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人们盼望已久的《生物化学杂志》现在诞生了,我们为它的诞生而欢呼! 《生物化学杂志》的诞生是我国生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生物化学研究发展的新阶段。它的诞生是大势所趋,是客观现实促成的新生事物。 远在40年代,我国生化工作者曾试办过一种以《生物化学》命名的刊物,由于当时客观  相似文献   

2.
<正>1985年2月,中国生物化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生物化学杂志》(即《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前身)(创刊号)正式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大陆生物化学界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它适应并促进了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蓬勃发展的大趋势。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的王应睐院士说:"建国以来生物化学事业获得了极大发展。解放前,我国没有生物化学专门刊物;生化论文主要在《中国生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已到而立之年。三十年来,它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直接指导和关爱下,为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有幸曾经参加杂志的初创工作,亲身体会到杂志有今天实为不易!十分感谢创刊以来许多位生化界老前5的参与、指导和鼎力扶持。回溯八十年代初,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张昌颖教授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常  相似文献   

4.
金秋十月,中科院上海地区科技期刊改革经验交流会于南北湖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理事会发起,《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编辑部承办,共有13个编辑部近60名编辑参加,科学出版社和相关印刷厂的负责人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原子核所联合编辑部主任钱俊龙主持,有机所《有机化学》秦秀清、生化所《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袁士龙、植生所《植物生理学报》周兆康、天文台刘金铭等代表在会上介绍交流了本部门的改革情况和计算机在现代编辑技术中的运用。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征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修正意见的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4年的努力工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以下简称《名词》)的审定和释义工作,已进入专家终审和广泛征求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界同行意见的阶段。征求同行意见原计划在一年前通过“生命网站”进行的,但因故没有实现,现在通过《生命的化学》杂志,广泛征求意见。《名词》共收集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近6000条,是1990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生物化学名词》的4倍,并增加了简要的释义内容。我们打算先将《名词》“定名”的主要词条部分,用2期《生命的化学》刊登公示,然后…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化学》2012,(1):J0016-J0016
《生命的化学》原名《生物化学通讯》,于1980年2月由中国生物化学会与上海生物化学会在上海共同创办。1981年定为现名《生命的化学》。迄今,《生命的化学》已走过30余年不平凡的历程。回顾30余年来,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的会刊,《生命的化学》及时地报道和反映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动态,并介绍有关的研究新技术及学术活动信息(会讯等),已成为生化领域广大科研工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生物化学名词的编撰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刚胜利时,当时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刘思职教授组织部分教授在北京北海公园讨论生化名词的中文稿编写工作,但此事遭到燕京大学外籍教授的反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术环境发生巨大改变。1950年初,刘思职教授又和其他几位教授继续开展生物化学名词的编译工作。1952年刘思职教授主持制定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生物化学名词草案》,由卫生部印发全国医学院校,统一了全国的生物化学中文名词。1955年此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以后编写生物化学教材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化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生物化学杂志》,已经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批准,将于1984年四季创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生物化学杂志》编委会首届会议于1984年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编辑委员会组织章程”、“编辑部工作条例”及“征稿简则”。会议还通过了主编、副主编及常务编委会的组成名单。《生物化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人员表示,愿与大家携起手来,把本刊办成一个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1《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简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CJBMB)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月刊)。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7版)》、《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检索数据库收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于1985年创刊,原名《生物化学杂志》(Chinese Biockemical Journal);1998年更为现名。主要刊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0,(6):I0001-I0002
1月11日,美国《分子与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miRNA导致mRNA降解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由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立刚课题组和美国纽约大学Joel Belasco实验室共同合作完成,生化与细胞所研究生朴香花等研究人员承担了主要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值此纪念我国生化事业奠基人、著名科学家王应睐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他在国际核心科技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UBMB)中的影响力,对激励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到国际组织任职,发挥中国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王应睐担任中国生化学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长。中国生化学会1980年恢复与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的合作关系,王应睐先生功不可没。1982年,中国科协恢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化学》从 1981年创刊以来 ,本着反映国内外生物化学的发展动态 ,普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宗旨 ,逐渐形成了以“新进展”、“小综述”、“知识介绍”、“技术与方法”、“生化与医学”、“生物化学家” ,以及“学会动态”为代表的特色栏目。为了庆祝建刊 2 0周年 ,我在《生命的化学》编辑部实习期间 ,参照李潇老师为杂志创刊 10周年做的统计分析 (见本刊 1990年第 5期第 2页“小资料”) ,对 1991年以来刊登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能借此反映近十年《生命的化学》的成长历程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1991年至 2 0 0 1年 ,本…  相似文献   

