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生素和干扰素950954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筛选红霉素产生菌[俄]/Kiric—heako.N.V.…∥Anltiblot.Khimioter。.一1993.38(6).一3~8[译自DBA,1994,13(:t6),94—091073 ’ 研究了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大量产红蟊素的重组菌8accharopolyspor口erythraea。用亚硝基脏处理制备菌株3和5突变株,该菌株稳定,其抗生素生产水平近于亲株。在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后比较了重组频率。表明后一种方法可获得较高的频率。用PEG一4000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井_暴露在UV辐射(80%致死剂量)下刺激重组产生.可以轻微增加再生比率,提高抗生素生产水平。未处理…  相似文献   

2.
用聚乙二醇诱导选定的成对原生质体间的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吸管选取单对原生质体,在含聚乙二醇(PEG)的微滴中诱导融合。此法克服了常规的PEG群体融合方法中的盲目性,能排除一方亲本原生质体自相融合和多个原生质体的融合,以及未融合的原生质体的混杂,保证融合产物来自选定的成对原生质体,从而使PEG融合技术精确化。此法在植物细胞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张改娜  贾敬芬 《植物学报》2009,44(4):442-450
在成功培养原生质体的基础上, 用改进的PEG-高pH高钙法诱导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和木本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原生质体融合, 得到了科间体细胞杂种融合细胞。采用罗丹明-6G预处理草木樨状黄芪原生质体以及UV-B辐照霸王原生质体, 使双亲原生质体及其同源融合产物均不能持续分裂而死亡, 融合后的杂种细胞由于生理互补可恢复持续分裂能力而被筛选出来。融合产物经培养分裂获得了2个杂种细胞系, 其中1个分化出芽。染色体计数和分子鉴定证明了杂种的真实性。初步比较了杂种细胞系及亲本对盐分和水分胁迫的耐受性, 结果表明杂种细胞系对盐分和水分胁迫的耐受性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4.
在成功培养原生质体的基础上,用改进的PEG-高pH高钙法诱导草木樨状黄(Astragalus melilotoides)和木本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了科间体细胞杂种融合细胞。采用罗丹明-6G预处理草木樨状黄芪原生质体以及UV-B辐照霸王原生质体,使双亲原生质体及其同源融合产物均不能持续分裂而死亡,融合后的杂种细胞由于生理互补可恢复持续分裂能力而被筛选出来。融合产物经培养分裂获得了2个杂种细胞系,其中1个分化出芽。染色体计数和分子鉴定证明了杂种的真实性。初步比较了杂种细胞系及亲本对盐分和水分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杂种细胞系对盐分和水分胁迫的耐受性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本文对主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属进行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种间:属间融合的基础研究。对融合产物进行了生物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念珠菌属可形成原生质体,其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互栩融合,其融合产物的生物特性可与亲株不同。白色念珠菌与其它种间,酵母菌属间的融合产物,对小白鼠无致病性。细胞融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生物育种新技术,它是通过两亲株原生质体融合而达到杂交目的的(王俊英,1982)。在细胞工程中,原生质体分离、培养、融合和发育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为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防病治病,我们试对主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属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再生及融合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康奈尔大学Zelcer等人利用正常的Nicotiana sylrestris和经X射线照射的雄性不育普通菸草的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种间传递。他们利用X射线可以遏止胞质雄性不育“亲本”原生质体的细胞分裂和甘露醇培养基不利于N.sylvestris原生质体生长的特性,选择出融合产物。为了弥补融合产物频率低的缺点,采用了原生质体喂养层技术。结果从7块愈伤组织得到31株变异株。其中,A组20株,具有N.sylvestris的茎、叶、花的形态特  相似文献   

7.
细胞工程     
891449 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及其融合子的鉴定[中]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得到乙醇产量较高的两株多倍体酵母菌融合子F_23和F_38,融合频率为2×10~[-5]。测定融合子F_23、F_33每个细胞内DNA含量分别为2.14×10~[-3]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近20年来国内外细胞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972年匈牙利学者Ferenczy率先进行了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1]。在1976年匈牙利学者Folder和Alfold则首次报道了用PEG或新生态磷酸钙诱导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种内株间原生质体融合[2];同年法国的Schaeffer等也用PEG诱导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进行种内株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成功[3]。有关芽孢杆菌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在国内直至1981年才见报道[4]。经典改变微生物遗传性状的手段有两…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融合是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在种间、属间及科间构建出新型菌株,同时也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育种上的特点,原生质体制备及影响因素,融合方法,融合子的鉴定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生物防治     
930965防虫生物技术[会,英]/Anantbakrihsnan,T.N.,Curr.Sci.一1092,62(12)f.一766~-768[译自DBA,1992,11(17),92—09745]'| 在印度玛德拉斯召开的“生j物:技术防虫”会议,讨论了t (1)与噬植物昆虫营养有关的各种酚类和挥发物, (2)苏云金:杆菌(:Bt)生产的杀虫蛋白的评价l (3)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DNA限静J图谱分析I(4)杆状病毒的效价,(5)寄生性及捕食性昆虫的大量生产技术。论文着重干Bt和核多角体病毒(NPVs),它们经过遗传工程操作可产生更强的毒性,持久性和更广泛的寄主范围。甩遗传工程杆状病毒在害虫体内产生神经肽,最终能破坏害虫…  相似文献   

