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草鱼出血病潜伏期和发展期的血液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草鱼种经人工感染呼肠孤病毒后进行了血液学和血液化学的检查。红血球、血浆总蛋白和尿素氮在感染4天的潜伏期鱼体内,发现显著的减少。当进入发展期(第8天),红血球、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和尿素氮的含量减少更明显。SLDH同工酶谱的相对活性在潜伏期和发展期病鱼的血清内出现紊乱现象,同时,在某些感染鱼的血清中,明显可见一条多出的区带。此病流行期间,早期的血液变化已经发生,某些生理变化已在红血球、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和尿素氮中得到反映,其含量的变化与人工感染组的结果相似。所测的血清钾含量明显增加;血清钙的含量明显减少。值得提出的是血红蛋白、红血球、血清钙和钾等被证实有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2.
3.
草鱼血液学的研究 Ⅰ.九项血液常数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用741尾健康草鱼种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浆总蛋白和血浆葡萄糖浓度等九项血液常数的测定。所得的年均值经变异系数分析,除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浆葡萄糖浓度外,其余各项常数的可靠性基本一致。另从周年变动的规律分析,高值出现在冬夏季,低值出现的月份较为分散。水温仅对总蛋白含量的变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体重与血液常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因素,在10—90克之间的鱼种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与体重呈现直线正相关;红细胞沉降率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旨在研究鱼类标志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08尾体长(18.54±2.04 cm)、体重(109.04±36.36 g)的草鱼,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超声波标志组、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PIT)标志组、荧光标志组、切鳍标志组、T型标志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尾草鱼,并在标志后的1、7、15 d从每个重复组随机选2尾草鱼进行抽血检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标志对草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最大,标志后1 d草鱼血清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浓度显著性升高,氯离子浓度在标志后7及15 d也维持在较高水平,标志后15 d球蛋白浓度降低,但仍然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IT标志、切鳍标志及T型标志对草鱼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相对较小,PIT标志组草鱼在标志后7 d氯离子浓度显著性升高,15 d后恢复正常;切鳍标志组草鱼在标志后1 d甘油三酯浓度显著性下降,7 d后恢复正常;T型标志组草鱼在标志后1 d谷草转氨酶浓度显著性升高,7 d后恢复正常;荧光标志对草鱼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最小,标志后所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荧光标志适用于大规模标志,标志后即可放流;PIT标志、切鳍标志和T型标志对草鱼的生理状况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在标志后至少暂养7 d再放流;超声波标志后草鱼至少暂养15 d,待其伤口愈合,消除标志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后再放流。  相似文献   

5.
甲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血液中Na^+离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氰菊酯是国内近几年用于农田,果林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因它对非耙生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低毒性,及低环境滞留性,成为有机氯杀虫剂的替代产品。拟除虫菊酯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虾的毒性极大,其LC50<10pg/L。甲氰菊酯对草鱼96hLC50为2.SPg/L[’]。普遍认为拟除虫菊酯为神经中毒性农药,其毒性表现为(l)对鱼鳃的结构的改变;(2)改变神经膜的离子可渗透性,而扰乱神经传导;(3)改变渗透膜的平衡[’]。血液作为鱼体的一个内环境,其成分与外界密切相联,因此研究甲氰菊酯对鱼血中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在生态毒理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已达性成熟年龄的池养和江河雌性草鱼产卵前后卵巢组织学结构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草鱼是一次产卵类型。经人工催产后的雌性草鱼,由于亲鱼的成熟程度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有的全产,有的部分产。在湘江天然产卵场捕得的雌性草鱼,也有全产和部分产的。人工催产全产后的卵巢组织学结构是Ⅰ、Ⅱ时相,部分产后的卵巢组织学结构是Ⅰ、Ⅱ和Ⅳ(Ⅳ+、Ⅳ++)时相,已达满熟阶段但未经人工催产的卵巢组织学结构是Ⅰ、Ⅱ和Ⅳ(Ⅳ+++)时相,以上都未发现有处于Ⅲ时相的卵母细胞。从江河天然产卵场捕得的全产、部分产和尚未产卵的雌性草鱼的卵巢组织学结构,与上述结果一致。证实由Ⅲ时相到Ⅳ时相是同步性的。5月全产后的雌性草鱼,其卵巢组织学结构在6-9月内处于第Ⅱ期,没有新的Ⅳ时相卵母细胞。因此,夏季全产后的雌性草鱼,不可能在当年夏季或秋季完成由Ⅱ-Ⅲ-Ⅳ时相的发育程序。草鱼的卵巢成熟系数在繁殖季节只出现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7.
草鱼胸腺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鱼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紧贴在鳃腔膜之下,突起部分伸入到下颞凹,整个胸腺形态形似菱角。其组织结构可分为外区、中区和内区。中区和内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构成,在组织结构上分别类似于高等脊椎动物胸腺的皮质和髓质区。胸腺淋巴细胞可分大、中、小三型,小淋巴细胞约占78%,中淋巴细胞约占15%,大淋巴细胞约占4%。在Ⅰ龄草鱼,每毫克胸腺约有3.6×106个胸腺淋巴细胞,Ⅱ龄草鱼约为2×106。Ⅰ至Ⅱ龄草鱼胸腺重量明显地随鱼龄增加,Ⅱ龄以上草鱼胸腺重量变化无规律,成鱼胸腺表现出明显的退化。草鱼胸腺除年龄性退化外,还存在环境因素引起的非年龄性退化。  相似文献   

