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相关细胞因子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免疫机制作用。方法: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IL-17、IFN-γ、IL-4水平,并对其与SLEDAI、SDI、24小时尿蛋白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狼疮性肾炎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狼疮无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狼疮性肾炎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狼疮无肾炎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IL-4水平在狼疮性肾炎组、狼疮无肾炎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狼疮性肾炎组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狼疮无肾炎组(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5);狼疮无肾炎组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患者血清IFN-γ表达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402,P<0.05),血清IL-17、IL-4表达水平与SLEDAI、SDI、抗ds-DNA抗体、C3、24小时尿蛋白量均无相关性。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中IL-17、IFN-γ、IL-4等促炎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促起炎症发生及组织损伤,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及其合方并用对大鼠哮喘模型血清IL-4/INF-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共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采用卵蛋白致敏及激发的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浓度。结果:哮喘模型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前者(P<0.05),存在着严重的IFN-γ/IL-4比例的失衡;与哮喘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上调IFN-γ并下调血清IL-4的水平;这其中尤以合方并用组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对哮喘动物模型的免疫失衡均有调节作用,二者合用其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8、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健康级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分为急性哮喘组(n=14)、慢性哮喘组(n=14)、哮喘缓解组(n=14)和正常对照组(n=14),建立相应模型后,检测血清IL-8、IFN-γ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哮喘组、慢性哮喘组、哮喘缓解组的哮喘症状评分、IL-8含量、细胞计数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哮喘组高于急性哮喘组、哮喘缓解组(P<0.05)。急性哮喘组、慢性哮喘组、哮喘缓解组的血清IFN-γ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哮喘组低于急性哮喘组、哮喘缓解组(P<0.05)。在哮喘大鼠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8、IFN-γ含量与疾病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哮喘大鼠多伴随有IL-8的高表达与IFN-γ的低表达,两者的表达水平与疾病分期存在相关性,可用于临床病情判断与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毛喉鞘蕊花提取物(Coleus Forskohlii extract,CFE)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结合佐剂氢氧化铝建立大鼠哮喘模型,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CFE高剂量组(12.8g/kg)和CFE低剂量组(6.4g/kg),分别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CFE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灌胃容积为1mL/100g。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serum)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FN-γ、IL-4和IL-17A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HE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FE高、低剂量组能显著减轻OVA刺激后大鼠肺组织病理性损伤,气道轮廓清晰,上皮细胞脱落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FE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IL-4、IL-17A的含量明显下降,IFN-γ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或P<0.01);WB结果显示,CFE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肺组织p-ERK、p-JNK及p-p38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综上,毛喉鞘蕊花提取物可有效缓解OVA诱导的大鼠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与调节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5种乳杆菌缓解牛乳β-乳球蛋白(BLG)过敏的作用,为今后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乳杆菌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体外分析5种活的/热致死的乳杆菌促进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K)IFN-γ和IL-4的水平,随后应用小鼠BLG过敏模型评估这5种乳杆菌抑制过敏的能力。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BLG致敏组和5种活的/热致死乳杆菌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分泌Thl/Th2型CK的水平,并测定小鼠血清中总IgE和BLG特异性IgE的含量。【结果】在体外可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FN-γ、抑制IL-4,使其IFN-γ/IL-4比值(代表Thl/Th2细胞平衡)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的乳杆菌,在体内实验中也能有效提高致敏小鼠淋巴细胞的IFN-γ/IL-4分泌率,并显著降低致敏小鼠血清中总IgE和BLG特异性IgE的水平(P<0.05)。相反,在体外的IFN-γ/IL-4比值较低的乳杆菌,不能缓解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结论】基于乳杆菌体外刺激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分泌Th1/Th2型CK的结果,可以预测菌株在体内具有可通过纠正Th2占优势的Th1/Th2细胞失衡,下调抗体分泌量,缓解小鼠BLG过敏症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IFN-γ/IL-4)的变化关系,探讨ICP发病机制。方法:选取ICP患者31例(ICP组),孕周相匹配的正常孕妇31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分析VD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ICP组外周血清中IFN-γ的浓度[(230.93±36.0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37±25.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血清中IL-4浓度[(9.99±3.19)pg/ml]和正常对照组[(8.58±2.43)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IFN-γ/IL-4比值(24.56±6.91)高于正常对照组(17.13±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VDR的表达定义为1.0,ICP组的表达量为0.4。(3)ICP组外周血中VDR的表达水平与IFN-γ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833,P<0.01),与IL-4浓度无明显相关(r=-0.109,P>0.05),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强(r=-0.356,P=0.049<0.05)。结论:ICP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由Th2向Th1偏移,可能与ICP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DR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0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4~+、CD19~+、CD8~+、CD4~+CD25~+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E水平,对比两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中IL-4、IL-5、IFN-γ水平及IgE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D3~+、CD4~+、CD8~+、CD4~+CD25~+显著低于对照组,CD19~+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4、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19~+与IgE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血清IgE均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在过敏性鼻炎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型双歧杆菌对气道过敏小鼠的气道炎症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周龄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哮喘组、婴儿型双歧杆菌预防组和婴儿型双歧杆菌治疗组。