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插穗类型(A)、生长调节剂种类(B)及其浓度(C)对花叶夹竹桃插穗生根和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花叶夹竹桃插穗生根和扦插苗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插穗类型和生长调节剂种类;筛选出花叶夹竹桃扦插的最佳组合为A1B1C1,即以木质化程度较轻的上部枝条作为插穗,用200 mg/L NAA处理,进行扦插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裸花紫珠嫩枝扦插生根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实生苗的嫩枝为试材,从基质、插条部位、留叶方式、扦插季节、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5个方面对裸花紫珠的扦插生根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插穗的生根率、偏根率、生根数量及最大根长,采用隶属函数值对扦插生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8个基质处理中,以泥炭∶蛭石∶河沙按2∶1∶1体积比混合的基质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74%,平均生根数5.4条;(2)插条中、上部制取的插穗扦插效果优于下部,且中部插穗的生根质量最佳;(3)插穗留叶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不留叶处理,留两片半叶(1/2叶)时,生根率可达64%;(4)秋季(9月)为扦插最适宜季节,生根数量和最大根长均显著高于春季(4月)和夏季(7月);(5)4个浓度下,IBA处理的生根质量均高于IAA和NAA处理,其中IBA(1 000、1 500 mg·L~(~(-1)))处理的扦插效果较好,而高浓度NAA(2 000、2 500 mg·L~(~(-1)))处理明显不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IBA、NAA对紫萼龙吐珠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萼龙吐珠Clerodendrum speciosum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浓度IBA、NAA混合溶液对紫萼龙吐珠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A为50 mg·L-1,IBA为150或200 mg·L-1时,紫萼龙吐珠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最高,可达100%;根系数量、根长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组的9.4倍和4.9倍;当NAA、IBA分别为50、150 mg·L-1时,根系效果指数在9、11月均较高,最高可达6.42。运用隶属函数法对9、11月扦插各处理组合的生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认为NAA 50 mg·L-1、IBA 150或200 mg·L-1混合溶液处理紫萼龙吐珠插条均最有利于生根,可得到较高的生根质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扦插基质、插条剪制方式与木质化程度对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sis扦插生根率、根系数及苗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插条采用200 mg·L-1 ABT1生根剂浸泡30 min后扦插于基质A(一层2 cm河沙,上覆一层2 cm黄泥土)中,生根率最高(90.3%),且插条平均根系数及苗高均最佳。影响插条上述生长指标的主次因素为基质种类>生长调节剂种类>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时间。不同插条处理中,以截取6 cm长半木质化嫩枝进行双削面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且根系数及苗高生长指标亦最佳。  相似文献   

5.
野生何首乌茎蔓切段根芽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何首乌茎蔓为材料,研究生根促进剂种类及浓度、插穗茎节数、扦插时间、扦插基质等对其切段生根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插穗茎节数处理中,以含有三个叶节的插穗成活率最高,扦插苗长势最好,含两个茎节的插穗次之,而含有一个茎节的插穗最差;不同生根促进剂种类及其浓度对扦插生根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九种生根试验处理中,以4×10"mg/L NAA的处理插穗生根成活率最高,4×10-4mg/L的IBA处理次之,混合药液效果最差;疏松肥沃的扦插基质有利于何首乌扦插苗生根和幼苗生长.何首乌扦插生根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大,在春季的3~4月扦插效果较好,生根成活率达79.8%.  相似文献   

6.
