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肝细胞肝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其恶性增殖是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寻找能有效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药物,是肝癌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天然产物Dalbinol能浓度依赖性的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初步的机制研究发现Dalbinol能够降低Dvl-2/3和GSK-3β(p S9)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过度激活,下调β-catenin靶蛋白c-Myc和Survivin的表达。此外,Dalbinol也能抑制β-catenin的上游一个重要的调节蛋白Fox M1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Dalbinol在肝癌中的抗肿瘤效果,初步阐明了其抑制肝癌增殖的分子机制,可能为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候选药物和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采用不同浓度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处理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二者的浓度都达到300μg/m L时作用72 h,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大(P0.01),且抗菌肽LL-37衍生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抗菌肽LL-37。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肽LL-37衍生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率高于抗菌肽LL-37。结论:抗菌肽LL-37衍生物在抗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方面的作用优于抗菌肽LL-37。  相似文献   

3.
筛选间充质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相关的关键基因,可为进一步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首先基于文献挖掘的方法,从已公开发表的研究中统计出间充质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相关基因,随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上述基因进行分析,同时用在线软件构建基因所表达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将相应网络进一步可视化处理,计算网络及各个节点的拓扑特性。结果显示,近年内的文献共涉及187个基因或其表达产物,有1 253种GO分类,KEGG通路分析显示,主要参与信号转导通路、细胞粘附、周期调节等;此外,共筛选出关键节点21个。生物信息学筛选的关键基因可用于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发生恶性转化的趋向,也有助于分析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原发性肝癌涉及多种基因、转录本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调控。从单个基因的角度来看,某个基因的表达量的改变只能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局部作出解释而无法从整体行为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索,无法满足高度复杂性的调控研究需要。筛选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基因芯片数据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与肝癌发生相关的模块,利用可视化筛选枢纽基因,并针对枢纽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初步验证。富集分析和文献挖掘一致发现,某些枢纽基因确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显著的关联。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被证明是一个高效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该方法发现了新的HBV相关性肝癌枢纽基因。经实验验证,发现枢纽基因SHARPIN促进细胞迁移。该研究对肝癌发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发现HBV慢性感染导致肝癌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或)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 TXNIP)在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过程以及肿瘤、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功能. 作为一个氧还反应的调节子,TXNIP能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rx)相结合,下调Trx的表达,而Trx则在DNA的损伤及细胞凋亡机制中有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TXNIP基因的特征及其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并简要总结TXNIP在人类肿瘤中低表达的研究成果. TXNIP基因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它在人类乳腺癌、肝癌、肺癌等癌组织细胞中均表达下降, 并且与肿瘤的转移相关. TXNIP的缺失可以促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的进程. 而在抗肿瘤机制中, TXNIP可通过参与细胞周期阻滞、低氧调节、影响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发育等过程介导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核受体在细胞稳态的维持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核受体亚家族6A组成员1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6 group A member 1, NR6A1)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首先,分析了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等数据库信息,发现NR6A1在肝癌中异常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然后,通过CCK-8 (Cell Counting Kit-8)、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划痕实验发现,干扰NR6A1使肝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但不影响细胞的迁移;其次,通过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RNA干扰和过表达等实验,鉴定出N-myc下游调控基因1 (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1, NDRG1)是NR6A1在肝癌中的互作蛋白质,二者在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NR6A1正调控NDRG1的表达;最后,利用功能拯救实验证实,干扰NDRG1可以抑制NR6A1过表达造成的肝癌细胞增殖增强的现象。综上可知,NR...  相似文献   

7.
