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陵县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86-1998年,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4次调查。1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30头左右,每4年平均递减率约38%,分布于6个镇,7个行政村中,75%的栖息地已经消失,其中东河、三里、石铺三镇生活有全县80%的扬子鳄,而石铺镇扬子鳄密度最大,引起扬子鳄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坏,同时对鳄的捕杀,污染、天灾也是重要因素,其野外栖息地主要为两种类型,农耕区普通池塘和丘陵山地的山塘、水库,耕作区食物,栖息条件较好,人鳄矛盾较小的局部水域依然是扬子鳄最佳选择,但这类水域农药化肥污染已构成对扬子鳄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陕西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增长模拟与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通过差分、周期的方法,对植物种群的增长进行模拟与预测。在陕西的秦岭、汉中、黄龙地区选择林相整齐、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标准地,设置样方40个,对各样方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通过优势木解析的方法,测得栓皮栎种群胸径的实际生长量,运用起伏型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了栓皮栎种群个体年龄与胸径生长的时间序列模型,四个模型所得的各个样地栓皮栎胸径生长的模拟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其模拟平均误差都在1.5%以内,平均精度达到97.8%,模拟效果较好。经检验,该模型预测胸径的生长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高等优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种群增长模拟与预测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河南省粘虫田间种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本文对漯河、洛阳、潢川和原阳的1代或2代粘虫田间种群进行了室内饲养,并对幼虫存活,被寄生情况和繁殖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东方粘虫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3.73±4.13)d和(23.04±6.89)d,平均产卵前期和平均产卵历期分别为(6.30±0.33)d和(6.69±2.46)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631.0±66.83)粒。劳氏粘虫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3.17±2.70)d和(13.52±3.62)d,平均产卵前期和平均产卵历期分别为(4.03±0.22)d和(8.28±2.71)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912.9±72.82)粒。潢川地区东方粘虫中线虫的寄生率最高(26.0%),漯河地区2代粘虫寄生蜂的寄生率最高(77.5%)。【结论】河南省内发生危害的粘虫主要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和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不同地区不同世代东方粘虫的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幼虫中线虫和寄生蜂的寄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在雄蛾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平均产卵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了阐明太白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chi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太白山地区调查了 29个样地(10 m×10m),对处于不同生境的 5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各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Ⅲ、Ⅳ、Ⅴ、Ⅵ、Ⅶ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68.64%),幼、老龄个体数量较少。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不同种群年龄结构特点不同:海拔较低的种群(B)由于水热条件适宜,林内有林窗出现,幼龄级个体数相对丰富;而其他种群由于幼龄个体严重缺乏,衰退趋势明显。太白红杉不同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尽管所处的生境差异较大,但存活曲线基本属于Deevey Ⅲ型,种群偏离典型存活曲线的程度与幼苗缺乏程度有关,一般V-Ⅸ龄级死亡率较高。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20、60、100和200年中,各太白红杉种群均会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群稳定性维持困难。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趋势与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其他濒危植物比较,导致种群衰退的原因相似:在郁闭的林下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困难。应该利用太白红杉喜光、耐旱和中老年个体产种量丰富的特性,对现有太白红杉林分实行就地保护,合理抚育管理。低海拔地区,应适当间伐非目的树种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复杂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真  李典谟  查光济 《生态学报》2002,22(7):1061-1067