8.
草鱼出血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种的一种严重疾病,通常在水温25—30℃时发病,其症状表现为全身性组织器官充血。其病原悬液能通过赛氏滤器(Seitz,EKS石棉滤板),能在草鱼种体内及草鱼鳍单层细胞中传代繁殖,在草鱼肌肉单层细胞和性腺单层细胞中感染并出现细胞病变。病原悬液对脂溶剂乙醚敏感,耐热性强,对四环素类药物不敏感。试验结果,我们认为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是病毒。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消化系统, 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酸碱度(pH)是消化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 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等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草鱼在食物消化过程中, 肠道的酸碱度变化, 测定了草鱼肠道食物糜、肠液和黏膜的pH。结果显示, 随着食物的消化, 它们的pH都有下降的趋势。肠道食物糜pH在6.86±0.24到8.43±0.10之间, 肠液pH在7.14±0.22到8.63±0.02之间, 相同时间点相同肠段两者之间的pH差异很小, 并且在实验期间两者的pH变化趋势相同。黏膜pH在6.23±0.04到6.7±0.13之间, 为弱酸性。除了时间点12h外, 相同时间点和相同肠道部位黏膜的pH与食物糜、肠液的p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发现草鱼摄食食物的pH与上述三相的pH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结果为草鱼消化生理及营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奇亚  柯飞 《水生生物学报》2025,1(1):012506-1-012506-15

水生病毒是感染各类水生生物或存在于不同水体中的病毒, 为水生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生物实体, 显著影响宿主群落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影响生物圈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论从分类地位、宿主范围, 还是遗传进化及生态效应角度来看, 水生病毒都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和跨域特征。以往对病毒感染及其影响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其分子水平上。但要清晰认识水生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则需结合微观、介观和宏观尺度, 甚至遥感观测及多种新技术来实现。文章就跨域水生病毒与特征、驱动物种进化、病毒分流和地球化学循环效应及相关新兴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性成熟草鱼卵巢发育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产卵前的卵巢同时含有大量4时相卵母细胞及少量2时相和3时相卵母细胞。产后2时相及3时相卵母细胞增多而4时相卵母细胞骤减,8月份4时相卵母细胞的数量又增多,约占卵巢体积的80%,及至11月份其数量又下降。自11月至翌年1月,卵巢中3时相卵母细胞增多而4时相卵母细胞则消失不见。至2月份,新的4时相卵母细胞又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性成熟草鱼的卵巢以如此规律周而复始地产生成熟的卵子。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但在产卵前有大量的3时相卵母细胞向4时相演化,同时有为数不少的发育中的2时相卵母细胞存在。产后卵巢中亦同时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2.
四种抗脂肪肝物质降低草鱼肝胰脏脂质积累的替代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11种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Met),胆碱(Ch)甜菜碱(Bet)和大豆卵磷脂(Lec)的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15g的草鱼,研究了它们降低草鱼肝胰脏脂质积累的相互替代关系,11种饲料中这四种物质的含量分别为(%):(1)1.1Met0.08Ch,(2)1.1Met0.33Ch,(3)1.3Met0.23Ch,(4)1.5Met0.13Ch,(5)1.3Met0.13Ch,(6)1.3Met0.1  相似文献   

13.
二龄鲢和鳙血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以115尾二龄链和91尾二龄鳙为材料,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植、比积及比重,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数计数值及各型血细胞大小等正常值。结果显示:红细胞和白细胞值,比积值及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值均是鲢高于鳙,而红细胞沉降率和中性粒细胞却是鳙高于链,在鲢上,其血液指标植也存在雌雄差异,上述血液指标值也存在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14.
饥饿状态下草鱼生长激素的分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两种规模草鱼为对象,研究了饥饿对其生长激素的影响。检测由背大动脉导管抽取的连续血样的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草鱼(体重为0.5-1.0kg)生长激素分泌仍是间歇性的,但饥饿明显提高其总体生长激素平均值、基础生长激素平均值和其最大峰值。对于草鱼鱼种(体重为25.30g),饥饿也明显提高其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但草鱼种的肥满度系数和血糖浓度却。在体外灌流实验中,饥饿的草鱼种脑垂体碎片生长激素基础分泌值明显高于正常投喂的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草鱼生长激素分泌增强。  相似文献   