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 (GKLF)是一个新近发现的真核锌指蛋白 ,它在胃肠道表达丰富 ,其表达与细胞生长停滞有关联。为了解GKLF下调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观察了GKLF有义与反义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系生长特性的影响。GKLF基因反义转染抑制EC970 6细胞GKLF表达时 ,可促进细胞生长 ,说明GKLF下调可参与细胞过度增殖。GKLF基因有义和反义转染 ,均抑制EC970 6细胞的粘附功能 ,提示GKLF也参与了食管鳞癌的转移机制。以上结果说明 ,食管鳞癌中GKLF表达下调 ,促进细胞过度增殖和粘附性下降 ,提示GKLF表达下调参与了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为了探讨罗格列酮对人肝癌细胞QGY-7701增殖凋亡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以罗格列酮和人肝癌细胞QGY-7701为材料,通过结晶紫染色及CCK8方法,发现罗格列酮对人肝癌细胞QGY-770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83.24μmol/L;通过RT-PCR,发现罗格列酮上调PTEN基因;通过Western blotting,发现罗格列酮能使PCNA、Bcl-2和p-Akt蛋白表达下调,使Bad、PPARγ和PTEN的蛋白表达上调,经PPARγ抑制剂处理后,PTEN和p-Akt表达下调。结果表明,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调节PTEN/PI3K/AKT基因的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QGY-7701凋亡,并抑制癌细胞的进一步增殖。本研究为临床肝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完善,探索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从GEO数据库获得肝细胞癌组织和非癌组织的基因表达阵列数据GSE84402,利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对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从网络中筛选出核心基因(hub genes);结合KM plotter数据库的临床信息对hub genes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 3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41个,下调基因566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分裂、细胞周期、DNA复制及物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及生物通路。通过GO、KEGG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BUB1、BUB1B、CCNA2、CCNB1、CCNB2、CDC20、CDK1、MAD2L1、PLK1等9个hub genes,进一步分析发现hub genes均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相关,表明细胞周期的调控失常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生存分析显示9个hub genes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均为表达上调的基因,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这为寻找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
小核核糖核蛋白(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olypeptide A,SNRPA1)参与mRNA加工剪接体(splicesome)的组装,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但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究SNRPA1敲减后肝癌细胞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动态,及其在裸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NRPA1基因敲减后的低表达组裸鼠的荷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基因芯片分析表明,SNRPA1的敲低导致462个基因的表达下调,262个基因的表达上调。qRT-PCR分析表明,FSTL1、FGF2、JAK2、WNT5A和PPM1A基因表达均有所降低,而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FSTL1、JAK2、WNT5A蛋白质表达的下调。以上结果可知,SNPRA1作为促癌基因,可能通过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及信号通路对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白血病治疗中疗效显著,然而其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试图探讨蟾毒灵对人红系白血病(HEL)细胞增殖,肾母细胞瘤基因1 (Wilms'tumor 1 gene, WT1)甲基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处理HEL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情况和细胞周期,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W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甲基化特异性分析WT1的DNA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3a (DNMT3a)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蟾毒灵对HE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率为23.13%~84.62%。在蟾毒灵处理的HEL细胞中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周期增殖指数由75.45降至49.67;WT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蟾毒灵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W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由未甲基化状态变为部分或完全甲基化状态。而蟾毒灵处理后DNMT3a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呈剂量依赖性。我们的研究初步说明蟾毒灵不仅能显著抑制HEL细胞增殖,阻滞G0/G1期细胞周期,还能诱导细胞凋亡,下调WT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丹皮酚对肝癌MHCC97-H细胞PTEN、AKT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在体外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PTEN、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MHCC97-H细胞,MTT法检测丹皮酚对MHCC97-H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PTEN、Akt1、Akt2mRNA表达,West- ern Blot法检测PTEN、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丹皮酚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肝癌MHCC97-H细胞低表达PTEN,高表达AKT,丹皮酚能显著上调MHCC97-H细胞PTEN表达,下调AKT表达。结论:丹皮酚可上调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下调致癌基因AKT的表达,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 白藜芦醇苷可抑制肺癌细胞以及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但其在肝癌中的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本文探讨白藜芦醇苷对大鼠肝癌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及其对肝癌细胞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构建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白藜芦醇苷预防组. 病理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苷预防组的肝癌发生率明显降低.检测肝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苷预防组肝中microRNA-21表达明显降低,并且microRNA-21的靶基因PTEN表达上调.在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epG2中加入白藜芦醇苷,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同时伴随microRNA-21表达降低,PTEN表达升高. 