自从May(1974)指出即使是简单的种群模型也能揭示混沌动态以来,自然种群是否存在混沌一直具有争论,如何检测自然种群的混沌行为也成为种群动态研究的一个难点,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反应面模型建模的8方法分析了马尾松毛虫的复杂性动态,用自相关函数对马尾松毛虫发生的时间动态分析的结果认为动态是平衡的,其周期性不显著,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种类型可以是减幅波动,有限周期或弱混沌,波动主要由系统内因引起,进一步采用反应面模型估计全局李雅普若夫指数和局域李雅普若夫指数结果均为负,显示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不存在混沌现象,但是在增加一个小的噪音以后,局域李雅普若夫指数变为在0以上的波动,说明系统对噪音非常敏感,噪音对松毛虫种群动态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将其从非混沌状态变为混沌,研究结果认为全局郴雅普若夫指数λ是一定时间内两个变动轨迹的总平均偏差,而随着种群动态的波动,指数也是波动的,所以对于检测自然种群的混沌来说不是一个好的指标,局域李雅普若夫指数λM能更好地表示自然种群混沌的存在和产生混沌的条件,对害虫管理来说对种群暴发初期的预测是尤其重要的,而此时又最难于预测,所以对种群动态的监测就尤为重要,由于马尾松毛虫的代间种群动态为第一级密度相关,前一代的虫口密度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相关性最强,所以前一代预测下一代是最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曾宏艳  郝树广 《昆虫知识》1999,36(5):292-296
本文阐述了寄主植物的室内培养及美洲斑潜蝇的饲养技术。实验以花斑芸豆作为寄主植物。经试验,去除复叶对增加真叶有效利用面积有一定作用。经10天左右的培养,叶片长、宽度增长速率明显减慢,此时是接种斑潜蝇的最佳时机,15天后即斑潜蝇幼虫生长到3龄时,叶面积达最大。在25℃室温下,14小时光照,60%的相对湿度,2只接种箱,每天加入成虫100头(雌:雄=1:1),并更换新苗10~12盆,共60~72片叶子,生长期10~15天,每片叶子的面积可达25~40cm。照此每天可得600~1000头蛹即可基本满足室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扬子鳄4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人SRY基因HMG-box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用PCR扩增了扬子鳄Sox基因的HMG-box,并对PCR产物进行了亚克隆和测序。结果在雌雄个体中均筛选到4个不同的Sox基因,无性别差异。其序列与人相应的SOX基因保守区编码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96%、100%、96%,分别命名为AS-Sox1,ASSox2,ASSox11,ASSox22。与其他动物相关的Sox/SOX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扬子鳄S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进化位置各异的其他动物的Sox/S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高度的同源性,显示出Sox基因在系统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广东南澳岛中华楠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澳岛中华楠次生林样地的调查,从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楠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幼苗和小树阶段个体数量多,中树和大树阶段个体数量少,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幼苗阶段死亡率高,大树阶段死亡率较低,且相对稳定。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出现2个高峰,最高峰出现在幼苗的第Ⅰ龄级,第2个高峰出现在中树的第Ⅴ龄级。中树第Ⅵ龄级死亡率最低,生命期望值最高。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种群从第Ⅷ龄级开始逐渐进入生理衰退期。种群的死亡密度和危险率曲线变化趋势与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基本一致,前期和中期震荡,后期趋于稳定。对种群未来2、5和8年的时间序列预测表明:中华楠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Logistic、崔-Lawson种群增长模型理论及实例拟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求出了Logistic方程、崔-Lawson方程的速度、加速度方程。Logistic方程在加速度等于零时的增长拐点只能在K/2处,此时的最大增长速度为μ_LK/4;崔-Lawson方程在加速度等于零时的增长拐点在处,此时的最大增长速度为。通过b的变化,在描述种群增长规律时,崔-Lawson方程可优于Logistic方程。本文还用变步长坐标轮换法对两个方程进行实例拟合比较,Logistic方程还比较了Gause、Andrewartha、May、Pearl、Krebs、万昌秀、王莽莽等人的方法与结果。拟合结果表明,崔-Lawson方程最优;在拟合Logistic方程的各种方法中,本文方法较优。  相似文献   

10.
朱鹮饲养种群出现淡色型个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隶属于鹳形目(Ciconi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的中等体型涉禽。成鸟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其余部分黑色;头部裸露皮肤和腿部裸露部分呈红色;虹膜橙红色;繁殖羽灰黑色,非繁殖羽羽轴绯红色,飞羽和尾羽渲染绯红色。幼鸟喙短而稍直,羽色浅灰,初级飞羽先端深灰  相似文献   

11.