插穗因素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年生无病虫害闽楠植株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L_8(2~7)正交试验方法,设置插穗来源(枝条顶部、枝条中部)、枝条长度(10cm、15cm)和留叶数(保留1片和2片全叶)3个插穗因素,研究插穗因素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生长及理化性质等方面影响,筛选适宜插穗处理方式,揭示插穗调控扦插苗生根和生长机理。结果表明:(1)闽楠插穗来源、长度及留叶数显著影响扦插苗的生根、生长及理化特性。(2)闽楠扦插最适合的插穗处理是取长度为10cm的中部枝、保留2片叶。(3)影响闽楠扦插生根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插穗来源,关键生理指标是根系PPO和POD活性;影响闽楠扦插苗新梢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插穗的留叶数,关键生理指标是根系IAAO活性和MDA含量。研究表明,各插穗因素显著影响着闽楠扦插苗的生根及生长,并以长度10cm、保留2片的中部枝为插穗最佳;该研究结果为闽楠扦插繁殖技术制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4因素3水平L_9(3~4)正交试验法,以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为生根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扦插基质、萘乙酸、吲哚丁酸、插穗部位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穗部位对草珊瑚扦插生根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扦插基质,吲哚丁酸对扦插生根有抑制作用,萘乙酸则没有显著影响。草珊瑚扦插繁殖时用顶部插穗,扦插基质采用含沙黄土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8.12%,生根数每棵12.11条,平均根长8.31 cm。  相似文献   

8.
王书胜  张雅慧  邹芹  单文  李晓花  张乐华 《广西植物》2016,36(12):1468-1475
为探明有鳞大花亚组杜鹃扦插生根的最佳IBA浓度和扦插时间,该研究以江西杜鹃、百合花杜鹃为材料,分别采用腐叶土+河沙(1:1)、泥炭+珍珠岩+蛭石(3:1:1)基质,开展了4个IBA浓度和4个扦插时间的生根试验.结果表明:IBA浓度对除老叶留存数外的所有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100 mg·L-1 IBA处理生根率、新梢长最大,腐烂率最低,其它指标也表现良好,为最佳生根浓度;50 mg·L-1 IBA处理根幅、新梢率最大,但不定根数最少,效果其次;200 mg·L-1 IBA处理促进根系生长,但生根率较低、特别是显著抑制新梢发育;对照处理生根效果最差.扦插时间对所有生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早春(04-18)木质化硬枝扦插除老叶留存数较差外,其它指标均表现极佳,为最适扦插时间;秋季(10-19)半木质-木质化过渡枝扦插效果其次;夏季(06-21)嫩枝及(08-16)半木质化枝生根效果极差,不宜进行扦插育苗.物种、基质对生根指标也有显著影响,百合花杜鹃扦插生根能力强于江西杜鹃,泥炭+珍珠岩+蛭石(3:1:1)基质生根效果优于腐叶土+河沙(1:1).该研究结果首次发现早春新梢萌发前采用木质化硬枝扦插可以显著提高两种杜鹃的生根效果,为该亚组杜鹃的扦插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5种激素4个浓度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组合对鹿角杜鹃扦插繁殖的7个插穗生根性状和5个扦插苗地上生长性状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个主因素对鹿角杜鹃扦插繁殖的大部分性状有显著影响,且表现为激素种类的影响大于浓度水平;5种激素中,GA3处理在愈伤率、腐烂率、生根率、老叶留存率与留存数、新梢率等性状上表现最佳,而 IBA 处理则在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总根数、根系直径及新梢数、新梢长等性状上表现最优,两者为其扦插育苗的理想生根剂,其次为 IAA 处理,NAA 和6-BA 处理效果较差、不宜用于其扦插育苗;4个浓度中,愈伤率、腐烂率及老叶留存率以低浓度(B1)最佳,随着浓度升高效果下降;其它9个性状则以中浓度(B3)最优,高浓度(B4)处理各育苗性状下降;激素种类×浓度交互效应对总根数有极显著影响,对愈伤率、根系直径有显著影响,最佳浓度因激素种类而异。主成分综合评价表明,50 mg??L-1 GA3处理为最佳组合,其次为200、100 mg??L-1 IBA 处理,可用于鹿角杜鹃产业化育苗。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生物统计的正交试验设计为理论依据,列出影响秋海棠扦插生根成苗率的插穗水平、扦插基质、生长刺激素和遮光率4个主要因子,每个因子设3个不同的水平,根据L_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组合进行了9个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L_9(3~4)正交试验,获得了濒危植物古林箐秋海棠(Begonia gulinqingensis)的叶片扦插繁殖最佳方案为保持扦插床温度22~28℃,基质温度18~22℃,空气相对湿度60%~75%,遮光率70%~75%。