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有味耳霉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市郊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流行“黑死病”,经作者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有味耳霉(Conidiobolus osmodes Drechsler)。在虫尸上有菌丝段、接合孢子和少量的分生孢子,未见囊状体和假根。易于人工培养,在培养基上,初生分生孢子球形至倒卵形,乳突明显。次生分生孢子与初生分生孢子同形,直径23.4—41.6×23.4一39μm,易发芽,有六六六粉味。  相似文献   

3.
块状耳霉的分离、鉴定、培养和寄主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自感染真菌的扁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虫尸上分离到一株虫毒菌,经鉴定是耳霉属的块状耳霉(couidiobolus thromboides Drechsler)。该菌易于分离和培养,在培养基上可形成大量休眠孢子,休眠孢子容易萌发,六天中萌发率达53%。经试验该种虫霉可以感染多种蚜虫,是一种有希望制成杀蚜菌剂的真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1987年冬季在南平地区分离的一个腐生耳霉新纪录——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叉,6—10×50—130μm,分生孢子无色,多数球形,少数亚球形至椭圆形,13—33×16—35μm,易萌发,多数形成菌丝体,少数可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或三生分生孢子,弹射在水琼脂上的分生孢子常能迅速产生小分生孢子。接合孢子球形,淡黄色,光滑,直径18—29μm,壁厚2.5—5μm。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1987年冬季在南平地区分离的一个腐生耳霉新纪录——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叉,6—10×50—130μm,分生孢子无色,多数球形,少数亚球形至椭圆形,13—33×16—35μm,易萌发,多数形成菌丝体,少数可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或三生分生孢子,弹射在水琼脂上的分生孢子常能迅速产生小分生孢子。接合孢子球形,淡黄色,光滑,直径18—29/μm,壁厚2.5—5μm。  相似文献   

6.
1984—1987年,在福建的南平、福州、南安等地持续发生了由弯孢虫疫霉(Eryniacurvlspora)感染而引起库蚊(culex sp.)成虫死亡的流行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掌状分枝;分生孢子浅绿色,窄而长,略弯曲,单核,双囊壁,含有多个小脂肪粒,大小29.7—39.6×13.2—19.8(平均32.5×16.1)μm,长宽比1.5—3.0(平均2.0);次生分生孢子梨形,基部为钝的乳突,中间有一大的脂肪粒,孢子大小16.6—19.9×11.6—14.9(平均18.7×13.7)μm;休眠孢子球形,棕褐色,直径23.2—33.2(平均29.5)μm;有假根及囊状体。  相似文献   

7.
1978年在昆明温泉地区发生了金龟子的虫霉病大流行,病原菌经鉴定为金龟虫霉(Entomophthora brahmina Bose et Mehta)。本文对该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出每虫金龟(Heptophylla brevicollis Fair.)约产生休眠孢子76,800个;该菌在一块狭小的地段引起地方病,推测由于雨季的提前而使小面积的低频常在性感染向大面积流行性感染演变。  相似文献   

8.
虞以新 《四川动物》2008,27(2):165-166
2006年9月在法国南部佩皮里昂的马力布度假村发现马力布毛蠓新种Dasyhelea(Pseudoculicoides)malibui sp.nov.和尖突柱蠓Stilobezzia oxiana Remm,1980-新纪录,本文分别予以记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87年冬季在南平地区分离的一个腐生耳霉新纪录——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叉,6—10×50—130μm,分生孢子无色,多数球形,少数亚球形至椭圆形,13—33×16—35μm,易萌发,多数形成菌丝体,少数可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或三生分生孢子,弹射在水琼脂上的分生孢子常能迅速产生小分生孢子。接合孢子球形,淡黄色,光滑,直径18—29/μm,壁厚2.5—5μm。  相似文献   

10.
芹菜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正> 1988年11月初在济南郊区,伊蚊(Aedes sp.)成虫种群大量感染虫霉病。流行病持续到11月中下旬,侵染死亡率34—75%,虫霉成为减少伊蚊越冬前虫口基数的主要因子。经采集鉴定,其病原为乳突耳霉(Conidiobolus papillatus,63.2%)和堪州噬虫霉(Entomophage kansana,36.8%),其中优势病原乳突耳霉系国内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2.
Actinobacteria的分离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ctinobacteria classis nov.一般包括具有超过50%G+C的DNA碱基组成的微生物。实验中在分土培养基中,添加了Nalidixic acid及Aztreonam和Benlate,从4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64株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共计56株,占所分离菌株的87.5%。任意挑选其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选用以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细胞为靶点的PHGC探针及PNHGC对照探针,并联合使用我们自行设计的适用于Actonobacteria的PA-1和PA-2探针进行初筛菌株的鉴别。综合4种探针的FISH的结果,我们可以判定在31株分离株中,有22株Acti-nobacteria,6株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细菌,其它3株则不易判定。DNA G+C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FISH方法可作为鉴别Actinobacteria的一种手段,它具有完整、准确和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诱茶尺蠖天敌寄生蜂的茶树挥发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许宁  陈宗懋  游小清 《昆虫学报》1999,42(2):126-131
采用Tenax GC动态吸附法对茶树-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三重营养关系中茶树的新梢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捕集,经GC、GC-MS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挥发物的组成和数量是不同的,完整茶树新梢(IS)的挥发物有11种组份;机械损伤新梢(MDS)的挥发物有13种组份;茶树-茶尺蠖取食复合体(PHC)的挥发物有15种组份,而用经典的SDE法获得的新梢精油有13种组份,4种挥发物数量的大小顺序为SDE>MDS>PHC>IS。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无气味经历的雌单白绵绒茧蜂对IS和MDS的气味的选择作用无统计上的显著性,对机械损伤新梢+幼虫口腔分泌物(MDS+Reg), 幼虫取食损伤(LDS)和PHC的气味有较强的偏好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纤细薯蓣甾体皂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西庐山采集的纤细薯蓣根茎中分到两个三糖皂甙(A,B),通过乙酰化、酸水解、红外、质谱和碳谱等鉴定,皂甙 A 是薯蓣皂甙(dioscin),皂甙 B 是纤细皂甙(gracillin),二者得率之比约为3:1。  相似文献   

15.
产抑菌素菌株SM—A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市售酸乳酪中分离到一株乳球菌SM-A菌株。该菌株产生的抑菌素能抑制或杀死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棒杆菌和梭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霉菌和酵母无效。SM-A菌株多为链球状,也有成对存在。革兰氏染色阳性,抗酸染色阴性,兼性厌氧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2℃,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和鞭毛,不运动;可从多种糖类产酸,但不产气;接触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酪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不液化明胶,还原石蕊牛奶并胨化,生长温度范围10~43℃,DNA中G Cmol为36.4%。经鉴定,SM-A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粘细菌(Myxobacteria)资源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越中  李健  周璐  张勇  胡玮  陈琦 《微生物学报》2000,40(6):652-656
粘细菌是原核生物中一类具有复杂多细胞行为的革蓝氏阴性细菌[1],能够 在细胞间通过信号的传递和感应,协同摄食、运动和发育形成子实体,具有 显著的社会学特征,被认为是高等的原核生物[2,3].  相似文献   

17.
衣藻(Chlamydomonas sp)是属于绿藻门的最低等单细胞植物,为典型的真核生物。迄今以衣藻为材料所作的有关细胞骨架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微管蛋白(tubulin)。C.J.Miller等曾以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全蛋白与几种中间纤维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实验有阳性反应,但是衣藻中是否存在中间纤维与核纤层是不清楚的问题。衣藻中间纤维与核纤层的形态研究更未见报道。目前认为中间纤维-核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