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在水生植物茨藻目中,茨藻科Najadaceae和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植物由于其结构、尤其是花部结构的极度简化和趋同适应,系统关系仍不清楚。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上述2科4属的10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系统描述了各属、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角果藻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外壁纹饰通常为拟网状至浅网状。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Vleisia作为角果藻属Zannichellia的近缘属处理的观点。茨藻科植物花粉外壁光滑、稍皱波状或为疣状,具颗粒状纹饰,萌发孔的有无在种间存在变异。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藻科与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近缘,茨藻科可能与水蕹科Aponogetonaceae或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中具单沟花粉的类群有一定联系,而与角果藻科和眼子菜科则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3.
鄂西南香蒲科、黑三棱科、眼子菜科和茨藻科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采集标本基础上,结合分析大量有关资料,讨论了鄂西南香蒲科等四科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区系组成包括5属20种2变种1杂种。其中有1新种1新变种和3个湖北分布新记录。2.区系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对湖北同类区系具有代表性。3.有一定比例的特有成分(8.70%)。4.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但主要具有东亚亚热带一温带分布(26.09%)和世界性分布(26.09%)的性质。5.本区四科植物区系主要与处于我国地貌第三级阶梯上的省区发生密切联系。其区系分区,在亚区的划分上与陆生种子植物相同。 相似文献
4.
水鳖科9属15种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9属1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水鳖科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至近椭球形,无萌发孔或偶为单沟萌发孔,外壁纹饰通常为小刺状纹
饰,刺密集或稀疏,花粉表面具瘤状、疣状、颗粒状、皱波状突起或光滑。外壁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
成。覆盖层厚或较薄,柱状层小柱发育不明显,基层薄。水鳖科植物在花粉大小、纹饰类型、刺的长短、
密度、形态、萌发孔的有无以及花粉壁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特征对探讨类群间
关系具有较重要意义。由于黑藻属Hydrilla和Stratiotes属花粉较为特殊,支持将它们各自作为一个独立
的族处理。水鳖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和结构特点表明该科与水雍科Aponogetonaceae、泽泻科Alismataceae
和花蔺科Butomaceae等近缘,而该科植物花粉大多无萌发孔等则反应了该科与茨藻目Najadales植物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眼子菜属、角果藻属和水麦冬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眼子菜属、角果藻属和水麦冬属1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属的特征,归纳了眼子菜属的花粉类型,并讨论了一些有关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泽泻科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泽泻科11属27种代表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系统描述了该科及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基础上,将泽泻科植物的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少果泽苔草型、慈菇型和泽泻型。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并依据泽泻科植物祖先类群的花粉具有船形、具单沟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明显的刺状纹饰、覆盖层完整无通道等特征,作者认为泽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如下演化趋势是明显的:由船形演化为卵球形、球形和多面体球形;由单沟萌发孔经过一无孔的中间类型演化为散孔类型;孔膜由光滑演化为具颗粒和小刺;萌发孔不内陷进化到内陷;花粉粒外壁的刺状纹饰逐渐过渡为颗粒状纹饰或者消失,以及覆盖层由无通道到具细通道和通道。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眼子菜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现有眼子菜科植物共3属11种,其中有7个是新发现的特有种:1.Potamo geton miniatus Y.D.Chen 2.P.erhaiensis Y.D.Chen 3.P.applanatus Y.D.Chen 4.P.bracteatus Y.D.Chen 5.P.leptanthus Y.D.Chen 6.P.nanus Y.D.Chen 7.Zannichellia qinghaiensis Y.D.chen并有海生植物(Ruppia maritima)区系成分出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茨藻科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植物的外种皮和内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种子表面细胞形态、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细胞形态及小瘤状突起的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首次发现外种皮微形态特征也与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一样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我们支持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关于茨藻科与水鳖科近缘,而不应放在眼子菜目的观点。对弯果茨藻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草茨藻N.graminea Del.外种皮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外种皮细胞表面具瘤状颗粒而非网状加厚。 相似文献
10.
桦木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桦木科植物(包括6属36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系统地描
述了各属的花粉形态,划分了三种花粉类型,即桦木型、榛型、鹅耳枥型,并澄清了前人在带状加厚、孔盖和颗粒层等概念上的模糊认识。根据花粉的形态,作者不支持Hutchinson(1973)和Dahlgren(1983)把桦木科分成两个科,即榛科(包括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和铁木属)和桦科(包括桤木属和桦木属);而同意Abbe(1974)将桦木科作为三个族来处理,并且认为虎榛子属应该从榛族分出,置于鹅耳枥族;尽管作者不支持Kuprianova(1963)将桦木科划分为三个科,但本文所提出的三个族与Kuprianova的三个科只是分类等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重楼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重楼属(paris L.)18个种和变种或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的观察和初步比较研究。就所观察过的种类看,花粉粒为扁球形,极面观椭圆形。左右对称。具一远极沟。外壁两层,外层厚于或等于内层。外壁纹饰有穴状、网状和皱-网状之分。不同的种类,其花粉大小和外壁纹饰均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其中有些种类的外壁纹饰比较特殊,可以作为区分种类甚至作为分组的依据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蒜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石蒜属LycorisHerb.11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系统地研究,并对其中6种具有代表性植物花粉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该属植物花粉舟形或肾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槽;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外壁具网状纹饰;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外壁包括外壁-1和外壁-2两层,外壁-1是由半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外壁-2很薄。根据花粉形态及其他器官特征,对本属植物分类地位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马尾树科及其近缘科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以及桦木科(Be-tulaceae)、9属9种植物花粉形态。马尾树科与桦木科桦木属(Betula L.)花粉粒均为扁球形,极面观呈钝三角形,萌发孔类型均为多孔类型,孔之间均有弓形加厚,而且外表面均具细颗粒状雕纹。而胡桃科大多为多边形、散孔类型。根据花粉形态资料,探讨了马尾树科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14.
安徽蓼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蓼属38种3变种,酸模属3种,荞麦属1种,金线草属2种,大黄属1种,竹节蓼属1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除了前人报道的37种外,其中12种为首次报道。6属的花粉形态多类型,有球型,近球形,近长球形、扁球形、长球形;从萌发孔来看,有3-沟,3(-4)-孔沟,12-散沟、30-散沟、9-散孔沟、20-30-散孔;外壁纹饰有细网状,粗网状,皱块状,颗粒-穿孔、穿孔、微刺-穿孔-光滑、颗 相似文献
15.
湖北产八角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湖北产八角莲属4种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小八角莲和乌云伞的花粉作了比较观察,找出了它们的鉴别特征,为该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