生兼三轮生,排列紧密,瓶梗为典型披针形;T. versatilis生长迅速,形成短絮状兼绳状菌落,产生脏粉色菌丝体和稀疏的灰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双轮生兼单轮生,排列不紧密,瓶梗为安瓿形。这4个新记录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篮状菌属的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的过程中,从该地区分离、鉴定出8种齿梗孢属真菌。其中,中华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chinense、青海齿梗孢S. qinghaiense为新种,树状齿梗孢S. dendroides为中国新记录种。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和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衣科地衣系统研究中,对裂隙衣属Fissurina地衣进行了订正,报道了16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3个,即连绵裂隙衣F. consentanea、球孢裂隙衣F. globulifica和皱体裂隙衣F. insidiosa。建议4个异名,即Fissurina isidiata Z.F. Jia 为Platythecium dimorphodes (Nyl.) Staiger的异名;Fissurina marginata Staiger为Fissurina elaocarpa (A.W. Archer) A.W. Archer的异名;Graphis canlaonensis Vain.为Fissurina consentanea Nyl.的异名;Graphis glauca Müll. Arg.为Fissurina dumastii Müll. Arg.的异名。本文提供了中国裂隙衣属每个种的描述和分布,并提供了鉴定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根据采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的盔孢伞属Galerina真菌标本整理、鉴定,确认出36种,其中包含28个已知种和8个中国新记录种。对中国新记录种褐柄盔孢伞G. badipes、帆孢盔孢伞G. calyptrata、迦佩盔孢伞G. jaapii、假拟提灯藓盔孢伞G. pseudomniophila、沼泽盔孢伞G. paludosa、泡孢盔孢伞G. physospora、萨列里盔孢伞G. sahleri和胫囊盔孢伞G. tibiicystis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提供了原生态照片和显微特征线条图以及分亚属、分种检索表。通过相关研究材料进行DNA提取,所得21条ITS序列与73条下载序列利用贝叶斯法及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验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王妍  刘顺  冀星  孙一翡  宋长阁  刘冬梅  崔宝凯 《菌物学报》2021,40(10):2599-2619
多孔菌是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对横断山区南段的多孔菌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成分分析,发现横断山区南段的多孔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该地区共发现多孔菌270种,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的8个目29个科111个属。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刺孢齿耳菌科Steccherinaceae和耳壳菌科Dacryobolaceae 5个科,优势属为木层孔菌属Phellinus、栓孔菌属Trametes、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集毛菌属Coltricia、硬孔菌属Rigidoporus、蓝孔菌属Cyanosporus、多年卧孔菌属Perenniporia、褐孔菌属Fuscoporia、干皮孔菌属Skeletocutis、灵芝属Ganoderma、异担子菌属Heterobasidion、地花菌属Albatrellus、波斯特孔菌属Postia和附毛孔菌属Trichaptum 14个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8类,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是北温带成分,表明横断山区南段多孔菌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该地区多孔菌有腐生菌241种,占89.26%;寄生菌14种,占5.19%;共生菌15种,占5.55%。在寄主方面,横断山区南段多孔菌只能生长在被子植物上的有121种,只能生长在裸子植物上的有98种,能同时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上生长的有51种。  相似文献   

10.
赵长林  崔宝凯 《菌物学报》2012,31(5):789-794
报道了多年卧孔菌属Perenniporia 3个中国新记录种。竹生多年卧孔菌P. bambusicola采自云南省,孔口表面橙色且仅生长于竹子上;树状多年卧孔菌P. dendrohyphidia采自广西,具树状菌丝;灰黄多年卧孔菌P. isabellina采自云南省,担子果平伏,孔口灰黄色,具树状骨架菌丝,且担孢子较大。根据采集的标本材料提供了它们的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图。  相似文献   

11.