人工驯养下扬子鳄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在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饲养群体中,5龄以前的鳄生长速率较快,其中在2龄前生长速率最快,在5龄至7龄间生长速率明显减慢;鳄体长与体重之间呈正相关,两者在体长小于50cm时呈直线相关,体长大于50cm时呈曲线相关。不同性别的扬子鳄年生长状况不同,从5龄开始雌雄鳄体重出现显著差异,雄鳄重于雌鳄;从6龄开始雌雄鳄在体长方面的生长速率出现差异,雄鳄生长明显快于雌鳄;达到10龄后,雌雄鳄在体长和体重方面的增长均明显减慢,达到15龄时两者的体形已相差悬殊,雄性大于雌性。由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分析,雌鳄达到25龄而雄鳄达到35龄后,各自的体长几乎停止生长,雌鳄平均最大体长为173cm,雄鳄平均最大体长为219cm。在人工越冬下,除第一次越冬外,扬子鳄在越冬室内的冬眠中体况无明显变化,体能明显消耗出现在户外冬眠过程中。本研究为扬子鳄的科学化饲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野生扬子鳄种群及栖息地现状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1999年7~8月及2000年8~9月,利用GPS、激光测距仪等,采用夜间灯光照射计数方法,对 有野生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存在的安徽省宣州、泾县、广德、郎溪、南陵等5 县市的26个地点进行了调查,包括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3个指定保护点。结果发现: 目前野生扬子鳄主要生存在第一类栖息地(1999年50.7%、2000年40.0%),面积为17.38 hm2;其他两类栖息地的野生扬子鳄分布比率较小(各为1999年24.0%、2000年30.9%、1999 年25.3% 、2000年29.1%),面积分别为22.04hm2、19.03hm2。两年的平均生态密度分别为1.28条/hm2和1.79条/hm2,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为145条。其种群已明显分为至少18个数 量不等且相互隔离的地方种群。建议恢复足够大的栖息地,并放饲养鳄于其中以重新 建立有效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3.
野生扬子鳄生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分别于 2002和 2003年抽样调查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或曾经有野生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分布的 22个样地,选择了与野生扬子鳄生存有关的 8类生态因子,即水域中岛屿情况、水域水面的稳定度、水体pH值、螺类丰富度、岸线植被盖度、岸线土壤质地、苦竹密度和植被类型,运用资源选择函数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野生扬子鳄对生境的选择。结果表明岸线植被盖度对野生扬子鳄的生境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水体pH值,再次是螺类丰富度、苦竹密度、水域水面的稳定度和土壤质地;而水域中岛屿情况与植被类型对野生扬子鳄生境选择的影响则较弱。  相似文献   

14.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该物种的生长、繁殖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分别在2014年3月(冬眠期)和6月(繁殖期)对17条成年雌性扬子鳄腹部应用VIVIDⅠ型彩色多普勒超声(B型超声)便携诊断仪进行检测,并对3月份卵巢卵泡大小用SPSS 19.0回归分析。扬子鳄心、肝、肠等内脏器官形态在B型超声诊断仪下清晰可见。冬眠期17条扬子鳄两侧卵巢中共检测到41枚卵泡,繁殖期共42枚。冬眠期卵泡处于低回声暗区或无回声暗区的未成熟状态,繁殖期多数卵泡的发育状态与3月相同,少数卵泡呈高回声暗区,此时已形成卵黄颗粒,也有呈高回声亮光区形成卵黄膜的卵泡。对3月份检测的17条扬子鳄具有卵泡的19个卵巢大小与卵泡大小进行回归分析,卵巢随卵泡发育而增大。本研究探讨了B超这种低损伤方法对扬子鳄检测的有效性,同时评估卵泡发育状况,提高繁殖鳄的筛选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变化及致危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2003年,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夜间灯光照射计数等方法,对可能有野生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分布的安徽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的45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野生扬子鳄呈点状分布在至少23个地点,个体总数约120条,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连续调查和对比分析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扬子鳄数量急剧下降(从5000—6000条下降为120条),但1998年至今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120条),种群的致危因素主要是栖息地破坏、人为捕杀、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繁殖力低等。