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鸣禽的发声及其学习过程涉及前脑不同部位的几个核团,其中高级发声中枢(highvocalcenter,HVC)是发声控制的主导核团(Nottebohm等,1976);古纹状体粗核(robustnucleusofarchistriatalis,RA)是前脑多种信息的会聚点(Wild,1994),并在呼吸与发声协调等方面有相当重要的作用(Vicario,1991)。国外曾对金丝雀、斑胸草雀RA的纤维联系有过系统的研究(Nottebohm等,1982;Wild,1993),国内张信文等(1994)也曾对…  相似文献   

2.
家鸽、黄雀和黄喉鹀耳蜗核的定位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非鸣禽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和鸣禽黄雀(Carduelis spinus)、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耳蜗内注射 HRP作顺行追踪表明,耳蜗纤维组成第八脑神经的听支( N Ⅷ)后,分别投射至延髓的角状核(NA)和巨细胞核(NM),由 NA及 NM两个亚核组成耳蜗核(nucleus cochlea),它是听觉的上行通路中的第一级中继站,延髓层状核并不接受耳蜗纤维的直接投射。家鸽与黄雀、黄喉鹀之间的NA、NM及NⅧ在形态和分布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张信文  蓝书成 《动物学杂志》1995,30(4):18-20,17
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法研究鸣禽黄雀(Garduelis spinus)端脑听区(Field ‘L’,L)的神经联系。将HRP微电泳入L区,在同侧丘脑卵圆核(Nucleus ovoidalis,pars centralis,OV)等处见到逆行标记细胞;在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部(Hyperstriatum ventrale ,pars caudale,HVc)等处见到顺行标记终末。结果表明,端脑L区  相似文献   

4.
用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比较研究了两种鸣禽栗巫鸟和燕雀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差异.结果表明,在发声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核团前脑HVc、RA 和X区的体积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发声技巧较高的雄性栗巫鸟的相应核团均相对大于雄性燕雀;而在发声中作用较小的nⅫts及雌性鸣禽的相应所有核团均无显著种间差异. 这一结果表明,发声能力的高低与前脑发声核团的体积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家鸽、斑胸草雀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的传出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鸽、斑胸草雀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的传出投射关键词家鸽,斑胸草雀,丘间复合核鸟类中脑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DM,thedorsomedialnucleusoftheintercollicularcomplex)是鸟类发声运动控制核团。本实验采用免疫组...  相似文献   

6.
Cui JJ  Wang S  Zhang Y 《生理学报》2000,52(4):347-350
实验观察了侧脑室注射(icv)及缰核(habenula nucleus)内微电泳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Sar^1,Thr^3」-AⅡ(ST-AⅡ,AⅡ拮抗剂)对正常和诮激性高血压(stress-induced hypertension SIH)大鼠血压及内外侧缰核(MHb、LHb)内心血管神经元入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icv AⅡ或ST-AⅡ,正常鼠和SIH大鼠血压均升高或降低,SIH鼠较正常  相似文献   

7.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tirnic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基因组含几丁质酶基因(chiA)的pstI M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pltNPV)的chi  相似文献   

8.
燕雀属鸣禽类,其鸣声分两类:连续的短音节鸣声和单次的长音节鸣声。前脑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RobustusArchiastriatalis,RA)是燕雀鸣控制神经系统中发声学习与运动的交汇核团,也是发声、呼吸系统联系的枢纽。本实验采用电解方法...  相似文献   

9.
鸣禽的鸣唱与人类的语言产生相似,是一种复杂的习得性行为.因此,鸣禽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语言学习与产生的重要模式动物.鸣禽鸣唱受到相互联系的鸣唱控制核团调控.多巴胺作为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控哺乳动物多种活动.多巴胺及其受体在鸣禽鸣唱相关神经核团大量分布.近期研究表明,多巴胺通过调控鸣唱相关核团,促进鸣禽幼年期鸣曲学习、成年期鸣曲保持以及求偶性鸣唱的产生.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近年鸣禽多巴胺系统调控鸣唱相关神经核团及鸣唱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多巴胺信号调控鸣禽鸣唱学习行为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在多种生物数据中找到了确定性机制。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SON)神经元自发产生不规则的放电。为了研究这些不规则放电是否含有确定性机制,用电流钳对大鼠SON神经元进行全细胞纪录,取动作电位峰峰间期序列(interspike interval,ISI)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新的检测时间序列非稳定周期轨道的方法分析ISI序列,发现ISI含有非稳定  相似文献   

11.
左明雪 《动物学报》1996,42(2):129-134
本实验应用顺行神经示踪物PHAL对鸣禽欧椋鸟(Sturnus vulgaris)带状核(Tn)的传出投射作了定位研究。Tn核的传出投射经背腹两条路线:(1)从Tn核背部进入端脑的PHAL标记纤维,分别终止在新纹状体内侧,隔内侧核(SM),侧室腔外侧带和额上层腹侧带;(2)另一组标记纤维从Tn核腹侧直接向丘脑投射,在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和外侧核(LHy)分别获得大量PHAL免疫反应纤维的终末标记。结果提示:Tn核可能为鸟类旁听觉神经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鸣禽的鸣唱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它由脑内离散的神经核团所控制,这些核团相互关联构成鸣唱控制系统.鸣禽体内的性激素可以通过调控鸣唱系统来影响鸣唱行为.研究表明性激素中的雄激素在调节鸣唱稳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雄激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增殖、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突触传递及相关受体来影响鸣唱控制核团进而导致鸣唱行为改变.本文主要集中在雄激素对鸣禽鸣唱行为调控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核骨架结合元件功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核骨架结合元件(nuclearscafold-associatedregion,SAR)或称核基质结合元件(nuclearmatrix-attachmentregion,MAR),是80年代发现的一个新的DNA元件。到90年代初,由于发现SAR/...  相似文献   