以叶片作为插穗,珍珠岩为扦插基质,100 mg·L~(-1)萘乙酸处理切口,扦插期间给予插穗充足的水分管理,扦插20~25 d插穗切口产生不定根,70~85 d萌发不定芽形成新植株,扦插繁殖成苗率达74%。将获得的扦插繁殖再生植株定植于云南马关县古林箐乡柏木山自然分布区的原生森林生态生境地和次生开发杜仲、草果林生态生境地进行回归引种对比试验。原生森林生态居群的回归植株平均保存率为57.6%,开花率为40%,结实率为36.6%,落子成苗率为36.1%。回归植株能在原生地自然繁衍,是古林箐秋海棠回归引种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树头菜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处理树头菜插穗,了解其扦插生根机制并筛选出适宜扦插繁殖的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为其扩大繁殖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树头菜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IAA、NAA、ABT-1)的3种不同质量浓度进行正交试验,清水处理(CK)作为对照,扦插3个月后对其芽生长量及生根性状(生根率、生根量、最长根长、平均根长等)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本次试验筛选出的树头菜扦插最优方案为A1B2C2,即ABT-1质量浓度为50 mg·L-1、NAA质量浓度为200 mg·L-1、IAA质量浓度为200 mg·L-1,该处理生根率(83.33%)、平均根长(24.03 mm)、最长根长(46.13 mm)、平均根数(24条)、根系效果指数(19.06)为CK的2.27、2.97、3.03、4.50、12.79倍,根系发育较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适宜的浓度下混合利用可以显著增加树头菜的生根能力,进而加快生长并提高其扦插生根率。  相似文献   

12.
以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侧芽为外植体,以N6、B5、CC、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无机大量元素、无机微量元素、有机物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究大花蕙兰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以及诱导生根的最佳生长调节剂浓度。结果显示,大花蕙兰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B5无机大量元素+ CC无机微量元素+MS有机物+蔗糖30 g·L-1 +琼脂7 g·L-1 +活性炭0.5 g·L-1(pH 5.8~6.0),诱导丛生芽增殖的适宜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为6-BA 4.0 mg·L-1 + NAA 0.2 mg·L-1,诱导生根的最佳生长调节剂浓度为NAA 1.0 mg·L-1。  相似文献   

13.
以黑莓(Rubus spp.)品种‘Arapaho’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6-BA和1BA质量浓度以及暗培养时间、外植体的叶位和接种方式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并研究了IBA质量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黑莓品种‘Arapaho’离体叶片的再生体系.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类型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率及平均不定芽数的影响最大,而IBA质量浓度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率及6-BA质量浓度对平均不定芽数的影响较小;适宜‘Arapaho’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含有2.0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养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暗培养时间、外植体的叶位及接种方式对不定芽诱导率有显著影响;最适宜的暗培养时间为21 d;植株中、上部叶片的再生能力较强,其中第3和第4位叶的不定芽诱导效果最佳;叶面朝上接种更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在含0.2 mg·L-1 IBA的MS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率达100.0%,且根数多、长势良好.黑莓品种‘Arapaho’离体叶片的再生体系为:以无菌苗的第3和第4位叶为外植体,经过适当修剪后叶面朝上接种于含有2.0 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21 d后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30 d;将不定芽转接到含有0.5 mg·L-16-BA和0.3mg·L-1 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当不定芽高约2 cm时转接到含有0.2 mg·L-1I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最终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4.
