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地区下寒武统三叶虫序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南地区下寒武统发育完善,是我国早寒武世地层的标准地区。近年来,这一地区下寒武统生物地层研究进展很快,增补和重新排列其三叶虫序列甚有必要。本文讨论的地区范围包括滇东,四川,贵州,陕南及鄂西等地。  相似文献   

2.
浙江早寒武世荷塘组和大陈岭组的三叶虫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浙江早寒武世的荷塘组,是卢衍豪等命名的,1959年采到第一个证明属于早寒武世的三叶虫Hunanocephalus(卢衍豪,1962)。李慰秾等(1965)报道了在荷塘组之上,原划为中寒武统杨柳岗组的底部白云质灰岩,采到浙江第二个早寒武世三叶虫Arthricocephalus,因而将这一段  相似文献   

3.
浙江早寒武世的荷塘组,是卢衍豪等命名的,1959年采到第一个证明属于早寒武世的三叶虫 Hunanocephalus (卢衍豪,1962).李慰秾等(1965)报道了在荷塘组之上,原划为中寒武统杨柳岗组的底部白云质灰岩,采到浙江第二个早寒武世三叶虫 Arthricocephalus, 因而将这一段厚约几十米的白云质灰岩单独划出,命名为大陈岭组,位于荷塘组之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描述的三叶虫化石,系1957年地质部地质队张之进等同志在柯坪地区的卡拉铁克山东部苏盖特布拉克进行地质调查时采集的。化石采自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野外编号为9-930和9-1593。肖尔布拉克组是由灰黑色层状和块状白云岩、灰岩组成的,中部有含磷的碳质页岩和矽质岩夹层。三叶虫化石产于中上部黑色薄层灰岩夹层中。数量很多,但种数单纯,经鉴定仅一属一种,即Kepingaspis Kepingensis Chang(新属、新种)。这个三叶虫与我国西南部早寒武世早期三叶虫动物羣,如始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和武定虫(Wutingaspis)等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相似。这一点可说明其时代应为早寒武世早期,相当于我国华南筇竹寺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界主要地区近年来下寒武统生物地层和三叶虫序列研究的最新成果 ,将我国西南地区下寒武统与世界重要地区 (摩洛哥、西伯利亚和劳伦古陆 )下寒武统进行了对比 ,列出了对比方案 ,为确定早寒武世系列生物群的时代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对早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库鲁克塔格早寒武世古杯类早经报道,可惜标本丢失,未经详细研究。作者于1978年,随新疆地质局前寒武纪地层专题研究组前往该区,在他们的大力协助下,于莫合尔山北坡采获早寒武世化石一批,其中除古杯类外,还有三叶虫、腹足类、单瓣类、腕足类、软舌螺等,本文着重报道古杯类和它的地质意义。一、化石层位本区寒武纪地层,历经Norin(1928—1932)、胡冰等(1959)、张日东等(1959)研究,下统称西大山组,命名地点即莫合尔山北面的西大山(插图1),化石有“三叶虫Palaeolenus、Redlichia  相似文献   

7.
江苏昆山早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9年江苏第六普查勘探大队于昆山玉山镇2号钻井岩芯中获得了丰富的早寒武世三叶虫化石,这是继昆1井取得丰富的中、晚寒武世三叶虫之后又一重要发现,由于这些资料的取得,为本区寒武系提供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地层剖面和三叶虫资料。长期以来,在下扬子地区除宁、镇外,在镇江以东的广大地区未有寒武系的报道,所以昆山寒武系三叶虫的发现十分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8.
对峡东和邻近地区早寒武世古盘虫类三叶虫的再研究,支持将Emeidiscus Li,1980;Mianxrindiscus S.Zhang et Zhu in Zhang et al,1980;Mianxiandiscus(Liangshandiscus)S.Zhang in Zhang et al.,1980;Hupeidiscus Chang in Lu et al.,1974;Guizhoudiscus S.Zhang in Zhang et al.,1980;Shizhudiscus S.Zhang et Zhu in Zhang et al.,1980等属作为Tsunyidiscus Chang,1966的同义名的意见。并对前人所建立的有关属的种,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整理,作了大量的归并和修订。就目前所知道,峡东地区早寒武世水井沱组的古盘虫类三叶虫仅有Tsunyidiscus Chang,1966和Sinodiscus Chang in Lu et al,1974两属。Hupeidiscus经修订归入Tsunyidiscus Chang,1966后,原Hebediscus orientalis Chang,1953(即原Hupeidiscus的模式种)一种的种名与Tsunyidiscus orientalis(Walcott,1905)重名,故将前者重新命名为Tsunyidiscus pertenus nom.nov.。文中还记述了湖北宜昌、秭归等地的早寒武世古盘虫类三叶虫2属3种,包括Tsunyidiscus yanjiazhaiensis S.Zhang,Zhou et Yuan in Yin and Li,1978;Tsunyidisacutus(Sun,1983);Sinodiscus changyangensis S.Zhang in Zhou et al.,1977。  相似文献   