13.
张迺蘅先生承袭我国生化前辈刘思职院士(1904~1983)、张昌颖教授(1906~2006)事业,是北医生物化学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在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张昌颖主编《生物化学》(1978年)基础上,主编了长学制医学生特色教材《生物化学》(1995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带头在国内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和癌转移相关基因鉴定方面有突出成绩。张先生为北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事业发展辛勤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是我们敬重的前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刊名《生物化学杂志》,以下简称《学报》)将迎来创刊35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学报》承载着诸位生化前辈的期待与信任、智慧与思考,记录着无数生化人的探索与追求、成果与经验,也见证着青年学者的兴奋与喜悦、收获与成长。时至今日,《学报》也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口碑的优秀中文学术期刊。 记得我回国后不久,时任《学报》主编的贾弘禔教授和两位前主编张昌颖先生、张廼蘅先生都分别向我讲述了《学报》所承载的生化前辈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对《学报》发展的期待。2006年,在探望生化前辈郑集先生时,96岁高龄的老先生告诉我们,他一直都在关注《学报》的发展,他注意到《学报》的改版等一系列变化,也为我们提出了“坚持《学报》创刊初衷”的要求。也正是秉承着“为广大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立科学与技术交流平台”这样的初衷,历经35年的发展,《学报》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除综述和研究论文栏目外,扩展了特约综述、要文聚焦、青年论坛、术语商榷等栏目,增加了网刊,开通了微信服务号,成为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为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和任务,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刊登研究论文的核心学术期刊,《学报》目前正在为双语双向、增强出版、扩大影响努力工作,争取为作者、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体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深知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我们也有信心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至此《学报》创刊35周年之际,谨向为《学报》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生化界前辈致敬,向所有关爱、支持《学报》建设和发展的作者、读者,以及历届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刊名《生物化学杂志》,以下简称《学报》)将迎来创刊35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学报》承载着诸位生化前辈的期待与信任、智慧与思考,记录着无数生化人的探索与追求、成果与经验,也见证着青年学者的兴奋与喜悦、收获与成长。时至今日,《学报》也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口碑的优秀中文学术期刊。 记得我回国后不久,时任《学报》主编的贾弘禔教授和两位前主编张昌颖先生、张廼蘅先生都分别向我讲述了《学报》所承载的生化前辈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对《学报》发展的期待。2006年,在探望生化前辈郑集先生时,96岁高龄的老先生告诉我们,他一直都在关注《学报》的发展,他注意到《学报》的改版等一系列变化,也为我们提出了“坚持《学报》创刊初衷”的要求。也正是秉承着“为广大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立科学与技术交流平台”这样的初衷,历经35年的发展,《学报》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除综述和研究论文栏目外,扩展了特约综述、要文聚焦、青年论坛、术语商榷等栏目,增加了网刊,开通了微信服务号,成为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为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和任务,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刊登研究论文的核心学术期刊,《学报》目前正在为双语双向、增强出版、扩大影响努力工作,争取为作者、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体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深知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我们也有信心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至此《学报》创刊35周年之际,谨向为《学报》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生化界前辈致敬,向所有关爱、支持《学报》建设和发展的作者、读者,以及历届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化学》2007,27(5):467-468
为加强学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交流,英国生物化学学会/波特兰出版有限公司(Biochemical Society/Portland Press)代表团于2007年9月6日访问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代表团成员包括:《生物化学杂志》编委会主席、Bristol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教授George Banting,《生物化学杂志》编委会选任主席、Auckland大学教授Peter Shepherd,  相似文献   

17.
祝贺沈昭文教授90华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于1995年6月16日上午为著名老一辈生物化学家、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名誉理事、《生命的化学》期刊创办人沈昭文教授举行了90华诞庆祝活动。中国生化学会、上海生化学会、《生...  相似文献   

18.
本刊创刊于1936年,创刊名《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1954年更名为《实验生物学报》,具有悠久的历史,2006年起更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现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主要刊  相似文献   

19.
 <正> 当今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出现爆炸性的增长。《生物化学杂志》的创刊反映了我国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趋势。祝愿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过创办这一刊物更好地推动我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为社会义主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正>《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原《细胞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79年9月,目前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过去四十年里,作为我国细胞生物学最权威的中文期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秉承推动我国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