15.
病毒感染的草鱼细胞产生类干扰素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CADMs(Cell adhesion molecules)在草鱼构建抵御病害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中发挥的作用,用RT-PCR和RACE方法结合测序分析,在草鱼脑组织中检测到了该基因家族成员cadm2b基因的4条不同的cDNA全长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这4条全长cDNA在5'端的序列完全相同,在3'端的3个局部区域有不同片段的缺失。因此,可以确定这4条不同的mRNA是cadm2b的不同剪接体。这4条不同的剪接体被分别命名为cadm2b、cadm2bX2、cadm2bX3和cadm2bX6。cadm2b的cDNA序列全长1669 bp,开放阅读框(ORF)1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cadm2bX2的cDNA序列全长2783 bp,开放阅读框长1323 bp,编码440个氨基酸;cadm2bX3的cDNA序列全长2755 bp,开放阅读框1296 bp,编码431个氨基酸;cadm2bX6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649 bp,开放阅读框1161 bp,编码386个氨基酸。根据碱基序列所进行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这4个CADM2b蛋白亚型都具有CADM家族保守的4个功能区,但其C端的蛋白结合位点存在差异。CADM2b具有近膜4.1蛋白结合位点和Ⅱ型PDZ蛋白结合位点,CADM2bX2、X3缺失了PDZ蛋白结合位点,而CADM2bX6则同时缺失4.1蛋白和PDZ蛋白的结合位点。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cadm2b剪接突变体是该基因mRNA的主要形式。半定量RT-PCR和套式PCR实验检测结果表明cadm2b基因在草鱼成体脑中高水平表达,在肝、肾、心脏和肌肉组织中有微量表达。这种表达模式提示草鱼中CADM2b主要是由非免疫细胞,而不是由免疫肥大细胞合成分泌的细胞黏附因子,可能通过介导免疫肥大细胞与病原靶细胞的黏附而起非特异性抵御病害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和鳙的;5种鱼的肠蛋白酶活性,鲤最高,尼罗罗非鱼最低,草鱼、鲢、鳙和尼罗罗非鱼间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草鱼、鲤、鲢和尼罗罗非鱼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向后递减,而鳙的则以中肠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技术,对草鱼早期胚胎胚盘区细胞的表面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草鱼胚胎细胞表面含有Na,Mg,Al,S,Cl,K和Ca(2)七种元素在胚胎各期的相对含量是不同的,并且各种元素在胚胎发育中的变化曲线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外源脂肪酸对草鱼肝细胞脂质代谢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机理,体外培养草鱼肝细胞,并采用不同浓度(0-1 mmol/L)油酸(Oleic acid)进行细胞孵育,噻唑兰比色法(Methyl thiazolte trazoliu,MTT)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肝细胞活力及脂质蓄积状况,BODIBY和DAPI染色法观察肝细胞脂滴及细胞核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变化,Real-time qPCR检测脂质合成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α)、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家族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油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肝细胞活力和细胞内脂质积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0.4和0.6 mmol/L时达到最大值(P < 0.05);肝细胞凋亡率则先下降后上升,在0.4 mmol/L油酸处理时最低,1 mmol/L油酸处理时最高(P < 0.05);此外,0.4 mmol/L油酸处理抑制了肝细胞Caspase-3b和Caspase-9基因的表达,上调Bcl-2/Bax mRNA比值(P < 0.05),而0.8 mmol/L油酸处理显著促进Caspase-3b、Caspase-8、Caspase-9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基因的表达,下调Bcl-2/Bax的mRNA比值(P < 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脂肪酸可增强草鱼肝细胞活力,促进胞内脂质积累,抑制细胞凋亡,而脂肪酸浓度过高则抑制肝细胞活力并诱导肝细胞凋亡,其作用与脂肪酸影响脂质代谢及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实验旨在探究养成期草鱼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及维生素A对养成期草鱼的骨骼中钙磷含量的影响。选取养成期(254.6±0.5)g草鱼42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用维生素A含量为89、732、1129、2378、4688、7218和9802 IU/kg的等氮等能实验饲料喂养84d。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4688 IU/kg的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养成期草鱼的特定生长率(P < 0.05),并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 < 0.05),但饲料维生素A含量对鱼体摄食率、成活率以及肝脏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饲料添加维生素A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9802 IU/kg组的鱼体水分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 < 0.05)。(3)饲料中4688 IU/kg的维生素A显著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 < 0.05),但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血清丙二醛、钙、磷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添加4688和7218 IU/kg的维生素A能显著提高草鱼头骨和脊椎骨中灰分以及钙、磷含量(P < 0.05)。在实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血清SOD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分析得出养成期草鱼适宜维生素A的需求量分别为3184和3077 IU/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