哮喘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用卵清蛋白(Ovalbvmin,OVA)进行致敏和激发诱发哮喘,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预防组第0至14天灌胃菌液;治疗组第15至28天灌胃菌液;阴性对照组和哮喘组全程灌胃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小鼠气道过敏表现;计数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评估气道炎症程度;肺组织行HE染色;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0、OVA特异性IgE和OVA特异性IgG1的浓度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5、IL-10、IL-13和IFN-γ的浓度。结果 (1)哮喘组小鼠在激发后出现搔抓口鼻、竖毛、打喷嚏、腹肌扇动、弓背直立、二便失禁以及体重下降等表现,预防组和治疗组的症状较轻。(2)预防组和治疗组BALF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3)肺组织HE染色后,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预防组和治疗组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4)预防组和治疗组血清OVA特异性IgE浓度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并且预防组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血清OVA特异性IgG1浓度明显低于哮喘组和预防组(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且治疗组高于预防组(P0.05);(5)预防组和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含量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IL-5、IL-10、IFN-γ各组浓度都较低,未测出有效浓度。结论口服婴儿型双歧杆菌可以减轻过敏症状,降低肺组织炎症浸润程度,抑制Th2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香栓菌子实体提取物的平喘作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平喘药理实验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致敏法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灌胃给药香栓菌水提物(高240mg/kg、中120mg/kg、低60mg/kg剂量)和石油醚提取物(高24mg/kg、中12mg/kg、低6mg/kg剂量)。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变化,检测IgE、TNF-α、IL-1β、IL-6、IL-4和IFN-γ等指标,分类计数血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分析肺组织病理变化;抗氧化实验采用香栓菌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比较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平喘试验结果表明,香栓菌水提物中剂量(120mg/kg)能降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中IgE含量,减少BALF中Eos,降低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L-4含量,提高IFN-γ/IL-4,减轻模型的病理改变;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24mg/kg)能降低血中Eos和血清中IgE、TNF-α、IL-1、IL-6含量,减少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抗氧化结果显示,香栓菌各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最显著。本文为深入研究香栓菌子实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的表达情况,探讨IL-18、IFN-γ在及IL-4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正常人,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IFN-γ在及IL-4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380.3±27.2pg/mlvs104.1±10.9pg/ml,P<0.05),血清IFN-γ表达也高于健康对照组(3.2±0.4IU/mlvs1.2±0.2IU/ml,P<0.05),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IL-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3.8±2.7pg/mlvs23.5±2.9pg/ml,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表达与谷丙转氨酶具有正相关性(r1=0.701,P<0.05);IFN-γ表达与谷丙转氨酶均具有正相关性(r2=0.629,P<0.05)。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对组血清中IL-18及IFN-γ表达高于无应答组(380.3±27.2pg/mlvs280.1±19.8pg/ml,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TZY)改善支气管哮喘大鼠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模型(OVA诱导)组,TZY低、中、高剂量灌胃+哮喘模型组,普米克令舒雾化+哮喘模型组,普米克令舒雾化+TZY灌胃+哮喘模型组。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Th2细胞比例;ELISA检测各组肺泡盥洗液(BALF)中IL-4、IL-5、IgE、IFN-γ水平;生化检测各组BALF中SOD、MDA、GSH和T-AOC的水平。结果 与哮喘组比较,TZY中高剂量组及联用普米克令舒组Th1/Th2细胞比例显著上升,IL-4、IL-5、IgE水平显著下降,同时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哮喘组相比,TZY中高剂量组及联用组GSH、T-AOC、SOD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单用普米克令舒雾化相比,TZY及普米克令舒联用组各项检测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ZY可缓解大鼠支气管黏膜炎症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h1/Th2细胞比例,调控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杨树花粉粗提物致敏激发的豚鼠过敏模型。方法 3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卵清蛋白(OVA)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每隔5天经腹腔注射致敏1次,共3次,末次致敏后第5天雾化吸入激发。瑞氏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中炎症细胞变化,电脑视频计数200个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鼻黏膜、与肺的炎症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4及IFN-γ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总IgE、HIS、LTB4、IL-4及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VA对照组、模型组均可诱导鼻黏膜及肺组织出现明显的变应性炎症;BALF涂片显示明显的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肺组织中IL-4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正常组,IFN-γ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正常组;血清中总IgE、HIS、LTB4、IL-4均高于正常组;血清中IFN-γ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杨树花粉粗提物能够成功建立豚鼠过敏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过敏性疾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乳杆菌对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h1/Th2细胞因子及抗体的体外影响,用牛乳β-乳球蛋白腹腔注射BALB/c小鼠建立过敏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离致敏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并与4种活/死乳杆菌(107 CFU/mL)体外共同孵育,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FN-γ和IL-4)和抗体(总IgE、β-Lg特异性IgE和总IgG)含量。4种活/死乳杆菌均可体外调节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抗体的水平,特别是热致死的发酵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可提高淋巴细胞IL-12和IFN-γ的分泌,抑制IL-4的分泌,使其IFN-γ/IL-4比值(代表Th1/Th2细胞平衡)高于活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这两株热致死菌还可显著下调细胞上清液中总IgE、特异性IgE和总IgG抗体的浓度(P<0.05)。