在不同时期导致数量下降的因素不同:1950—1990年问,主要是由于栖息地丧失、人为捕杀等;目前的主要致危因素是缺乏适宜的自然栖息地,环境污染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潜在的致危因素。旱灾对野生扬子鳄生存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Ten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hinese alligator (Alligator sinensis), using a partial genomic DNA library and an enrichment method. Fifty microsatellite repeat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library of 888 positive clones, 10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 These microsatellite loci developed here are another set of novel molecular markers for A. sinensis, and they will be suitable for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as well as for kinship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扬子鳄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现存鳄彼此间的亲缘关系、扬子鳄起源的时间和地点。主要结论可归纳如下:①现存鳄类在科、属、种分类上都存在不同意见;②扬子鳄与密河鳄被分在同一属内,但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存在争议,两者在形态、生化、细胞、分子生物学上差异很大;③Stell认为扬子鳄在中新世开始出现,作者认为它可能起源于渐新世或中新世早期;④Stell认为分布于北美的汤氏鳄(A.thomsoni)可能是扬子鳄的祖先类型,而另一些学者认为扬子鳄起源于亚洲的可能性更大些。  相似文献   

18.
使用SSR和mtVNTR分子标记识别扬子鳄个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磊  王义权 《动物学报》2005,51(3):501-506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为有效避免种群衰退,最大限度地保持该物种现有的遗传多样性,有必要对种群的个体进行个体识别研究,以便重建遗传谱系,指导现有繁育工作。应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与mtVNTR(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 on mitochondrial DNA)两种分子标记对扬子鳄39个个体进行了个体识别分析,结果显示:8个SSR座位的累计个体识别率与累计父权排除率分别达0.9968、0.7697,mtVNTR的个体识别率为0.9146,联合SSR与mtVNTR两种分子标记的累计个体识别率理论值达0.9997,并在实际分析中将39个扬子鳄个体完全区分开,其区分能力较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及mtDNA控制区5’端序列分析等分子标记要高。此外,SSR和mtvNTR还可对某些低频等位基因及其携带个体做有效的筛查,这对今后进行大量扬子鳄个体的分子标记识别和群体的遗传谱系建立等工作将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动物学报51(3):501—506,2005]。  相似文献   

19.
扬子鳄鞣制皮革和鳞片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史燕  吴孝兵  晏鹏  赵哲 《动物学报》2004,50(2):297-301
运用一种改进的提取方法 ,作者从鞣制皮革中成功地提取了总DNA ,同时还对尾尖皮、鳞片、盐腌生皮等皮质进行了DNA提取 ;用 12SrRNA基因扩增的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微卫星引物及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部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 ,以检验提取效果。结果证明 ,几种皮质标本都可提取出DNA ,其中尾尖皮和鳞片的提取效果较好 ,用四种引物都可扩增出明显亮带 ;盐腌生皮和鞣制皮提取结果也很好 ,并且用12SrRNA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扩增的亮带较明显 ,可进行扬子鳄皮质用品等的分子鉴定及部分序列的扩增和测序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分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1998~2005年对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自然环境下鳄卵及其繁殖地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包括窝卵数、产卵时间、出壳时间、孵化期内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雏鳄孵出后的存活数量以及巢区的植被盖度.调查发现天气状况直接影响母鳄产卵时间、卵的孵化质量与雏鳄的出壳数量.盖度相对大于0.5的窝巢中多数卵基本能正常发育,盖度小于0.5的窝巢中可能只有少数几枚卵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