9.
江南区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化石较多。笔者先后在江西武宁(1981)、安徽宁国(1982)、湖南桃源和慈利(1983)等地实测了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并采集了牙形刺、笔石和三叶虫等化石。经室内初步研究,在安徽宁国界线剖面上,除产笔石外,在所采集的40个样品中均未处理出牙形刺。其余两个地区的剖面内均产有牙形刺、笔石和三叶虫化石。江南区牙形刺的序列及组合特征对寒武、奥陶系界线的讨论提供了较丰富的微体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化石的生物地理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研究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化石较早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最近十年来,随着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全国各地先后发现了许多富含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化石的地点,大大丰富了小壳化石的资料,各地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化石的面貌渐趋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一下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化石的生物地理分区很有必要。根据生物相、岩相特征及古地理位置三方面的因素可以将中国早寒武世早期(梅树村期—沧浪铺期)小壳化石的生物地理区划分为8个大区:Ⅰ.扬子区;Ⅱ.过渡区;Ⅲ.江南区;Ⅳ.东南区;Ⅴ.西北区;Ⅵ.华北-东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东部下寒武统杷榔组上部的三叶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凯里市西北郊瓮岭塘寒武系都匀阶下部(下寒武统)杷榔组顶部和镇远县江古镇杷榔组上部的杷榔动物群,是新近发现的重要动物群。动物群由始海百合与莱德利基虫类三叶虫及多门类的化石组成,表明黔东早寒武世都匀期早期斜坡相生物的多样性。就属种而言,三叶虫类最为丰富,计有4属5种,1亚种和1未定种,包括莱得利基虫类的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lui,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耸棒头虫类Arthricocephaluschauveaui,Changaspisplacenta,Changaspismicropyge及褶颊虫类Probowmania(Probowmania)sp.。褶颊虫类Probowmania(Probowmania)的出现,丰富了黔东地区杷榔组上部三叶虫组合,层位明显下延。文章还报道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分节末期到成虫早期个体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2.
Redlichiacea超科的分类及新科、新属的记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一、前言中国早寒武世三叶虫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Redlichiacea 超科的。这一超科虽在过去有过三个比较系统的分类(Hupé,1953;Henningsmoen,1957;Poulsen,Harrington,1959),但彼此亦都不同,存在的问题较多。如1.Redlichiidae 科内的分类问题;2.Neo-redlichia 与Neoredlichiidae 科的问题;3.Yinitidae 科的问题等。早在1953年,笔者就注意到Redlichid 类三叶虫的分类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对这  相似文献   

13.
陕西南郑梁山早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南郑梁山早寒武世三叶虫,曾经张文堂描述过两个种:Eoredlichia(Pachyredlichia)shensiensis Chang, Parabadiella huoi Chang。前者产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上部,后者产中下部。本文描述的三叶虫,系产在Parabadiella huoi之下的黄绿色泥岩,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三叶虫,与之共生的还有古介形虫。这些三叶虫经笔者研究计有:Parabadiella hanzhongends sp.nov., P. nanzhengensis sp. nov., P. zhongliangsiensis sp. nov., P. sp., Parabadiella (Danangouia) transversa subgen, et sp. nov., P. (Danangouia) quadrata subgen, et sp. nov., P. (Danangouia)sp.。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腕足类、菊石类及大羽羊齿植物群残余分子,因此可以确定Annalepis在该地区出现于早三叠世早期的印度期(Induan),说明卡以头组(至少中、下部)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早期。推测我国南方的Annalepis在早三叠世始于黔西滇东,随后向北迁移、中三叠世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由早三叠世An-nalepis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残存分子共同构成的我国南方早三叠世早期植物组合,填补了早三叠世晚期岭文组与晚二叠世B期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组合之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三叶虫”这个词,对于学过地质的人来讲是不生疏的,但是人们常见常闻的三叶虫,其身长只不过3—10厘米,宽不过1—3厘米。最近在唐山地区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的一块三叶虫头鞍化石,其“面线”内径就有9厘米,头鞍顶端有凸出的尖,若将其复原,能有35厘米长,20厘米宽。  相似文献   