11.
虽然Kranz和Lrz报道,利用电脉冲使分离的卵和精细胞在体外受精,由此获得了可育的玉米植株。但是,电脉冲法不能研究细胞-细胞间的互作,如粘附、融合或识别。 汉堡大学的研究者E.Kranz和H.Lrz现在介绍了一种无需用电脉冲而对分离的单个玉米卵和精细胞原生质俸进行融合的方法。他们利用显微镜,用细玻璃棒通过手动操作,使滴于盖玻片上的2μl融合培养基中的2种原生质体排列成行。融合培养基由pH11.0、含0.05MCaCl_2的浓度为400~430mosmol/kg水的甘露醇溶液组成。配子原生质体的有序排列和粘着需30分钟,粘着后10~20分钟发生融合。有序排列  相似文献   

12.
亲缘品种间原生质体的融合可产生有用的体细胞杂种植株。然而,远缘品种间原生质体的融合常常导致遗传不亲和性,这可能引起亲本之一染色体的快速消失。日本京都大学和京都医科大学的T.Endo等人发现,单个族间融合产物产生的愈伤组织系可能是连续遗传不稳定性的一个来源。他们分离出了由Duboisia hopwoodii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与烟草叶肉原生质体之间融合产生的单个杂种细胞。从融合产物长出了愈伤组织,从这些愈伤组织产生了10个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PEG融合方法,分别进行了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chinensis)(2n=2x=58)子叶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与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iciosa)(2n=6x=174)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以及狗枣猕猴桃(A.kolomikta)(2n=2x=58)叶肉原生质体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融合的1个克隆和中华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融合的4个克隆的RAPD谱带分别具有双亲特异的DNA谱带;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前者细胞核倍性推测为8倍体,后者细胞核为3倍体、4倍体和5倍体。初步鉴定这5个克隆是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4.
方刚  顾国贤 《生物技术》1992,2(2):40-43
本研究用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两株酵母发生融合,通过用营养要求测定,交配型测定、细胞体积测定、DNA含量测定,筛选出13株融合株,再经免疫测定,得到同样的鉴定结果.表明免疫测定技术在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作为亲本细胞标记是可行的,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包括许多重要粮食和饲料作物在内的豆科植物的体细胞杂交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早在70年代,Kao等[15]即利用豌豆、大豆原生质体与其它植物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观察到可以分裂的大豆(+)豌豆、玉米(+)大豆、小麦(+)大豆异核体,大麦和大豆融合细胞最后形成细胞团,同时指出核融合发生在融合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974年,Kartha等[16]将大豆(Glycinemax)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也得到细胞团。1976年,Constabel等[10]得到了大豆悬浮培养细胞与豌豆、Viciahajastana(一种野豌豆)、烟草、番红花叶肉细胞原生质…  相似文献   

16.
疣粒野生稻体细胞超低温保藏与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粒野生稻是原产于我国的 3种野生稻之一 .疣粒野生稻具有优异特性但极难培养 .从疣粒野生稻的幼穗诱导出无再生能力的愈伤组织 ,经过继代培养和超低温保藏后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 ,建立了悬浮细胞系 ,分离出原生质体并再生出植株 .人工接种鉴定表明 ,再生植株的强抗病性没有改变 ,但获得了培养力高的特性 .研究结果证明了植物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藏可能是获得胚性细胞系的一种新途径 .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确立是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转移疣粒野生稻有用基因的重要一步 .  相似文献   

17.
短讯三则     
1.细胞质杂种植物法国农学研究所的 J.P.Bourgin 等人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取自一种烟草的一个核编码的性状与取自另一种烟草的一个细胞质性状结合,获得了细胞质杂种烟草。他们所用的材料是烟草的抗链霉素的突变株 SR_1以及抗缬氨酸的突变株 Val~r-2。链霉素抗性是一种细胞质性状,而缬氨酸抗性则是核编码的。Bourgin 小组使这两种突变株的原生质体融合,然后直接筛选出能够抗缬氨酸和链霉素的细胞群落,由这些细胞再生出了可育的双抗植株,并且链霉素和缬氨酸抗性通过种子传递到下一个有性世代。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融合,我们对分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酶的生产进行了研究,并对酶制剂进行了细胞生物学的鉴定。试验结果证明:用我们的方法和程序生产的酶制剂完全可以满足植物体细胞杂交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9.
克鲁维酵母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ueromyces lactis Y12—1)和脆壁克鲁维酵母(K.fragilis8554)是乳糖酶生产菌株。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了两菌株种问融合的研究。通过试验.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对数期的细胞,2%的蜗牛酶.30℃酶解30分钟.原生质体形成率90%以上,再生率20%左右。原生质体融合由聚乙二醇(PEG)诱导。K.lactisY12-l不能旋酵菊糖;K.fragilis 8554不能同化D-松三糖和麦芽糖;利用二菌株自身的营养缺陷性质获得融合子。融合子既能发酵菊糖又能同化D-松三糖和麦芽糖;融合子的DNA含量约为二亲株之和;融合子的菌落形态与亲株相比有一定差别.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融合子的乳糖酶产量提高14一l6%;连续15次传代,融合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植物体细胞杂交及其杂种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体细胞杂交使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植物有可能实现遗传物质重组,创造和培养植物新品种乃至新物种,尤其在多基因控制农艺性状的改良上具有较大优势.随着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体细胞融合再生植株的植物种属范围不断扩大,杂种鉴定的方法和手段也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就近年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技术手段、筛选体系和杂种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