王先洪  姜佳琦  洪霓  王国平 《菌物学报》2022,41(8):1151-1164
为明确引起贵州梨芽枯病的间座壳菌种类,本研究进行了病害调查、病芽采集和病菌分离及纯化,根据其菌落特征与ITS序列鉴定,共获得94个间座壳属Diaporthe菌株,从中选取40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ITS、TEFCALHISTUB)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它们分属于间座壳属的8个种,包括核桃间座壳菌D. biguttulata、榆树间座壳菌D. eres、椭圆间座壳菌D. ellipsoidea、梭状间座壳菌D. fusicola、香港间座壳菌D. hongkongensis、塞纳间座壳菌D. sennae、大豆间座壳菌D. sojae和蜜柑间座壳菌D. unshiuensis,其中D. ellipsoideaD. biguttulataD. sennae为侵染梨的首次报道。玉露香梨离体枝条接种结果显示,8种间座壳的代表菌株均可产生与田间相同的症状,分离比最高的D. eres致病力较强,表明它们均为梨芽枯病的病原菌,其中D. eres为病原优势种。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引起梨芽枯的间座壳菌种类组成,为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氢氧稳定同位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的环境同位素,其在不同水体中组成特征的差异可以指示水分循环过程及植物用水机制.本研究在北京山区选取了两种主要的绿化树种——常绿针叶林侧柏和落叶阔叶林栓皮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土壤水、泉水、植物茎干水和叶片水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了水分在大气-土壤-植物连续体中的运动过程.结果表明: 研究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17δ18O+1.45(R2=0.93), 土壤蒸发线方程为δD=3.85δ18O-38.02(R2=0.76), 降水入渗补给土壤水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蒸发分馏.在不同季节,降水、土壤水和泉水δD和δ18O值变化规律不同;雨季,δD和δ18O平均值大小为降水>地下水>土壤水,降水和土壤水共同补充地下水;旱季,δD和δ18O值大小排序为降水> 土壤水>地下水,降水和地下水都对土壤水有贡献.侧柏和栓皮栎年内茎干水分δD和δ18O的拟合线性方程分别为δD=5.03δ18O-30.78 和δD=3.0δ18O-48.92,栓皮栎利用的土壤水分相对于侧柏更加富集,其水分来源深度更浅.栓皮栎叶片水分同位素变化特征相对于侧柏对大气微环境的反应更加敏感,且其叶片水分蒸发和同位素动力分馏程度更强,但是它们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西藏的4个中国新记录种, 即须弥四带芹(Tetrataenium wallichii)、巴洛特栎(Quercus baloot)、尼泊尔姜味草(Clinopodium nepalense)和喜马拉雅耳稃草(Garnotia emodi); 以及24个西藏新记录种, 即翼叶棱子芹(Pleurospermum decurrens)、线叶球兰(Hoya linearis)、尼泊尔菊三七(Gynura nepalensis)、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拟游藤卫矛(Euonymus vaganoides)、云南木鳖(Momordica subangulata subsp. renigera)、马㼎儿(Zehneria japonica)、攀援胡颓子(Elaeagnus sarmentosa)、四棱猪屎豆(Crotalaria tetragona)、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独龙木姜子(Litsea taronensis)、长序大苞兰(Bulbophyllum purpureofuscum)、球花石豆兰(B. repens)、黄兰(Cephalantheropsis obcordata)、双角厚唇兰(Dendrobium forrestii)、密花兰(Diglyphosa latifolia)、云南盆距兰(Gastrochilus yunnanensis)、扁茎羊耳蒜(Liparis assamica)、耳唇兰(Otochilus porrectus)、疏花无叶莲(Petrosavia sakuraii)、长序羊角藤(Gynochthodes lacunosa)、黑蒴(Alectra avensis)和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其中无叶莲科为西藏新记录科, 一枝黄花属(Solidago)、马㼎儿属(Zehneria)、千斤拔属(Flemingia)、鞘蕊花属(Coleus)、密花兰属(Diglyphosa)、无叶莲属(Petrosavia)、羊角藤属(Gynochthodes)、黑蒴属(Alectra)和赤杨叶属(Alniphyllum)等9个属为西藏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相似文献   

14.
现分类系统中,双缘衣属隶属于子囊菌门,茶渍纲,厚顶盘亚纲,文字衣目,双缘衣科。全世界有48种,被确认为单系类群的小属。利用形态学、解剖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天山西部的双缘衣属地衣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发现了双缘衣属地衣1个新种:绿盘双缘衣Diploschistes viridis (属于双缘衣亚属)。基于最大似然分析(ML)和贝叶斯分析(BI)构建了基于ITS位点系统发育树,详细描述该种的形态特征、分布及栖息地等情况,并提供了地衣体的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5.
森林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是陆地重要的水循环连续界面过程。本研究通过分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降水、大气水汽、土壤水、叶片水的同位素组成,探讨森林SPAC系统水分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植物蒸腾与叶片性状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大气降水、土壤水、竹柏枝条水、竹柏叶片水和大气水汽的δD-δ18O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δDP=7.97δ18OP+12.68(R2=0.97)、δDS=4.29δ18OS-18.62(R2=0.81)、δDB=3.31δ18OB-29.73(R2=0.49)、δDL=1.49δ18OL-10.09(R2=0.81)、δDV=3.89δ18OV-51.29(R2=0.46)。在降水→土壤水→植物水的界面水输送过程中,氢氧同位素逐渐富集,而从土壤蒸发和从植物蒸腾的水汽同位素贫化。在降水和蒸发作用的影响下,土壤水同位素随深度增加有贫化的趋势,而且整体上旱季土壤水同位素比雨季富集。观测期间,枝条水同位素比土壤水略微富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中存在受到蒸腾富集作用的可能性。旱季,乔木的枝条水同位素比灌木贫化,说明根系分布更深的乔木植物更倾向于利用深层土壤水。由于在叶片性状、蒸腾速率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的叶片水同位素组成随叶龄增长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雨季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叶片蒸腾,使雨季的叶片水同位素比旱季富集。叶片水同位素组成与植物叶片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综合反映了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水分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6.