试验结果表明乳杆菌可提高牛乳β-乳球蛋白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的IFN-γ/IL-4比值,进而纠正Th2占优势的Th1/Th2失衡,下调抗体分泌量,且具有菌株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gamma,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观察组采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94 %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 %(P<0.05);观察组患儿的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喘憋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NO和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血清NO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gM、IgA和Ig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gM、IgA和IgG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FN-γ,IL-4,TGF-β1,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 f1T细胞表位疫苗对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30只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三组,PBS组、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分别在第0、7、14天经小鼠腹腔注射100μL含100μg/mL Der f1的致敏液[含2%Al(OH)3的PBS液],PBS组以PBS液[含2%Al(OH)3]代替。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自第21天起,雾化吸入上述致敏液,PBS组雾化吸入上述PBS液,每天雾化30min,连续雾化7d。免疫治疗组在第25~27天雾化前30min,经腹腔注射100μg/mL的Der f1T细胞表位蛋白200μ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PBS组以PBS液代替。最后一次雾化吸入24h后处死小鼠,收集每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并计数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取肺组织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取脾脏分离脾细胞加入Der f1共培养制成脾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3和IFN-γ含量及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和IgG2a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镜检说明,免疫治疗组比哮喘组炎症明显好转,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为免疫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BALF中IL-13含量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IFN-γ含量与IL-13含量变化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各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3,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IFN-γ含量与IL-13含量变化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血清中特异性IgE含量结果为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IgG2a变化水平与IgE变化正好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结论 Der f1T细胞表位疫苗能有效缓解哮喘小鼠的炎症反应并纠正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婴幼儿湿疹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涂抹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0.5g/次,2次/d。全部患儿均连续治疗30d,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以及IgE水平,并计算IFN-γ/IL-4值。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7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明显升高,IL-4和IgE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高于对照组,IL-4和IgE水平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与对照组(6.4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有效改善湿疹患儿免疫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哮喘小鼠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影响。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哮喘免疫治疗(SIT)组(C组),各8只。通过屋尘螨提取液(HDM)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并进行SIT治疗。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检测IL-4、IFN-γ以及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T细胞数目,通过RT-PCR方法检测T-bet和GATA-3mRNA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改变。结果:与B组相比,C组气道反应性明显下降(P0.01);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IL-4分泌显著降低(P0.01),IFN-γ显著升高(P0.01);NKT细胞数及其成熟型比例明显升高(P0.05);T-bet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与NKT细胞数及其成熟型比例呈正相关性,GATA-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NKT细胞数及其成熟型比例呈负相关性。B组肺部管腔周围炎性细胞聚集,组织上皮损伤,组织水肿,而C组肺部变应性炎症明显减轻。C组其他各项指标接近A组。结论:哮喘的发生可能与NKT细胞失调相关,通过改变NKT细胞数目及其成熟型比例来调节GATA-3/T-bet的表达可能是SIT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的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肺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制备肺组织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放免法检测IL-8、TNF-α,用ELISA法测IL-4.结果 罗格列酮组大鼠肺组织匀浆的IL-4含量[(5.36±1.08) 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3.48±1.70) ng/mL],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激活PPAR-γ可诱导肺组织产生IL-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介苗干预对哮喘小鼠肺组织IL-17A的表达、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24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组(B组),卡介苗(BCG)干预组(C组).C组小鼠每周一次皮内注射BCG 0.025 mg,连续3次.首次皮内注射4周后,第1、8、15天每只小鼠分别给予鸡卵清蛋白(OVA)与氢氧化铝混合腹腔注射,第22天给予1% OVA溶液雾化吸入激发.激发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组织HE染色行支气管粘膜下炎症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IL-17A和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CG干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均高于显著增高,低于模型组小鼠.BCG处理小鼠支气管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小鼠明显降低(P<0.01),比A组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BCG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的IFN-γ显著相抵,在模型组小鼠更明显,IL-17A浓度增高,在模型组小鼠更明显(P<0.05).结论:BCG干预可抑制气道炎症,可能通过上调Th1型免疫反应增加IFN-γ浓度、减少IL-17A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FN-γ对哮喘小鼠肺部过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6-8周龄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哮喘组和IFN-γ组,以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哮喘组每次激发前给生理盐水鼻内滴入,IFN-γ组每次激发前给IFN-γ鼻内滴入.以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IgE的水平,采血后取肺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哮喘组小鼠病理改变与其它各组有明显区别,而IFN-γ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哮喘组血清IgE水平高于正常组、IFN-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FN-γ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局部滴入治疗可抑制小鼠肺部过敏性炎症反应,改善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减少EOS在炎症处聚集,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gE水平,在哮喘治疗上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