这提示,白藜芦醇苷可能通过抑制microRNA-21的表达,抑制肝癌的发生,本文结果为预防原发性肝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但其临床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并为胰腺癌的防治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用GEO2R在线工具分析GSE16515中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通过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关键基因(hub基因)筛选和功能模块分析,并在GEPIA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验证,用CCLE数据库检测靶基因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中筛选出的376个DEGs主要涉及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ECM-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信号通路。GEPIA数据库验证结果显示10个hub基因均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中8个hub基因与胰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CCLE数据库检测结果显示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 (cyclin-dependent kinase 1, CDK1)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CDK1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最为相关,为进一步探究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Bub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Bub1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ub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Bub1能够成功下调Bub1的表达;下调Bub1后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细胞的凋亡比例升高(P0.05),细胞发生S期阻滞。结论:Bub1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下调Bub1的表达后能够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 122对肝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icroRNA(miR-122)对肝癌细胞Hep3B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肝癌发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构建了miR-122稳定高表达的Hep3B细胞,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得到和对照组细胞比较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结果显示,2倍以上变化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90个,其中上调的有345个,下调的有145个.这些基因中有16个与肿瘤发生相关,其它基因涉及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分化等众多生物学过程.这些结果提示,miR-122可能在肝癌发生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可能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密切相关.另外,还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在下调表达的基因中预测了miR-122可能直接作用的靶基因.本研究初步探讨了miR-122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miR-122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mi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SSH)构建了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再生肝的消减cDNA文库, 从中筛选出了551个与肝再生相关的基因, 把这些基因制成cDNA 微阵列(cDNA芯片), 分析它们在0 h正常肝及 4, 36, 72, 96 h再生肝中的动态变化发现, 185个基因至少在肝再生的一个时间点表达变化达2倍以上; 185个基因中的86个属未报道的基因, 99个为已报道的基因, 但在此之前尚不知道它们与肝再生有关; 185个基因中的103个在肝再生中表现上调表达, 82个表现下调表达. 用GeneMath软件和GeneSpring方法对这些基因在肝再生中的表达轮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 基因的表达模式可分为8组, 即早期诱导、中期诱导、晚期诱导、持续诱导、早期抑制、中期抑制、晚期抑制和持续抑制. 与一次性部分肝切除(PH)相比, 41个基因在SISPH中特异性表达, 其他基因在两个模型中的表达趋势相同, 但在各时间点的表达丰度有差异. 综合分析可见,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与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是研究再生肝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 肝再生中上调表达的基因多于下调表达的基因; 早期诱导的基因多于晚期诱导的基因; 诱导表达幅度大的基因少于诱导表达幅度小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PEMT2)过表达抑制大鼠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构建了PEMT2高表达细胞克隆,并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PEMT2过表达对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EMT2过表达可抑制细胞PI3K和Akt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这一结果提示,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下调可能是PEMT2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燕霞  金莲  王欣  张洁  柳小平 《生命科学研究》2020,24(2):127-135,159
为了从基因层面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筛选与NSCLC诊断、预后相关的基因,为NSCLC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的数据集进行合并分析,筛选NSCLC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对所取交集的DEGs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分析、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及LASSO生存分析。文中共筛选出240个DEGs,主要涉及核分裂、染色体分离等生物学过程。GSEA分析结果显示,富集的通路主要涉及DNA修复和细胞周期。从PPI网络中筛选出20个hub基因, ROC结果显示, UBE2C (AUC=0.939)、TOP2A(AUC=0.927)、RRM2 (AUC=0.927)、CCNB1 (AUC=0.928)、MKI67 (AUC=0.930)、AURKA (AUC=0.931)、MELK(AUC=0.950)相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LASSO COX回归结果则显示IL6、KIAA0101、MKI67、TPX2、AURKA、CDKN3及CDCA5与NSCLC患者的预后强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 ZWINT、KIF2C、MELK、CDCA5可能在NSCLC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阐明NSCLC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HMBA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和细胞分裂指数观察显示HMBA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抑制率达64.14%,分裂指数抑制率为53.88%.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HMBA能诱导人肝癌SMMG-7721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恢复性改变.生化检测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显示,HM-BA处理后细胞γ.谷氨酸转肽酶(γ-GT)活性和甲胎蛋白(AF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均降低,而酪氨酸.酮戊二酸转氨酶(TAT)活性增强.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HMBA引起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以上结果表明HMBA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活性,逆转肝癌细胞恶性形态与超微结构特征,改变肝癌细胞相关酶活性和抗原表达,引发G0/G1期阻滞,从而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