鬼伞类真菌涉及蘑菇科的鬼伞属Coprinus以及小脆柄菇科的小鬼伞属Coprinellus、拟鬼伞属Coprinopsis、近地伞属Parasola、刺毛鬼伞属Tulosesus和心孢鬼伞属Narcissea。基于标本研究和文献记载,确认我国该类真菌57种:小鬼伞属9种,刺毛鬼伞属10种,心孢鬼伞属3种,拟鬼伞属25种,近地伞属8种,鬼伞属2种。本文记载1个新组合——速亡型心孢鬼伞Narcissea ephemeroides,中国新记录种11个:黄鳞小鬼伞Coprinellus ellisii、甜味小鬼伞Coprinellus saccharinus、锐突拟鬼伞Coprinopsis acuminata、非洲雪白拟鬼伞Coprinopsis afronivea、美丽拟鬼伞Coprinopsis bellula、钟孢拟鬼伞Coprinopsis mitraespora、麻醉拟鬼伞Coprinopsis narcotica、厚壁拟鬼伞Coprinopsis pachyderma、近雪白拟鬼伞Coprinopsis pseudonivea、施罗特近地伞Parasola schroeteri和刺毛近地伞Parasola setulosa。编制了中国鬼伞类真菌分种检索表,对新组合和中国新记录种进行形态学描述,并提供线条图。结合ITS和LSU序列片段,采用了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建立系统发育树,反映各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星属Geastrum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地星目Geastrales、地星科Geastraceae,因奇特的外观、生态和医药用价值吸引了国内外真菌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对燕山地区地星种类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LSU-rpb1-atp6四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循环是水文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氢氧稳定同位素在不同水体中组成特征的差异可以指示水分循环过程。本研究通过分析成都平原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降水、土壤水、植物水的同位素组成,探讨SPAC系统中水分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演化特征,揭示区域水循环不同界面过程。结果表明: 研究区雨季大气降水线方程为: δD=7.13δ18O+2.35(R2=0.99),土壤蒸发线方程为: δD=6.98δ18O-0.32(R2=0.92)。在降水→土壤水→植物水的界面水输送过程中,氢氧同位素逐渐富集。浅层土壤(0~35 cm)水δ18O受降水的直接影响,响应关系明显,中深层土壤(35~100 cm)水则相对稳定。观测期间,植物木质部水同位素比土壤水略微富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输送过程中可能通过韧皮部或树皮发生轻微蒸发或蒸腾。采用直接相关法初步估计植物对不同土层土壤水的利用情况,樟树主要利用中层土壤水,构树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金星蕨因根系分布浅更倾向于利用浅层土壤水和植物截留的降水。与金星蕨相比,樟树和构树的叶片水分蒸发和同位素动力分馏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19.
黄林韬  黄晖  江雷 《生物多样性》2020,28(4):515-328
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框架建造者, 具有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其分类对于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的研究与保护至关重要。目前,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不断发展, 造礁石珊瑚的分类体系发生改变, 伴随着出现大量同物异名。近年来也出现许多无中文学名的中国造礁石珊瑚新记录种, 这些都给物种认定和命名带来困难, 阻碍了中国造礁石珊瑚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为此, 本文收集了中国造礁石珊瑚物种记录文献资料, 采用最新的造礁石珊瑚分类体系, 确认同物异名, 形成中国造礁石珊瑚物种名录, 并对中国造礁石珊瑚物种的中文名进行统一的规范和命名。结果表明, 中国共有造礁石珊瑚2个类群16科77属445种。与《中国动物志·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石珊瑚目·造礁石珊瑚》相比, 科级分类阶元新增7个科, 变更5个科; 属级分类阶元新增26属, 变更1属, 合并3属; 种级分类阶元新增291种, 变更13种, 合并20种, 新命名305个物种的中文名。并且筛选出187个同物异名。此外, 由于造礁石珊瑚分类体系现仍有部分争议, 文章也进行了讨论说明。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采自甘肃省祁连山的133份盘菌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出45个种,它们隶属于粪盘菌科、裸盘菌科、地锤菌科、胶质盘菌科、柔膜菌科、马鞍菌科、毛盘菌科(新拟)、软盘菌科(新拟)、火丝菌科、斑痣盘菌科和寡囊盘菌科,包括4个新种(祁连山缘刺盘菌、祁连山粪裸盘菌、祁连山新胶鼓菌和华肿长毛盘菌)、3个中国新记录种(秆膜盘菌、硫磺色膜盘菌和短孢索氏盘菌)。文中详细比较了新种与相近种的形态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