14.
10种鸣禽鸣唱复杂性与发声核团体积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捕自野外和人工繁殖的10种雄性成鸟(一年龄以上)作为实验材料。当鸟适应环境后录音,用VS-99语音工作站软件进行声谱分析。鸣唱的复杂性采用语句短语总数、短语的音节数之和、短语的音节种类数之和、每个短语中所含的平均音节数、每个短语中所含的平均音节种类数、每种鸣禽最长短语的音节数和最长短语的音节种类数7项指标表示。然后测定前脑的上纹状体腹侧尾端(HVC)、古纹状体粗核(RA)以及嗅叶的X核(Areax)3个主要鸣唱控制核团的体积。最后分别对10种鸣禽3个发声控制核团体积和鸣唱复杂性的7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10种鸣禽的7项指标值相差较大,即使同一科也如此。蒙古百灵的3种核团体积比值均最大,其次是金丝雀和黄喉鹉。10种鸣禽鸣唱语句复杂性的7个指标和3种核团体积聚类分析树形图显示的结果各不相同;仅RA和Areax核团体积的树形图显示蒙古百灵远离其他9种鸣禽,与现代分类学和DNA分析得到的进化树一致。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选择注意机制的视觉系统模型,这种模型包含一个从视觉皮层级到丘脑中外侧膝状体神经(LGN)的反馈联结。分析了该模型反映视觉信息处理中注意机制的能力,网丘脑核(NucleusReticularisThalami,简作NRT)的功能作用可用于建立注意模型。阐明了被称为CTANN(Cortical-ThalamiArayNeuralNetworks)模型的生物学背景及意义,采用全局Liapunov泛函方法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处理图象信息的实验。该研究旨在探索发展新型的视觉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Zhang Y  Sun YY  Zuo MX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3):232-235
成年鸣禽鸣唱语句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听觉反馈。X区是鸣禽前脑回路的一个重要核团,对鸣禽的发声学习和语言结构的稳定有重要作用。X区在解剖结构、电生理学以及神经化学等方面的特性与哺乳类基底神经节极为相似。对鸣禽前脑X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语言学习的中枢机制。本文对近年来鸣禽X区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鸣禽X区的结构特征、电生理特性及神经化学特征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鸣禽在成年之后表现出广泛的鸣唱行为可塑性变化,其中与季节相关的可塑性变化最为突出.季节可塑性变化与呜禽体内的睾酮水平相关,并伴随鸣唱控制核团的生长或萎缩.研究显示,睾酮的代谢产物与其靶受体结合后,能诱导激素敏感基因表达,其表达产物能促进新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形成,改变鸣唱控制核团的细胞兴奋性和突触传递,从而引起鸣唱行为变化.主要综述性激素对成年鸣禽鸣唱行为以及鸣唱系统可塑性变化的影响以及有关分子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锡嘴雀和家鸽中脑发声与听觉核团传入联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风  姜秋波 《动物学报》1991,37(4):383-388
作者采用HRP神经轴突逆行标记的方法对鸣禽锡嘴雀(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非鸣禽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丘间核内发声与听觉核团的传入联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丘间核内侧部的背内侧亚核接受来自前脑发声运动核团的传入;外侧部的背外侧亚核接受来自脑干听觉中继核的传人。鸣禽与非鸣禽的两亚核接受下行纤维投射的部位既有共同之处,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鸣禽因其独特的习得性鸣唱行为,成为了研究运动学习的理想模型。现已证实,鸣禽的鸣唱行为受前脑内的鸣唱控制系统直接调控。有证据显示,鸣唱控制系统内有胆碱能递质及其受体分布,其中发声运动核团接受来自基底前脑中枢胆碱能系统的胆碱能神经支配,其可通过胆碱能递质影响发声运动核团的神经活动,进而影响鸣唱行为。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证实,中枢胆碱能系统参与了对运动行为和运动学习神经过程的调控。了解中枢胆碱能系统对鸣禽鸣唱行为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鸣禽鸣唱运动控制和鸣唱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并可从比较生理学的角度,为研究其它动物感觉运动和学习记忆的神经过程,乃至人类语言产生的神经过程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对迄今国内外在胆碱能递质对鸣禽发声运动核团作用受体的选择性及其对神经元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揭示中枢胆碱能系统调控鸣禽鸣唱行为的神经机理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刺激中缝背核(dorsalraphenucleus,DR)可以引起小脑间位核(interposednucleus,IN)神经元抑制,兴奋和双相(抑制-兴奋和兴奋-抑制)3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其中以抑制反应为主(76.0%),多数细胞的反应潜伏期〈30ms。IN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为5-120Hz,自发放电频率高的神经元群体对DR刺激的反应率却比自发放电频率低的群体低。静脉注射5-HT2/1c受体阻断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