以烈香杜鹃嫩茎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最适合的嫩茎基部直接再生芽苗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烈香杜鹃嫩茎基部直接再生芽苗的诱导培养基为DR+2.30mg·L-1 TDZ+0.05mg·L-1 IAA+1.80mg·L-1 KT,诱导率为99.6%;生根培养基为1/2DR+0.07mg·L-1 IAA+0.02mg·L-1NAA,生根率达99.7%以上。以再生植株茎节为材料进行快速繁殖,在35d的培养周期内,每段增殖倍数平均达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表对腋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0.0、0.1和0.2 ng·L-1NAA;0.0、0.5和1.0 mg·L-16-BA;0.000、0.005和0.010 mg·L-1TDZ)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诱变过程中NaN3溶液的浓度(3、6和9 mmol·L-1)和处理时间(1、2、4和8h)进行比较,并初步筛选出最佳的NaN3诱变条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经上述NaN3诱变处理后培养5、10和15 d的试管苗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腋芽,但腋芽数和苗高有差异;经综合比较后可确定适宜于甜叶菊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6-BA和0.1 mg·L-1NAA的MS培养基(含5.0g·L-1琼脂粉和30g·L-1蔗糖,pH 6.0).经NaN3诱变处理后,茎段在腋芽诱导培养过程中的死亡率随NaN3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平均腋芽数和苗高则下降,且多数处理组试管苗矮化;根据半致死剂量确定的最佳NaN3诱变处理方法为将甜叶菊茎段置于9 mmol·L-1 NaN3溶液中浸泡4h.PAGE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诱变试管苗的POD同工酶谱均可分为a、b和c区,但在不同培养时间各处理组POD同工酶的条带数和活性有所变化.在培养5和10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的活性和条带数量有明显差异,而在培养15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活性有差异,但条带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用适宜浓度的NaN3进行诱变处理可导致甜叶菊试管苗短期的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16.
崖爬藤为葡萄科常绿或半常绿藤本,具有重要园林绿化价值。该研究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其叶片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崖爬藤平均叶面积(23.1 cm~2)较大,单位叶面积干重(4.4 mg·cm~(-2))较小,成熟叶厚约为195.5μm,栅栏组织不发达,胞间隙大。利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PAM-2100荧光测定仪对崖爬藤光合生理生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0.818)较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Pn为3.691μmol·m~(-2)·s~(-1),出现在14:00时,变化趋势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因子相同,与胞间CO_2浓度Ci相反,同时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3.056μmol·mmol~(-1))。这都显示了崖爬藤喜阴湿环境,不耐寒且具有一定的耐旱特性,适合栽植于我国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此外,以崖爬藤1~2年生老枝和当年生嫩枝为材料,经梯度溶液IBA处理进行扦插生根实验,结果表明,崖爬藤扦插繁殖迅速,生根率较高,以当年生嫩枝不经IBA处理直接扦插为最佳。该研究结果将为崖爬藤的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吴双秀  祖元刚 《植物研究》2006,26(2):201-205
对杂交杨树新品种廊坊杨3号(Populus langfangensis 3,(P. deltoides (“Shan Hai Guan”)×((P. simonii × pyramidalys)12×Ulmus pumila) 的离体叶片和茎段在附加BA、NAA、IBA和2,4-D的MS培养基上的直接和间接的器官分化、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叶柄和叶片最容易在叶脉处直接诱导生芽。从叶片直接诱导生芽的激素条件为1~2 mg·L-1 BA和0.5 mg·L-1 IBA,最高生芽率可达90%。2,4-D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由愈伤组织诱导生芽的激素条件为0.3~0.5 mg·L-1 BA 和 0.02 mg·L-1 IBA或NAA,生芽率达76%。较好的生根条件为0.1 mg·L-1 BA和0.2~0.5 mg·L-1 IBA,生根率可达67%。以上再生条件为廊坊杨3号的转基因育种和无性快繁技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橙黄玉凤花种子萌发培养及小苗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橙黄玉凤花Habenaria rhodocheila种子进行无菌萌发培养以获得大量原球茎,并对原球茎组培,建立其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橙黄玉凤花种子以0.1%升汞消毒15 min为最佳处理。种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0.2%活性碳(AC)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AC 0.2%,原球茎增殖分化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ZT 3.0 mg·L-1+AC 0.2%;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1+6-BA 2.0 mg·L-1+AC 0.2%。  相似文献   

19.
以小叶龙竹种子为外植体,通过研究MS培养基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比对生根的作用,建立了稳定的繁殖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5.0mg·L-1;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0.5mg·L-1+6.BA1.0mg·L-1+KT0.25mg·L-1;小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5mg·L-1+NAA1.0mg·L-1+IBA0.4mg·L-1,建立的繁殖再生体系将为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竹类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