16.
新材料表明定远虫(Tingyuania)和双岛虫(Dinesus)这两个三叶虫属足有效的,前者并不是后者的晚出异名.双岛虫类的地质延限被下延至传统早寒武世晚期的清虚洞组.补允描述首次发现的定远虫的尾部,并描述双岛虫的一新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们敬爱的老师卢衍豪教授 (1913- 2 0 0 0 )逝世已一年多了 ,但是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一直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深切缅怀他对我国地层古生物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卢衍豪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 ,在我国和国际地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卢衍豪教授 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在葛利普和孙云铸教授的影响下 ,他从事三叶虫研究。在西南联大 (1938- 194 1)期间 ,他开始对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世三叶虫研究 ,首次建立了我国下寒武统地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来的发现,区域地层的阐明及生物在寒武系界线上下的变化,澄江早寒武世地层划分作了修订。早寒武世岩石地层名称的更换,年代地层及生物地层单位的分带这里作了简述.目前的岩石地层单位从上到上是渔户村组(梅树阶),黑林铺组(筇竹寺阶),红井哨组、乌龙箐组(沧浪铺阶)及山邑村组(龙王庙阶)。此层序可分为2个亚带。所有的组合带在中国西南地台区都有存在,但两个亚带在澄江是区域性的。云南东部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暂时置于渔户村且小歪头山段的底界,位于小壳化石最早出现的下部。中国的Parabadiella,摩洛哥的Abadiella及澳大利亚的Abadiella huoi这里重新作了研究。Parabadiella及Abadiella是两个不同的属。模式标本的图片在这里再次刊出。澳大利亚的Abadiella huoi一种应是Wutingaspis的一个新种(Wutingaspis jelli Chang sp.nov)。Opik(1975)的Dolerolenus(?)sp.nov.一种应归属Parabadiella huoi一种。Parabadiella是中国也是澳大利亚寒武系最古老的三叶虫。澳大利亚的Wutingaspis jelli的层位与摩洛哥Abadiella的层位相当,可与中国的Wutingaspis-Eoredichia带的上部对比。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讨论滇东北奥陶纪的岩石地层和动物群特征,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各有关岩组的时代。该地区除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早期的沉积外,依次发育了红花园组(特马豆克末期—弗洛初期),湄潭组(弗洛期—达瑞威尔初期),风洞岗组(达瑞威尔早—晚期),十字铺组(达瑞威尔末期—桑比早期)、宝塔组(桑比晚期—凯迪早期),盐津组(晚凯迪早期)、五峰组(晚凯迪晚期)及观音桥组(赫南特期),岩相与黔北的相应岩组可作大致对比,而三叶虫动物群的组成和序列则大体与当时同属扬子陆块西部边缘的沉积区包括滇东、滇东南、黔北、川中、重庆、陕南及安徽和县等地区相似。共记述本区奥陶纪三叶虫计19属27种,分属14科。并对其中的一个新种Hungioides yanjinensis sp.nov.以及两个未命名的新种Abulbaspis sp.nov.和Plaesiacomiasp.nov.作系统描述。Abulbaspis过去仅报道于华北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达瑞威尔阶,而在本地区则产于桑比阶上部—凯迪阶下部;Plaesiacomia广泛分布于达瑞威尔阶—桑比阶西泛冈瓦纳地区,在滇东北的发现不但将该属的分布区域扩大到了东泛冈瓦纳地区,而且因其产出于大坪中期的层段,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东泛冈瓦纳,尔后才向西迁移的;这两属在扬子区的首次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奥陶纪不同区块间的三叶虫动物群的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详细讨论滇东北奥陶纪的岩石地层和动物群特征,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各有关岩组的时代。该地区除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早期的沉积外,依次发育了红花园组(特马豆克末期—弗洛初期),湄潭组(弗洛期—达瑞威尔初期),风洞岗组(达瑞威尔早—晚期),十字铺组(达瑞威尔末期—桑比早期)、宝塔组(桑比晚期—凯迪早期),盐津组(晚凯迪早期)、五峰组(晚凯迪晚期)及观音桥组(赫南特期),岩相与黔北的相应岩组可作大致对比,而三叶虫动物群的组成和序列则大体与当时同属扬子陆块西部边缘的沉积区包括滇东、滇东南、黔北、川中、重庆、陕南及安徽和县等地区相似。共记述本区奥陶纪三叶虫计19属27种,分属14科。并对其中的一个新种Hungioides yanjinensis sp.nov.以及两个未命名的新种Abulbaspis sp.nov.和Plaesiacomiasp.nov.作系统描述。Abulbaspis过去仅报道于华北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达瑞威尔阶,而在本地区则产于桑比阶上部—凯迪阶下部;Plaesiacomia广泛分布于达瑞威尔阶—桑比阶西泛冈瓦纳地区,在滇东北的发现不但将该属的分布区域扩大到了东泛冈瓦纳地区,而且因其产出于大坪中期的层段,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东泛冈瓦纳,尔后才向西迁移的;这两属在扬子区的首次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奥陶纪不同区块间的三叶虫动物群的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